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珐琅彩瓷中的诗词与印章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bf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朝中期,由于内务府造办处珐琅作烧制的瓷胎画珐琅在制作工艺上出现明显突破,即釉上珐琅彩与底部釉面成功结合,使往后的珐琅彩瓷迅速挣脱单调色地装饰,革新为白地彩绘、诗词、书法、印章等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该变化不仅促进、完善了清代彩瓷制作,也成就了珐琅彩瓷旷古未有的艺术生涯。
  
  珐琅彩诗词应用的发展与背景
  
  从明清官窑器绘画发展看,器身最早出现文字书写(落款除外)的制品应是明初永宣年间御厂烧制的梵文器。虽然不同于汉字,但该类制品无意中促进了文字在官窑器上的应用。明代中期,除梵文外,官窑器上书写“福寿”、“伍谷丰登”等短语现象也逐渐增多,明末清初景德镇民窑中文字书写尤其盛行,并影响了清初官窑制作风格。康熙时期景德镇御厂制作了一些书写《赤壁赋》、《圣主得贤臣颂》等历史名篇的笔筒,还成功烧制了十二花神杯等绘画、诗词、印章于一身,文人气浓厚的官窑精品。可惜康熙后期珐琅彩瓷制作工艺并不完善,色地彩釉上难以书写诗文,局限了诗印在珐琅彩瓷中的应用。否则,该类装饰风格珐琅彩瓷的制作出现就不会推迟到雍正中期。
  随着雍正七年二月十九日,御厂督陶官年希尧开始大量进贡“有釉水磁器”,表明造办处已经能够熟练烧制白地有釉珐琅彩瓷。同时,雍正帝又是文雅之人,他的积极参与与配合无疑加速了诗词、绘画、工艺等各项指标的提升,极大程度影响了当时瓷胎画珐琅的制作。
  
  雍乾珐琅彩诗词的分类与出处
  
  雍正中期至乾隆朝,题诗珐琅彩瓷涉及的五言、七言律诗很多,所属年代久远,进一步研究它们对解析当时珐琅彩瓷设计关系很深。通过对所用诗词的整理,笔者把“已查明出处的”细分为“完全引用”与“部分引用”两种。
  


  1.完全引用
  “完全引用”类诗词在历代文献中可以找到确凿出处,除某字、词可能略有变化外,基本引用原句原意,与器物上的绘画题材相互衬托、搭配。这些诗词以唐诗最多,西汉、隋、宋、元、明时期的相对较少,这与唐诗久负盛名关系极深。
  1)西汉诗词:
  “芳蕊经时雪里开”出自《尔雅》的《芳蕊经时雪里开》,原诗为:“羞梅入夜风中寐,芳蕊经时雪里开。俏傲枝头香四海,冰清玉洁待春来。”
  “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出自西汉诗人苏武的《梅花落》,原诗为:“中庭一树梅,寒多叶未开。只言花是雪,不悟有香来。上郡春恒晚,高楼年易催。织书偏有意,教逐锦文回。”
  2)隋代诗词:
  “新枝含浅绿,晚萼散轻红。”出自隋代诗人魏澹的《咏石榴诗》,原诗为:“分根金谷里,移植广庭中。新枝含浅绿,晚萼散轻红。影入环阶水,香随度隙风。路远无由寄,徒念春闺空。”
  3)唐代诗词:
  “嫩蕊包金粉”与“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云。”均出自唐代诗人韩琮的《牡丹》,原诗为:“残花何处藏,尽在牡丹房。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绣囊。云凝巫峡梦,帘闭景阳妆。应恨年华促,迟迟待日长。”(原诗中“囊”被后人改为“云”)
  “香传少女风”与“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均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萱》,原诗为:“徒步寻芳草,忘忧自结丛。黄英开养性,绿叶正依笼。色湛仙人露,香传少女风。还依北堂下,曹植动文雄。”
