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不该承受个人向上社会流动之重

来源 :商品与质量·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代社会,教育是一把双刃剑,教育既可能是社会流动的自致性因素,也可能是将现有社会模式永久化的手段。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的观点不同,有人认为,高等教育能够促进底层民众的向上社会流动;有人认为,当前高等教育是复制并固化原有社会阶层结构的工具。但仔细分析双方的观点会发现其实这两种观点都是建立在一个已经设定的假设上,即"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工具性的,它存在的目的和价值在于能否促进社会流动",笔者认为将接受高等教育作为实现向上流动获取物质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手段,是对高等教育目的的扭曲,模糊其人才培养的功能。
  关键词:底层民众;高等教育;教育获得
  一、高等教育是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必要条件
  功能主义理论认为,由于剧烈的技术变迁提高了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因而促使他们接受更高的教育,但接受教育需要付出一定的时间和金钱等。但作为补偿,接受更多教育的人在后来的职业位置上得到更大的回报。因此,教育差异所带来的阶层差异,实际上是人力资本回报率的差异。
  教育使学生能够具有工作所必需的技能,而技能是职业成功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教育成就的阶层被假定为技能的阶层,而技能的阶层被假定为职业的阶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了成功,教育是个体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途径。
  1、教育是一种投资行为,投入高收益也高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通过教育实现向上的社会流动是减少资源浪费的一种方式,现在我们已有的研究能够证明,处于社会上层的大部分人确实是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的,这就让人们有理由相信,具备较高的受教育水平是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必备条件。教育具有生产能力和配置能力。生产能力是指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劳动者与相同的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能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配置能力是指发现机会、抓住机会,使既定的资源得到最有效配置从而产出增加的能力,由此可以导出:文凭可以表示一个人通过正规教育所获得的人力资本存量有多大,从而表明其持有者在一般意义上拥有多高的技能和发展潜能。
  2、社会愿意为高学历支付高价钱
  我们都知道最好的公司和一般的公司在各方面的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好的公司每年都有很多的申请者,这些好公司也无法对每一个申请者都进行详细的面试,于是文凭就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水平的最直接的凭证。这种理论以兰德尔·克林斯的"文凭主义"为典型代表。克林斯认为,教育文凭本身具有阶层壁垒的作用,人们所受的教育被用来垄断社会中报酬优厚的职位,即存在一种"文凭社会"。高学历本身变相成为这些公司的一个筛选方式。通过对学生入学身份的首轮筛选,将他们分流到不同的职业地位上,实现社会分层。当前获得高学历是获得流动机会的一个砝码,对于底层民众来说,高学历是让其获得招聘单位注意的一个有力条件。所以接受高等教育者可以比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具有更高的起点和更多的机会。有资料显示,毕业于重点大学的人的收入要比毕业于非重点大学的人的收人高28%。
  二、高等教育不是实现向上社会流动的充分条件
  1、高等教育中的不公平阻碍底层民众向上社会流动
  因为阶层背景的差异所导致的基础教育资源占有、高等教育获得程度和个性化教育结果等诸多方面的不平等已经成为社会各阶层之间不能合理、良性流动的重大障碍。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是会带给人们不同的流动资本的,尤其是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之后,不同层次的高校毕业生的社会流动数量和幅度是不一样的。不同社會阶层在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所学专业各方面是有差异的。
  高等教育从表面上看,确实有助于人向上社会流动,但是高等教育仍然是以一个过滤机制,且过滤掉的大部分是社会底层的人,处于社会高层的子女通过获得优质高等教育巩固了他们的阶级地位。对于普通教育阶段没有接受到优质教育的社会阶层来讲高难度的入门考试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进入高校的屏障,来自教育程度高的社会阶层的孩子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比较多,因为家长教育程度高的孩子获得知识的渠道可能比别的孩子要多,自学能力可能要强,而且比别人获取知识的能力也要强,得到家长帮助的可能性也比较大。教育要实现其促进向上社会流动的功能,需要在全社会实现公平的教育资源分配。
  2、学校传授的知识是经过选择的本身就带有阶层性的
  学校教育中的知识(主要表现为课程)组织是分层次的。分层就是指根据不同知识领域和种类来区分不同的地位或社会价值。当代英国教育体系就具有这样一个特点,即学术课程以选择具有较高社会地位的知识为基础。不同阶层的孩子进入学校后即使接受的知识是相同的,这些知识对不同的孩子产生的影响也是有很大差异的,由于学校教授的知识更多的体现上层的意志,所以,来自于上层的孩子是会比较熟悉这套价值理念的,但是对于来自底层的孩子来说,则是一个比较陌生的领域,甚至是和自己在家庭接受的知识和价值观念相冲突的,如果这些孩子在学校学习接受新观念的时间不足够长的话,往往会导致观念上的冲突,对某些观点知识的一知半解往往会导致其人生目标和价值观念的困惑和错乱,在寻找人生定位和价值观念的过程中如果不能得到新的进一步的引导,往往会误入犯罪的深渊。
  三、高等教育价值的判定标准不在于其是否能促进社会流动
  我们都知道,高等教育不仅要教会人如何生活,还应该教会人懂得什么样的生活才是好的。但是当前的教育制度环境给学生的暗示就是:只要上了大学就应该能毕业,就应该有好工作,甚至应该享有某种特权。这种观念最后实际上害了学生,带着这种观念走向社会时会吃大苦头,有的甚至就别不过来这股劲,走向了绝望。我们不可否认,人都是理性逐利的,考虑是否接受高等教育时一定会有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只有当预期收益大于或至少和成本相当时才会考虑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个人作出高等教育选择时往往具有短视效应,个人的选择受社会观念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因此作出的决定往往具有盲目性。现在处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并不是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不平等,而是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之后无法实现人生目标,并且在获得相同报酬的条件下,往往比来自于上层的同龄人负担着更大的压力,对社会地位的提高和物质报酬的渴望更加强烈。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个社会,顶层的位置只有那么多,如果每一个接受高等教育者都将实现向上社会流动作为目标和衡量人生成功与否的标准,这样的社会虽然是动态的,但未必会是发展的。"学以致用"固然重要,但是学习绝不只是在学校配了钥匙、再拿它到社会上去开锁。毕竟,社会时时在发展,时时在"换锁"。知识只能改变观念,不能改变命运。
  笔者认为高等教育应该教给学生的观念是:你学了,只是为成功积累了可能;你做了,只是为成功准备了条件,但并不因此成功就一定就属于你!正确的态度应该是:积极争取、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于心无愧、顺其自然!而且当前诸多证据都显示,阶层的划分较之以往变得更加的模糊,以前的阶层分明在当前并不明显,各阶层逐渐融合。假如人们一味的抱着实现社会流动的目的去接受高等教育,大部分的人都将失望,因为人们可能根本就无法看到明显的社会流动。
  参考文献:
  [1]彭正文.文凭与社会资源交换的社会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
  [2]蒲实.教育:阶层复制或阶层流动--教育与社会分层关系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5).
