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粗浅认识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明确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正确方向——培养能力
  高中历史教学改革决不应是盲目的、媚俗的。就当前的情况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手脚一定要放开,一改枯燥无味,变得生动起来。学生的兴趣也一定会被吸引过来,学习历史就会由头痛变得积极主动起来。那么问题的关键就成为如何用历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素质了。这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以前也大力宣扬提高学生的能力,但那无非是提高学生做题的能力、考高分的能力。而现在所说的能力是真正地理解問题(为人处世、人生等方面)、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绝对是一个大问题、一个难问题,对教科书的编撰者、历史教师、学生三方面来讲都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历史知识的传授者——教师而言,尤为如此。
  2 全面发挥历史的各种教育功能,特别是社会教
  育功能
  古人云:读史以明志,鉴古而知今。古人读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先人那里找到治理国家、为人处世的经验与教训。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在这个言必称创新的年代,历史的社会功能被人们给淡化了。一味地让学生不加思考地死记硬背枯燥的历史知识,以为历史不过是一台给学生提高升学筹码的“挤分机”而已。这真是大错特错、本末倒置之举。历史既可以教给人处世为人的道理,又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修养,培养人们的爱国热忱与民族感情,是一门功德无量的学科。现在历史教学已经到了应当拨云见日的时候了,应当让人知道历史的巨大作用所在。
  3 紧密联系历史新课程的实际,不断开展有针对
  性的研究
  1)加强案例研究,直面历史教学新问题,智慧化解寻对策,积累课程改革实施中的经验。通过典型的课例,解决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如课程、教材的整合问题,教材与学生学习实际有效结合的问题;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以及达成“三维目标”的途径问题;学习方式变革与学习习惯的培养问题;如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法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方法和谐统一的问题;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个体学习和集体学习的关系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效益问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主导作用的问题;等等。
  2)对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各种层次和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办法。在系统总结必修课开设经验的基础上,重点对历史选修课程与历史必修课程的关系、选修课程的资源开发、选修课程的教学组织方式、学生选课的平衡性、如何指导学生选课、选修课程的评价等问题加以认真细致研究,并制订有效方案。
  4 创新教学方法
  1)采取先学后教法。首先,在课前布置预习,提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及预习提纲,要求整理简要自学笔记;其次,通过口头提问或书面抽查了解预习效果,从中暴露存在问题,后多途径地展开讨论,允许出现差错,保留个人意见;再次,教师进行纲目式总结,以解析疑惑;最后,做随堂练习。
  2)编制历史学习优化设计辅助参考资料(简称“学参”)。它是指教师在全面钻研课标、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每单位(课时、单元)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作为辅助学生学习的参考资料。“学参”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与教材相配套,但又不拘泥于课本或照搬于某一教学参考书,与授课进度相同步,便于学生预习、听课和复习,以实现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贯通,达到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使学与思、读与练相辅相成。
  3)试用学分统计法,布置可自主选择、有弹性的作业,即在题目、题型、时限甚至观点、结论上不作一刀切,数量和难度不定框框,放权给学生灵活安排,也可以逐步搞开卷考试,鼓励自圆其说,经查阅优异者酌情加分。这样让人人各尽所能,都可体验到成就感。
  4)课堂上适当介绍史学争鸣观点及动态、名家名篇,为学有余力者拓宽知识面。
  5 注重基础贴近时代
  教材内容跨度大、跳跃性强,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哪些要详细讲?哪些略讲?哪些不讲?笔者认为可以适当地重点使用贴近时代的内容。课程标准提出:“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由此可见,遵循时代性、基础性的原则,高中课程内容必须精选素质教育必需的基础知识: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对现实仍具有一定影响或借鉴意义的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反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全方位互动联系,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及学生生活联系的内容。至于深度、广度如何把握,还是以课标为依据。值得注意的是,课标没有对教学目标的上限作出具体规定,这就给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回旋空间。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制定恰当的教学目标,切忌过分拔高课程难度和拓展课程内容。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各种方式教育糖尿病人,将糖尿病相关知识进行教育。方法:通过对83例糖尿病患者以口头宣教、书面方式、俱乐部形式等方法做好患者入院常规宣教、心理工作、饮食知识宣
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脱节,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要想把职校学生培养成学有所用的人才,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在总结中反思,在反思中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带着兴趣、带着乐趣去学习。  现在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较差,要想培养他们学习的习惯是不容易的。因而,要在每一节课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养分”,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
【摘要】 目的:觀察痛泻宁颗粒与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用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研究方法,将7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IBS-D患者分为A组(痛泻宁加金双歧试验组)及B组(单用痛泻宁组)、C组(单用金双歧组),每组各25例,对患者的腹痛、腹泻、总体症状进行评分,根据症状积分变化判断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腹痛评分、腹泻评分和症状总评分比较差异均有
细菌在有些水解酶(如溶菌酶)或某些抗生素(如青霉素)的作用下,肽聚糖的合成受阻导致细胞壁受损,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细菌,称为L型细菌。由于其细胞壁缺陷,在低渗环境中,菌体会裂解死亡,但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日益重要,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将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优化历史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整合;信息技术;历史教学    现代教育强调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推动素质教育、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动性,是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问题。特别在历史课堂上,合理运用好电教手段,对提高课堂效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椎间融合器(TFC)和椎弓根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31例。结果:随访12—38个月,所有滑脱椎间均维持复位且骨性融合,临床结果按照Nakai分级评估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闭合复位穿针内固定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治疗随访38例应用本方法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结果:所有患者随诊半年至一年,经过治疗其中32例恢复良好,6例进行正常
【摘要】 目的:研究高通量血透治疗终末期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2年6月本院收治的终末期肾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首先予以常规血透,作为常规阶段,1年后予以高通量血透治疗,疗程为1年,为观察阶段,比较两阶段内患者的相关指标。结果:经高通量血透治疗后,患者精神和体力好转;治疗后,观察阶段与对照阶段的血磷、β2-微球蛋白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血红蛋白含量则高于治疗前,比较差异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重大疑难手术、急危重病人日益增多,其抢救监测监护要求更加科学化、数据化,准确的监测参数对于准确地分析病情,提高了急危
手术室是对病人进行手术及危重病人抢救的重要科室,专业技术要求高、整体性、协作性及应急能力强的特点。要求手术室的护士除具备熟练的技术操作外并需要有准确、细致的工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