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xing79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导图可以将知识从中心向四周扩散,实现知识的转化和补充。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有助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加工和整理,构建起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构建更加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采用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导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导出”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创设问题情境,“导出”学生的问题意识;选择适当的运用时机,“导出”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等策略,全面提升思维导图的应用效果,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地理基础。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地理;创新思维;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0043-02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地理课程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就说明新课程改革给当前的初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需要考虑如何在提升学生基本技能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对传统地理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后,适时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初中地理教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推动初中地理教学的改革。
  一、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导出”学习兴趣
  思维导图可以借助关键词或者具体的形象等有效梳理知识,以達到加深学生记忆的目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初中生在制作思维导图时,需要从细节出发,设置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关键词,并对关键词进行补充和拓展,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所学内容的主要知识脉络。通过对整个知识网进行推导,教师也可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效果[1]。
  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这节内容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制作思维导图,对整个小节的知识点进行梳理。首先,学生将地球运动作为核心,选择不同颜色的圆圈作为自转的主干,以黄色圆圈作为公转的主干,然后再将不同的关键词贴在自转和公转的主干上。为了能够让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更加全面,教师让学生对关键词等进行解释或者知识拓展,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脉络,加深对知识体系的印象。最后,教师将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上传到微信群或者QQ群中,让学生自评和互评,评选出最好最全面的思维导图。这一过程不仅能够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正确认知,更愿意深入探究地理知识,深化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导出”探究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围绕思维导图开展小组探究,不仅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帮助学生在共同探究和讨论下正确理解思维导图中的内容,充分掌握思维导图中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内容。首先,教师出示要讲解的内容,让学生展开讨论,并总结相关知识点。然后,教师让学生进行问题的补充,小组讨论后对思维导图中缺少的内容进行补充,在写出思维导图的主干支和分支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学生在对思维导图进行补充时,能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多次修改思维导图和总结教学内容后,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以达到全面培养发散性思维的目的[2]。
  如在学习“自然灾害”这节内容时,为让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内涵、主要特点、成因等,在教学导入环节,教师首先可以播放关于地震的视频,观看过后,教师让学生讨论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并结合生活经验,对这几年没有出现恶劣天气的原因进行讨论。然后,教师在调动起的学生学习兴趣后,将“自然灾害”作为关键词,引导学生对“自然灾害”进行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几个关键词代替。接着,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并选出一名小组长,再进行小组讨论。其中小组A讨论出主要的自然灾害有洪涝、干旱、地震、暴风雨、泥石流等。小组B进行补充,说出这些不同种类的自然灾害,分别主要发生在哪些地区。C组认为在学习自然灾害这节内容时,最想了解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以及控制措施。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补充思维导图的二级分支和三级分支。对于一些有疑问的小组,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和帮助,在各小组的参与和合作下,共同完成本课的思维导图。最后,教师让学生讲解最终成型的思维导图,在逐步的分析和探究后,让学生对知识结构有一定的把握,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
  三、创设问题情境,“导出”问题意识
  地理是一门较为系统、涉及知识较广的学科。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为当前初中地理教师教学的难点。在初中地理课堂中运用思维导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在思维导图教学中,教师通过提问能够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教学效果。同时,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认知水平,由浅入深地对学生进行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不能急于帮助学生找出答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以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
  如在学习“水资源”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出示所在城市2000年到2020年的降水情况,让学生分析该市水资源的情况,然后再进行南方和北方水资源情况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南方和北方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情况。接着教师根据制作好的思维导图提出问题,即根据第三分支中水资源分布现状的成因、补救措施等提问:如何缓解我国缺水的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宣传节约用水?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家庭用水的情况,引导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然后教师再根据思维导图分支中水资源保护的措施提问:你们家有什么节约用水的妙招吗?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思维导图中的内容,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四、选择运用时机,“导出”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选择适当的时机运用思维导图,成为提升地理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选择运用思维导图的时机,第一,可以在課堂导入环节运用思维导图。通过结合生活实际,对关键词进行延伸和补充,帮助学生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第二,可以在复习阶段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在复习课中让学生通过回忆所学知识制作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对思维导图进行完善,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够找到自己对知识理解的不足,从而提升复习的效果[4]。
