趵突泉里全是水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h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在带师范生实习时,翻阅一些小学生的作文,一个孩子在作文里写下“走进趵突泉公园,看见趵突泉里全是水”,教师在旁边批注“废话”。起初看到这句话我也觉着很滑稽:趵突泉里没有水还叫趵突泉吗?其实仔细想来,这还真不是废话。
  “趵突泉里全是水”这是一个第一次游览趵突泉公园的孩子的最新鲜的发现、最惊奇的感受:趵突泉里这么多水,全是水,没有石头,也没有杂草,和郊外的小河不一样;趵突泉公园里到处是水,和植物园、动物园、百花公园都不一样。这样想来,孩子说“趵突泉里全是水”难道还是废话吗?
  写作原本就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小学生的写作活动低年级叫写话,中高年级叫习作,是一种写作的不纯熟的状态,本质上是学生学习书面表达的活动。教师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书面表达能力而进行的习作练笔指导,对学生习作的语言表达进行规范,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项基本内容,但是切莫让孩子的语言过早进入规范化的窠臼。
  童言无忌。孩子头脑中没有语言的规约,也没有语言的范式,孩子的语言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感受的最直白的表达。有个二年级的孩子写道:“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看不见了。”教师帮他修改为:“我的眼睛很小,一笑就眯成了一条缝。”显然,孩子是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写自己的眼睛的,或许很多次当他哈哈大笑的时候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或者当他看自己的照片时,发现自己笑的时候眼睛被脸部肌肉挤没了,“眯成一条缝”不是孩子自己的体验,而是教师的经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还有一个孩子写“雪白雪白的雪啊”。“雪”白得让孩子喜出望外,让孩子不知所措,这“雪”白得比洁白还要白,除了“雪白”,他找不出更恰当的词来形容眼里的雪,只能是“雪白雪白的雪”。孩子的语言是诗性的语言,是不涉理路的语言,是对事物、对生活新奇的感受的言说。“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我们多久没注意趵突泉里全是水了,我们多久没有见到雪白雪白的雪了,因为我们的眼睛已被世俗蒙蔽了,我们的心灵已被人云亦云的常识钝化,万事万物在我们的头脑中已成为一成不变的概念,语词已成为单一的能指。无忌的童言,使语言重新焕发生机,也唤起了我们对世界的注意。有时,孩子的“废话”恰是闪闪发光的宝石,教师要擦亮自己的童心,发现孩子语言的灵性,不要用语言的规范和常识遮蔽孩子语言的光泽。
  低年级习作的过度指导还表现在对学生行文规范的过高要求上。语言是思维的显现,语言的不涉理路,源于思维的跳跃性。年龄越小,思维的跳跃性就越大,而逻辑性就越差。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习作常常出现前言不搭后语,或句群、段落层次混乱的情况,有的教师要求过于严格,一篇作文往往要经过以下漫长的写作过程:打草稿——自行修改——同学互改——家长审阅——教师批改——誊抄到作文本上——教师打成绩。虽然费尽周折,但很多孩子的作文还是不尽如人意,甚至被教师罚重写。有的教师竟然规定了固定的写作套路:写人,必须按照“外貌、事例、抒情”三个步骤来写;写事,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固定格式写;写小动物,一定是“样子、生活习性、抒情”三部分的相加。所以,我们经常见到这样的结尾:“今天真是快乐的一天!”“大明湖太美了!我爱我的家乡!”“我喜欢小白兔!”等等。
  用僵化的写作套路规范孩子的思维,必然是方枘圆凿,格格不入。聪明的孩子能很快高歌猛进,写出的文章文从字顺,微言大义;“笨”孩子悟性差,写出来的文章满是毛病,教师批得累,孩子改得苦,久而久之,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了信心。
  有时孩子的“微言大义”并不是孩子的真心话,而仅仅是教师思想或教材编者意图的代言。
