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综合”与“实践”培养学生数学能力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llowMyHeart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把各学段的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大板块,其中新增设的“综合与实践”板块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综合运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呈现了一种新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学生将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经历、体验、猜测、验证、交流让学生“动”起来,多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现方式,让课堂“活”起来,学生在自我组织,自我建构中积累经验,形成数学能力。
  走进“综合与实践”课堂,其中发现存在不少问题:“综合与实践”课像雾像雨又像风(像数学课又像美术课更像手工课)教学重心有失偏颇;教学组织力不从心;内容选择无从下手,简单的把其等同于“综合练习”或“兴趣活动”。导致了教学方向的偏离和综合与实践课程的目标难以有效达成。如何正确诠释该课程的内涵,演绎“综合”与“实践”的精彩,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演绎“综合”与“实践”,提高学生数学能力
  综合与实践课程,学生往往无法简单地应用已知的信息直接解决问题,需要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需要学生收集相关资料,需要对信息进行加工,需要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积累“从头到尾”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经验。其中基本包括了“确定主题”“活动任务”“设计方案”“体验探究”“交流反思”“总结评价”“拓展延伸”等环节。
  1.教师备课时首先要研读教材,通过教材设置读出教学目标、教学的重点难点。其次,还需要研究学生,学生已知什么,未知什么,应该知道什么,怎么让学生去操作探究。只有读懂了学生,我们选用的活动内容和形式才能接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才能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发现,用自己的认知水平去感悟,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探究”。这样才能具有针对性的选择好活动是主题。
  2.课前导学,让学生起点一致:根据主题内容及学生实际,教师要有意识的指导学生为了做好综合实践课程,进行充分的知识准备。指导学生学会搜集、查阅与课程有关的资料和准备动手操作探究的学具材料,回顾积累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学生在搜集和查阅资料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就拉进了与教材的距离,熟悉了授课内容,比起单纯学生预习效果要好得多,学生也更感兴趣。
  例如在设计《绘制校园平面图》中,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学作业,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测量进行课前准备。
  ⑴到学校图书馆查阅校园平面图,确定学校的每一建筑物、场所相对于大门,在什么位置。
  ⑵小组合作,测量出计算学校建筑面积、场所面积所需要的数据。(教学楼的长和宽、综合楼的长和宽等)
  ⑶应用比例尺计算图上距离。
  通过这样的课前准备和导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有了一定的基础,为活动课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设计方案,体验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实施这一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要体现学生是主体,让学生亲自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引导者、是参与者、是合作者,甚至是服务者。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创建一个动手操作与交流的平台,给学生留下一个充分展示自我与探究的空间。
  (1)设计活动方案。为了确保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学生能够按时按质完成操作探究任务,必须在学生动手体验探究之前,向学生设计好活动方案和要求。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策划能力,学会整体性的思考问题。
  (2)体验探究。学生根据活动方案开展活动,通过实际的测量,让学生加深了对长度单位、面积计算的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体验方案的可行性,在实践中不断优化方案。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对数据进行整理、讨论,计算出各场所的占地面积,规划大致的形状轮廓、方向位置及整体的布局,确定比例尺,计算出图上距离就可以绘制学校的平面图。
  二、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教学后,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收到一举多得的效果。可以是教师的点拨,学生课下再留心生活,获取新信息,达到新认识;也可以引导学生处处留心,并精心设计课外习题,找到新鲜的话题和结合点,促进学生的心理认同。如:在教学《绘制校园平面图》后,可以设计《美化我们的校园》这样的后续活动,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学校的空地应该如何规划?如果学校的绿化要重新更换草坪,现有白三叶2元/㎡,高羊茅3元/㎡,天堂草4元/㎡,如何选购更合理等内容,让学生积极的参与的学校建设的规划和美化之中,这样使数学教学活动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综合与实践应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只有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才能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本陆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因大气CO2浓度不断升高,碳研究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土壤碳是全球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沿海沙地5种竹林为研究对象,对沿海沙地不同竹林的活性有机碳和土壤呼吸差异
【摘要】在网络信息时代,各行业对人才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对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教育改革背景下,相关教学实践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以通信网络教学为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也引起了各高职院校的格外关注。本文主要对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通信网络课程建设以及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教学手段、课程内容和实验基地建设等方面入手,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和实践方案,以期能够对高职院校通信网络课程教学
【摘要】群是近世代数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群在集合上的作用是群论中的重要概念并且在组合计数上有着广泛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为目标,对近世代数中“群在集合上作用”部分在教学时进行内容优化,增加其在组合计数中应用环节的讲解,以在实践中的应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关键词】近世代数 群在集合上的作用 课程改革 教学实践  【基金项目】商洛学院科研基金(12SKY011,13jyjx119)。
【摘要】在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为了促进人才的全面培养,实施了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要求初中数学教学应变学生为课堂主体,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知识的探索,在学习过程中,逐渐提高合作和交流的能力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初中数学教学,转变了教学模式,在学习和引进国内外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7-0148-02  “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国民素质教育和民族创新能力”是“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社会呼唤素质教育,仅仅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已不能算作未来社会真正的人才,未来人才应该是身心素质结构、智能结构,审美心理结构,自下而上适应能力等都符合时代发展趋向的人。  现代的学生一般
【摘要】在我国教育事业蒸蒸日上的发展背景之下,职业教育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但在取得的成绩中,不可否认的是职业教育也存在许多不足,这尤其表现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而且老师也普遍存在教学疲劳的现象。在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学课堂中引进情境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给老师带来一定的教学乐趣,消减老师的倦怠感。  【关键词】数学课堂 情境教学 实践  【
【摘要】中职教育的目标在于以能力为根本,以就业为考量标准,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的实用型人才。尽管对于中职教育学生来说,专业技能是培养目标,但文化教育对学生技能的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笔者通过对中职数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期提出了一些解决创新新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中职教学 数学 问题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越来越重视,进而对周围景观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城市公园是现代城市中居民休闲娱乐和亲近自然的重要场所,城市公园景观的设计一直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