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前栽植的苹果树,翌年常按小冠疏层形或各类纺锤形整形,这种树形在进入盛果期后常会出现枝量过大而密闭,对这种密闭的果园,这几年有不少果农按照小冠开心形进行树形改造。改造的苹果园,由于各个园改造时的树势强弱、树龄大小、花量的多少和改造时的去枝量不同,所以改造后的表现情况差别很大。带有普遍性的有以下两种情况:一种是改造前花芽形成较好,树势无论强弱,树龄无论大小,当年改形后都表面很好,产量减少情况不大,有些还增加了,果个也大了,等级也提高了,卖价也提高了,但改形后的反应情况却差异很大。改形前树势弱的,由于有当年苹果的牵制,树势表现较稳,背上的条也小,也少;改形前树势强的,虽有苹果牵制,树上还是能冒些长枝;还有改形前花量本身不大。生长季节没有苹果的牵制,树势不稳定,由于改形后营养集中了,必然会冒出许多长条来。对改形后出现的冒条,从掌握的情况来看,目前有三种错误的管法。
1 放任型
在一个前2年改成的示范园内,我们就看到了这种情况。这个园改形较早,前2年长出的背上、两侧的长条上,今年又向前延伸了1米左右。本来主枝角度拉得较好,主枝留的也规范(约在4~6个),但背上分布了这样高、长的枝,明显加厚了叶幕,使得处于底层的枝接受的光量较少,有出现新的密闭的可能。这些冒出来的长条,有2年生的、3年生的和一年生的,都未见有捋、拿、拧、拉、刻的痕迹。其上发出的中短枝、叶丛枝极少,长枝比例很大。去年前年芽瘪的地方芽没有萌发,2-3年生枝都有一节一节的光秃带,这类果园问题的核心是对小冠开心形精神实质把握的不准,只记得“放下剪子,拿起锯子”,只知道提干、落头、开心,却不拉、不拿枝软化……,以为只要树形像了。树势强了,就万事大吉了,这实际是把这项先进技术简单化了。
我们说,用最简单的方法能产生好的效果才是好技术,但是这种放任不管的简单并不等于技术。事实上。我们在有些改形园里看到的这种放任不管的情况。已经有改形失败的苗头。试想,树上留这么长、这么多的直立枝,细长倒是细长了,但不知今后何年何月如何才能变成小冠开心形所要求的“松散、细长、下垂”的结果枝组。靠今后的苹果压下来吗?现在这样的枝龄已二三年了,到了四年生、五年生的时候即使形成花芽结了苹果,会压下来吗?会是细长的吗?恐怕会变成树上长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改成小冠开心形就可以不捋、不拉、不剥(割),只需提干、落头、开心……。这也太简单化了!就以不拉技来说,我们在参观学习某一个样板园就看到,向上生长的这些枝所结的果实,即便最后由苹果压下来了,大多数苹果果形却不正。为什么会出现果实歪斜现象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刚坐果时果小而轻,随着果实的最后增大,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将这个枝拉下来,而到这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苹果生长定型了,仅从这个角度考虑,改形树不拉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值得商榷的。既然这些枝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细长、松散、下垂”的结果枝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年生、二年生或三年生时对它采取拿枝软化和拉枝的手法,使其斜生或下垂,这不是更好吗?
