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vig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推动探索的原动力。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问题,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课堂上无论学生提出的问题正确与否,教师都应该从正面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学生提出的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地探究,这样,就能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首先,要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解放思想,放下包袱,鼓励学生敢问爱问。
  由于旧的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以为“问”的内容就是指对教师讲授的新课没听懂、没学会的地方。这样一来后进生不敢问,因为一旦问了就表示没学会、没听懂,轻则遭到同学讥笑,重则会遭到教师的训斥;优等生则以为都听懂了,学会了,没什么可问的。这样就造成了没人提问题的尴尬局面。针对学生的这种情况,我向学生做了解释:质疑问难不单是针对老师所讲的内容、不理解没学会的问题,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不同想法、不同见解或由当堂某一内容所联想到的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这样既可以使你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加扎实,又可以锻炼你们的求异思维和超前思维。差一点的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如果真有问题,没学会,不要有顾虑,人的思维是有差距的,有问题很正常;都没有问题才不正常呢。结果学生还是不敢问。我就进一步减轻学生的思想压力,让他们随便问,想问什么就问什么。这样,在我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打破了不问的局面,开始敢问了。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提的问题没有意义,没有价值,不会问。如:讲被乘数、乘数末尾有零的乘法简便算法时,已经交代了简便算法的好处,可有的学生却问:我不用简便算法,用以前的方法不行吗?讲一位数乘法估算时,已经交代了约等号的意义,还是有学生问:为什么估算时要写约等号,不写等号等等毫无意义的问题。于是我在学生敢问但又不会问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第二步工作。
  
  二、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针对学生不会问的现象,我做了一下总结,发现学生提问题不知从哪入手,不知提什么样的问题,而且有个别学生完全是为了凑热闹。于是当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适当给予鼓励和表扬并加以分析,让学生明白这个问题为什么提得好?如:在讲解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中的例3和例4时,学生理解了试商要先求出除数的近似数,用近似数(即相近的整十数)试商比较快。针对这个方法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除数是25或26呢?没有相近的整十数,怎么试商比较快?听完之后,我马上肯定这个问题提得好,并说明这是下两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这个同学现在就能想到,说明他非常爱动脑筋,思维比较超前,并表扬这个同学不局限于理解和掌握教师讲的内容,而是积极思考,想到了它的特殊性,说明他学习主动,思维敏捷,能举一反三,希望同学们向他学习。再如:讲一位数乘法估算时,有位学生提出896×3把896看成900进行估算结果接近准确数;如果不是896是856呢?也看成900来估算,相差这么多,已经很不准确了,还有意义吗?只要提出好的问题,我就给予肯定,并分析这个问题好在哪里,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题。
  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没有意义或非常浅显(如前面提到的),我就告诉他,像这样的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已经很明白了,请其他同学给予解答,并说明以后类似这样的问题就不要提了,可以提别的问题。这样教师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对提问题掌握了一定方法,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学得灵活、扎实,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
  
  三、培养学生自觉善问
  
  经过一段時间的训练,渐渐地学生由不问到问,由不会问到会问,甚至问得有一定深度。这个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需要教师有毅力,长抓不懈,更不能满足现状。于是,我就在学生会提问题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自觉地解决问题。不要停留在教师让问就问,没让问就不问了,也不思考了!而是要主动参与,增强自我意识,提高自身素质。所以,我们班不论课上、课下,经常有人向我提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还有的学生则针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或主动帮助别的同学解决问题。如,一位教师在讲“小数除法的计算”时,出现29.8÷2.7这样一道题,学生在确定余数时出现不同的意见,一部分学生认为商是11余数是1,还一部分学生认为余数是0.1,双方争得面红耳赤,这时有的学生就提出了质疑的问题:这个除法算式的商是11,余数为什么不是1?教师并没有马上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组织学生自己去思考、辩论、验证。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终于统一了意见,确定余数应该是0.1,并说明了理由:①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并没有说余数不变,余数1在十分位,所以表示0.1。②通过用除数和商相乘再加余数等于被除数的方法也可检验出余数是0.1。鼓励学生质疑、释疑,既深化了知识,思路不清晰的变清晰了,不严谨的变得严谨了,又引导学生多方面多角度探索性地解决问题,启迪探索性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意识。
  由于我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所以我们班有一批尖子已经崭露头角,显示了他们的优势。学生们参与意识很强,经常在课堂上出现由学生提出的问题,请其他同学解答,并各抒己见,进行辩论,课堂上没处理完,课下继续讨论。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不仅学懂,而且会用,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开发了智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
  由于我积极为学生创设机会和条件,在质疑问难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调动,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实现了从依赖教师到能够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其他文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大连,河清海晏,时和岁丰,今年六月中旬日平均气温不到摄氏20度。来自全市100多位专家、学者、厂长、书记在这里坦诚相见,畅所欲言,探讨厂长负责制的若干理
活动探究题也称为实践探究题。这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在中考思想品德课程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并且越来越成为中考思想品德的重要题型。这种题型体现了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在活动中学、活动中用的宗旨,突出了实践活动性,着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活动探究题形式活泼、多样,它常常通过设置活动或设置情境提出问题,讓考生进一步去探究,如提出建议、发表看法、推测结果、如何开展活动、完成活动内容等。
有人说过: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恰当的教育方法。也有位教育家说过,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如果学生知道他是在接受教育,这种教育刚开始就已经失败了。是的,社会的现状使学生的接触面越来越广,理解的东西超出他们的年龄范围。他们用既有几分幼稚又有几分深谙世道的眼光打量着外面的世界,分析着周围的人事,似乎老师对他们的教育也逃脱不了他们的眼睛。面对形形色色的学生我们该如何施教呢?  苏霍姆林斯基在《要相信孩
摘要:文章分析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和发展,阐述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尝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应用于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探寻出一些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运动生物力学教学方法;论述了建构主义对运动生物力学教学的启示以及可行性和适用范围。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理论 运动生物力学 教学改革    澳大利亚科学教育学者马修斯(M.Matthews)指出:建构主义是当代科学
本文阐述了微笑、鼓励、信任在构建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课堂中的作用。重点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格、个性,调动学生良好的学习情绪,激发学生良好的学
财政部在2016年对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固定资产清查工作,在实际清查过程中发现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存在着很大的盘亏问题.为此,本文以此为重点,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清查中出
以芒柄花素为先导化合物,对其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3′,5′-二异丙基芒柄花素、8-羟甲基芒柄花素、7-苄氧基芒柄花紊,并采用薄层色谱(TCL),IR光谱和1H NMR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
創设教学情境,其本质在于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呈现积极化的状态。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学生的需要是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在课堂上,学生感到有需要才愿意学,感到有迫切的需要,才能认真学、主动学,真正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具体地讲,就是教师依循教材内容的内在联系,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层层设疑,环环扣紧学生的心弦,时时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情、学生情、教师情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不断激
干部人事档案是党的重要政治资源,也是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有利于发挥干部人事档案的资政作用,全面提升干部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本文以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6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辅助通气方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