  “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梅》,原诗为:“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侍宴长宁公主东庄应制》,原诗为:“别业临青甸,鸣銮降紫霄。长筵鹓鹭集,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承恩咸已醉,恋赏未还镳。”
  “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出自唐代诗人李峤的《桂》,原诗为:“未殖银宫里,宁移玉殿幽。枝生无限月,花满自然秋。侠客条为马,仙人叶作舟。愿君期道术,攀折可淹留。”
  “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出自唐代诗人朱庆馀的《题蔷薇花》,原诗为:“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云霞交瑞色,草树喜春容。”出自唐代诗人张说的《侍宴浐水赋得浓字》,原诗为:“千行发御柳,一叶下仙筇。青浦宸游至,朱城佳气浓。云霞交暮色,草树喜春容。蔼蔼天旗转,清笳入九重。”(原诗中“暮”被后人改为“瑞”)
  “蜡珠攒作蒂”与“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均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海榴》,原诗为:“海榴开似火,先解报春风。叶乱裁笺绿,花宜插鬓红。蜡珠攒作蒂,缃彩剪成丛。郑驿多归思,相期一笑同。”
  “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揺风。”出自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秋晨同淄川毛司马秋九咏·秋菊》,原诗为:“擢秀三秋晚,开芳十步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碎影涵流动,浮香隔岸通。金翘徒可泛,玉斝竟谁同。”
  “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出自唐代诗人卢象的《和徐侍郎丛筱咏(一作蒋涣诗)》,原诗为:“中禁夕沉沉,幽篁别作林。色连鸡树近,影落凤池深。为重凌霜节,能虚应物心。年年承雨露,长对紫庭阴。”
  “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出自唐代诗人宋之问的《夏日仙萼亭应制》,原诗为:“高岭逼星河,乘舆此日过。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睿藻光岩穴,宸襟洽薜萝。悠然小天下,归路满笙歌。”
  “动揺金翠尾,飞舞玉池阴。”出自唐代诗人武元衡的《四川使宅有韦令公时孔雀…妓兴嗟久之因赋此诗用广其意》,原诗为:“荀令昔居此,故巢留越禽。动摇金翠尾,飞舞碧梧阴。上客彻瑶瑟,美人伤蕙心。会因南国使,得放海云深。”(原诗中“碧梧”被改为“玉池”。)
  “细枝清玉润,繁蕊碎金香。”出自唐代诗人广宣的《九月菊花咏应制(一作清江诗)》,原诗为:“可讶东篱菊,能知节候芳。细枝青玉润,繁蕊碎金香。爽气浮朝露,浓姿带夜霜。泛杯传寿酒,应共乐时康。”
  “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严郑公宅同咏竹(得香字)》,原诗为:“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梅》,原诗为:“轻盈照溪水,掩敛下瑶台。妒雪聊相比,欺春不逐来。偶同佳客见,似为冻醪开。若在秦楼畔,堪为弄玉媒。”
  “山情因月甚,诗语入秋高。”出自唐代诗人张籍的《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录三》,原诗为:“自知清静好,不要问时豪。就石安琴枕,松枯压酒槽。山晴因月甚,诗语入秋高。身外无余事,唯应笔砚劳。闲堂新埽洒,称是早秋天。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莎台乘晚上,竹院就凉眠。终日无忙事,还应似得仙。林下无拘束,闲行放性灵。好时开药灶,高处置琴亭。更撰居山记,唯寻相鹤经。初当授衣假,无吏挽门铃。”
