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来源 :教学研究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就有触礁的危险。用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的话来说:“教育既应提供一个复杂的不断变化的世界地图,又应提供有助于在这个世界上航行的指南针。”这里的指南针就是首先培养一个真正的人或者培养孩子的健康人格,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正是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前提之一。
  【关键词】良好习惯;小学;培养
  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起步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我们知道,古今中外,大凡成功人士,无一不是某一方面有良好习惯的人,我国著名教育家楚图南曾经说过:“成功人生就是一系列成功习惯的累积。”做任何事情,光靠聪明才智是不够的,必须有成功的习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之所以有完美的人格,是因为他从小就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把校训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有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抱负。良好的习惯成就成功人士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说,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培养的几个良好习惯。
  一、应该教会学生听的习惯
  数学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内容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因此,数学学习少不了聆听,教师的讲解和倾听同学的发言,而这里的“听”就包含着上述两层意思。听老师讲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大家都知道数学课的讲授一般在一节课前15—20分钟,教师所讲的内容及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解题思路及总结的法则,一般都是与教学的重点有关。听同学回答,也是学习和理解知识的途径,认真倾听同学的回答,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己的思考,又能对他人的回答做出准确地判断和必要的补充,特别是同学之间水平比较相近的,有时候老师的讲解学生未必能够听懂,但是,换成同学的语言却能使人明白。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老师在讲这道文字题“37乘12与7的和,积是多少?”发现学生有两种列式:37×12 7和37×(12 7)评讲时,教师讲到37应该乘一个和,最后才求积,我们可以用缩句的方法来理解,37乘和积是多少,所以应该是37×(12 7)。再一次练习时,仍有几个差生错了,教师措手无策,一个女生举手说:“老师,我来打个比方,弟弟吃了哥哥的苹果”。这句话中弟弟吃的是苹果,而不是哥哥,我们不能因为12与37隔得近,就用37乘12。这个比喻给其他学生不少的启发,使那些似懂非懂的同学渐渐明白了本题的正确解法。
  二、教会学生做作业的习惯
  贪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甚至于一部分孩子常常因贪玩而忘了做作业,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点滴做起,每天下午的预备铃一响,第一件事就是把数学作业交到前排,摆放整齐,为了使作业本不被褶皱,要求在交之前,把卷角展平。在完成作业的时候,书写格式一律统一,每天写好年月日,做一题,隔一行,作业书写必须字迹工整,书写规范,不按要求做的,必须重做,决不姑息。经过这样的要求,两个星期后,班里就没有不交作业的情况,并且作业质量较高,全班41位同学都养成认真书写,按时上交作业的好习惯。教师批改任何一本作业,心情都一样愉快。定期展览学生的作业,看谁得“优”多,这一举措成为班级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大都希望在学月中得到奖励,这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做任何事都做了必要的准备。
  三、教会学生读的习惯
  读是理解记忆的前提,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可见读是理解之道,数学书的概念、法则和语文课文中的精彩片段一样,应该让学生识记和积累。语文阅读为写作做基础,数学阅读为解题做依据。对于一些底子较薄的学生而言,在课堂上不一定能记住法则概念,课后的阅读是必要的。早读课是每个孩子到校的第一课,大多数学生都读语文。对此,笔者建议每周五早上读数学。让学生知道,本周最后一天,应该把本周的数学概念、法则识记,让学生在读读背背中巩固本周知识要点。
  除读概念、法则之外,读题也是笔者强调的重点,特别是在解决稍复杂的问题中,笔者要求学生多读再做,并且常常在课堂监督,这样,避免发生学生一看到题就盲目把几个数字任意加减乘除的情况的发生。
  当然,除以上习惯的培养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表达的习惯、同伴合作的习惯等等,同时,还应该不断纠正学生自身固有的恶习。不同的学生行为习惯各异,教师要致力于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因为学习习惯问题繁琐而忽视它,只片面追求成绩的优劣。“为人师表”这四个字决定了教师的活动必然带有示范性,教师是直观而活生生的榜样。
  经常听人说道:“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行为习惯是在活动中获得和形成的,学习习惯则是在学习中形成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站在教育第一线的教师,要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基。让教师为孩子播下更多的良好习惯吧!
其他文献
摘 要: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评价学生语文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如何打开学生写作之门,让学生乐于写作,成为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顺应儿童习作的心理特征,想方设法让学生对写作文感兴趣并乐于去写。具体展开来讲,首先要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为书面表达奠定良好的基础;在阅读课中教会学生总结相关作者的写作技巧,发挥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摘 要:小学英语教材的编排以单元为模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紧紧把握好单元主题,以此进行各个知识点的讲解和传授。在小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应用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从整体角度学习单元内容,实现教学设计整体规划与新知拓展。文章结合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2 My favourite season教学实例,分别从设计整体教学目标及框架,巧妙地利用单元主线进行教学,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探讨了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创新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发展方向,而互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具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它注重师生交流、合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及构建互动的教学过程。文章分析了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方法,并对新课标下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课改;互动式教学;教学模式  互动课堂教学是一个培养
【摘 要】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游戏对于幼儿所蕴含的教育魅力是无穷的。本文主要从幼儿园区域环境的创设、活动材料的投放、活动组织过程等层面讲述教师是如何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游戏教学的。幼儿区域活动中渗透游戏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保持学习热情,从而不断探索新事物的最佳途径,也是激发幼儿创造力的源泉。  【
【摘 要】本文基于“研学后教”的理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中心,以推行“三段六环一思辨”教学模式为基本点,以研学为主要形式实行课堂教学。教师利用电子书包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电子书包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双课堂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  【关键词】双课堂;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电子书包  一、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三段六环一思辨”教学
【摘 要】小班化教育体现了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是紧随时代的产物,是文明、进步的体现,要求教育者在关注个体差异,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善待差异的基础上,更为人性化地关注个体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根据学生发展水平与需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享受高质量的教学。笔者在高一语文教学中对小班化课堂教学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作了归纳和总结,希望能为语文教育者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高中语文;小班化教学;研究
摘要:英语绘本阅读是一种融合视觉与语言艺术的阅读活动。在小學阶段开展绘本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绘本阅读教学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外阅读学习的意识,课堂阅读活动的设计要渗透学习能力的培养,发展学生语言技能,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阅读教学;学习能力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界定,学习能力是指学生积极运
摘要:设计好的学习任务,可引发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为学生展开交流与对话提供丰富的生成性材料,也为提升学生思维水平、达成教学目标提供可能。基于教材的逻辑起点、学生的认知起点来设计学习任务;基于概念本质,强化概念多元表征;基于学生理解水平的提升,精心组织反馈,可以化解分数教学的许多疑难问题,帮助学生形成对分数概念的深度构建。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任务;教学策略  有层次的教学反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
【摘 要】当下,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的讨論也越来越热烈。语文教学中要重视“读”,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时更应该多读,因为小学阶段是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最好时期,而学习和积累都要靠“读”来实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以读为本”,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课前要读,为课文的学习作铺垫;课内多读,层层递进感悟教材;课后续读,让课文中的知识得到延伸。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书;以读为本
(广东省清远市清城区洲心街中心学校,清远511500)  【摘 要】对于孩子们而言,老师的激励有着无穷的力量。数学学科因其枯燥乏味而不被学生所欢迎,这让许多数学老师都感到头痛。而激励教育恰是能改变这种状况的“良药”。因此,在教学中运用适当的激励手段,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意义重大。  【关键词】数学课堂;激励教育;爱心;兴趣;设疑;信心  对于孩子们而言,老师的激励有着无穷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