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内加尔:振兴计划助力经济重建

来源 :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ibinggu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处于西非地区最西端的塞内加尔,经济增长速度长期低于地区的平均水平。2012年新一届政府上台后,致力于国内经济发展,并于2014年5月开始实施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然而,不久之后西非地区爆发埃博拉疫情,直到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才正式宣布塞内加尔境内埃博拉病疫结束。针对灾后经济秩序的重建以及未来的发展计划,本期《经济》记者采访了塞内加尔驻华大使阿卜杜拉耶·法勒将军。
  《经济》:在您看来,哪些因素促使塞内加尔成为第一个战胜埃博拉病疫的西非国家?埃博拉对塞内加尔的国民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法勒:一方面,国际组织和友好国家一直关注并帮助塞内加尔。尤其是中国,先后向塞内加尔捐赠防护服、喷雾器和体温计等诸多医疗物资,并且在疫情宣布结束之后仍然援赠防控埃博拉物资。这些支援不仅是物质上的,还代表了精神上的支持,让我们知道塞内加尔政府和人民不是孤军奋战。另一方面,政府采取了非常及时和准确的措施。除了排查可疑人员外,还采取了紧急严格的边境措施,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防控埃博拉的宣传活动,派遣卫生部部长到首都达喀尔组织抗击病毒的活动。正是这些措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埃博拉病毒和各种可能的危险状况,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战胜它。
  埃博拉病毒对塞内加尔的形象和经济都带来了巨大损害。最为显著的就是旅游业,因为埃博拉的消息一经公布,外界立刻认为塞内加尔是危险的,游客数量锐减。而旅游业一直是塞内加尔的重要产业,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不言而喻。当然,边境管控措施也使得各种交通方式受到阻碍,国内外的贸易往来因此受到不小程度的冲击。如今,希望世界卫生组织对塞内加尔疫情的宣告结束可以让国内的秩序恢复正常,也让经济回归正轨。
  《经济》:塞内加尔振兴计划于今年5月开始启动部分项目,该计划的整体构架是怎么样的?
  法勒:塞内加尔振兴计划是政府为了全面发展而制定的项目工程。这一计划集中在三大领域:经济、民生发展和政府治理。经济领域,就目前来看,我们的目标是截至2018年经济增长率达到7%。过去10年间,塞内加尔的经济增长率维持在4%-4.5%之间,而真正要发展我国经济,4%的增长率显然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特别是中国的投资。实际上,早在2013年,中塞贸易额就突破了10亿美元大关;而在塞内加尔的各大城市,也处处可见中国商人的身影。对此,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塞内加尔的劳动力市场颇具竞争力,我们的最低工资还不到100美元,对于投资者来讲也是很有吸引力的。
  然而,就算国内经济增长率达到10%,如果民生没有以可持续的方式发展,那效果与意义也微乎其微。基于此,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的第二大支柱主要涉及对教育、卫生、环境等的投资。此外,该计划的第三大部分就是良好的政府管理。简单说,好的民生环境和发达的经济都不能保证公平正义,如果缺乏良好的政府管理,少数富人享有一切,而大多数人是贫穷、一无所有的,整个国家也难以发展。良好的政府管理在此处就意味着高度的正义通达到每个人,而社会财富由绝大多数人享有。
  《经济》:在您看来,未来中塞两国在哪些经济领域的合作更具活力?
  法勒:这个问题还是离不开塞内加尔振兴计划。以往,中国主要对塞内加尔出口机电产品、纺织服装和茶叶;而我们主要对中国出口花生、棉花、渔产品等。但是未来这一情况有望改善。作为振兴计划的一部分,国内投资促进署已经出台了56个项目,用于全面改善商务投资环境,其中的27个项目是优先被关注的。它们涉及农贸、旅游、能源、基础设施、矿产业、制造业等多领域。值得一提的是,该计划中涉及一个项目叫做“工业园区”,就是针对中塞两国制造业合作而设计的,目前尚在建设之中,相信完成之后会颇有作为。
  所有上述项目都是经过仔细调研和实践的,而目前我们也正全力加强与中国在以上领域的经济合作。塞内加尔不仅欢迎中国商人、投资者,更乐意提供必要的优惠政策和辅助措施,以帮助他们在当地赢利。此外,我们对商业合作模式十分包容:这27个项目,既可以是私人与政府合作,也可以是政府和政府合作,更可以完全是私人企业去做。这无疑为中塞两国的经济合作提供了充足的动力。
  《经济》:西非经济共同体将于2015年1月统一外贸税率。这是否有可能影响塞内加尔的对外贸易?对中塞经济往来又会产生什么影响?