  “睡轻旋觉松花落,舞罢闲听涧水流。”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鹤》,原诗为:“一自王乔放自由,俗人行处懒回头。睡轻旋觉松花堕,舞罢闲听涧水流。羽翼光明欺积雪,风神洒落占高秋。应嫌白鹭无仙骨,长伴渔翁宿苇洲。”(原诗中“堕”被改为“落”。)
  “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出自唐代诗人郎士元的《酬萧二十七侍御初秋言怀》,原诗为:“楚客秋多兴,江林月渐生。细枝凉叶动,极浦早鸿声。胜赏睽前夕,新诗报远情。曲高惭和者,惆怅闭寒城。”
  “浦浄渔舟远,花飞樵路香。”出自唐代诗人韦述的《春日山庄》,原诗为:“初岁开韶月,田家喜载阳。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风。”出自唐代诗人杨巨源的《池上竹》,原诗为:“一丛婵娟色,四面清冷波。气润晚烟重,光闲秋露多。翠筠入疏柳,清影拂圆荷。岁晏琅玕实,心期有凤过。”(原诗中“波”被改为“风”)
  “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浓。”出自唐代诗人薛能的《桃花》,原诗为:“香色自天种,千年岂易逢。开齐全未落,繁极欲相重。冷湿朝如淡,晴干午更浓。风光新社燕,时节旧春农。篱落欹临竹,亭台盛间松。乱缘堪羡蚁,深入不如蜂。有影宜暄煦,无言自冶容。洞连非俗世,溪静接仙踪。子熟河应变,根盘土已封。西王潜爱惜,东朔盗过从。醉席眠英好,题诗恋景慵。芳菲聊一望,何必在临邛。”(原诗中“农”被后人写做“浓”。)
  “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出自唐代诗人徐夤的《蝴蝶二首》,原诗为:“缥缈青虫脱壳微,不堪烟重雨霏霏。一枝秾艳留教住,几处春风借与飞。防患每忧鸡雀口,怜香偏绕绮罗衣。无情岂解关魂梦,莫信庄周说是非。拂绿穿红丽日长,一生心事住春光。最嫌神女来行雨,爱伴西施去采香。风定只应攒蕊粉,夜寒长是宿花房。鸣蝉性分殊迂阔,空解三秋噪夕阳。”
  4)宋代诗词:
  “连村多绿树,长日啭黄鹂。”出自宋代诗人戴昺的《初夏郊行》,原诗为:“晴雨天难测,寒晅气未齐。连村多绿树,终日啭黄鹂。田水冲塍断,山云着地低。偶随农叟语,不觉过桥西。”(原诗中“终”被作改为“长”)
  “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阑。”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和罗巨济山居十咏》,原诗为:“园花皆手植,梅叶独禁寒。色与香无价,飞和雪作团。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阑。不惜吟边苦,收将句里看。”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送林子方》,原诗为:“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也是出自杨万里的《腊梅》,原诗为:“栗玉圆雕蕾,金锺细着行。来从真蜡国,自号小黄香。夕吹撩寒馥,晨曦透暖光。南枝本同姓,唤我作它扬。”
  “一派讙声和鼓吹,六街灯火乐升平。” 出自宋代诗人朱淑贞的《元夜诗》,原诗为:“月满今宵霄色澄,深沉帘幕管弦清。夸毫斗彩连仙馆,随翠遗珠满帝城。一派讙声和鼓吹,六街灯火乐升平。归禁漏余三四声,窗上梅花瘦影横。”
  5)元代诗词:
  “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出自元代诗人白珽的《竹阴》,原诗为:“占断人间潇洒地,全身水墨画筼筜。非烟非雾一林碧,似雨似晴三径凉。翠袖佳人黯空谷,白须道士隐南塘。数竿醉日君须记,移向西轩补夕阳。”
