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福祉:促进青年发展的新工具

来源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wneag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回顾青年经济领域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采用金融福祉这一新兴理论框架,结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论证了金融福祉对现有青年发展十大领域有多重的积极影响。结合规划的有关内容及现有提升青年金融福祉的实践探索,就通过提升青年内在金融素养和提供外在金融机会两个策略提升青年金融福祉、促进青年更好地发展提出了建议。
其他文献
“建筑风光”栏目是本杂志编辑部推出的一个新板块,主要是以摄影的方式对建筑风光进行记录,并辅以一定的文字论述。摄影涉及构图、明暗、层次、色彩、肌理、风格等因素,与建筑设计的形式因素存在极大共通性,建筑与摄影的结合存在必然又相得益彰--推广建筑知识普及、促进设计水平提高,亦对摄影题材进行了丰富。南京,古称金陵、建康,为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自然人文景色旖旎多样,是进行建筑风光研究工作的优质取材点。对于南京的风景遗迹进行关注,还存在三大价值方向:(1)透视古都历史图景,再现社会发展轨迹,彰显南京历史文化影响力;(2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在这100年间,无数革命志士用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动人故事。在无数艺术家手中由此诞生了许许多多传唱中华民族风骨的经典文艺作品,这些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奋勇前进的精神激励我们不断向前。
2020年9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和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我国自1987年实行高水平运动员招生考试制度以来,已有34年之久。高校高水平运动员作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优秀后备人才,在体教融合中起到融合和牵引的重要作用。现阶段,随着体教融合的深入开展,我国高校在高水平运动员的培养工作方面逐渐无法跟上体教融合的节奏,存在较多问题亟需解决。本文使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与专家访谈法,对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机制进行现状分析并提出建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趋严峻,我国也不可避免地要直面“银发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各项挑战,然而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保障制度和养老保障体系相对薄弱的阶段。在我国老龄人口多、养老服务设施配套不全等社会背景下,国家发展社区互助新型养老服务体系仍为热点议题。本文从时间价值理论出发,分析在传统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仍有不足的情形下,这种新型社区互助养老模式该如何发展,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逐渐渗透于各行各业,财务管理领域也不例外。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应为民办高校决策层提供高效、可行性强的指导意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财务管理已越来越难操作,面对庞大而且复杂的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民办高校财务转型应如何应对,财务人员又面临着怎样的转型,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话题。以LG学院为例,论述其财务转型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为财务转型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介绍了一个位于北京旧城区清代王府一侧,并在基地发现古井的小书店项目的设计过程。基于场地周边历史文化环境研究,确定以“开放的井房”为设计立意,详述了在建筑外部界面获得丰富空间层次的方法,以及在内部获得秩序感和感官变化的手段。虽然建成效果与原设计有较大差距,略显拙劣,但建筑与场地建立了锚固关系。
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迅速,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想适应社会的发展就需要不断推进整个企业的管理,其中就包括对企业人事档案的管理。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但是,企业需要注重档案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并针对性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从而更好地对企业发展进行预测。本文主要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概述,分析其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具体措施。
新媒体背景下,青年群体大众文化的实践确实存在部分娱乐性表征,但基于主体性视角审视青年群体参与大众文化,发现无论是解构经典文学影视文本中的反讽,还是百度贴吧内的戏谑调侃,抑或是新浪微博中的围观“吐槽”,都显现了新媒体时代青年大众文化更加宽阔和自主的参与空间,这种“非娱乐性”文本表达可抽象化为三种类型:编码-译码转译型、从众型和倒置型。娱乐信息呈现的片段化,以及青年群体隐蔽化的抗争策略,使部分学者产生了“过度娱乐”的误判,因而需要在重视青年群体主体性功能的基础上,纳入微观政治研究视角,重塑对青年群体特征的认知
网络场域的“个体化”是数字化时代个体赋权的结果,极大地释放了青年个体的影响力,它在青年网络社群的样态中表现为以自媒体为中心、“表达—吸引”式的社群建构新模式。在自媒体语境下,青年作为社群中的个体概念,一方面其价值、审美的塑造受到网络社群多元文化、多元主义、多元话语发酵、碰撞的影响;另一方面又能以凝聚社群力量的方式作用于社群参与者的自我建构与自我呈现,极易造成青年网络社群结构的不稳定性,以及青年个体化与单向度默从的自我矛盾。应当以“社会化”为尺度,通过个体化和社会化的功能耦合,发挥青年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