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重视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

来源 :新校园·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t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非正式群体是指,人们在活动中自发形成的,未经任何权力机构承认或批准而形成的群体。当代中学生的非正式群体是相对于党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寝室等正式组织而言的,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尽管它与正式群体相比不稳定,人数少,但其作用不可低估。对学生非正式群体的管理,是学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普遍感到颇费心思的一个问题。如果教育引导得当会产生积极作用和良好影响,反之,则会产生消极作用和不良影响。因此,如何发挥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管理中的积极作用,正确对待其消极作用对班主任工作来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
  一、学生非正式群体的成因
  非正式群体的形成有许多方面的原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观察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管理的不当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无意挫伤学生自尊心,会使些学生消沉、颓废而走上与教师、班级对抗的道路。这样几个有共同语言的学生就会在班级管理中逐渐脱离出来,形成自己的小圈子,建立一个非正式的群体。
  2.心理的需要
  从学生心理方面来看,在正式群体中因交往对象性格类型复杂,有时很难避免人际关系中出现某种紧张而带来心理压力。或者是因为在成长过程中,独立意识增强,渴望与人交流,渴望内心的归属,但成长中却又产生了闭锁心理,原来无话不说的懵动儿童变的少言寡语了。这种相同内心需要的同学就会走到一起,寻找理解,寻求“知己”,这种知己慢慢的就固定为一个小圈子发展成为非正式群体。
  3.爱好的影响
  如学生中的“集邮协会”、“篮球小队”、“象棋小组”以及一些性格、气质相近的学生经常在一起“扎堆”等都是基于个性因素形成的非正式群体。这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在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中的数量是最大的。
  4.地域的因素
  如同村、同一生活小区等,容易结合在一起,形成关系密切的群体。这种类型的非正式群体经常有外班甚至校外人员加入,构成人员比较复杂,常常具有一定的破坏性。
  二、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引导
  非正式群体是学生正式群体关系的补充,在集体中不占主导地位。班主任不应该轻率地给非正式群体扣上小团伙、小宗派、小圈子等帽子而加以否定,但也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认真分析,分清性质,积极引导。
  1.支持和保护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
  (1)班主任工作首先必须努力强化正式群体观念的教育,培养学生对正式群体的感情,树立全局观念、整体意识和集体主义思想,激发起荣誉感和责任感,产生责任依从关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把个人的成败与班级的成败,与其他同学的成败联系在一起。以同志式、朋友式的态度,对待他人的成功与挫折。同时,还要形成正确舆论,及时、果断刹住歪风斜气,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都能体会到正式群体的关怀和帮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由此自觉维持集体利益,与集体心贴心。利用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互相信任、说话投机、有共同语言的特点,引导他们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克服缺点,发扬优点,不断提高思想水平和学习能力,使他们为班集体中每一成员的成功而欢欣鼓舞,对失败的同学,表示出同情、理解和真诚的帮助。利用学生非正式群体成员之间情感密切的特点,引导他们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2)利用非正式群体凝聚力强、能较好满足成员的社交、归属等心理需求的特点,有意识地把班级的一些工作交给他们去做,提高工作效率。如通过非正式群体成员了解其他成员的思想,并让他们协助班主任做工作。班主任老师还应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丰富正式群体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深入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增强吸引力,尽可能把学生的各种正当爱好、健康情趣纳入正式群体的运行轨道。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集体的精神生活越丰富,每个少年为了自己的智力、道德发展从中吸取的东西越多,他对朋友的要求就会使集体生活更加丰富。”只有以集体主义的精神生活和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来吸引,才能使一些非正式群体成为亲近集体的“友伴群”,才能避免学生因无所事事,内心空虚而受到社会上消极行为和消极思想影响,结交上坏朋友而走上街头团伙的邪路。
  (3)做好中心人物工作,“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用非正式群体中自然形成的核心人物具有说话灵、威信高、能力强、影响力大的特点,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信任他、依靠他、授予其相应的权力,从而把非正式群体纳入班集体目标的轨道。核心人物在非正式群体中的影响,可能会胜过父母的赞许、教师的评价和同学的认可。因而,有效地利用非正式群体中核心成员的作用,必然会收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应。教师不妨经常与这些同学交谈,通过他们把握该群体的思想动态,听取他们的心声。利用核心人物去做好其它成员的工作,有时比班主任直接做某个同学的工作效果更佳。因此要想使非正式群体实现良好目标,必须做好核心人物的思想工作——转化或激励核心人物,力争在核心人物的带动下,实现目标。