  “晩峰晴露巅”出自元代诗人高克恭的《种笔亭题画》,原诗为:“积雨暗林屋,晩峰晴露巅。扁舟入苹渚,浮动一溪烟。”
  6)明代诗词:
  “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出自明代诗人申时行的《菊》,原诗为:“诛茅疏野径,种菊拟山家。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凌霜留晚节,殿岁夺春华,为道餐英好,东篱兴独赊。”
  “妆凝朝日丽,香逐晩风多。”出自明代诗人申时行的《莲花》,原诗为:“碧沼停寒玉,红蕖映绿波。妆凝朝日丽,香逐晚风多。游戏金鳞出,飞扬翠羽过。纳凉依水榭,还续采莲歌。”
  “影转团团月,香含细细风。”出自明代诗人薛蕙的《海棠画扇》,原诗为:“西蜀繁花树,春深乱蘂红。还怜彩扇上,宛似锦城中。影转团团月,香含细细风。江淹才力减,赋尔若为工。”
  “迎风似逐歌声起”与“宿雨那经舞袖垂”均出自明代诗人徐茂吴的《咏虞美人》,原诗为:“红颜一日尽江湄,芳草能传易代姿。尚想施朱留片萼,翻疑化碧有单枝。迎风似逐歌声起,宿雨那经舞袖垂。微艳莫教轻委地,徘徊犹似美人胎。”
  7)其他诗词:
  “蹊上红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出自钱谦益编选《列朝诗集》中的《题武夷》,原诗为:“初闻鸡犬异人间,渐入青霞细可怜。蹊上红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每逢水尽奇峰出,若为天回曲道前。一鉴澄潭思千古,谁当先扫石炉烟。”
  “青扶承露蕊,红妥出栏枝。”也出自该诗集中的《苏子川宅观芍药》,原诗为:“为掩群芳色,开花独后时。青扶承露蕊,红妥出阑枝。绰约东怜子,风流郑国诗。合欢还有恨,名字是将离。”
  
  2.部分引用
  “部分引用”是设计者对原诗句进行添加、修改得来,目的使所题写的诗词与器物中的绘画图案相互吻合。例如:
  “几度送风临玉户,逐时传喜上瑶墀。”是根据唐代诗人韩溉的《鹊》修改而来,原诗为:“才见离巢羽翼开,尽能轻飏出尘埃。人间树好纷纷占,天上桥成草草回。几度送风临玉户,一时传喜到妆台。若教颜色如霜雪,应与清平作瑞来。”
  “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与“劲节亭亭千尺緑,芳枝长占四时春。”都是根据唐代诗人沈传师的《赠毛仙翁》修改而来,原诗为:“安期何事出云烟,为把仙方与世传。只向人间称百岁,谁知洞里过千年。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开时共稚川。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据说北京故宫延春阁有副对联为:“奇石尽含千古秀,好花长占四时春。”估计也与该诗有些关联。
  “数竿风叶影,低暎小花红。”是根据唐代诗人李咸用的《庭竹》修改而来,原诗为:“嫩绿与老碧,森然庭砌中。坐销三伏景,吟起数竿风。叶影重还密,梢声远或通。更期春共看,桃暎小花红。”
  “青青自帯山中色,蔼蔼长含洞里春。”是根据唐代诗人李正封的《贡院楼北新栽小松》修改而来,原诗为:“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近楼依北户,隐砌净游尘。鹤寿应成盖,龙形未有鳞。为梁资大厦,封爵耻嬴秦。幸此观光日,清风屡得亲。”
  “鹊鸣传喜气”与“鹊鸣传喜气,鸜语报秋光。”应是出自宋代许顗所著《彦周诗话》中的“天上飞来两乌鹊,为传喜色到人间。”
  “玉剪穿花过,霓裳帯月归。”出自明代诗人申使行的《应制题扇》,原诗为:“群芳烂熳吐春辉,双燕差池雪羽飞。玳瑁梁间寒色莹,水晶帘外曙光微。轻翻玉剪穿花过,试舞霓裳帯月归。一自衔恩金屋里,年年送喜傍慈帏。”可以看出后人对原诗做了删改。
  “露浥黄花得意香”出自明代诗人陆深的《陆深题画诗》,原诗为:“谁传徐赵手,写此秋一幅。黄花得意香,芙蓉映江绿。”后人在原诗上略微做了添加处理。
