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途径分析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k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课程的目的,不单是培养学生获得优秀的身体素质,同时还有锻造学生的性格。此外由于体育课通常以运动、游戏的形式向学生展开,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爱游戏的天性,因此在体育课堂中融入德育教育,可以更好地得到学生认可并加深对“德”、“育”二字的体会,帮助青少年学会客观理性地看待事物,以促进思想品质的发展,培养高尚情操。因此,如何寻找一条将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完美结合的途径,成为小学教师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融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0)32-055-01
  高速发展的社会推动着教育改革不断前进,对当代小学生的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还有思想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德育教育首当其冲被放在了首位,这点在体育课堂中也不例外。并且随着体育在整体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逐渐扩大,除了担负着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重担外,培养坚毅果敢,正直担当的优秀思想品质也是体育课堂的教育目标之一。而且侧重于室外教学的体育在培养学生这方面品质时收到的效果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因此结合了大量成功教学案例,本文总结出以下四点,希望能以此加深小学体育课堂与德育教育的全面融合。
  一、专研教材,做好教学备课准备
  在体育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融入德育教育,教材是根本。同时由于受新课改浪潮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授课模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对于教师本身来讲,首先要深刻理解教材内容所传递的思想,把握好整体方向;其次才是研究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
  此外,在体育课堂的整体教学過程当中,不同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传递的德育思想也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一些对抗性比较强的集体项目,如足球、篮球等,可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以及永不言败的坚韧品质;长跑、竞速等田径项目,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克服苦难顽强勇敢的意志精神;还有体操、武术类项目,则对学生沉着、冷静、勇敢以及自控能力的培养有着突出效果。
  因此教师在做教学准备工作的时候,应该多层次、多角度的去深挖教学内容,充分领悟教材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此才能以教材为核心,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更多样更丰富的教学形式。
  二、抓住学生天性,通过游戏加深学习体验
  游戏是体育课堂中十分常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受年龄限制,身体素质往往并不能适应高强度、高标准的体育训练。同时结合青少年活泼喜动的天性,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身体运动项目就成了许多小学生乐于接受的一种教学模式。
  德育教育也可以凭此作为突破点,以游戏为载体,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心智。同时借助游戏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此外游戏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刺激性、娱乐性,还可以加深学生记忆,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良好习惯更加牢固。
  例如,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双人独木桥”游戏。游戏材料可以设计成规律的几何图形,通过调整两边独木桥的间距可以增加、缩减难度。游戏全程两名学生握住对方的手不能松开分开,若其中一人掉下独木桥即为失败。这个游戏可以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信任,同时发展学生平衡能力。
  三、注重自身引导作用,全面引领学生发展
  教师是除了原生家庭外,在青少年成长历程里对其影响最大的一类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言传身教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体育课堂上发挥起自己的主导作用,加强自身修养,要在一言一行中传递给学生正能量,这是对学生品德渗透教育的最好方式。例如,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站立坐行各个姿态,做到举止文明,言谈端庄。
  同时,教师在安排学生游戏或完成体育项目之余,要抓住正确时机,向学生进行德育知识的渗透。例如,在学生进行分组篮球比赛的时候,教师要在一旁适时鼓励比分落后的学生,安慰其不要放弃,培养学生永不服输的精神;同时也要告诫比分占优的学生,谦虚谨慎,展现风度,不要骄傲自满。这也是体育这一室外活动课所独有的特点,学生借助室外活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促进着自身精神、思想上的进步,真正使学生做到了全面发展。
  四、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教学
  体育教学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室外课堂实践,二是室内的理论基础讲解。因此体育在教学形式上有着广泛的展开方式,这也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按照教材内容合理的为学生规划课程安排外,也要勇于创新,根据新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进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继续深挖教材中隐含的思想主旨,再结合各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融入德育教育架构出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教学框架。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的体现人文关怀。由于小学生生理特点具有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每个小学生性格特征都各有不同。因此每个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外在行为模式都有所不同。一些身体或心理条件略差的学生往往会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作为老师不但要及时给予鼓励,还要学会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安排一些特殊的教学活动来发挥学生的特长,以此来帮助他们重新树立信心。同时安排擅长体育活动的学生去帮助一些体弱胆小的学生共同完成课堂内容。使学生在互相接触过程中感受到团队意识的重要性,并树立起乐于助人,团结友爱的良好思想品质。
  结语
  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树立绝非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不但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之中的引导,更需要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去反复训练和培养。而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更是一项细致活,需要体育教师用崇高的理想和专业的教学素养来实现这一目标。本文例举的几条途径是结合了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收集得来的部分相关资料,浅显的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希望对促进小学体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做出更好的贡献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惠春.小学体育教学与德育的有机融合[J].办公自动化,2020,25(1):38-40.
