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了完成某种教学目标,需要制定合适的课堂教学模式。一个完整课堂模式的制定是在满足目标倾向、实现条件、教学策略、教学评价和操作程序这五个基本要素的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主要依据目标倾向。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展并提高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能力,并加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树立自信心。而在参与型课堂模式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活动完成建构从而掌握基础知识、主体性发展完成促进从而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最终发展为能自主学习和发展的个体。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初中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更需要成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协同者。这种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较高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改变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学生除了进行读写训练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听到的语言,还可以培养用英语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能力。这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英语老师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必须熟知于心,对知识框架和体系间的内在联系精通。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越丰富,教学的准确度越高;对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方向了解的越前沿,教学任务会完成得越好。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教师尽量全部使用英语,标准的口语发音与表达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准确的范例,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教学观念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知道走上讲台“怎么教”、“教什么”。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取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与时俱进全新的教学理论和观念,才能设计出科学有效、兴趣盎然的教学环节,才能科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灵活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应变能力
参与性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势必也要求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技巧和课堂应变能力。例如教师设计学生参与性问题时,可以合理的利用奖惩。对学生发表的见解与答案不一致时不要进行一味的否定和批评,回答时多使用“Good job”,“Our super star”等鼓励性词语,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给予褒奖。
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同时接受课堂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自卑敏感活泼型性较差的学生,在课堂设计中特意为他们准备适当难度的课堂任务,能让他们同样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破学生学习表达的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4. 丰富的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参与进来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完成参与性课堂模式的实施。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分寸,不能将课堂的开放性变为随意放任,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衡,成为课堂的控制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学生的能力要求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课堂上的配角,不应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建构者和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盲从,要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体地位意识。课前预习工作要充分,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动积极性,利用较多时间充分预习准备;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课堂有迷惑的知识点;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并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思课堂上是否有改进的地方,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目的。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可能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小组学习中,讨论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接受能力较快,会较快地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接受能力慢的同学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组员间也易产生意见分歧,学生难免产生排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运用自我调节能力,来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适应不同的组员,激发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降低自我学习的压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教学媒体的要求
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意味着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粉笔黑板”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因此为了给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需要教师将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课堂知识不仅拘泥于45分钟,更扩展到全世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获得更多的学习素材。
多媒体教学电教仪器设备包括录音机、电视、电脑、电子白板等,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课堂上如果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中的真实情景,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都受到刺激,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实现师生互动,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效。
一、教师的素质要求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再是课堂的绝对权威。在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课本知识,而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引导者。在初中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更需要成培养学生英语的综合运用能力的协同者。这种角色和职能的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较高的专业学科知识和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旨在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改变传统的哑巴式英语教学,学生除了进行读写训练还必须进行大量的语言训练。这一过程可以让学生领悟听到的语言,还可以培养用英语流利的表达自己的能力。这种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要求英语老师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知识和高水平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教师对学科的基础知识必须熟知于心,对知识框架和体系间的内在联系精通。教师具有的专业知识越丰富,教学的准确度越高;对学科的发展动向和研究方向了解的越前沿,教学任务会完成得越好。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与学生交流教师尽量全部使用英语,标准的口语发音与表达能为学生提供真实准确的范例,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2. 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和前沿的教学观念
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不仅需要掌握学科知识,更要知道走上讲台“怎么教”、“教什么”。所以在初中英语课堂上采取英语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建立与时俱进全新的教学理论和观念,才能设计出科学有效、兴趣盎然的教学环节,才能科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 灵活的课堂教学技巧和应变能力
参与性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势必也要求教师具有灵活的教学技巧和课堂应变能力。例如教师设计学生参与性问题时,可以合理的利用奖惩。对学生发表的见解与答案不一致时不要进行一味的否定和批评,回答时多使用“Good job”,“Our super star”等鼓励性词语,对于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行为给予褒奖。
课堂教学中,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同时接受课堂授课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关注个体差异。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自卑敏感活泼型性较差的学生,在课堂设计中特意为他们准备适当难度的课堂任务,能让他们同样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突破学生学习表达的障碍,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获得能力的提高。
4. 丰富的课堂管理与组织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真正参与进来并勇于发表自己的认识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才能完成参与性课堂模式的实施。在此过程中要求教师把握教学分寸,不能将课堂的开放性变为随意放任,做好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平衡,成为课堂的控制者、引导者和组织者。
二、学生的能力要求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课堂上的配角,不应一味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建构者和主体。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不能盲从,要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要求学生明确了解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人,具有强烈的主体地位意识。课前预习工作要充分,这就需要学生发挥主动积极性,利用较多时间充分预习准备;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主动倾听同学的观点,思考课堂有迷惑的知识点;课后完成课后作业,并对自身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思课堂上是否有改进的地方,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目的。学生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恰当的学习目标,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和调节能力。在该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可能会收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在小组学习中,讨论过程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学习能力较强的同学接受能力较快,会较快地给出正确的答案,这时接受能力慢的同学就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讨论,组员间也易产生意见分歧,学生难免产生排斥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运用自我调节能力,来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适应不同的组员,激发参与课堂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才能降低自我学习的压力,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去。
三、教学媒体的要求
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还需要大量的真实语言材料,才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意味着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粉笔黑板”是无法达到这一要求的。因此为了给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保障,需要教师将传统教学工具与现代教学媒体相结合。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将课堂知识不仅拘泥于45分钟,更扩展到全世界。学生可以在网络上获得更多与课堂内容相关的信息,获得更多的学习素材。
多媒体教学电教仪器设备包括录音机、电视、电脑、电子白板等,能够将信息技术和学科课程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课堂上如果为学生呈现教学内容中的真实情景,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器官都受到刺激,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实现师生互动,获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