  [3]殷伟群.高等教育的"马太效应"与弱势群体的社会流动[J].江西社会科学,2007,(5).
  作者简介:耿姗姗(1984-),女,河北定州人,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9级行政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设施运营与管理。
其他文献
摘要:《劳动合同法》施行以来,劳务派遣这一灵活用工方式在实际生活中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青睐。虽然《劳动合同法》从多个角度对劳务派遣进行了规定,但是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尤其是在劳务派遣适用范围方面。因此本文从现行法律规定出发,采取国内外比较的方式对我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进行分析,以期准确界定我国劳务派遣的适用范围,保护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关键词:劳务派遣;劳动合同法;行业范围  一、我国劳务派遣
期刊
摘要: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最重要的指标。本文通过对兰州市城乡中小学调查研究,对教师流动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提出了促进城乡中小学教师合理流动的对策思考,以期为城乡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师流动;对策思考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追求的理想目标,是学术界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研究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体
期刊
摘要:互联网络的迅猛发展给给予了教育全新的环境,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困境,信息开放和多元价值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宣扬的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带来了冲击,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自身的内容、手段、方式等上又不适应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变化,造成了学生对主流思想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怀疑和困惑。在網络环境开放和虚拟的特点要求下,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式,创设平等交流平台,合理放松网络言论
期刊
摘要: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志愿者的一个特殊群体,在全社会的志愿服务工作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同时在引领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加强团组织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中,要重视志愿者工作对参与者个人的教育、引导和促进作用,发展创新志愿服务工作管理机制,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工作的长足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专业项目化;电子档案制度  一、创新高校大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朝着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发展,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发展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变化,高校办学在面临崭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如何面临高校日益复杂的管理问题所带来的挑战,是高等教育研究者必须关注的课题。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将目光转向了以解决管理问题为中心的院校研究。加强院校研究,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教育发展的
期刊
摘要:民间融资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有其存在合理性与制度合法性,我国在相关法律法规及监管制度等方面存在很大缺陷,非常不利于民间融资的发展和风险防范。因此,有必要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体制,在制度保障的前提下引入竞争机制,并且借助社会自治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并采取合理的政策引导和监督民间融资的良性发展,进而促进金融体制改革与社会经济发展。  关键词:民间融资;合法化;制度保障;社会
期刊
摘要:关于中国传统教育中"孝"的争论一直存在。有些观点认为孝是汉民族家庭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另有些观点则认为孝是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统治的维系,是传统文化罪恶糟粕的一面。笔者认为要是想弄清楚在当前中国教育环境下究竟应当怎样理解孝,而孝的规范究竟又是什么,就应当将孝的行为规范和心理规范拆分开来逐一分析,从分析的具体结果得出我们目前应当持有的对孝的态度和孝的规范。本文就将分别从孝的行为上和
期刊
摘要 :本文从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高校辅导员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培养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高校辅导员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这对于提升自我素质,更好进行学生工作建设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关键词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高校辅导员  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
期刊
摘要:高职学生管理工作出现很多新问题,面临许多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求真务实的精神,正视并思考高职学生的学生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和创新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水平,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出优秀的社会有用之才。  关键词:高职;学生管理工作;思考  高职院校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置身于社会变迁中,不可避免的会面临适应与发展地严峻挑战。在校园里走走,会看到一些我们不想看到的情景,课堂上学生精
期刊
摘要:人机交互是教育游戏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将教育游戏的人机交互分为信息交互、操作交互、学习内容交互、声音交互以及学习者内容交互五个方面,并通过分析它们的人机交互特点,希望能对教育游戏的人机交互设计提供指导。  关键词:教育游戏;人际交互;类型分析  教育游戏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越来越多教育者的关注,也随着现代高科技的发展,教育游戏的设计开发平台倾向于基于计算机或手机等设备的开发,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