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课本,以读导写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高考版·学生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nanr03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因身心发展的局限及其既有的认知水平,写作议论文还有诸多“心有余而力不足”之处。那么,为解决此问题,一个最切实的做法就是回归课本,悉心研读课文,从中汲取营养,以读导写,以写促读。下面就以苏洵的《六国论》为例,阐释这一做法的要义:
  一、确立论点要见解独到
  高中生立论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人云亦云。“立”的往往是“地球人都知道”的公理、常理、大道理,鲜见“我认为”的己见、锐评、新视角。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立论的呢?请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为什么会被秦国所灭?世人都认为“兵不利(军事实力差)”“战不善(作战不得法)”,而苏洵却“惟陈言之务去”,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弊在赂秦”。该立论启示我们:众口一词,只会让人心生厌烦;见解独到,方能让人耳目一新。
  二、阐发论点要切割分解
  高中生阐发中心论点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整吞整咽。不能横向联系、纵向开掘,不会将中心论点切割分解成两至三个分论点,使议论入里、入骨。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阐发中心论点的呢?请看:
  ①(赂秦)破灭之道也。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
  六国并没有都去“赂秦”,所以苏洵对中心论点“弊在赂秦”的论证没有整吞整咽,而是机智地将它切了一刀,把六国分成“赂者”和“不赂者”两大阵营,并就此提出了两个分论点。“同归”但“殊途”,这就将两条迥异的破灭路线图划向了纵深。它启示我们:整吞整咽,只会不明就里;只有切割分解,方能鞭辟入里。
  三、剖析事理要分步推进
  高中生剖析事理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一步到位。直接从起点跨向终点,而不能“走两步”,将推进的过程分步展示出来。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剖析事理的呢?请看:
  ①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一)
  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分论点二)
  苏洵在剖析事理时,很擅长“走两步”,剖析分论点一的推进过程是“赂秦→力亏→破灭”,剖析分论点二的推进过程是“赂者丧→(不赂者)失强援→(不赂者)不能独完而丧”。正因为分步推进,事理才剖析得明了透彻。其剖析事理的方式启示我们:一步到位,只让人觉得讲不明理;只有分步推进,方能让人感到理之凿凿。
  四、分析问题要放出眼光
  高中生分析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眼光狭窄。眼光狭窄,往往造成分析问题不透彻;眼光开阔,方能看得深刻、长远。苏洵的《六国论》是如何分析问题的呢?请看:
  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②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苏洵在①句中使用的是联系的眼光,燕、赵之所以会陷于“智力孤危”的境地,最终“战败而亡”,是因为“秦革灭(韩、魏、楚)殆尽”,燕、赵失去了“强援”。在②句中使用的是发展的眼光,地有限,越“赂”越少;欲无限,越“赂”越大。以“赂”求和,只能苟安一时,久必“颠覆”。其分析问题的方式启示我们:眼光狭窄,就会囿于眼前,浮于表面;眼光开阔,方能高瞻远瞩,入木三分。
  五、解决问题要亮出实招
  高中生提出解决方案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空喊口号而无实招,诸如“我们一定要(应该、必须)……”等。我们在议论文中解决问题时应该挤干水分,拿出干货。苏洵是如何为六国出谋划策的呢?请看:
  ①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③并力西向。
  苏洵为六国设的图存之道有三:一是重用谋臣,二是礼贤下士,三是六国联合。此三策“可谓至论”(陶望龄《三苏文苑》)。其解决问题的方式启示我们:空喊口号,只有虚张声势之嫌;只有亮出实招,方显试手补天之力。
  六、论证方法要随机应变
  高中生运用论证方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方法單一,而且多半为例证法。他们往往不能根据论证的实际需要选用最有力的论证方法。苏洵的《六国论》除了例证法之外,还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请看:
  ①六国破灭,其根本原因在“战”还是“赂”?一比即知: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对比论证)
  ②“赂秦”能息战吗?一喻即明: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比喻论证)
  ③齐、燕、赵亡于用兵抗秦吗?把历史假设一下即晓: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假设论证)
  ④北宋朝廷以赂求和是明智之举吗?把古今类比一下即醒:
