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优秀课程建设 深化C 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heaixix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C 程序设计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实践性。对该门课程较好的理解和讲授,能够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以及为软件开发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由于这门课程实践性较强,涉及的部分概念非常抽象,不少学生学习起来感觉非常吃力。鉴于这种状况,结合多年讲授计算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经验和软件开发实践经验,指出C 程序设计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 优秀课程;教学改革;C 程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18-0035-02
  C Programming of Deepening Teaching Reform Combining with Excellent Course Construction//Cao Liying, Si Xiuli, Yu Helong, Yao Yuxia, Chen Guifen
  Abstract C programming expertise in computer programming and related basic courses are highly abstract and practical.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course and teaching could improve their programming skills as well as software development and lay a good foundation. In this situ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C Program Design problems in teaching with the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dvanced language computer program designed courses and softwar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and gives the way to improve and solutions.
  Key words excellent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C programming
  Author’s address
  1 College of Information and Technology Science,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130118
  2 College of Development,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China 130118
  
  1 引言
  
  以C程序设计和C 程序设计为代表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作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或应用技能课,一方面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就业作技能训练。但目前该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还比较传统,一般是以课本为主,以程序设计语言自身的体系为教学路线,侧重于编程语言的基本概念、基本语句和语法的练习,而没有把逻辑与实际编程解题思路作为教学的主线,达不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目的。很多学生在上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类课程实验时感到内容枯燥,学过之后不能很好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适应就业的形势。因此,改革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高效的实践方法,对于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实用型”人才已变得十分重要。
  
  2 课程建设的创新与实践
  
  2.1 一体化教学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识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中采用“教、学、做”一体课程教学模式,根据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规律和课程的特点以及吉林农业大学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多媒体教室和实验室完成课程教学与学习,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习、边实践、边提问,使学生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环境下,较快理解C 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具有程序设计能力。
  2.2 实践教学与科研课题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把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实践中,将科研课题与学生的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教师科研、专业实践教学与学生课外科技活动有机结合,使学生尽早参与科研课题,丰富学生的实践内容,加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2.3 课程网站辅助实验教学
  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站已经成为信息存储、交流、处理的工具和载体。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领域,引发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方法、手段的变革。教学网站近年来在教学中越来越多的应用则正是这种变革的实际体现。
  依托省优秀课程,建设优秀课程网站具有很强的时代和现实意义。网络教学系统应用于教学后,明显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扩大教学规模,促进教学改革。根据精品课程建设的内涵,教学网站应当是一个功能齐备的网络教育平台,是一个基于网络资源的主题研究、协作式学习系统。在网络教学环境中,向学习者提供大量的主题学习资源和协作学习交流工具,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广泛参与,网上互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4 ACM模式的实践教学
  将ACM模式应用于程序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理论修养和实践能力,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际应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ACM实践教学可以通过网络直接进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通过实践来真正掌握各种程序设计结构和算法的意义。通过举办竞赛,鼓励学生形成竞争、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有自主进行本学科知识钻研的机会和环境。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通过组队竞赛,让学生体验团队协作的各个方面,为软件项目团队化的合作要求做好准备。
  
  3 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3.1 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次接触计算机语言的大学生,第一次上课与第一次上机编写第一个计算机语言程序时是兴奋与好奇的,随着数据类型、数据编码、运算规则、I/O规范等大量难以理解记忆的新名词、新术语、新概念与新规则的引入,3种基本结构的规范使用,学生开始感觉枯燥,思维混乱,多数初学者的感觉都是:课堂听讲时都能理解,但一旦独立面对编程任务时就不知从何下手,勉强编写出的程序也是错误百出,渐渐失去兴趣与信心。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推广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启发式教学方法,从解决具体问题出发,逐步引出抽象枯燥的概念与知识。如精选案例实现选择结构到循环结构的自然转折,归纳不同类型指针的使用等,通过演示让学生理解,再回到实践课堂中,通过让学生模仿解决相关案例,去探究与领悟这些重要概念,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把学生从被动地听、看引入到拓展积极思维的活动中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努力探索同一课程不同章节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
  3.2 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网站能为教师提供具有示范和辐射作用的本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在网站中通过将精品课程的文本、图片、动画、音频、视频等教学媒体,按一定的教学设计进行分类、组织,以网页形式制作,形成具有较强交互性的网络教学资源,并提供良好的资源上传、下载,资源检索,资源应用等资源管理与应用功能,并可实现远程教学资源共享。教学网站能利用网络技术的灵活多样、生动逼真及便于控制等特点,把大量丰富多彩的文字、图表、图像、动画和录像等多媒体资源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进入生动的学习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同时可将多个主讲教师的教案、讲稿、习题精选等教学资源进行优化后,按课程教学体系组织成一个学习系统,利用超链接,将相关内容链接起来,并辅以站内、站外搜索功能,供学生自主学习。另外可将教学难点制成Flash动画课件,将教学重点制成教学录像,使有能力的学生可以提前学习,上课没充分理解的学生可以在线复习。
  3.3 考试方式改革
  C程序设计课程评价模式经历了一个“笔试——无纸化考试——笔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考试加平时考查——现阶段模式”这样一个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体现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育评价模式到以知识掌握为基础、学生个体能力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的转换。
  现在,整个课程学习结果由上机实践课的过程化评价、综合项目设计报告、期末笔试和学期结束时的上机考试4部分组成,这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改革实践摸索出来的评价方法,以配合现阶段教育以人的素质智能培养为主要目的,知识技术的传授是基础和引子的教育观念。
  
