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神韵 盛世聚首

来源 :文物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ai1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1月9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主办,紫禁城出版社、颐和园管理处、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炎黄艺术基金会协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承办的“盛世雅集—2008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于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隆重开幕。作为目前国际上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及研讨会,展览汇集近60件海内外著名私人藏家的明清家具珍品,并首度公开了中国古典家具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资料,十余位海内外中国古典家具研究专家和学者就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进行了专题演讲。
  展览及研讨会的策展人田家青先生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将中国古典家具所承载的深刻思想内涵通过展品直接传达给观众。精品明清家具的核心理念如天人合一、善待自然、追求和谐等,对我们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透过展览中一件件精美绝伦的明清古典家具,参观者仿佛可以穿越时空见到它们背后那些热爱生活、崇敬自然、充满艺术感悟力、勤劳而纯朴的设计者和制作者,从而获得感悟,得到启迪。我相信举办此次展览,是我们今人向古代艺术家们表达理解、钦佩和敬意的一种最好形式。”
  


  来自海内外博物馆和艺术研究机构的著名学者专家拉克·梅森(Lark Mason)先生、楠希·白灵安(Nancy Berliner)女士、柯惕思(Curtis Evarts)先生、叶承耀先生、伍嘉恩女士、田家青先生、马未都先生、张德祥先生、胡德生先生、王正书先生和金伯宏先生先后进行了精彩的学术演讲。他们从中国古典家具的理念、明清家具的收藏实例和收藏价值、当前国际中国古典家具的学术研究现状及趋势等方面做了深入、权威的探讨,向观众介绍了关于中国古典家具的最新国际研究成果。
  


  为期一个月的古典家具精品展使观众真正有机会近距离领略中国古典家具的整体风貌。30多件清宫紫檀家具中,有十几件雕饰有西洋图案,很可能是当年圆明园中的陈设,它们在令人不堪回首的历史事件中流散出宫囿,饱经历史动乱和风雨沧桑,流落到了世界各地,最终有幸被识者所收藏,今日能再聚在一起,实为盛世中的盛聚。
  


