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学生强化地理空间观念应注重领悟的几个观点

来源 :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in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观念是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布格局及其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包括空间位置、空间形态、空间组成、空间层次、空间排列、空间格局、空间联系、空间制约关系等内容。地理学是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一门学问,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的核心基本观念,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这些基本空间关系是地理学科的核心内容。正因如此,空间观念的建构是体现学科本质有价值的核心知识,空间观念下空间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也是历年地理学科高考中不能回避的重点考核内容。
  高三地理复习中强化自身的空间观念是每一位学生面临的重要复习任务。从空间定位到区域特征、从生产活动到环境问题无一不在应用着空间观念。空间观念在内涵上是一个多种地理观点的“集合”,正确的地理空间观念形成,与之相关的重要地理基本观点的支撑必不可少。其中空间尺度观、空间位置联系观、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和区域之间相互作用观是笔者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炼出来的学生在强化空间观念时应注重领悟的几个观点,它们影响着思维的角度、广度和深度,有时甚至关系到分析问题成败的关键。现结合教学实例将这些观点逐一进行说明,希望能给学生们以启发与帮助。
  
  立足空间尺度大小建构空间尺度观
  
  空间尺度是考察事物或现象的特征与变化的空间范围。地理学揭示的是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的事物或现象所涉及的空间领域大小千差万别,大到宇宙、全球,小到国家、地区、甚至细微的局部区域。区分空间尺度的大小对于在空间观念下分析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地理事物或现象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也就不同。许多问题争论不清,症结在于没有在同一个尺度下讨论问题。
  就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构造地貌,我们可以在空间尺度上分成两个等级来认识:大尺度——全球性大地构造,比如全球海陆、高大山系(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和横贯欧亚大陆的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山系)、大裂谷(纵贯非洲大陆南北的东非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小尺度——区域性大地构造,如板块内部构造活动带产生的褶皱山、断块山和断陷盆地,板块内部构造稳定区形成的高原和平原,一般通过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类型和下沉、抬升等地壳运动方向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可见,对大尺度全球性大地构造的研究和小尺度区域性大地构造的研究不能同日而语。
  同样道理我们在学习世界气候时,在大尺度——全球性气候类型分布的基本格局下,分析某一种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主要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两方面入手,因为它们决定着全球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基本格局。在小尺度——对比分析同一种气候类型内部在世界各洲分布范围大小差异时(如非洲刚果盆地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南美洲亚马孙平原热带雨林气候区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及产生原因),主要从下垫面因素(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来考虑。
  二是对于同一个地理事物或现象的产生,改变空间尺度去分析,能深入、全面地了解其形成原因,了解其在不同尺度上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在此,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我们学习了地理,应该对区域的空间尺度大小有一种敏感性,懂得划分不同的空间尺度是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一种方法,并运用这种方法认识所学习的区域。
  
  通过空间定位分析建立空间位置联系观
  
  空间位置即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地球上某一地理事物与外在的客观存在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的总和。空间关系包括方位和距离两方面关系。
  地理位置的类型包括天文位置(经纬度位置)、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等。
  高三地理复习尤其是区域地理复习时,如何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是解决问题时首先要突破的难点,其根本原因在于认识空间位置是理解区域特征及相互依存关系的前提,是形成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概念的基础。空间位置联系观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占据了特定的地理位置,就确定了其在地球表层占据的空间,也就决定了唯一的空间带来的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组合而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征,进而影响着该地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区域环境问题案例加以说明。
  例如:读资料一和图,回答问题。
  资料一:A地区位于我国西南,面积1.97万平方千米,地形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95%;生物资源丰富,被誉为“绿色宝库”和“动植物王国”。该地区少煤缺油,但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城乡居民饮食、生产食盐、烤胶、烤砂仁及各类食品加工等提供了能源。
  1.分析A地区生物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2.根据资料分析A地区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
  3.有专家提出:“开发当地水能资源是保护和恢复A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请你对专家观点可行性作出论证。
  针对区域环境类问题我们的解题过程是:准确空间定位;抓住区域特征;分析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措施。首先进行空间定位,通过经纬线和省区轮廓、城市名称、河流等地理事物,判定出A地区地处我国云南省南部地区(西双版纳)。再结合图文资料可推断出A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为主,河流水量充沛且落差较大,生物资源丰富。抓住区域自然环境特征之后,我们才能分析在当地人们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资源优势、劣势,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依托地理事物空间发展变化的解析
  
