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课堂表演在低年级段教学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少年·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chf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表演是指在课堂上把教学内容通过玩玩演演的形式再现出来的活动,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手段。让表演走进语文课堂,可以使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动作,使静的课堂动了起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上读中演,演中悟,悟中获,轻轻松松掌握所学知识。下面我就根据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谈课堂表演在低年级段教学中的作用。
  
  一、激发兴趣,活跃思维
  托尔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愿学、乐学。低年级教材短小、有趣,音韵优美,大多是儿童生活和童话故事,非常适合表演,我和学生给大部分课文编排了表演动作,在学习时他们常常是兴趣高涨,乐在其中。如在教学《咕咚》一课时,我就让孩子们戴上兔子、狐狸、小猴、狮子等动物的头饰进行表演,孩子们一个个立刻成了热情的演员,他们诙谐的语言,夸张的动作,丰富的想象,传神的表情使课文中的角色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学生眼前,大家都进入了教材描写的情境之中。课堂表演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其思维得到生动活泼地发展,从而使语文教学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丰富想象,发展创造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学习语文离不开丰富的想象。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能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而在想象的基础上演一演,有时会收到一举多得的成效。如《江南》一课中有这样的诗句:“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我就让学生先来读读句子,再发挥想象演演小鱼儿是怎样在莲叶间游来游去的。只见他们个个手舞足蹈,边读边演,其中有两个孩子一个游得飞快,一个则慢悠悠的,并不时地东看看,西瞅瞅。我不解地问:“小鱼小鱼,你们在干什么呢?”“小鱼”调皮地说:“我正在跟伙伴赛跑呢!”另一条“小鱼”则悠闲地回答:“哦,我在莲叶间游累了,正在欣赏这儿的风景呢!”顿时,台上、台下哄堂大笑,而学生也从他们精彩的表演和幽默的话语中感受到了小鱼的可爱。在表演中,小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像被打开的魔盒,那里面迸发出来的光彩,令我们惊叹不已,也使我们的课堂充满飞扬的张力!
  
  三、解除疑惑,领悟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正确理解字、词、句并能灵活运用既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不能做抽象枯燥的解释,以词解词。除了用生活的经验来帮助学生解除疑惑外,课堂表演恰恰能让学生运用体态语言,直接表示其意义,使学生茅塞顿开,如《狐狸和乌鸦》一课中,乌鸦嘴里叼着一块肉的“叼”字,是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的动词,我就引导学生做动作,用食指和拇指当乌鸦的嘴,把纸比作肉,来演示“叼”,学生立刻形象地理解了词义。又如教学《司马光》一文中:“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重点词“没有慌、举起、使劲砸、几下子”反复表演,进行体会,只见他们一个个眼神专注,神态镇定,动作有力,把临危不惧、机智勇敢的司马光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像这样,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的过程。课堂表演成了学生的一种学习行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并受到熏陶感染,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
  
  四、促进合作,增进友谊
  二十一世纪是倡导民主和合作精神的时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低龄儿童,由于还缺乏一定的观察、体验周围世界的能力,依赖思想较强,不善于与他人沟通合作。在课堂表演中,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得到了发展,而他们之间的感情,也因合作伙伴而亲密,课堂的气氛变得那么轻松和谐。我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演比赛:让孩子们四人小组合作表演课文内容,孩子们可高兴了,谁演小蝌蚪、谁演鲤鱼、乌龟、青蛙,大家兴致勃勃地分配起彼此的角色来。这时,有两个小朋友都想演小蝌蚪,但因为角色人数限制,其中一个为了集体就必须放弃,这就需要一个协调、磨合的过程。在老师的启发下,孩子们认识到只有善于协调、合作才能完成任务,于是其中一个学生主动放弃了小蝌蚪的角色而选择了鲤鱼阿姨,结果他们精彩的表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来,握握手,你是我们的好朋友!”获奖的小组在没有老师提醒的情况下,竟不约而同地把小手伸向了那个为了集体放弃的孩子,这一瞬间,孩子们从成功的喜悦中体会到发挥合作精神的重要。课堂表演让孩子们学会了妥协、让步、服从大局,不仅培养了孩子合作的能力,而且增进了同学之间之间的感情。
  总之,教师将表演这种教学形式引入课堂,必须熟练掌握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恰当地设计好表演的方法和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动起来”,让课堂“亮起来”,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孩子们的快乐之旅。
其他文献
摘要:课堂教学与从事其他任何工作一样,必须要有一个好的开头,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新学年开始,有一些同学升入了高中。为了使他们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初中阶段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顺利地学好高中化学。在讲授高中新知识之前,我们安排复习初中内容,这实质上是初步完成初、高中知识的过渡复习,扎实迈好从初中到高中的第一步。  关键词:高中化学 过渡复习 导入    正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
期刊
为了达到新课标要求课堂气氛活跃的目的,目前很多老师有盲目追求课堂热闹的现象,而且还有愈演愈烈之势,对此,我想谈谈自己长时间以来思考探索所得,以便向各位博友请教。  什么才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我个人认为,是能有效促进学生比较轻松完成各个教学环节学习目标的方法的总和。不单是指某个环节,如小组讨论或举手发言等,应包括从开始至结尾的整个和谐的完整过程,包括学生内在思维的活跃,也包括听讲与读书的专注等。  通
期刊
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育学生,陶冶学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会越来越高。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汲取了诸如人本主义教育的理念,教育民主的理念,教育公平的理念,主体性教育的理念,个性发展的理念等。但中学数学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数学教师,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能否真正转变。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构建新课程的教学
期刊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广泛地了解社会,文化背景,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领悟人类社会和生活的丰富性。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新课标的实行,美术课堂已逐渐丰富起来,以活泼多样的课堂形式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在教学中,新颖的教学方法一旦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主动想理解,掌握,研究所学内容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认为《化工原理》课程的教学,教师必须转变思想,认清形势,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课程体系等方面进行改善、改革。阐述以市场对应用型人才需求为教学目标的建构情境教学模式。根据社会生产对化工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及化工原理工程应用性强的特点,可通过操作性较强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实验、独立操作、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 《
期刊
内容提要:新课标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这一资源,将我们所熟知的生活实例,恰当地引入我们的课堂,通过师生、生生相互交流,使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也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了让生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笔者从新课导入、学习新知等方面做了几点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生活气息 生生互动 生活情境 学以致用    课程改革进行到
期刊
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像一阵春风吹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陕西省步入课程改革至今已三年。在此期间我授新教材有两年,从我个人对新课改的理解及多年的授课经验中获此感触,以孜共勉。  在新课改的理念倡导下,过去多年来我们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观念正逐步深入课堂,深入人心,在现在的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得到一定程度的贯彻。同时,观念的转变带动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往“老师讲学
期刊
摘要: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难点,也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工具。目前,新课标要求要培养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对简单问题进行判断和推理,逐步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同时注意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性。初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而且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应用题 思路 能力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一
期刊
摘要: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其基本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二是通过特定的问题情境,使问题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  关键词
期刊
社会的进步要求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指学习主体有明确的目标,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习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