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高速公路

来源 :课外语文·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anxuaner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①李白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在今天看来,日行千里,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一条普通的高速公路就能达到。但是,要在古时候实现“千里江陵一日还”,不禁让人猜想:难道古代也有高速公路?
  ②你还别说,古代真有高速公路,并且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出现了,这便是著名的“秦直道”。秦直道又称“皇上路”“圣人条”,是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军事要道。“秦直道”南起京都咸阳军事要地云阳林光宫(今淳化县凉武帝村),北至九原郡(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孟家湾村),穿越了14个县,共计700余公里。
  ③“秦直道”有多宽呢?按我们现在的标准计算,以双向六车道为例,一条车道大概有3.5米,六条车道就是21米,再加上两边的应急车道和中间的绿化带,最多也不过三十来米。而“秦直道”最宽的地方竟达到了60米,最窄的地方也不少于20米,南北直向,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弯道,堪称名副其实的古代高速公路。
  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除了加强中央集权外,还策划了两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一是修筑万里长城;二是修建“秦直道”。大约在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动用了数十万军工、民工修筑“秦直道”,可以说是举全国之人力和物力。这条国防大道历时五年之久,于秦二世三年方才竣工。
  ⑤在修建“秦直道”的同时,秦始皇还做了另外一件事,就是统一全国车辆的尺寸,即“车同轨”。在秦始皇统一中原之前,各国车辆并没有统一的尺寸,各地的马车大小都不一样,车道也有宽有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秦时的路都是土路,车轮反复碾压之后就会形成与车轮宽度相同的两条硬地车道。如果车宽了或窄了,都无法在车道上行驶,这就增加了畜力消耗和车轴磨损。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秦始皇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之间的距离一律改为六尺,这样马车的宽度就有了统一标准,往来的车辆就方便多了。
  ⑥至于秦始皇为什么要修“秦直道”,学术界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为了防御和征讨匈奴。“秦直道”直抵九原郡,一旦边境发生战事,可以迅速从咸阳出兵,有利于战机的把握和物资的补给;其二,是为了加强六国旧地的管理。虽然秦始皇灭了六国,但那些地方还存在不稳定的因素,如果有一条直通六国的“高速路”,即便出现叛乱,也可以迅速作出反应,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其三,修“秦直道”是为了方便秦始皇出巡。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在科技水平和机械设备并不发达的古代,要修建这样一条宽阔笔直的道路是相当不容易的。
  ⑦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公路”,如秦栈道、上郡道、临晋道、东方道、武关道、西方道等。这些驰道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扩散开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公路网络,既有利于军事行动,又有利于百姓出行。
  ⑧今天,当我们再次来到“秦直道”,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恢宏气势,以及秦帝国的强大与辉煌。
  (选自《知识窗》2015年第12期)
  阅读
  练习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第①段引用李白诗句的目的是什么?
  3.第③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方才”能否删去?为什么?
  5.除“秦直道”外,秦国还有另外几条著名的“高速公路”,作者为什么不一一作具体介绍呢?
  (周俊根 设计)
其他文献
课堂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地方,是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几年来,南京一校始终致力于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从转变观念的“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指标研究”到抓住关键的“三率”“五高”评价要素研究;从以生为本的“15 25”式教学策略研究到激昂生命的“三动六段式”教学模式的研究。每一步的研究都让我们收获到了成长。打造“三动”课堂,激昂学生生命,让我们研究的视角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进而实现课堂从“依靠教”到“
在美國的一个小镇上有一对不幸的小兄弟,他们的妈妈因为生病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和父亲相依为命。可是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赌鬼,为了有钱去赌博,他变卖了家里全部能变卖的东西。最后竟然去偷窃,不久落入法网后被送到了当地的监狱。  唯一的亲人入狱后,兄弟两个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兄弟俩先是行乞,后来长大了一些他们就开始捡垃圾。捡垃圾可以给兄弟俩带来一些微薄的收入,哥哥会用这些钱去大吃一顿,而弟弟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这是一首写景抒怀诗,望秋景而生感慨,情景交融,清新淡远,在闲逸的情调中带有几分苦闷、彷徨,是王绩的代表作。  首联“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叙事兼抒情,领起后面六句。薄暮时分,登高远眺,独自徘徊,颇感无聊。东皋,指诗人家乡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市)北山的一处高地。王绩称他在故
千古文章未尽才——为纪念曹雪芹逝世二百二十周年而作(《红楼梦学刊》1983年04期)  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印象(《红楼梦学刊》1985年03期)  怀念叶圣陶老人(《红楼梦学刊》1989年01期)  瓜饭楼上说金庸(《读书》1991年12期)  汉画漫议(《寻根》1995年05期)  曹雪芹和《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9年03期)  千秋长怀赵朴翁(《佛教文化》2000年Z1期)  彩
板栗有许多美名,因为营养丰富被称为“干果之王”; 因为可代粮且价廉物美被称为“铁杆庄稼”,并和红枣、柿子并列为“三大木本粮食”;国外称板栗为“人参果”,而我国板栗在国际市场则被叫作“中国甜栗”。  种植食用史悠久  板栗也叫栗子,是我国的特产,古称“木奄子”,食用历史悠久。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板栗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采食历史;殷商甲骨文中已有“栗”字;春秋战国时期,栽
啪——啪——耳畔时常回响起玻璃球撞击的声音,循着这一声声脆响,我恍若又回到记忆深处的七号楼前,回到那黄昏中蒙着灿灿夕阳的我的天地。  或许有十年光景了,那时,每天傍晚弹玻璃球是我和老三的必修课。地点就在我家门口,七号楼前,准时准点。兜里鼓鼓囊囊揣着玻璃球的老三会扯着嗓子在楼下喊我,声音尖利细长。邻居大婶打开窗看,最终也只能在老三调皮地吐吐舌头之后叹一句:“林家的女娃怎么比个男孩子还野。”的确,老三
“丁忧”也叫“丁艰”,是古代官员享受的一种政治待遇:官员的父母去世后,该官员必须向朝廷递交离职申请,回到老家为父母守孝三年,这种行为古代称为“丁忧”。《尔雅》载:“丁,当也。”也即“遭逢、遇到”的意思,《尚书·说命上》中也有“忧,居丧也”的记载,所以古代的丁忧就是指遭逢大不幸的意思。不过丁忧是古代官吏的专享,普通老百姓是谈不到丁忧的。  丁忧制度源于汉代,此后历朝各代沿袭,直到清末才被废止。丁忧的
率中国作家代表团出席柏林世界文化宫举办的第二届华文学研讨会,参加会议的除了德国作家,还有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几位海外华人作家。一位生活在境外、读过几本马克思哲学著作的作家问我:“你在大陆的生活自由不自由?”我回答说:“既自由又不自由。”他又问:“为什么?”我说:“自由与约束是双胞胎,在社会生活中,不可能有绝对的自由。”这位朋友好像不太理解我的话,摇摇头,表示不以为然。  其实我的话很明白,不论在哪
放眼望去,几乎各个行业都有VIP客户,这些客户仅仅因为多付了一部分钱或提前付了一部分钱等原因,就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站在队伍的前列,其行为严重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所以我强烈建议取消VIP制度以彰显社会的公平。  VIP制度,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在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正时强调,“必须坚持维护公平正义,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由此可见,公平是一个社会正常发展
【摘要】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诵读古诗文,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一代一代人身上流淌,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充分挖掘古诗中的美育因素,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盡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从而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本文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感受。  【关键词】诵读;感悟;体味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