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导入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sky260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巧妙导入新课,不仅能找到问题解决的切入点,而且能抓住学生喜爱、关注的焦点,引起他们充分的注意.课堂导入虽然没有固定的导入模式,却有一些常见的方法.教师应针对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兴趣爱好,精心设计出令学生喜闻乐见的不同导入形式.
  一、直接导入
  在教学中,教师直接阐明教学的目的要求,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地讲述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和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心中有数,诱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对于准备采用直接导入的新课,最好在前一节课结束时设置相关的悬念或问题,作为下节新课导入的铺垫.直接导入的特点是直奔课堂教学主题,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教学容量.但不足的是,这种导入法比较枯燥乏味,长期运用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
  二、复习导入
  复习导入是以学生学过的旧知识为基础,从而引出新的教学课题.大多数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做习题等教学活动,提供新旧知识的联系点,从旧知识巧妙地过渡到新内容,连贯自然,一气呵成,成功地运用从已知到未知的教学原则,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传授铺路.这样,学生接受新知识水到渠成,不仅易于掌握,而且印象深刻.当新知识与旧知识属于同一块知识板块或同一条知识链,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时,一般可采用复习导入.例如,在讲“对数”时,教师可以复习幂和方根,设置如下问题:在ab=N中,(1)如果已知底数a和指数b,求幂N是属于什么运算?其中N叫作a、b的什么?(2)如果已知指数b和幂N,求底数a是属于什么运算?其中a叫作N、b的什么?(3)如果已知底数a和幂N,能否求出b?求b又是属于什么运算?b应叫作a、N的什么?这样引入对数,促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完整化和系统化.复习导入,有利于学生知识板块的形成,也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之间联系的体会,还有利于学生旧知识的巩固和新知识的认识.
  三、情境导入
  创设某种特定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圆”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出示如下画面: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着自行车、手推车、三轮车、汽车、火车等车轮都是圆形的;在同一条笔直的公路上艰难行驶着一辆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上下颠簸.在学生笑过之后进行提问.(1)看了刚才的两个画面,你们有何感想?(2)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学习圆的知识后,你们就能明白.情境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动性、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有裨益,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故事导入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需要,精编或选择与其相关的故事片段,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聚精会神的同时,把他们带入新课的意境,让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故事:“五·一”期间,校长和两位教师带着若干个学生准备旅游,现有甲、乙两个旅游公司,标价都是240元.甲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校长和教师全票,学生五折优惠;乙公司的优惠条件是:教师和学生都八折优惠.选择哪个公司更合算?这是一元一次不等式问题.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实际应用.故事导入,体现了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能够诱发学生学习的紧迫感,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重要性的认识.
  五、悬念导入
  问题导入是在教学开始以“设疑”作为学习的先导,编拟学生感兴趣的和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讲“字母表示数”时,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扑克游戏:选一个学生在讲台桌上按下列四个步骤操作:第一步,分发左、中、右三堆牌,每堆牌不少于两张,且各堆牌的张数相同;第二步,从左边一堆拿出两张,放入中间一堆;第三步,从右边一堆拿出一张,放入中间一堆;第四步,左边一堆有几张牌,就从中间一堆拿几张牌放入左边一堆.教师和其他同学都看不见这个学生的发牌过程.教师提出问题:谁能准确猜出中间一堆牌的张数?大家思考片刻后都因不知道第一次三堆牌的张数而无法猜测.教师却很快猜出正确答案,学生陷入疑惑不解时,教师进行设疑:大家是否想知道其中的奥秘?下面我们来解这个“谜”.悬念导入,能够诱发学生的好奇与质疑,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为新课知识的学习铺路导航.
  总之,新课导入方法众多,在具体操作中要注意灵活多变.简单巧妙、新颖自然的导入,能够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阅读,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生活、认识社会,从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数学知识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投资理财分析、合同的利润分配、股市的走势图等.长期以来,学校只重视双语阅读,而忽视了数学阅读,忽视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不能用心领悟文本的实质,并挖掘图形中蕴涵的信息,难以读出自己的见解.  一、初中生数学阅读障碍的主要表现  1.提取信息的能力
期刊
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是为人的根本,也是成就事业造福社会必需之素养.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廉洁是从事任何职业的道德本质要求,廉洁是一个人形象的感人魅力,廉洁是一种健康清醒的生活态度.  现在的学生,可能是将来的教育、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组织者或领导者,那时只有廉洁所持,才能道之所存;道之所存,才能功业所立.一个人高尚的情操必须自幼年就开始陶冶.  学校不是净土,有美丽的莲
初中数学课程的立足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地和谐发展,它必须遵循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数学所具有的特点,逐渐达到对学生推理、想象以及创造能力的提高.要达到这一课程目标,就需要数学课堂全面提高教学有效性.中外教育专家对于高效课堂具有以下共识:首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提供合理的教学任务,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课堂教学过程需要安排合理,课堂设计流畅,面对突发状况能灵活解决
期刊
“新学期发红包喽!”伴随着欢快的乐曲,教室里气氛异常热烈!这是3月6日下午四平市第十七中学7年级(11)班利用自习时间正在举行的以“新学期、新起点、新打算”为主题的第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班会。  班会上,该班班主任耿巍巍老师别出心裁,借2015年过大年发红包的时尚习俗精心准备了“红包”福利发给每名心爱的弟子。此“红包”非彼“红包”,里面不是人民币,而是有关初中生学习生活的福利,里面装着九项单项奖、一
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物理定理、概念都需要以物理实验为支撑.物理实验,不仅是物理学科研究的基础方式,也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物理定理与现象产生的过程,使学生感受到物理与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教学反馈的信息来看,实验演示具有生动、真实、
期刊
数学是物理学的表述形式,是创立和发展物理学理论的主要工具,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工具.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渗透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学习物理,使学生认识到运
期刊
摘要:随着初中数学内容的一步步深入,具有了一定的深度和技巧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需要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多复习,多巩固,才能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的基本规律,才能灵活运用数学公式、定义去应对不同的题型.复习,并不是要学生盲目、大量地做练习题,它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和引导学生探索、掌握合理的复习方法,让学生少走弯路,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康松,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教研室数学教研员,淄博市教学能手,两次获山东省中小学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有《同步训练》等书籍.    近年中考关于反比例函数的题型多样,考查方式灵活,既注意对知识的把握,又注意能力的提升.下面结合2008年中考题对反比例函数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类解析.    一、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与性质    1. 反比例函数的系数和解析式  例1 (
反比例函数是初中数学三大函数之一,与生活联系紧密,是每年中招考试的必考内容.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反比例函数进行总结,帮助同学们将知识系统化,夯实基础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反比例函数的基本概念题    例1 (2008年新疆建设兵团)我们学习过反比例函数,例如,当矩形的面积S一定时,长a是宽b的反比例函数,其函数关系式可以写成a= (S为常数,S≠0).请你仿照上例另举一个在日常生活
二、听课感悟  1.贴近教材,注重能力  教者对教材的把握以及对教学内容的设置可谓用心良苦,力求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求,所选例题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是一节导数的综合应用课,既不能过多重复前面的知识点,又不能拔高内容.同时,必须有思维量,有层次,兼顾彼此,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层次分明,细节设计  一堂课例题的选择,对培养学生应用基本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