  [2]谭宪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探索[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3):288-289.
  [3]金家新.新西兰中小学德育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19(1):64-69.
  [4]周洋.浅谈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全面融合教育[J].读与写,2020,17(19):232.
  [5]洪波.核心素养下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探索[J].读与写,2020,17(4):244.
  作者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五园小学;广东;深圳;518000)
其他文献
【摘要】从教多年以來,笔者深深地感受到:关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对孩子的爱,就没有教育。可以说,老师是蜡烛,在孩子们心里点燃希望,并且照亮他们的一生。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爱为师德之本,无爱则无教育,植根于爱是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真心诚意地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既当慈母又当严父,在学习上严格要求学生,在生活上更要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只有这样,才
【摘要】 随着课程的改革不断的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推广,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合作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通过具体亲身体验,感受美术课的精彩,彼此协助,互帮互助,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目前,很多学校要将以往的教学模式,改变成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上课效率,这样可以帮助初中生牢固的掌握美术知识和美术的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团队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加快学生全面发展。   【关
【摘要】在新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在飞速发展,网络成为人们生活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微课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初中生正处于活泼爱玩,对事物充满好奇心的年龄段,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非常适用于初中生的教学,因此自初中化学教学中加入了微课的应用。为了微课在初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对微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微课 初中化学教学 应用策略  引
【摘要】 互动性课堂是现代教育积极倡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发挥引导性作用,起到引导、启发教学作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互教作用,让学生相互学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开发互动性的课堂模式。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英语课堂 互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为推动课程改革的进程,为促进我国社会文明的建设,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意义。小学语文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教育事业的基础。语言文字的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之中应不断地融合学生的基本情况,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语文教学 语言文字训练 有效性探究 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摘要】 在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通过体育教学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体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因此,如何有效的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学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就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体育游戏 小学体育 教学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2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
【摘要】 阅读理解题型是广州市中考重点考查项目,分值占40分,而细节阅读题目占分值较重约占20分左右。细节阅读题较容易从文段中找到答案,但我们大部分待优生面对阅读文章时信心不足,耐心不够,缺乏细节阅读解题技巧,故随便选答案或放弃。如何提高初中英语待优生阅读中细节题的解题信心和能力,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运用 “皮格玛利翁效应”,对学生进行賞识教育,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找到
【摘要】定量实验是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现象不明显、操作要求高等特点,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且常陷入“死记硬背、背了就忘”的学习困境之中。本文通过讨论微课程在高中化学定量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探索在课前预习、课中引导、实验操作评价、误差分析等教学环节中的应用,为提升高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有效性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微课程 定量实验教学 高中化学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实验教学是
【摘要】 阅读能力在各种学习能力中属于关键因素之一,于初中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而言意义均十分重大。但在诸多原因的影响下,农村初中生目前尚欠缺阅读能力,值得广大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给予高度关注。为此,本文就农村初中生,探讨培养和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 阅读能力 农村初中生 培养和提高   【中图分类号】 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求知欲是兴趣的源泉,教师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进入“好知”“乐知”的境界。物理对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趣味实验起着重要作用,教师要注重学生培养科学观,努力让学生对实验产生兴趣,这对教师如何理解实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