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管理的精髓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kjz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在探究日本战后奇迹时,对许多要素进行了研究,诸如生产效率、品质圈、团队活动、提案制度、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劳资关系、终身雇佣制度、年功序列工资、企业工会等。但这些独特的日本式管理实践可以浓缩为一个概念——持续改进。“持续改进”是一种日本式文化,日语为Kaizen,即由Kai和Zen组成,Kai的含义是“对细节进行调研”,Zen意指“对现有状况进行改进”。美国持续改进研究院把该词翻译成Continuous Improvement。
  持续改进是一种理念和生活方式,是一种文化,它像一根红线一样,将日本式管理从哲学、体系和问题解决工具几个方面贯穿起来,要求人们不断改进、做得更好。今井正昭认为,持续改进是一个包含了许多日本式管理实践的“伞形”概念(如图1)。
  


  持续改进文化强调全面提高,而不仅限于产品质量,目标是改进和提高一切。在企业界,持续改进已经深刻地印在人们脑海深处,变成了一种思维习惯。
  在大多数日本公司,持续改进在不断进行着,并认为管理层应该把50%的注意力集中到持续改进管理和持续改进文化建设上。日本的工程师经常被警告:如果你总是以一成不变的方式做事,就表明你没有进步。在日本,TQC和CWQC概念帮助日本企业形成了过程导向思维方式和持续改进战略。持续改进文化给人们传达了这样的信息:企业每一天都应该有一些改进。
  总起来看,日本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具有全员参与、过程导向、团队活动、永无止境的循环提高等特点。
  首先,是全员参与。持续改进文化要求企业全员参与,从高层领导一直到一线员工都参与其中。高层管理者将持续改进作为公司战略导入到企业中;中层管理者运用持续改进提高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能力,并帮助员工提高解决问题的技能;基层管理者改进与工人的沟通效果,形成持续改进的具体计划,并给工人提供指导;工人通过小组活动等参与到持续改进中来。这样就形成了持续改进体系(如表1)。
  


  其次,是过程导向。日本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强调过程,是一种过程导向思维方式,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支持和认可为了改善而进行的过程导向的努力,这与西方式结果导向努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如图2)。
  