  “春暖芝兰花自香”与“云深琼岛开仙径,春暖芝兰花自香。”均出自明代诗人叶子奇的《塘上闻兰香》,原诗为:“大谷空无人,芝兰花自香。寻根竟不见,茅草如人长。”
  “百啭千声随意好,琪花琼草逐时新。”可能是根据北宋诗人欧阳修的《画眉鸟》修改而来,原诗为:“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仔细观察这些诗词出处,就会发现绘画内容必然与原诗一致,即画梅引用梅诗、画竹引用竹诗、画莲引用莲诗,决不会出现错乱情况。
  
  3.其他
  诗词中还也有一些暂未查明出处的,随着日后手边文献资料不断增多,相信都应该找到来由。这些诗词主要有:
  晴日舞翔莺
  岁岁占长春
  碧树俯清流
  翠蕊开长夏,佳音报好秋。
  介如君子德,韵似美人妆。
  月幌见疎影,墨池闻暗香。
  微风舒露脸,小雨湿烟鬓。
  拂羽琼花丽,穿林宝树垂。
  葱翠知何似,朝阳见凤毛。
  风天吟彩凤,晴日舞翔鸾。
  朝朝笼丽月,岁岁占长春。
  鹊鸣传喜气,鸜语报秋光。
  鲜鲜丛叶茂,灿灿瑞英芳。
  丹宝瑶光接,仙根玉露滋。
  吴天枫叶落,六出舞霏霏。独有江湖客,飘然风雪矶。披蓑不知冷,把钓欲忘归。仿佛富春畔,伊人是也非。
  露香秋色浅深中
  仙楼绮阁环瀛汉
  也教芦蓼远依行
  淡妆踈影两依依
  日丽芳聚呈瑞色
  风喧芦苇自飞鸣
  上林苑里春长在
  长日香风细细吹
  艳阳轻雨湿芳菲
  一江緑水浮岚影,两墀青山夹翠涛。
  翠绕南山同一色,绿围沧海绿无边。
  永奠金瓯开寿域,升平同乐万年春。
  素萼枝枝封蜜蜡,明珠颗颗迸珊瑚。
  暎水却疑乗浪暖,缘堐故是倚云栽。
  塔光倒暎千人石,寺影遥连万井烟。
  翠叶才分清露润,凤雏时送好音多。
  盛世凤凰应纪历,羽仪四佐协纲常。
  岁岁彩筵雕几上,欢闻百胜报双鹌。
  灵禽送喜梅花上,一个依时报一声。
  斜依风苇聚聚袅,远扬烟波渺渺平。
  万物光辉占大有,九衢煕皞乐升平。
  上林苑里春长在,三友连枝作寿図。
  可人鸜鹆知春色,长占东风第一枝。
  仙楼绮阁环瀛汉,凤艑龙舸遶翠流。
  
  雍乾珐琅彩瓷的印章
  题写诗词的珐琅彩瓷中,印章也必不可少,两者基本形影不离。从这点看,已经与古代书画的装饰方式非常接近了。
  1.印章与图案题材的搭配
  与诗词相比,印章方面显得简单很多。大多情况下句首一印与句末两印共三印组成。句首为阳文,句末或皆为阳文,或一阴一阳,三章都与所引诗词、绘画相互联系。少数情况下仅用一印或两印。为简洁说明前后印章与图案绘画间关系,特整理列表如下:
  
  句首
  印章
  句末印章
  绘画主图案
  佳丽
  金成、旭映;四时、长春;寿古、香清;碧霞、旭映;翠铺、霞映;旭、映;香清、君子
  石榴、牡丹、萱草、蔷薇、柳燕、菊、莲、海棠、梅竹、虞美人、芝兰、腊梅、月季等
  先春
  寿古、君子;寿古、香清
  梅、腊梅等
  寿如
  山高、水长;山、高;水、长;四时、长春;水长
  山水、楼阁等
  高致
  碧露、秋水;秋水
  秋菊、秋景、桂、鹤等
  翔采
  彬然、君子;翠铺、霞映;寿古、香清;君子
  竹鸟、孔雀、鹊等
  郁心
  寿奇、香逸;寿、奇
  芝兰等
  仁化
  山高、水长
  山水、桃、雁等
  三秀
  四时、长春
  松、竹、梅等
  春和
  翠铺、旭映;旭映
  萱、芍药等
  太平
  盛、世
  人物等
  仁和
  四方、清
  雁、鹌鹑等
  
   2.印章解释
  珐琅彩瓷中使用最多的是“佳丽”句首印,有美好之意;与之搭配的主要有“金成”、“旭映”等。“金”为“秋天”,“成”为“茂盛”,“金成”即指秋天植物茂盛的样子。“彬然”为“文质兼备貌。”古代有“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之说,应用在竹纹题材中比较多。“仁政”为“善政的标准”,“四方”为“天下各所”。“三秀”是“芝兰的总称”,“香清”有“香味之意”,也是古代女子物品及女子的代称,二者在绘画芝兰时经常使用。“清宴”为“单纯、清静的宴席”。“郁心”为“温暖的心”。“四时”为“四季;君子的四时,朝,听政;昼,访问;夕,修令;夜,安身”。总体看,印章各有深意,用词不俗。
  