  和同事聊天,同事说她儿子写作文总是抓不住题意。上小学三年级,有一次教师布置看图写话作业:四幅图,第一幅是一个孩子在家里趴在桌子上写作业;第二幅是窗外下雨了;第三幅是孩子一手撑伞,一手拿伞往外走;第四幅是孩子拿着伞站在公交站候车亭下。成年人一眼就能看出图的立意:下雨了,孩子拿着伞去公交站等妈妈或爸爸下班回家。可是同事的儿子写的是:“星期天,我在家里写作业,写着写着下雨了,我很高兴,就拿着伞跑到雨里和小雨点捉迷藏。后来雨下大了,我的衣服都淋湿了,我就到了一个没雨的地方看雨。”孩子的兴奋点在于下雨带给他的快乐,丝毫没有理会编者设定好的关心父母的主题。其实图画设定的生活场景本身就是虚假的,并且是不合乎常理的。其一,现代社会各种不安全因素时刻威胁着孩子,家长哪里敢留孩子一个人在家?其二,同样出于安全考虑,家长更不会让孩子下雨天一个人去公交站。其三,独生子女家庭,父母给孩子送伞的情景屡见不鲜,三年级的孩子主动给父母送伞的事情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这样的事情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和体验,难怪不往编者的意图上想。
  无独有偶,王崧舟老师在《作文教学三问》一文中提到一个三年级的孩子写的作文《我的理想》:“爸爸没有走的时候,希望我当个科学家。爸爸走了以后,妈妈希望我当个公安。我不想当科学家,也不想当公安,我的理想是当一条狗。因为,我和妈妈都怕鬼。听说,狗是不怕鬼的。如果我成了狗,我们就不用怕鬼了。”语文老师给这篇作文打了一个大大的叉,还特意写上评语:“你成了狗,你的爸爸妈妈不就成了狗爸狗妈了吗?记住,世界上根本没有鬼。在老师看来,理想一定要远大,要有意义,要能对人类做出巨大的贡献。‘当一条狗’怎么能是小学生的理想呢?”其实,远大的理想,有意义的理想,那是老师的理想,与这个孩子何干?他只想当一条狗保护自己的妈妈,老师有什么权利对孩子的理想做道义裁决?
  孩子的写作固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写作终究是个性化的行为,写什么、怎样写,都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顾孩子言语天性和个性的过度指导不仅无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反而会挫伤孩子言说的积极性。正如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所言:“葡萄藤应该被修剪,但修剪本身不会给葡萄藤带来葡萄,相反,不管出于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地、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而被彻底毁灭,至少它的肥力和结果能力会被破坏。”
  儿童不是成人的预备,儿童的习作也不是成人写作的练习。儿童写作是儿童生活的记录,是儿童情感的表达。“人生识字糊涂始”,小学低中年级的孩子心灵纯洁,情感丰富,富有幻想,思维和语言没有禁忌,所以我们不能用成人作文的标准评判孩子的写作,也不能用成人的思维规范、禁锢孩子的写作行为。孩子的作文应该是这样的作文:抒性灵——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眼前所见、耳中所听、内心所感,情动辞发、独抒性灵;写趣事——生活无大事,处处有趣事,把有意思的事写得生动有趣,“无理取闹”,方显本事;葆童心——儿童是天生的诗人,他们对生活有独特而新鲜的体验,有不同于成人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儿童要用儿童的语言写儿童的作文。
  (作者单位:山东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责任编辑 杨壮琴
其他文献
“乔老师,等我结婚了会给您发请帖的。”钱同学对我说。“好啊,我等着哦!”这是一个让我头疼了四年的孩子在毕业前与我的对话。作为一名教师,最大的欣慰莫过于孩子在自己的引导下越来越好,毕业后还能记得并感激你曾经为他做的一切。这就是成功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成功。作为一名德育管理者和思想政治教师,消除自身在学生心中的“灭绝师太”的形象以及带领班主任加强学生心育工作真是任重而道远。  遵循心理学原则,达成助人自
“做一名教育者和管理者,根本任务就是植造幸福的丛林,使之郁郁葱葱,叶大如盖,干劲枝遒。最终,让学生获得学习幸福,让教师获得职业幸福。”每每想起江苏省特级教师徐新铭校长说的这段富有诗意、掷地有声的话语时,一种莫名的幸福感油然而生,一种感激的情愫在心中升腾跌宕。  有人曾说过:“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位教师遇到好校长是人生的幸福。”我在入职育红实小时有幸遇到了徐校长,并且在2016年6月幸运