  持续改进是过程导向的,在持续改进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的企业进行绩效评价时,很注重过程。例如在评价推销员时,就包含了许多过程导向指标,以这些过程指标作为评价标准,管理人员希望迟早会提高推销员的销售成果。换句话说,在管理人员的脑海中,过程和结果都是重要的,并且过程是保证结果能够达到的前提。
  QC小组在美国很短命,但在日本却长盛不衰,原因就在于日本的过程导向思维。美国管理者对QC小组的评价依据是结果,即金钱的节约或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日本管理者支持QC小组努力的过程,并从过程的努力和贡献两方面评价QC小组。例如,每月开会次数,参加人员比例(出勤率),解决问题数,提交报告数,选题时是否考虑公司当前主要任务,是否把安全、质量和成本考虑进来,是否提高了工作标准等。
  再次,以团队为主要参与形式。日本企业的持续改进活动主要以团队方式进行,形式灵活多样。诸如,兄弟小组、姊妹小组、品质圈、零缺陷活动、迷你思想库、建议小组、安全小组、车间活动小组、生产力委员会、目标管理小组、车间座谈会小组等。这些小组的成员相互协调合作,形成协同效应。参与持续改进活动对小组对成员具有激励作用。持续改进活动小组强调自主管理,权力人人平等,创造民主的工作气氛。活动小组尊重每个人独特价值与个性发展,可以自由地发展自己的工作技能,丰富工作内容,开阔工作视野,满足人的自我实现需要和潜能发挥欲望,使他们的工作更有价值和意义。
  最后,持续改进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循环提高过程。美国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强调,企业通过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几个环节的不断循环和相互作用,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这个概念后来被延伸到管理的所有阶段,被称为戴明循环或者PDCA循环,是指企业一系列的追求产品质量和提高管理水平的活动,而这正是日本企业持续改进文化和持续改进活动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其他文献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回顾燕山石化走过的发展之路,公司上下深切体会到:先进的企业文化是燕山石化持续发展的长寿基因,是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的不竭源泉。在企业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中,先进文化发挥着其它要素难以替代的作用,它是企业向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期刊
关于企业文化,人们把它想得太复杂了,其实就是三个字:“清晰化”。什么叫清晰化呢?如果你能用五句之内的话把它说清楚,员工能够记得住照着做,合作方也能清晰地感觉到,就可以了。至于叫“理念”还是叫“精神”,都无所谓。这样的企业文化就是最好的,最有生命力的,最有竞争优势的,也是很多企业家们梦寐以求的。  要做到企业文化的清晰化,首先是概念的清晰化。  要说清企业文化到底是什么东西。它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是使
期刊
在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之际,中央文明办、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评选表彰全国道德模范,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一个创举,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扎实行动。这件事对于我国社会的精神面貌,对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必将发生重大的影响。   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关键,在全社会引起了重大的反响。我们知道,道德
期刊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是一个具有独特文化气息的企业,在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伟大征程中,孕育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在这“三大精神”的感召下,集团公司通过顶层设计、统筹组织、系统推进,在全集团全面开展理念、视觉、行为三大识别系统建设,建立起了符合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具有时代特征和航天特色的现代企业文化体系。  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是航天企业文化落
期刊
总部位于美国俄勒冈州的耐克公司是全球著名的体育用品制造商,公司生产的体育用品包罗万象_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耐克用自身骄人的业绩印证着其创始人比尔·鲍尔曼曾说过的一句话:“只要你拥有身躯,你就是一名运动员;只要世界上有运动员,耐克公司就会不断发展壮大。”在美国《财富》杂志“世界500强”排名中,耐克公司2007年列第499位。    运动——耐克语言    1962年,俄勒冈大学毕业生比尔·鲍尔
期刊
“文化”二字,在我们生活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这是因为经济离不开文化。文化从字面来讲,就是以文明化人,有的说以文化人。很多人认为企业是个经济组织,在企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么理解也不能说错误,但当企业走上一个较为高级阶段时,仍把它视为一个经济组织,显然是片面的,因为经济是手段,经济也是目的。企业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物质生活的全面提高,精神文明的全面提高。我想,这是我们理解企业文化的一个
期刊
重庆谭木匠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前身是一家生产木梳的小厂。目前,它已拥有了数百家连锁店,并被评为“中国公认名牌”、“重庆市著名商标”、“中国商业信用企业”。  谭木匠何以凭借梳子这个普通的日常生活用品取得如今不同凡响的业绩?    “谭木匠”的体验营销    1、洞察体验,从“心”开始  中国人使用木梳已经有了上千年的历史。在20世纪50年代,很多地方仍然有大量的手工作坊生产木梳。但是到了20世纪60年
期刊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不存在企业文化。也许有人说不对,我们有鞍钢宪法,有大庆精神,这都是企业文化。我说不是。因为改革开放以前名字叫“企业”的有,实际上存在的只是工程,可以说全国就是一个大企业,因此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文化。鞍钢宪法创造出来之后,就认为是全国通用的:大庆精神创造出来,就被赋予了全民的意义,实际上是行不通的。  企业文化是个外来概念,起初人们有疑虑,不仅因为它是外来的,也因为企业文化当
期刊
不久前,在江苏苏州落幕的“2007海峡两岸暨东亚地区财经与商学研讨会”上传出讯息:资金短缺已取代人才因素,成为限制“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一项对长三角地区的300多家中小企业抽样调查显示,70%的企业表示在近两年有一定数量融资,60%的企业表示最短缺的是资金。这说明“长三角”地区中小企业多数对市场前景看好,对资金有较大需求,同时也说明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较大。   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亮
期刊
有管理者认为:客户不只是简单地购买产品和服务,同时也在选择一种观念和态度。当面临不断增加和日益多样化的选择时,客户的购买倾向就变得更加受制于对钟情品牌的信仰。同心动力在广泛调研中发现,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更多的关注的是企业内部的资源整合,以统一思想、统一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尽管也提及对外塑造形象的品牌建设,但很少有企业把企业内部的文化建设与“客户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有的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