  形成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
  地理事物或地理区域在空间位置中的作用、重要性以及相互关系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认识它们的空间位置。对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来讲,地理事物或地理区域的自然地理位置相对较为稳定,而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却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经济地理位置、政治地理位置是历史性范畴,要和地区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历史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自然资源的重大发现、生产力分布的变革、城市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用地的扩展、新的交通干线的建成、国际形势的演变等,都会使一个地理事物或地理区域的经济地理位置或政治地理位置相应地发生变化。以“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作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越来越成为热点。如:2005年高考文综测试(北京卷)第36题第4小题,说明马来西亚天然橡胶产量的变化及其原因;2008年高考文综测试(北京卷)第36题第5小题,分析使土默川平原转变为中国“乳都”呼和浩特的核心奶源基地的社会经济因素变化。对于这类问题的解答,师生们的共同感受是看似简单却又很难作出全面分析。
  例如:2007年高考文综测试(全国卷Ⅰ)第36题。
  图为某城市两个工业区的分布示意图,东部工业区包括冶炼厂、钢铁厂、石化厂等,西部工业区包括焦化厂、水泥厂等。该地盛行南风。回答下面问题。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区不断扩展,要求西部工业区中的焦化厂、水泥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为什么?
  在高三备考中发现,初见此题学生们大多会作出如下解答:西部工业区的焦化厂、水泥厂为污染严重的企业,位于现在城区之中,污染城区环境,故要求搬迁的呼声越来越大。而实际此题较为完整的答案是:两厂都属于(大气)污染较重的工厂,20世纪80年代以前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的老城区郊外,对城市的污染小,位置较为合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不断扩大,两厂逐渐被新城区包围,对城区的污染日益严重,影响居住环境(人们环境意识增强),故需迁出城区。
  经过对比可看出,学生们对西部工业区原有的区位合理性随着城市的扩展而逐渐降低的过程没有进行分析,答案并不完整。究其原因,学生大都会从两点总结:一是审题不清,对题目中的“不断扩展”、“越来越大”等体现变化过程的词语没有关注;二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较低,虽然体会到了这一变化过程,但是不知怎样组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没能做出全面说明。针对学生薄弱环节,教师必然要通过具体案例的课堂训练逐步改进,最终提高学生解决同类问题的水平。即使如此仍然有就同类题论同类题的感觉。我们进行深层追问:这道高考题要考查学生的最基本的地理学科观念是什么?空间观念下的空间位置的动态发展观。如果经过多年的地理学习,学生头脑中形成了清晰的“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那么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过程就会有一种敏锐的觉察力。换言之,领悟了“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也就从根本上掌握了一种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凭借区域联系的阐释树立区域之间相互作用观
  
  地球表面不同区域之间在地理环境中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称为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地球上任何一个区域,无论空间范围大小,与周边区域的相互作用必然存在。这种作用存在于自然地理环境中,也存在于人文地理环境中。领悟这种观点对于理解地理空间环境的整体性和从根本上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形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自然地理环境由气候、地貌、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组成,它们通过大气运动、水循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不仅在地球的圈层之间也在陆地表层不同区域之间广泛的进行着物质的迁移和能量的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而且体现为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地区某项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变化不仅会改变本区的地理环境,也时常会影响相邻区域的地理环境。
  人文地理环境由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地理要素组成,虽然不同地区和不同国家之间各具特色,但是随着全球一体化的飞速发展,人文地理要素区域间的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也日趋明显。以经济生产活动为例,地球上不同区域之间人口和资源分布不均、开发历史长短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优势生产区位因素的差异,使许多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互补性,为了自身的利益和共同的发展,地区之间、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相互协作的关系日益加深,产生了地域联系,使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尤为突出。
  如前所述,空间观念在内涵上是一个多种地理观点的“集合”,空间尺度观、空间位置联系观、空间位置动态发展观和区域之间相互作用观只是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学生在强化空间观念时应特别注重领悟的几个观点,除此之外还有多种观点丰富着空间观念,如空间要素相互作用观、空间分类观等等,它们都需要我们准确把握。一种地理观念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一节一章所及,需要在一点一滴中理解,在一语一题中感受。
  今天的高考,关注以学科视角观察、分析和解释现实世界的能力,即关注学科思维品质和学科思维能力,而学科思维品质和学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我们头脑中已有的学科基本观念基础上的。空间观念是地理学科观念中的首要观念,是最能体现地理学科本质特征的观念。
  (作者单位:北京昌平一中)
  (责任编校:扬子)
其他文献
新世纪核物理的四大前沿领域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相对论重离子碰撞,核内夸克和强子动力学,核天体物理.而超形变核态的研究是极端条件下的核结构的重要内容.三轴超形变核的
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维具有SU(2)对称性的高自旋海森堡模型的Bethe态,以及一维束缚势中强相互作用下玻色或者费米系统的等效自旋链模型。  第一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简
由三个粒子构成的束缚三体系统广泛存在于物理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其结构特性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课题。弱束缚量子三体体系结构有着没有经典对应的特殊性质,如Vitaly Efimov于197
腔电动力学是当前探索光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我们重点研究微腔阵列和二能级原子耦合体系。微腔阵列模型最初被引入来模拟光子在波导中对二能级原子的散射,随后
近年来,光电信息功能材料的研究逐渐成为凝聚态物理和材料科学的研究热点。一方面,它具有基础研究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在光电子技术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由于光子在传播速度、
The vacuum condensate is known to play the essential role for characterizing the nonperturbative aspect of the QCD vacuum. In fact, the gauge invariant vacuum c
本研究利用消除鬼点后的传播子不做近似的情况下严格地计算自能,然后在RPA框架下计算了响应函数。证明处理鬼点对响应函数影响时采用Tanaka等人提出的矢量介子为主的近似是不
本文运用多种固体核磁技术,尤其是多共振技术,以及探针分子吸附方法分别研究了几种不同的微孔、介孔分子筛的铝物种和酸性。 在MCM-22分子筛中,本文利用TRAPDOR方法研究了“N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具有广阔应用市场和很高理论研究价值的纳米复合永磁材料Nd2Fe14B/α-Fe体系和Nd2Fe14B/Fe3B体系。纳米复合稀土永磁材料自从1988年被发现以来,由于其优异的
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课程目标“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时空概念,初步具备阅读、理解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