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经费内控管理探究

来源 :时代金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x07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家对高校科研经费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是经费使用效益低下,违纪违法的事件时有发生。本文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对目前的高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内控机制建设、预算控制、收支管理、资产管理以及内部监督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科研经费管理  内部控制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显示,2013年国家对高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达856.7亿,且呈逐年增加的态势。但是近年来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不善导致的腐败丑闻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声誉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高校科研经费管理问题的出现与高校内部控制不规范息息相关。因此高校如何按照2012年11月财政部发布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防范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高校科研经费内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
  高校管理层出于科研经费投入额度以及学科建设的考虑,往往只注重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争取科研经费,而不重视科研的过程管理,对科研经费的使用监管不严,科研经费使用的内控制度不完善。高校的管理层以及科研部门的负责人通常也是某个学科的带头人,既是科研项目的承担者,又是监管者,这也是科研经费管理不严的主要原因。
  (二)内控机制脱节
  高校科研部门负责科研的项目管理,通常以科研项目的立项数量以及科研经费到账金额做为科研绩效的评价指标,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监管不到位,造成科研经费的使用与科研项目的相关性差,甚至出现不合规的开支。科研部门对科研成果的效益性也重视不足,造成科研经费的投入与取得的成果不相匹配。高校的财务部门由于对科研经费的申请以及经费运用的过程缺乏了解,无法对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理性做出判断,从而无法对科研经费进行有效的控制。
  (三)预算管理不到位
  高校科研经费的预算通常是科研项目的负责人自行编制,由于项目负责人只是某一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对政府相继出台的相关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以及财务制度缺乏了解以及足够的理解,因此出现预算编制不够科学合理。由于高校对预算管理的缺失,即科研管理部门及财务部门在科研预算环节的角色缺失,以及科研激励机制的不恰当,有些项目负责人只是一味地认为预算越多越好,可以争取更多的项目经费,忽略预算的科学合理性,造成经费使用过程中为了花钱而花钱,导致使用不合理支出票据充抵科研经费的不合规现象。
  (四)资产管理薄弱
  高校对科研经费所形成的固定资产及无形资产的管理薄弱,资产利用率低、重复购置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易携带的资产,如笔记本电脑、电子设备以及图书资料等,几乎成为了科研人员的私人物品。科研经费形成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等,更是管理的薄弱环节。由于对职务发明的无形资产没有及时地评估并确认入账,导致科研人员利用自己的名义申请专利,甚至用于经营活动,而学校没有得到任何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
  (五)内部审计的缺失
  基于高校现有的内控机制,内审部门很少会主动对科研经费进行审计,即使进行审计,也通常是事后审计,无法在科研经费使用过程中进行监控,不能及时发现经费使用中的问题,发挥事前、事中监督的职能。同时由于科研项目业务的复杂性以及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限制,也难以有效发挥内审的监督作用。
  二、加强科研经费内控管理的对策
  (一)整合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科研内控管理制度
  首先,高校应该贯彻落实好财政部门、教育部门以及科技部门下达的有关科研经费管理的文件精神,加强科研经费管理和监督,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切实履行法人的监管责任。其次,应明确校领导、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审计部门、纪检部门在科研经费管理中的职责,同时要明确项目负责人的直接经济职责和法律责任。第三,在学校内部成立一个跨部门的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由校长担任负责人,成员由相关的职能部门组成,该委员会负责对科研项目的进展进行全方位的监控。
  (二)建立科研信息共享管理平台,加强部门间协作
  为了改善各部门对科研经费管理的信息沟通障碍,更好地分工协作,在科研经费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利用学校的校园网络建立一个科研信息管理平台。平台上公布所有科研项目预算申报、预算审核、项目立项、经费使用、中期检查、结题决算、科研成果以及与课题相关的资产购置、领用及收回的信息。学校领导、各科研课题组成员、科研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可以通过这个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及时了解科研项目的进展情况。
  (三)建立全过程的预算管理,强化项目预算控制
  预算管理是科研经费管理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应该贯穿于科研经费运用的全过程。首先,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必要的培训,强化其在预算编制、经费使用、预算调整、结题验收等直接责任意识。其次,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应在立项阶段协助项目申请人编制预算,详细了解科研工作的细节,充分沟通信息,反复磋商,确保制定的预算科学、合理、真实。第三,严格按照科研经费下达部门的任务书执行预算,严禁随意地超预算、超标准支出。对于确实需要调整预算的,应组织相关部门的人员进行认定,并按原报批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审批。
  (四)加强科研项目收支管理,提升经费支出的科学合理性
  首先,应加强科研经费的收入管理。无论资金的来源渠道,所有的科研经费来源均应纳入学校的财务进行统一管理。其次,财务部门应明确责权相结合的科研经费财务审批制度,明确审批的费用项目和额度的权限。对于大额经费支出,应实行管理层集体联签制度。第三,财务部门应规范科研经费报销制度,梳理财务报销手续,明确科研经费的使用范围,严格按预算审核经费支出。第四,财务审核人员应加强学习,熟悉相关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主动了解科研项目的具体情况,提高经费开支合理性、相关性的判断能力。
  (五)强化科研资产管理,确保资源合理配置
  在科研立项阶段,应充分利用科研管理信息平台上的共享资源,判断是否有可利用的闲置资产,防止重复立项购买资产,浪费资源。在研过程中发生的固定资产购置,应及时办理验收入库手续以及资产的领用手续。科研项目结题后,资产管理部门应及时督促办理资产的归还手续,防止资产滞留在科研人员手中。资产管理部门还应定期对在研以及结题后的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确保资产账实相符。科研部门要加强对科研项目产生的无形资产的管理,及时将相关的鉴定材料或证明资料提供给财务部门进行无形资产的入账核算。
  (六)加强审计监督,确保科研经费内控有效实施
  首先,应加强内部审计的队伍建设,配备业务能力强,对财务、科研、资产管理较为熟悉的人员,确保内审的顺利推行。其次,将审计贯穿于科研项目的全过程、全方位,特别是加强科研经费事前和事中的审计。从科研立项、预算编制阶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适时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第三,纪检监察部门应该加大对科研项目违规的惩罚力度,对其他的科研项目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中国人民和犹太人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这为两国发展友好关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92年两国正式建交后,双方关系发展迅速.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经济上,经贸合作广阔,文化教育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
实践智慧,这两个都看得懂的汉字词组,在哲学里有特别的含义. 亚里士多德曾论证过,康德也提过与之相近的“实践理性”,杨国荣以逻辑分析与辩证思维为方式,同时又引入中国哲学
期刊
【摘要】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在运营中面临着很多的风险,比如筹资风险、管理风险、投资风险和给付风险等。在此基础上,深入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的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社会养老保险基金 运行风险管理 问题 措施  在本文中,首先全面分析了我国在养老保险基金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利用微观策略和宏观策略相结合的方式,
【摘要】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高等教育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本文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特殊性、主动性、发展性、适应性、多样性和特色性六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特性,对于确立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促进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具体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特性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没有科学的人才培养质量观,直接关系到高等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的重
期刊
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t左右,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1996年.我国由大豆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到2000年,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900多万t,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21
结束语是课堂教学重要的环节,不容授课者忽视。教师要深入研究、精心设计,让课堂的结尾不仅要总结本课所学知识,还要发散学生思维,开阔知识视野,激发学生继续进行研究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