  图案题材与诗词、印章间的联系
  
  根据以上整理的诗词、印章,再联系器物的绘画题材,可以简单发现三者间关系。如:牡丹图案多用“嫩蕊包金粉”、“嫩蕊包金粉,重葩结繍云。”等描写牡丹的古诗句;菊图案多用“秀擢三秋干,奇分五色葩。”、“露香秋色浅深中”、“分黄俱笑日,含翠共摇风。”等咏菊古诗句。这些花卉图案中习惯使用“佳丽”、“金成”、“旭映”等印章;竹图案惯用“数枝荣艳足,长占四时春。”、“数枝横翠竹,一夜遶朱阑。”、“数竿风叶影,低暎小花红。”等咏竹古诗句,印章则习惯使用“翔采”、“彬然”、“君子”等。山水题材喜欢使用“树接南山近,烟含北渚遥。”、“蹊上红泉分径路,山中香雨有神仙。”、“细枝凉夜劲,极浦早鸿声”、“晩峰晴露巅”、“野含时雨润,山杂夏云多。”等古代描写自然山水的诗句,印章偏用“寿如”、“山高”、“水长”等……。
  可以看出,制作者根据绘画内容选择吻合的历代诗词,再搭配恰当的篆体印章,三者形成紧密联系。这一使用规律印证了清档中雍正九年四月十七日记载的:“内务府总管海望持出白磁碗一对、奉旨:着将此碗上多半面画绿竹、少半面着戴临选诗句题写。地章或本色,或配绿竹,或淡红色、或何色,酎量配合烧珐琅。钦此。”,进一步表明这些顶级艺术载体自绘画题材、至诗词印章都是经过设计者深思熟虑酝酿而来。同时,了解这些诗词印章使用特点对鉴别珐琅彩瓷也会起到很大补助作用。
其他文献
荧屏正热播一条手机广告:某人士通过智能化手机,在苏富比拍卖场竞购一幅流失海外多年的画作回归。广告在炫耀手机功能的同时,也传播了苏富比的形象。这对相对低调的苏富比而言,真是意外收获。  苏富比亚洲区掌门人是程寿康。外表并不切合实际年龄,程寿康自得地解释:“这可是我们苏富比的护肤秘诀。”程寿康首次亮相内地传媒,是假2006年9月6日香港苏富比2006秋拍北京路演之机。那时,在香港苏富比全体管理及专业团
期刊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到了汉代达到巅峰,尤其是丧葬用玉。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极端迷信化的葬玉在汉代走向了极端。汉代以后,佩玉逐渐进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开始了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阶段。  玉衣作为汉代葬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文献中,被称为“玉匣”“玉柙”。是两汉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是我国最具特
期刊
雅集者,文人的聚会而已,最有名的就是西园雅集——元祐元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等十六学士,在驸马王诜的西园里聚会,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米芾撰《西园雅集图记》。后人就认为这是雅集的“范式”,故而马远、刘松年、朱孟渊、仇英等人都画过《西园雅集图》。鄙乡在元末时也有玉山草堂雅集、耕渔轩雅集等,还留下了《玉山草堂集》、《金兰集》等雅集的成绩。其实,雅集是日常的文化活动方式,即使三家村老
期刊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以别“铜胎画珐琅”。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制数量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故弥足珍贵。  朱家溍先生考证:故宫的“磁胎画珐琅”原藏端凝殿左右屋中,共有四百件,另有乾隆款瓷胎洋彩61件和很多铜胎画珐琅未列在四百件内。“磁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之名来源于这些装瓷“