一、看图引入,趣猜寓言  师:大家都读过不少寓言  故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图竞猜寓言故事的题目。(出示图片)  生:《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南辕北辙》……  师:你们知道的真多!那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寓言?  生: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单虚构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师:你们真是读寓言的高手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寓言故事《纪昌学射》,请大家跟老师板书课题,并读一读。  (生齐
一、课程缘起:追根溯源看对韵  中国汉字都是方块字,不仅字字独立,而且每个字都有自己的字形、读音和字义。所以,人们在写诗、作文时,为了让语言更美,很喜欢用汉字来玩“派对”的游戏。久而久之,在诗文创作上便形成了一种规矩,叫“对偶”或“对仗”,俗称“对对子”。古时候,孩童刚刚开始识字,大人就会教他们对对子的种种技巧,目的是为了练好写诗作文的基本功。  《笠翁对韵》正是一部训练儿童作诗对句、掌握声韵格律
自伤、伤害亲人甚至自杀……类似悲剧在青少年乃至儿童中时有上演。是什么,让本该健康快乐的孩子变得封闭、暴力?如何帮助类似处境的孩子们走出泥潭?  浙江大学脑科学与脑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东发现,上述孩子中有小部分经历过早年应激,他们有的是留守儿童,有的曾被虐待,有的成长在父母离异或家暴的环境中。这些孩提时代的不快经历,或许导致了悲剧发生。除此之外,早年应激经历还会增加焦虑障碍和抑郁障碍的发病率
何夏寿老师是一直守在故里的,他认定农村小学更需要他。但是在他的语文课堂里,我们分明听得到浓浓的乡愁,这种乡愁属于教育,属于文化,属于动人的传说与戏剧,属于他血脉里流淌的生命话语。  他的话语是属于民间的,是父亲的戏文、母亲的故事,是上虞方言、绍兴大板,是“月亮婆婆”“田螺姑娘”,是《借东风》与《狸猫换太子》。他是在这话语中慢慢习得了语言的智慧与美妙,也是在这话语中逐渐体悟到天地的广博、人情的冷暖,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第二条明确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习作教学中,尽管教师都格外珍视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然而,不少学生面对习作时,仍然无话可写,或者形成了定式的写作模式,如父母的爱=生病上医院,做好事=捡到钱包拾金不昧,小伙伴=好学上进,童年趣事=恶作剧,“雪中送炭”之恩=及时借给文具,等等,材料大同小异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業建设计划(以下简称“双高计划”)提出系列要求。  《意见》的总体目标中提到,围绕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新要求,集中力量建设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职学校和150个左右高水平专业群,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和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支撑国家重点产业、区域支柱产业发展,引领新时代职业教
随文练笔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重要方式,它融读写为一体,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把语言形式的运用和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读写相得益彰。随文练笔的过程是学生吸纳、消化、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是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短、平、快”写作训练的过程。随文练笔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是从阅读通向写作的“最佳路径”。  一、随文练笔的常见类型  教师应立足文本,根据随文练笔的不同目的,从以下几
我常常以为,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关乎性格,关乎生命。当我们看到一篇感人至深、触及心灵的美文时,会感到人的感情是多么丰富,人生是多么美好。所以我总是热切地希望,自己语文教学的引导,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爱思考、会感受、善表达……用语文中习得的方法去学习知识、去感受生活,拥有心灵的智慧和阳光。习得方法,犹  如进门前一定要先找到开锁的  钥匙。  自践行“单元整合式小学语文教学法”以来,我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