用互动作文教学弥补学生写作情感的缺失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互动主义教育观认为,有意义的学习是通过人际互动实现的。由此可见,充分有效的互动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当然也不例外。如果作文教学课堂的形式是教师与学生小组、学生个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个体、学生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多向立体互动,那么,通过互动这个媒介相互理解彼此不同的心理状态和各自的行动计划,进行多维度、多层面的交换,从而完善自身的想法或抛弃错误的想法,学生的作文水平必能得到较大的提高。所以,通过互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学生的写作情感,让学生不怕写作。作为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互动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命题设置多元化,使教学目标价值取向向学生转变
  高考作文,审题就是一道“坎”,写作时考生必须掐准命题意图,否则便与高分、满分无缘了。如果一个材料已经有了铁定的情感意向和明确的是非观,学生只能在一个既定的观点中阐发,那么这必然是一次违心的写作,只能编故事,不能有自己的思想。《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命题人应站在考生的角度出题,以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为窗口,达到让学生认识社会、感悟人生、丰富感情、深刻思想、锤炼思维和语言、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和做人的品位的多种目的。形象地说,一盆土浇水施肥,可以种活各色种子。如,“北京的符号”,这道作文题就很好。北京的符号,可以是新的,可以是旧的,可以是未来的;也可以是时尚的,国家大剧院、大力神杯、奥运会的体育馆等,还可以是传统的,故宫、四合院、王府井大街等。作为北京考生,太多可说可写的,写作情感自然有。
  命题多元化,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学生在开放的命题中互相说出自己对题目的理解,小组之间相互评价对错,不断纠正,自然会形成正确的审题立意。作文命题的关键在于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鼓励学生从各种途径进行多元表达。这种考查学生用心去观察社会、用头脑去思考人生、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见解和情感的题目,值得借鉴。
  二、借助网络,用键盘创设写作情感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学校建立起多媒体教室,学生大多有手机可以上网。教师可以把学生习作发到班级网盘,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作文,相互点评,这样一人点评多人作文,一篇文章多人点评,学生之间相互欣赏作文,相互讨论,发表各自的看法。在虚拟的网络中说出真心话,让键盘这支笔以其新颖性诱导学生的写作兴趣。计算机的文字处理功能很完善,学生可以随意复制、剪切文字,还可以配插图,配声音,甚至配动画。这样就在互动聊天中把作文评改了,写作情感自然有。
  通过网站建设,让教师、学生能广泛参与,分享学习成果,获得成功喜悦。通过网络进行作文的评改,可以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学生多元信息反馈,让学生想写就写,想改就改,从畏惧作文变为喜欢作文。
  三、鼓励个性心理发展,抒真情,写真理
  文学艺术的反映,是一种主动反映,是一种人各不同的个性化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一种心灵化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首先成为心理的,才有可能成为艺术的,文学艺术的世界是一个“心理世界”,但以教师为主体的作文教学,压抑了学生的主体自主活动。
  教师要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个性不是标新立异,天马行空,个性就是指这个人内在的不同于他人的气质。沉静的个性如沈从文,泼辣的个性如王朔,颓废的个性如郁达夫,清新的个性如周作人,等等。因此,教师也要正视每个学生具有的独特“个性”,让学生按自己内心的本来面目来写作,写出自己真实的看法、想法、情感,这就是有个性、独具魅力的文章。
  作文题目中多次出现这样的表述:“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这些,正是力求凸显学生这个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实现写作主体的理性复位,促进学生自身内在潜能的激发。教师要在互动中赋予学生自主表达的权利,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促使学生把主动因素发挥到最大限度,不要束缚学生,使学生的写作情感自然而来。
  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的宣泄与排遣,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作文中自由地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
其他文献
有一种爱是博大、无私的,犹如一股清泉,滋润着孩子,伴孩子成长,它就是——母爱。母爱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爱,这种适度的爱是真正的爱孩子,但如果这种爱,爱的过分就成了溺爱,孩子的人生将受到很到的影响。关于爱的分寸我非常喜欢并赞同金韵蓉老师的观点:“管教孩子是为人父母的责任,也是我们爱孩子的美好天性之一,而对某一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适度的‘皮肉之痛’确实是‘长记性’的方法之一,只要管教或体罚的分寸拿捏得当,
期刊
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学语文就要朗读,朗读、背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语文教育传统非常强调诵读感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说的是阅读与理解的意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则形象地说明了朗读与写作的关联。400多年前,无锡东林书院有一副顾宪成撰写的著名对联,到现在还家喻户晓,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生动描绘了大自然的天籁之声与学子们的吟诵之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的语言是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符合教育教学需要、遵循语言规律的职业语言。  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首先要满足的条件是在课堂上应用,因此,它应该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加以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所浸泡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
期刊
语言连贯排序题与语意连贯表述题看来相似,实则不同的两种题型,在高考语言运用的考查中,排序题考查学生句子组织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观察辨别能力;而语意连贯表述题除了应具备排序题这些能力外,还要有对文段的分析能力,文字的组织能力,标点符号的判断能力以及材料中反映现实的想像能力。  1、总体把握材料的大致内容  连贯表述题是围绕一个话题来设置的,虽然空格影响了对材料的全面理解,但大致内容还是能把握的。20
期刊
一、用信心增强学生的动力  中学生因为要参加中、高考,面临的压力很大,再加上学习或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他们的身心会经历急剧的变化,一方面渴望独立,另一方面受自身知识经历的影响,言行还有点幼稚。他们生命力旺盛、精力充沛,希望了解周围的世界,体验生活的快乐,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  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疏导。我常常在课间,在晚自习时跟学生们聊聊天,谈谈他们一天的学习
期刊
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阅读,是人类获得知识与信息,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自身生存与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板块,阅读教学自然应备受关注。  现象一:由于学校领导与教师大语文观的缺失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极少。笔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四星级高中,有独立的学生阅览室与教工阅览室,学校也应上级部门要求,在课表中安排了阅读课,但很少有老师会带学生去阅览室看书。  现象二:课堂阅读教学的僵化
期刊
美是人们生活中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教育自然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所以在语文课中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渗透是不可或缺的。古诗是中华民族的语言瑰宝,是永不凋谢的奇葩。虽经时代变迁,但古诗中蕴含的古典之美、悠远之美、朦胧之美一直被人们欣赏传颂。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来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美的渗透。  一、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音韵美  中国古诗自产生之日就与音乐有着不可割舍的血缘关系。在后续的发展中,
期刊
体验是感受,是理解,是发现,是自己的心灵与文本的对话。这也告诉人们:读文章不能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而要用心去品味,去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这就要求学生,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还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
期刊
学校深入挖掘“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提前读写”项目的优势,以信息化高效课堂建设为依托,围绕一个轴心,做到四个结合,突出五个特点,着力研究大语文观下的“一拓多”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可简要总结为12345,即一个轴心,以语文课堂教学为轴心;两个整合,“主+辅”教材两整合;精读、略读、泛读,单元处理三条途径;落实大语文课堂的四步教学法:一前置预习,把握起始点,二整体感知,明确切入点,三抓点提升,找准升华
期刊
一个语文教师的课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上课之前,有期盼,有隐隐的小激动,想着将要怎样去展现、去欣赏、去发现;下课之后,有回味,有探究,有继续学习的热情。一朵花,再怎样描绘它如何美,都不如自己亲自去感受,闻其色,辨其香,这样才来得实在。不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激活学生的思维,那样的课堂最容易陷入疲倦。因此,教师的点拨诱导很重要,教师要熔铸自己的情感,说出自己的见解,与学生分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