  (4)利用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沟通快的特点,及时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分析动向,了解掌握每个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起到借力打力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引导、改造消极型、争取中间型的非正式群体
  (1)要摸清构成此群体的成员的心理认知差异,注意保护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做好每个成员的工作,使其以自身的积极因素克服自身消极因素的。尊重、保护、发展其自尊心,通过教育者的外部教育力量启发学生自省、自进的内驱力,把某些兴趣转移到正当的方面,如把好胜心理转移到学习方面,或其他比赛活动方面。
  (2)班主任应改变非正式群体的消极心理意识和不良群体目标,改变集体对他们的认识。编排学习小组、宿舍、座位时,注意正式群体成员与非正式群体成员搭配,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劳动、一起生活,用正式群体成员的集体意识和群体目标去影响和改变他们。克服他们的自卑感,把有反抗情绪的后进生向正式群体的方向推进,增加非正式群体同正式群体在目标和行动上的一致性。
  (3)消除来自家庭的不良因素的影响,班主任要及时和家长联系,经常沟通交流学生的情况,借助家长的力量,引导学生的转变。特别是问题家庭的学生,要让他们感到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应有的慰藉,从而改变这类学生的叛逆心理。
  (4)关心、理解和信任是沟通心灵的桥梁。要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群体工作,班主任老师必须要有“爱心”、“耐心”和“信心”。其中特别是“爱心”教育中的爱应该是诚挚的、公正的、无私的、坦诚的。对学习好的不偏爱,对学习差的不歧视,要耐心地团结教育,把老师的“爱”均匀地分洒给每个学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共振”,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让学生自觉转化。
  注重抓好非正式群体的教育管理,是建好良好班集体的重要环节。一旦非正式群体的目标、价值规范等逐步与班集体整合起来,那么每个成员就会感到大集体的温暖,把自己融入火热的大集体中,从而为班级建设增光添彩。抓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教育管理,这样才能加快促进形成团结奋进、健康向上的班集体。
其他文献
地理学本身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涉及内容极广,包含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经济、人文等内容,研究对象具有联系复杂性、空间多维性、地域广阔性、时间漫长性等特点,这些因素的综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形成概念、发展能力等方面有较大困难。而多媒体可以将文本、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组织编制成交互性、实用性强的课件。所以利用多媒体设计地理课件进行教学不但可以充分体现地理学的特点,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诸多的
摘要: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我们应该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数学,在实际生活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关键词:感悟;实践;情境;探究;合作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的应用的过程。   学数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核
锁骨外端骨折和肩锁关节脱位是常见的骨科创伤,其治疗方法很多,Ⅲ度肩锁关节脱位和严重锁骨外端骨折多数采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本院近年来应用肩锁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
目的:研究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胎盘超微结构改变,探讨ICP时胎儿宫内生长不良及死亡原因.方法:选择孕15 d SD大鼠,用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孕鼠ICP,在此基础上观察孕鼠胎盘超
《语文课程改革纲要》要求习作要把自己的听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到高年级能写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大纲把纪实作文和想象
摘 要:情境教学法是近年来逐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大幅度地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但受诸多相关因素的影响和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具体应用情境教学法时存在一系列的缺陷及问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中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现状,简要分析了情境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  关键词:情境教学;高中英语;应用  大量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