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物课堂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看法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lll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各学校现代化电教仪器的采购及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使得多媒体这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各学科教学中都开始普遍使用了。对于多媒体这种信息技术手段在生物教学中的使用问题,我认为应该用辩证的观点来看,以下就是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多媒体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优势
  (一)多媒体技术能使生物课堂教学生动逼真的进行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生动地反映了自然界千姿万态、变化莫测的生物世界。中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中学生,和自然界的接触很少,对自然界的生物和大自然的状况了解很少。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通过引入多媒体技术可帮助学生直观地感知生物知识。运用计算机多媒体结合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制作PPT演示文稿或Flash课件,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各种形态的信息对生物内容、情境、模型、状态、生理过程等进行生动呈现,能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复杂抽象的生理过程。比如:《生物的生殖和发育》这一章知识结构复杂,内容较丰富,知识点较为抽象,传统教学运用的挂图、模型及板书等都是静态过程,不便于学生理解,而且,完成此教学需要大量时间,较难突破教学难点。又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这部分内容,不仅是必修二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整个高中阶段的生物教材的重点内容,且又是一个难点内容。整个过程抽象、复杂,看不见、摸不着,学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课件却可以模拟此过程,使之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有,《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这部分内容,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内容,知识内容既抽象、又难懂,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使用静态的挂图,传授给学生的是零散的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和掌握这部分内容。但是通过Flash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用图形、图像和动画把转录、翻译的过程有机的连成了一个整体,把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形象、直观、生动、连续的表达了出来。同时,把DNA上的碱基、信使RNA上的密码子、转运RNA上的反密码子三者之间的关系直观的显示了出来,非常形象地向学生演示出了转录、翻译过程的动态细节,而且还可以多次重复演示,直到学生彻底明白为止。而且很多抽象很难用语言来描述的知识又经常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将这些抽象知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具体化、形象化,配合学生的讨论、交流,其知识的接受和保持将变得容易起来。此外,多媒体技术还可以打破时间障碍,将一个自然界中无法重复的生物进化过程随意加快,将几十亿年生命起源及生物进化过程的时间缩短,帮助学生对生命现象及生物发展进化规律的理解,使他们更好地形成感性认识。这些都是传统教学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二)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
  多媒体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使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多媒体用于演示实验过程。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固有的实验程序,如观察叶绿体、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DNA的粗提取与鉴定等。即教师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先让学生看看实验步骤、现象和结果,增强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掌握操作要领,进行规范操作。
  (2)多媒体用于探究实验。适合于主题性的生物实验教学,如观察植物向性运动、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探究酶催化作用的专一性和高效性等。即利用多媒体提供背景材料,诱发学生“探究”动机,然后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各小组汇报的实验结果,共同评价,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3)用多媒体来模拟实验。即某些实验很难或不可能在学校现有的条件下完成,如模拟大分子物质的结构、模拟生物化学反应过程、模拟生理活动和生理现象等。教师在对实验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Flash、3D、PPT、Max等多媒体制作工具创建和制作模拟的实验情景,供学生观察和操作其中的对象,使他们获得体验或有所发展。
  (三)多媒体技术在知识归纳、练习、复习中的使用
  如在复习时可用多媒体技术浓缩单元教学内容,建立系统科学的认知体系,展示大量练习题,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尤其在高三的复习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生物课堂中如果能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将会使学生在接受信息,传递知识,感知教材,理解知识,培养能力等方面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运用不当,效果可能不很理想,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实际操作中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把握好多媒体的使用时机和使用场合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正确处理好多媒体和粉笔、黑板、语言表达等传统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特别要考虑时间因素,正确处理好多媒体教学时间与适时的课堂讲解、板书、交互、反思时间的关系。
  (二)切忌为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决定用什么形式来呈现什么教学内容,应以课程目标为最根本的出发点,以改善学习者的学习为目的,选用合适的技术。多媒体课堂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课件制作应遵循和坚持辅助性原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课件时,应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代替师生之间情感交流;不能用电脑实验来代替生物教学中的学生实验。要防止学生“打开多媒体了了然,关了多媒体茫茫然”。
  目前,现代信息技术的硬件已成为学校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丰富的硬件条件为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物质保证。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生物多媒体课件,使之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整合,优化课堂教学,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将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实例,恰当地引入我们的课堂,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笔者从新课导入、学习新知等方面做了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气息 生生互动 生活情境 学以致用    课程改革进行到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像一阵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陕西省步入课程改革至今已三年。在此期间我授新教材有两年,从我个人对新课改的理解及多年的授课经验中获此感触,以孜共勉。  在新课改的理念倡导下,过去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正逐步深入课堂,深入人心,在现在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同时,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老师讲学
期刊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应用题 思路 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
期刊
摘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关键词
期刊
社会的进步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期刊
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使静的课堂动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读中演,演中悟,悟中获,轻轻松松掌握所学知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课堂表演在低年级段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体验。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情感和意识。它强调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它将使语文学习充满个性,语文教学更具活力,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学生的实际,让体验教学融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史,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活情趣,成为学生的一种情绪享受和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贴近学生生活,这样的课堂才有生命的活力,故语文教学呼唤体验性学习。  关
期刊
英国文学家肖伯纳曾经说过“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我们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在我们的课堂中,如果一个学生有一种方法,同伴又有一种方法,老师还有一种方法,彼此交流,就有三种方法了。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有效的合作学习必能集思广益,充分发挥个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是心境,心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境,为他们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培养 良好心境 营造 愉快氛围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又微弱的情绪状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情。心情的好坏往往决定客观事物反映在人视野中的形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正说明了同一事物,用不同的心境看待,就会有不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新课标的提出,如何才能切实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呢?这是我们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面临的又一课题。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关系,教要得法,学要主动。主动来自兴趣,兴趣需要培养。同样的教材,讲得生动,妙趣横生,学生百听不厌,回味无穷;讲得教条,枯燥无味,学生呆若木头,事倍功半。为活跃课堂气氛,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