  4 结束语
  
  C 程序设计课程对于学生实际编程能力以及工程应用能力的提高非常重要。如何激发学生的编程兴趣以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笔者结合C 程序设计目前的教学现状,总结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给出具体的改革方案可供参考。而且已经结合实际,做了初步的教改,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沈天晴,刘维富,等.VC 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方法的探讨[J].南通大学学报,2005,21(3):88-90
  [2]刘晓妍,胡彦玲.基于C 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教学改革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21(3):877-878
  [3]王军,王太雷.高校Visual C 编程环境教改实验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07,29(3):75-78
  [4]谭浩强.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5]对谭浩强教授《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推荐意见 [J].计算机教育,2007(1):30
  [6]刘辉,赵伟.《C 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讨[J].网络与信息,2008(5):74
  [7]丁红胜,田金琴.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几点思考[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1):125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疑难手术、急危重病人日益增多,其抢救监测监护要求更加科学化、数据化,准确的监测参数对于准确地分析病情,提高了急危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科室,专业技术要求高、整体性、协作性及应急能力强的特点。要求手术室的护士除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外并需要有准确、细致的工作作
1 明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培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决不应是盲目的、媚俗的。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手脚一定要放开,一改枯燥无味,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也一定会被吸引过来,学习历史就会由头痛变得积极主动起来。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成为如何用历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了。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前也大力宣扬提高学生的能力,但那无非是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考高分的能力。而现
摘要 依据笔者刚刚参与、设计并完成的国家示范建设院校项目之重点实验室“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主要涉及建立此实验室的缘由以及意义,重点涵盖此实验室建立的过程和方案,包括具体采购的产品,着重突出目前的企业主流产品使用和建设流程,对同类实验室建设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企业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09-0
“汉道”乃古代典籍中的常见词汇,指汉朝治国治天下之道.汉代史家对“周道”的历史书写深刻地影响了帝国政治,在“汉家法周”的思想下,“汉道”完成了对“周道”的扬弃.“汉
1 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世界上一切美的东西都离不开数学。数学是一门美的科学,但要想真正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教师不断探求有趣的方式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长久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帮助发展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培养。  兴趣和创造性思维意识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前提,但有了兴趣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创新已经成为知识经济的灵魂,成为人才素质的核心。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陈旧落后的知识构成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并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课堂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高中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基础的、应用层次的课程。与其他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程不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常识和基本操作,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灵活应用、创新及协作能力。传统的“教师讲,学生练”的教学模式是不能够满足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这一最终教学目标要求的,寻求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笔者结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感悟,设计“分组式任务教学”模式。    1 建立学生专用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网站    考虑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政府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议题,而能否通过增加地方政府公共投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学界尚未达成共识。文章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将地方财政支出指标分为地
【摘要】 目的:分析对长期病患照顾者开展能力提升训练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100例长期病患照顾者,应用本院自行设计的护理能力提升训练模块,对其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对长期病患照顾者的培训前后护理能力进行比较,并调查培训前后长期病患对照顾者护理的满意度,同时调查照顾者对培训的态度。结果:经过培训后,照顾者对护理知识及照顾技巧的认识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培训后长期病患对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