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学研协同创新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cb2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产学研协同创新不仅可以实现产业、学校、科研的资源优势互补,还可以实现应用、教学、研究的创新融合与发展。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特色不鲜明、不适应社会和区域发展需求的问题。中职学校必须改革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角度进行新一轮改革,实现各部门之间的资源互补、互惠互利,从而带动国家创新力的稳步提高和社会经济的稳定增长。
  ◆关键词:产学研协同创新;农林经济管理;人才培养;策略
  1导言
  产学研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是通过企业、中职学校、科研院所间信息完全流动,共同分享资源和收益,共同承担风险和成本,有效整合知识、技术、管理等各种人才培养创新要素,从而构建人才培养的新型合作模式。大部分学者从质量标准方面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进行评价研究,但对各评价指标的量化等方面的内容涉及不多。
  2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2.1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模糊,涉农知识薄弱
  我国中职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虽差异化地提出了各自的人才培养目标,但仍有一定程度上的趋同性,并不能达到培养特色化、差异化农经人才的初衷。且中职学校一直延续“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毕业实习”的传统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上与工商管理、会计等经济管理专业多有交叉重合,而农经学生真正所需的涉农课程设置薄弱,导致农经学生学而不精,学无所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经人才的培养质量。
  2.2师生比例不协调,教学资源薄弱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师资力量薄弱,近年来各中职学校招收学生人数增多,国内平均师生比例约为1∶15~1∶20,与国际名校1∶5的比例相差甚远,且只有极少数中职学校从国外引进为数不多的外籍教师。长期的师生比例失调,造成师生间信息交流不畅,严重影响授课质量。此外,由于教学资源薄弱和资金紧张,很多中职学校的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缺乏固定的实习实践基地,师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都受到严重制约。
  2.3教学模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学制4年,这4年内学生必须修满大量学分,但各中职学校普遍在理论知識课程上设置学时较多,而理论知识的获取主要通过课堂讲授,这种单一模式正是目前大学教育的主流弊病。对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实践课程设置学时较少,均低于总学分的10%,虽然许多学校每年都要求学生自行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但这种缺乏监督的粗放型实践环节实际很难得到有效保障,极易流于形式。
  3产学研协同创新下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策略
  3.1制定协调产学研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规
  产学研协同,首先是利益协同。因此,产学研协同创新应该首先制定协调产学研各方利益的法律、法规,这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得以有效运作的制度保障。例如:美国为不断提升国民经济产业的综合竞争力,维持本国在经济与科技发展中的优势,颁布了有利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法律、法规,并根据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做出相应调整,逐步建立了系统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法律体系。
  3.2加大科技扶持力度
  产学研协同创新中最为重要的是科技创新。因此,应加大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的科技扶持力度,逐步形成有利于农林经济管理领域产学研联合的科技扶持体系,包括对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研究、农林业产业联合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及扩展型研究的科技扶持等。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还应制定科学有效的科研发展计划,大力扶持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并将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应用性研究和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3.3提升中职学校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中职学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素养,但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往往只能“纸上谈兵”,尤其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更需要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过程中,中职学校教师应准确把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研究进展,不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教师可以与农林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共同探讨教学研究课题,也可以根据农林企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参加实践培训,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另外,中职学校可以通过校企联合、校研联合等方式聘请专业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及系统内应用型专职人员兼职部分实训型教学工作,并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建立一支具有专业优势、应用能力强且对教育工作有较大热情的兼职教师队伍,作为专业教师队伍的必要补充。
  3.4共享研究成果
  在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中,主要由企业提出问题,经中职学校与科研机构认定,就可以整合三方的优势资源,协同进行研究开发。产学研各方应协调好人员安排和利益分配,提升科学研究的应用价值。总而言之,产学研协同创新可以整合产学研三方的优势资源,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企业升级为基础,实现科技的持续性创新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研究与合作的不断深入,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将越来越紧密地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产学研三方将逐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在这一协同创新的变革中,中职学校成为链接科研机构与产业的重要纽带。目前,我国农林产业的制造能力不断增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制度的建立将进一步提振三方的联合发展。就像当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学术与产业联合体,进而创造了“硅谷”奇迹一样,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研究与实践将会成为推动农林经济管理领域发展的动力源泉。
  参考文献
  [1]曹强.从中职学校视角看产学研合作机制建设[J].理论学习,2017(1):21-25.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來,随着中国教育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其中,实践课的开展被人们更加重视,一方面实践课是新课改提出的要求,同时也是为了满足现代小学学生成长的需求。本文则是通过分析以往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探究构建和开展实践课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  ◆关键词:小学学生;语文教学;实践课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基本是以思想性和理论性为主的文化课教
◆摘 要:初中教材中的美比比皆是,我们经常会发现学生阅读文本是对于美的感受能力是不同的。审美情趣和欣赏品味并不是每个学生与生俱来的,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从最适合朗读的抒情作品入手,随着年级的递增,能力的提升,逐步扩展到写人叙事、诗词与古文。从阅读入手,进行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审美情趣;欣赏品味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摘 要:学校工作管理水平以及班主任工作效能,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日常教学推进的过程中,作为整个初中教育工作的重要角色,班主任必须要通過构建完善、科学、高效的教学环境,来对广大初中生的认知进行不断优化,在提升个人工作效能的同时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融合,以此来发挥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效能;理论与实践  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的今天,初中班级管理
◆摘 要:高中作文是语文教学整体中的重要部分,是学生所学语文知识的实际运用,但在作文写作方面很多高中学校存在两极分化的现象,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和表面化,多数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是因为个人因素,作业教学效果较低。本文则是通过分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析其实用性和创新性。  ◆关键词:高中作文;实用性;创新性  作文因为在语文课程的考试中的分数占有较多的比重,因此相关教学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