其他文献
建窑位于福建省风景秀丽的武夷山脉东麓,今建阳市东北部水吉镇的后井村与池中村一带。窑址经多次考古调查发掘,有龙窑十余座,废窑堆积分布范围达10余万平方米,窑场规模宏大,是宋代著名的民窑之一。晚唐五代是建窑的初创期,以烧制青釉器为主,兼烧少量的酱釉器。入宋以后,窑炉与装烧工艺改进,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器釉呈浅黑或酱黑色。北宋中期至南宋中期是建窑的鼎盛时期,产品质量精良,碗(盏)器釉色多种,有黑釉、兔毫、
期刊
文房用具成为收藏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各式文房用具价格的火爆及赝品的出现,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文房用具中以笔墨纸砚为主要构成。在实际收藏和使用中,笔与纸绢不易保存,损耗较大,故墨与砚的收藏相对较多。  旧时无电脑打印设备,文化传播多依靠笔墨书写,就是印刷书籍,也先雕版后刷墨印在纸上。我们今天收藏的文房用具,多为旧时文人之常用品。如今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已让我们离这些书写工具越来越远。对有些年青收藏
期刊
由广东省博物馆策划的“明清人物画”展于2008年1月18日——2月24日在该馆举行。在这里以广东省博物馆藏品为例,分四部分论述明清人物画的发展流程。  肖像画因其侧重人物面貌的描写,故古人又称之为写真画、传神、写照、传写等。它是中国画各个门类中最为古老的一个画科。清人沈宗骞在《芥舟学画编》中就说:“画法门类至多,而传神写照由来最古”。据说早在三代时期,便有肖像画的滥觞。关于它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国强
期刊
青瓷生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瓷器最古老的品种,被誉为中国瓷器的始祖。青瓷的发展历史与中国历史的发展一脉相随,青瓷对中国文化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代文明中,青瓷成为基奠中华文明的重要因素,可以认为,青瓷是中国文化和历史的重要象征。青瓷自商代创烧以来,历经4000余年,无数朝代,延绵至清末衰落。  青瓷又称“绿瓷”,是由于在胎体内施以2-3%的铁元素,经高温烧制后,呈色为绿或青黄色
期刊
金融专业出身的他,却与古董打了几十年的交道。作为中国大陆文物艺术品市场的重要推动者之一,他的艺术品拍卖履历显赫,随意罗列即有2004年,在纽约佳士得秋拍中,以84.75万美元竞得清乾隆紫檀圆明园式罗汉床,创当年明清家具拍卖第二高价和明清家具床榻类拍卖价格的纪录;2005年3月,在纽约佳士得春拍以66.56万美元竞得清乾隆清宫内府造办处御制珐琅彩西洋人物图鼻烟壶,创当年全球鼻烟壶拍卖纪录;同年10月
期刊
李洲坳东周墓葬位于江西靖安县水口乡水口村李家自然村,2006年12月30日发现, 2007年1月6日至10月25日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正式发掘。  该墓葬是一处有封土的大型土坑竖穴墓葬。原封土高约12米,封土底部为圆形,直径30-35米,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墓穴底部东南高,北部低,不甚平整。填埋时,先在墓底垫厚约40-60厘米的青膏泥,使底部平整。在青膏泥上放置棺木47具,大多数保存完好
期刊
荧屏正热播一条手机广告:某人士通过智能化手机,在苏富比拍卖场竞购一幅流失海外多年的画作回归。广告在炫耀手机功能的同时,也传播了苏富比的形象。这对相对低调的苏富比而言,真是意外收获。  苏富比亚洲区掌门人是程寿康。外表并不切合实际年龄,程寿康自得地解释:“这可是我们苏富比的护肤秘诀。”程寿康首次亮相内地传媒,是假2006年9月6日香港苏富比2006秋拍北京路演之机。那时,在香港苏富比全体管理及专业团
期刊
在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两汉是一个重要的时期。在经历了新石器时代和商周的发展之后,到了汉代达到巅峰,尤其是丧葬用玉。汉代是葬玉的黄金时代,极端迷信化的葬玉在汉代走向了极端。汉代以后,佩玉逐渐进入了现实生活,葬玉逐渐消失,开始了了中国玉器发展的新阶段——世俗化阶段。  玉衣作为汉代葬玉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汉代文献中,被称为“玉匣”“玉柙”。是两汉皇帝和诸侯王等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是我国最具特
期刊
雅集者,文人的聚会而已,最有名的就是西园雅集——元祐元年,苏轼兄弟、黄庭坚、李公麟、米芾、蔡襄等十六学士,在驸马王诜的西园里聚会,李公麟绘《西园雅集图》,米芾撰《西园雅集图记》。后人就认为这是雅集的“范式”,故而马远、刘松年、朱孟渊、仇英等人都画过《西园雅集图》。鄙乡在元末时也有玉山草堂雅集、耕渔轩雅集等,还留下了《玉山草堂集》、《金兰集》等雅集的成绩。其实,雅集是日常的文化活动方式,即使三家村老
期刊
珐琅彩是康熙时期创烧的名贵釉上彩瓷品种之一,因其将铜胎画珐琅彩料画置于瓷胎之上,故称为“瓷胎画珐琅”,以别“铜胎画珐琅”。因画珐琅彩料昂贵,烧制数量有限,又因珐琅彩瓷专为清宫皇帝、妃嫔玩赏和宗教、祭祀的供器之用,故弥足珍贵。  朱家溍先生考证:故宫的“磁胎画珐琅”原藏端凝殿左右屋中,共有四百件,另有乾隆款瓷胎洋彩61件和很多铜胎画珐琅未列在四百件内。“磁胎画珐琅”和“瓷胎洋彩”之名来源于这些装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