  法勒:塞内加尔只有1300万人口,这是一个很小的市场,但是西非货币联盟人口已经达到8100万,而西非经济共同体人口共有3亿,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了。为了团结各个国家的经济力量,我们决定统一外贸税率体系。第一个等级的税率是0,在共同体的15个国家内,该等级的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且无需支付关税,涉及产品都是民生所需;第二个等级税率是5%;第三个是10%;第四个是20%;第五个是35%。
  不可否认,新的关税体系可能会使一些产品的税收比例上涨,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的是整个国家甚至地区的经济发展:它会从整体上增强西非在国际贸易上的竞争力,也会为中塞经贸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非洲增长与机遇法案》保证了满足美国国内质量标准的非洲商品可以进入其市场。这样一来,中国在塞内加尔生产的商品,一样可以在满足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自由进入美国市场。
其他文献
刚刚过去的2014年,中国经济经过了震荡的一年,在宏观经济疲软的背景下,货币政策频频宽松,股市节节攀高后年末出现暴涨暴跌……已经到来的2015年任重道远,这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展望2015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机会在哪里?风险又有哪些?如何应对不利因素?  《经济》记者就此采访多位专家、学者,请他们分析、预测2015年“新常
期刊
正如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所说“世界正处在划时代的变化当中”。变革、调整和转型已成为世界性的潮流,面对众多风险的冲击,不仅发达国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经济变革、调整与转型,以摆脱“复合型危机”,金砖国家也正根据内外部经济形势变化,加速推进改革、调整与转型的步伐。“金砖国家具有长期稳定增长的潜力,应深化合作,共同应对危机。”商务部部长助理王受文如是说。  金砖合作相互均可得实惠  “金砖国家
期刊
中国是日本最大的海外市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相关商机逐渐成为日企关注的一大热点。日立、日立建机、东芝、松下、JETRO等企业率先借助“一带一路”政策带动其企业产品的销售。有的企业甚至将视野拓宽到中国西部,他们觉得在那片广褒无垠的“大西部”市场,企业能够获得新的发展机遇。  日立:迈出全球化新步伐  这两年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模式在发生重大变化。  很多日本跨国企业将制造工厂搬迁到国外后,总公司的
期刊
抵达慕尼黑的时候,我正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为了攒假,我花了三天时间不眠不休地赶完了一个月的稿子。而下飞机的第一天就遇到了当地的啤酒节。进了酒店大厅,一群套着露脐衫,穿着鼻环,脸上涂着彩漆的年轻人嘻嘻哈哈地给每一位进店的旅客送上一杯“Wiesenbier”。据说这是为啤酒节专门酿制的酒,只有慕尼黑当地的酒商才有经销权。但是我看了看它的颜色还是忍不住先去了趟厕所。  酒店通宵达旦喧嚣了一夜,直到凌
期刊
尽管外媒屡次唱衰金砖五国(BRICS),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的成立则说明了金砖五国的合作已经迈入实质性阶段,绝非外界所说的“一盘散沙”。那么,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将在哪些领域助力金砖五国之间的合作,应该如何与五国的平衡发展接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并非摆设  金砖国家开发银行标志着金砖国家的合作进入了机制化的进程。  “金砖国家之间的合作开始让人觉得比较虚,通过金砖银行的
期刊
对于房地产业而言,2014年是波诡云谲的一年。“楼市调控”连续两年“缺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是否在日益增强?2015年的房地产业是否风采依旧,抑或跌宕起伏?房地产企业又该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诸多不确定因素?  房地产业降温  提到2014年房地产行业最大的变化,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与全国房地产商会联盟执行主席、住建部住房政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顾云昌一致向《
期刊
2014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环境保护部联合印发《关于调整排污费征收标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各省(区、市)结合实际,调整污水、废气主要污染物排污费征收标准,实行差别化排污收费政策,建立有效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促使企业主动治污减排,保护生态环境。  实际上,自1982年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以来,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几经变换:从“超标排放才缴费”到“凡排污者都需付费”,再到“根据
期刊
11.85亿元,27.9亿元,28亿元,62.4亿元,150亿元,1.75万亿元……这些动辄以亿、万亿为单位的数据都跟治理雾霾的支出相关,或者是已经支出的,或者是将来要支出的;有地方财政的大气治理专项资金,还有中央财政的专项支出;有2013年、2014年的支出数据,还有2013年—2015年预计支出的数据。近3年,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较以往更重视雾霾的治理,比任何时候都更舍得“花钱”。这些钱在普通
期刊
土壤污染成为威胁人类健康与阻滞可持续发展的负面因素,人类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土壤污染的严峻性。特别是随着今年4月17日《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的公布,“土壤有毒”的面纱被大尺度地揭开,紧随而至的是土壤修复的大锤在全国抡开。但目前污染场地修复行业也被一些共性难题束缚着。场地修复事业的伤疤与“有毒”土壤在较量。  11月18日晚,几辆重型卡车在“制服人墙”的保护下频繁进出毗邻北京南五环的北京焦化厂场地
期刊
最初见到北京中农优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侯德成的时候,是在《经济》杂志社电梯门口:他穿着普通,拎着一个纸袋子。电梯门打开时,他微微侧身,做了一个“女士优先”的手势。他给《经济》记者的感觉并不像是一个有如此规模的大型企业的董事长,反而像一名苦心钻研的科学家:没有企业家多见的西装革履、名包豪表,他面容朴素、安静,留着一撇小胡子,显得平易近人,手里的纸袋中装着一些农业科研方面的书籍。或许是经常下农田风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