  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类比论证)
  苏洵在综合运用上述论证方法时,既能因需而选,又能各尽其用。其启示我们:论证方法单一,只会削足适履,法钝其力;只有随机应变,方能量身定制,法尽其用。
  七、论证思路要充分展开
  高中生论证思路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原地绕圈。既不能深入进去,剥笋抽丝;又不能生发开来,拓展延伸。最典型的莫过于有些同学的“三段论”:第一部分是提出论点,其语言标志是“我们应该……”;第二部分是例证论点,其语言标志是“某某人(事、物)就是……才……”;第三部分是得出结论,其语言标志是“所以,我们一定要……”。
  苏洵是如何展开论证思路的呢?他在“三段论”的每一部分之后都追加了“跟进”论证。第一部分的跟进模式是“提出论点 切分说理”:第一段在提出总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之后,又切分出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分论点①)和“不赂者以赂者丧”(分论点②)这两个分论点进行说理。第二部分的跟进模式是“例证论点 分层对接”:第二段举赂者之例论证总论点,对接分论点①;第三段举不赂者之例论证总论点,对接分论点②。第三部分的跟进模式是“得出结论 提出主张”:第四、五段在得出“不为积威所劫,不赂犹可胜”的结论之后,又提出了“封谋臣,礼奇才,并力西向”的主张。   它启示我们:原地绕圈,只能抱住理,知其然;只有充分展开,方能摊开理,揭其所以然。
  八、举例论证要以议带叙
  高中生举例论证的最大问题是什么?讲故事。在议论文写作中,举例本身不是目的,论证观点才是目的。为此,举例论证不能只追求例子的感染力,把故事讲得活灵活现,而应注重例子的说服力,以议带叙——用观点剪辑例子,能印证观点者,留而串之;与观点游离者,剪而弃之。苏洵在《六国论》中是如何以议带叙的呢?请看:
  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赢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苏洵以“不赂者以赂者丧”的观点来修剪齐亡史实,以区区三十一字就将齐国结交秦国、不助五国的外交政策,以及由此导致的灭亡结局论述得一清二楚。言虽洗练,但理已析透。它启示我们:讲故事,只能引人入胜;只有以议带叙,方能厘清事理。
  在时下一片“奇文熏得学子醉”的炒作声中,我们呼吁广大高中生回归课本这个“娘家”,走读写结合之路,练一招一式之内功,成就扎实的议论文写作功底。我们坚信:阅读会心颔首之日,就是写作妙手偶得之时。
  [佳作示范]
  担 当
  梁明成
  滚滚红尘,物欲横流,有些人善良的天性在尔虞我诈中正逐渐被消解,他们少了一份担当,却多了几分心机,这才有了“三鹿”等诸多事件的频发。提高全社会的担当意识,已刻不容缓。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良好的品德。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他才会有责任感;有了责任感,他才会自觉地承担起自己应尽的那份责任。巾帼英雄花木兰的良好品德体现在何处呢?首先,她有忠心。“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边关战事十万火急,身为柔然子民,木兰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保家卫国的历史责任。其次,她有孝心。“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身为子女,木兰出于对年迈父亲的关心和疼护,毅然决然地“从此替爷征”。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但木兰以她强烈的忠心和孝心,为国抗敌,替父从军,实现了“忠”和“孝”的双赢。为此,我们要学会担当,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果敢的勇气。有时候,担当就意味着付出,而付出是需要勇气的。担当,说到的人很多,但能够做到的又有几人呢?说到而做不到,大多就是因为缺少那份担当的勇气。花木兰替父从军,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一则有从军之苦。在奔赴战地途中,再也“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在沙场之上,“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作战环境极其凶险。二则有性命之忧。于国而言,女扮男装,一旦暴露,则是欺君之罪,定被处斩无疑;于敌而言,驰骋沙场,出入枪林,“古来征战几人回”,战死的概率极高。但巾帼不让须眉,身为女儿身的木兰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出身入死十二载,不仅说到了“担当”,而且做到了“担当”。一位英姿飒爽的女英豪从此载入史册。担当有时会让人失去很多,那时考验你勇气的时候就到了。
  担当需要一个人有雄厚的实力。一个人如果没有雄厚的实力,那么他即使“想”担当,“敢”担当,也担当不起那份责任。那么,花木兰有没有实力来担当替父从军的重任呢?事实是最好的明证。其一是身份始终未露,“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其二是九死一生而归,虽然“将军百战死”,但木兰却“壮士十年归”。其三是立下赫赫战功,“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凭借着自己雄厚的实力,不仅担当起了替父从军的重任,而且担当得十分出色。担当并不是逞能,担当是要以实力作为底气的。因此我们要担当,就必须增强自身的实力。
  也许担当正是疗救当今社会诸多弊端的一剂良药,那么,就让我们涵养品德,蕴蓄勇气,铸炼实力,一起来做那个把塌下来的天顶起来的“高个子”吧!