期刊
2008年1月9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紫禁城出版社、颐和园管理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炎黄艺术基金会协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盛世雅集—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开幕。作为目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及研讨会,展览汇集近60件海内外著名私人藏家的明清家具珍品,并首度公开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十余位海内外
期刊
“文翰咸集,艺海求真”,北京翰海拍卖公司第一任总经理秦公早在1994年公司成立之初,即确立了“求真”的宗旨以及“精稀珍”的拍品甄选标准,为翰海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现任北京市文物公司总经理、党总支书记兼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公司的董事长温桂华,早在2000年提出了“保护国家珍贵文物,引导境外文物回流”的理念。在她及北京翰海同仁的努力下,圆明园遗珍——乾隆六方套瓶、乾隆银铸兽面活门环、乾隆霁蓝描金瓜棱粉彩
期刊
我国的早期瓷器,自商代创烧以来,直至南北朝时期,始终是以青釉系统的烧造为主流。古代先民在认识了青釉的呈色原理之后,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胎釉之中铁元素的含量,克服铁元素呈色的干扰,从而在青瓷的基础上发明了白瓷。白瓷要求含铁量较低,工艺复杂,不易掌握。据考古资料表明,我国的白瓷在北朝的北齐时期已脱颖而出,隋唐时期渐趋成熟,成为瓷器的主要品种之一。白瓷的诞生,标志着制瓷手工业的又一个飞跃,为日后各种彩绘瓷器
期刊
2007年的中国瓷器拍卖,珐琅彩瓷可谓全年的热点所在。年度成交价排名前十的瓷器中,珐琅彩瓷占3件,全年成交价超百万元的珐琅彩瓷多达7件。  8月20日下午,乾隆时期的一件珐琅彩荣华富贵灯笼尊以8400万元的天价成交于中贸圣佳夏季拍卖会场,创造了年度中国瓷器的最高拍卖成交纪录。虽然此价格并不是历年珐琅彩瓷成交的最高价(排名第三),但却是内地拍卖市场十余年来成交价最高的中国瓷器,打破了珐琅彩瓷拍卖长期
期刊
艺术创新这个古老而又年青的话题,时刻激励和挑战着中国的画家。时代的潮起潮落,冲刷走了大师虚幻的泡沫和泥沙,真理方显本色。  宋涤,一个孜孜以不倦推着艺术之石攀登高峰的学者,一个现代中国画坛革命性的旗手,用手中的画笔开创了中国绘画艺术的新天地。  走近宋涤,让我们探究他笔底千山下的思想积淀、斑澜色彩中的无尘心境。  如何看待有人评价您的作品引领了彩墨画的写实风格?  宋涤:我很高兴能为中国彩墨画的开
期刊
2006年是吕凤子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  吕凤子先生是深具造诣的一代绘画宗师和中国著名的美术教育家。他曾三度毁家办学,曾经一度担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曾经是我国三大画院之一江苏省国画院的创始人之一,曾经是我国第一位画学研究员,曾经是刘海粟、徐悲鸿、赵无极、吴冠中、李可染等艺术大师的授艺老师……。他的一生,先后经历了现代中国文化变化的几个重要历史时期,他的绘画创作活动是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画近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