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的商榷

来源 :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uanqi2009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王元化同志的《释<比兴篇>“拟容取心”说》一文,对比兴问题提出了很好的意见,特别是作者能跳出过去只从形式上来研究“比兴”的窠臼,把“比兴”和文艺的特征——塑造艺术形象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开拓了研究范围,这对于当前文艺创作,对于进一步批判“四人邦”的反革命谬论,都是很及时的。我读了这篇文章,总觉得有些问题似乎还可以商榷,特提出来向编辑同志和作者请教。
其他文献
<正> 编辑同志: 拜读贵刊一九六三年第四期郭绍虞先生《关于<文赋>的评价》一文后,获益匪浅,对于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两条路线的斗争以及《文赋》的本质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郭先生的大作提出了很多新鲜有益的见解,这对进一步探讨中国文学批评史是大有裨益的。但是由于我们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在阅读过程中,有些论点还不甚了然,理解不透,因而产生了一些疑
<正> 在现代经济学中,消费和投资是非常熟悉的概念,因而,其含义通常被认为是不言而喻的。在凯因斯的收入决定论中,消费和投资作为家庭和企业这两个不同经济部门的支出,其作用是与在国民收入核算时用以测算它们的方法完全相对应的。这有助于形成一种普遍接受的观念,即消费和投资是彼此互
<正> 自从本刊今年第一期发表了赵天同志《从<出山>的评论谈起》一文以后,编辑部收到较多的来稿,对该文表示了相同或不同的意见。现在,我们将这部分来稿作一综述,以供读者参考。来稿中与赵天同志文章基本相同的意见,为节省篇幅,就不再重复叙述。大部分来稿都认为,赵天同志提出应该慎重地鉴别现实生活和文艺作品中新旧思想的道
<正> 在现阶段,经济的发展是同社会的主要生产力——人的完善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接受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已成为技术熟练的必然象征、合乎要求地从事生产活动的条件。由于教育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而在国内外都加强了教育经济问题的研究。这种
<正> 一九五三年,弗朗梭娃丝·萨岗(Francoise Sagan)还是个十八岁的女孩子。她父亲是企业家,家里过着富裕的生活。她是个聪明而淘气的姑娘,不止一次被学校开除。不过她在一九五二年总算通过了中学毕业会考。这张文凭证明她已经有了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文化水平。就在这样的基础上,而且无非在这样的基础上,她居然成了作家,甚至还是个“了不起”的作家。事情发生在法国。一九五三年,萨岗闲居无聊,写小说消遣。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她完成了她的处女作,一部不到二百页(如果译成中文,大约六、七万
<正> (续1987年第2期第48页) 费用——效果法在许多情况下,对某一特定方案而言,教育成果可以加以评价,但却无法赋于它们以货币价值。例如,提高学生认知和情感发展的教学方案,它们成功与否,可以比较适当的测验分数。用来改善学生行为的各种方案,既可广到阅读、数学、社会研究,也可窄到词汇知识、算术运算、对某一特定事件
<正> 编辑同志: 贵刊今年第一期钱谷融同志的《(雷雨)人物谈》,对周朴园、蘩漪的形象,作了细致的分析,对我在现代文学史的教学工作中,向同学们介绍曹禺的戏剧创作,有相当参考价值,丰富了讲课内容。但在细读这篇文章之后,又发现一个问题,觉得有必要提出来和作者商榷。在分析蘩漪的形象时,钱谷融同志一开始写了这样一段话:“在《日出》的跋文中,曹禺说,他在写《雷雨》时,把剧中的一个最主要的人物,
<正> 费用——效果分折(Cost—effectiveness)一词在教育评价的讨论中逐渐多见。随着在校学生人数减少,通货急剧臌胀,以及近来提倡限制税收而给财政造成的潜在威胁,教育资源的使用问题开始受到极大关注。如何削减教育经费,如何在现有资源条
小说《风雷》是反映淮北地区农业合作化初期情况的。去年,淮北地区的阜阳、濉溪、宿县和淮河沿岸的蚌埠等地,分别举行了《风雷》的座谈会。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将这些座谈会的记录,寄给了本刊编辑部。现在,我们将座谈会的记录择要发表如下。
<正> 教育费用效益分析法虽然不能明确地表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但却是评估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它的实质是把教育费用看作是一种类似于商人在一家工厂的项目投资的东西。当商人在考察某一个新方案的时跌,他将对费用和效益进行评估,以确定是否值得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