  [评析]
  《六国论》给议论文写作的八点警示在本文中都可找到影子,而其最大的亮色在于分论点的设置。首先从全文来看,“品德”决定了一个人“想不想”担当,“勇气”决定了一个人“敢不敢”担当,“实力”决定了一个人“能不能”担当,从“想敢能”,逐层推进,梯度清晰,逻辑性强。其次从每层来看,内部又进行了二次切割,条分缕析。“品德”分为“忠心”和“孝心”,公私剖析分明;“勇气”分为“从军之苦”和“性命之忧”,考验愈发严峻;“实力”分为“隐身”“生还”“建功”,难度层层加码。大能宏观构建“层次”,小能精雕细刻“角度”,实乃真功夫矣!
  (作者:姜有荣,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众所周知,分类讨论是高中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方法之一.但是不少同学分类讨论意识不强,不能准确确定分类讨论的标准,更不擅长减少分类讨论的次数,优化分类讨论.本文结合典型例題谈一谈如何进行分类讨论.
我属于那儿  A篇    雄鹰属于广阔的天空,在那儿,它可以尽情地展翅;鱼儿属于无边的海洋,在那儿,它可以自由的嬉戏;而我,属于一本本神秘的书,它们就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诱我采摘。在知识的海洋中,我驾着无舵的小舟,任其送我到达一个个美丽而神秘的仙境。  很小的时候,我一直是孤孤单单的,父母经常上夜班,只好把我这个小不点儿锁在家里。我放肆地哭过,闹过,但都无济于事。百般无赖之时,儿童的天性使我只能寻
推荐理由:你对今天的成就感到不满意吗?今天的丰收源自昨日的播种。你梦想有一个金色的明天吗?高三的学子们,加油!今天你们种下什么,将来就会收获什么。相信我,相信自己!  原文  Are you dissatisfied with todays success? It is the harvest from yesterdays sowing. Do you dream of a golden mor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Little joy can equal of a surprising ending when you read stories.  A. one B. the one  C. that D. those  2. At the Academy, Plato taught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use of d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行走大江南北,人们看到了大山的,听到了海浪的;而陶醉于诗文,则可以看到真正的,清凉宁静的。  A.巍峨咆哮山长水阔世外桃源  B.高大轰鸣山长水阔世外桃源  C.巍峨咆哮水阔山长人间仙境  D.高大轰鸣水阔山长人间仙境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面对为季羡林先生所创作的青铜
题目 (2014年山东理21)已知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为F,A为C上异于原点的任意一点,过点A的直线l交C于另一点B,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D,且有|FA|=|FD|.当点A的横坐标为3时,△ADF为正三角形.  (1)求C的方程;  (2)若直线l1∥l,且l1和C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E,  (ⅰ)证明直线AE过定点,并求出定点坐标;  (ⅱ)△ABE的面积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请
一、填空题  1.sin25π6 cos25π3 tan(-25π4)=.  2.已知函数y=cosx与y=sin(2x φ)(0≤φ0),y=f(x)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π,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  6.若函数f(x)=x2 2xtanθ-1在[-1,3]上为单调函数,则θ的取值范围.  7.已知函数f(x)=3sin(ωx φ),g(x)=3cos(ωx φ),若对任
完形填空题是一种立意新、要求高的综合性语言测试题目,既可以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水平,又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测试的重点已定位在语篇上。教育部考试中心所编的材料把“完备的语篇分析理解能力”明确列为高考英语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之一。从选材方面来看,完形填空多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文章,故事性强、夹叙夹议、文章行文跳跃、时间跨度大。完形材料突出考查学生的行文逻辑及理解能
构造法是解决导数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许多导数问题的解决需要巧妙的构造函数.如何构造函数显得非常重要,下面剖析几例.  一、特征构造  例1(2016·银川二模)f(x)是定义在非零实数集上的函数,f′(x)为其导函数,且x>0时,xf′(x)-f(x)0.22,  ∴g(log25)2x 2.  分析:(1)根据导数和函数单调性的关系,以及导数和最值的关系即可求出;  (2)令h(x)=ln(1
平面向量数量积,历来是平面向量高考命题的主要考点.由于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具有一定的技巧,在高考中往往得分率不高.如何“突破”这个考点?  一、直接利用定义或公式  例1 (1)(2014·重庆)已知向量a与b的夹角为60°,且a=(-2,-6),|b|=10,则a·b=.  (2)(2015·广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1,-2),AD=(2,1),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