  如在复习“我国的地形”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借助思维导图让学生复习我国地形特点、地势特征、山脉构成和四大高原等内容。这时复习的策略主要是教师将制作好的思维导图去掉三级分支内容,让学生填写,并将学生分组,让学生对所填写的内容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全面掌握所学内容。
  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运用思维导图的时机和方式。在课堂中让学生针对较难的内容自主绘制思维导图,会浪费较多时间,学习的效率也难以提升。因此,在绘制思维导图时,教师需要对难度较大的内容进行拆分,拆分出几个小的思维导图,然后再进行整合,以便提升学生制作思维导图的效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又如在学习“风俗习惯”这节内容时,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针对南方、北方、西北、东北等地区的风俗习惯制作思维导图,分别找出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教师再将不同地区的风俗习惯思维导图进行整合,以此让学生逐步理清知识结构。在初中地理教学中选取合适时机应用思维导图,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把握,从而显著提升初中地理学习的质量和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发散思维。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可以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框架,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广大初中地理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创新思维导图的运用路径,更好地发挥出思维导图的作用,使其成为提升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好帮手。
  【参考文献】
  [1]陈蓉.思维导图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教育,2020(16).
  [2]闫志华.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国农村教育,2020(14).
  [3]郑序涯.初中地理教学中思维导图的应用研究[J].华夏教师,2020(11).
  [4]沈强.论如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思维导图的应用[J].才智,2020(8).
  【作者简介】
  郑昌日(1975~),男,汉族,福建尤溪人,本科,中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高考、新课改背景下,各校积极开展高中生涯教育,构建生涯系列课程,而学科生涯教育渗透课作为生涯教育一个重要的形式,需要在高中教学中广泛开展。高中地理具有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如何将地理学科中的阅读、野外考察等学科知识与素养的培养和生涯教育相结合,成为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湘教版“冰川地貌”为例,构建“一核心,双主线,三阵地”的学科渗透课堂新模式,希望能为高中地理教学与生涯教育提供
期刊
【摘 要】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切入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技术教育共同构成了“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地方美术资源;研究性学习;闽南传统建筑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70(2021)18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适应教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者开始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积极探索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让知识学习更加生活化,生活化教学已然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趋势。本文从课堂导入、教学语言、教学情境、课堂提问、课后延伸这五个方面,就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一种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学生在阅读、赏析文章时,运用简洁的线条、符號、文字,注明自己思维的轨迹,可以更加广泛、深入地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语言特色,提升思维创新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文章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发展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批注式阅读的内涵和价值,并在渗透人文性和探究性学习理念的基础上,将批注式阅读应用于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以期引导学生在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解读、欣赏、评价中,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小学教育与新课改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成为关注焦点。本文结合当前小学阶段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从课堂教学和课后辅导两个层面深入分析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并为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
期刊
【摘 要】如今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面临着种种问题,而支架式片段写作是改变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的有力抓手,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运用支架式教学理论,能够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写作知识。本文根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就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展开研究。  【关键词】初中语文;支架式;片段写作训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
期刊
【摘 要】有效性是指在课堂上教师用尽量少的时间投入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以此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有效的音乐欣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技能和审美素养有着不容小觑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多媒体资源的利用,给学生营造多元化的音乐欣赏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对音乐作品的全方位欣赏,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最终实现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实施策略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传承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为我国的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全面分析文言文教学现状,根据文言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调整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兴趣,同时通过增加相关练习,拓宽学生的思维想象力,通过特定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弘扬我国优秀的文化内涵,凸显文言文教学的实际意义,促进文言文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
期刊
【摘 要】审美能力的培养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审美教育,是提升高中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也是构建体验性高中语文课堂的需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美、在活动中发现美、在互动中理解美、在实践中创造美,将审美能力的培养落实到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具有知识点多、内容复杂的特点,各部分内容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知识整体。应用思维导图能够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完成知识迁移,提高学习效率。本文根据笔者在人教版地理必修3的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经验,探讨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和策略。  【关键词】高中地理;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