根据我们的体会和实践,我们认为春季背上冒出的长条,在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必须对其在5月底6月初拿枝软化,使其及时停长。这个枝到了7月份以后,出现二次生长的,在8月下旬和9月初还得再拿枝软化1次。经过这样的处理,下年这个枝就会形成优良的、均匀一致的中短枝和叶丛枝,很少有光秃带,当年这些有5片以上功能叶的中短枝就会形成花芽,第3年就会结苹果,结果后下垂,变成细长的、松散的、下垂的结果枝组。如果拖到第4年才让其成花结果,就会长的过粗而增加下垂的难度,就需在9月份拉枝下垂。如果拖到5年以后才结苹果,就会成树上树,就必须对其疏去。这就预示着对这个枝管理失败了。对前二三年生枝没有这样搞的,必然会形成1-2节光秃带。对出现光秃带的。可在春季萌芽前或在5月底6月初在光秃带前部环割,5月底6月初环割能促进前部的短枝成花,后部的光秃带芽可顺利萌发。春季这样处理的,成花效果并不可靠,但能抑制枝条加长生长,而且后部光秃部位发出的枝长势优良,优于前者。
2 全疏型
这类果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了疏强留弱、老枝结果的路子。这些果农被老枝上的几朵花所迷惑,舍不得疏去,而对长出来的这些后备枝(接班人),却下得了手。这也是我们过去常犯的错误,是导致果树衰弱和果小质差及“后继无人”、病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增加树势利用新枝不断更新,用新枝代替老枝结果,让强壮的处于优势部位的枝结果,才是小冠开心形树形的活的灵魂。我们现在已按小冠开心形改了形,穿上新鞋了,却在走过去的老路,这是不明智的,应该加以改正。
3 全留型
这些果农。片面理解了小冠开心形,认为背上枝应全留。我们认为,小冠开心形主张背上留枝的根本原因,一是通过增加叶幕厚度来增加枝量,以弥补留3,4年大枝后的枝量不足,二是防日烧。并不是小冠开心形就必须成背上全冒、枝条向上,长成“怒发冲冠”的样子,这是需要深刻理解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将这些留下,就会出现遮光而形成新的密闭。所以对全留的枝就应先疏去秋梢和细弱的枝,再根据疏密情况,疏去过密的、过粗的枝、剩下的再按照拿枝软化或拉枝的要求去办理。下年或在生长季节,随时对不需要、或空间不大,只能容纳小枝组的在其萌芽后或抹、或摘心、或抑顶促萌、或扭梢、拧枝,不要等到冬剪时再处理。这样不但省工、省时、而且节约养分,树体造伤少。
1 放任型
在一个前2年改成的示范园内,我们就看到了这种情况。这个园改形较早,前2年长出的背上、两侧的长条上,今年又向前延伸了1米左右。本来主枝角度拉得较好,主枝留的也规范(约在4~6个),但背上分布了这样高、长的枝,明显加厚了叶幕,使得处于底层的枝接受的光量较少,有出现新的密闭的可能。这些冒出来的长条,有2年生的、3年生的和一年生的,都未见有捋、拿、拧、拉、刻的痕迹。其上发出的中短枝、叶丛枝极少,长枝比例很大。去年前年芽瘪的地方芽没有萌发,2-3年生枝都有一节一节的光秃带,这类果园问题的核心是对小冠开心形精神实质把握的不准,只记得“放下剪子,拿起锯子”,只知道提干、落头、开心,却不拉、不拿枝软化……,以为只要树形像了。树势强了,就万事大吉了,这实际是把这项先进技术简单化了。
我们说,用最简单的方法能产生好的效果才是好技术,但是这种放任不管的简单并不等于技术。事实上。我们在有些改形园里看到的这种放任不管的情况。已经有改形失败的苗头。试想,树上留这么长、这么多的直立枝,细长倒是细长了,但不知今后何年何月如何才能变成小冠开心形所要求的“松散、细长、下垂”的结果枝组。靠今后的苹果压下来吗?现在这样的枝龄已二三年了,到了四年生、五年生的时候即使形成花芽结了苹果,会压下来吗?会是细长的吗?恐怕会变成树上长树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改成小冠开心形就可以不捋、不拉、不剥(割),只需提干、落头、开心……。这也太简单化了!就以不拉技来说,我们在参观学习某一个样板园就看到,向上生长的这些枝所结的果实,即便最后由苹果压下来了,大多数苹果果形却不正。为什么会出现果实歪斜现象呢?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刚坐果时果小而轻,随着果实的最后增大,重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才能将这个枝拉下来,而到这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苹果生长定型了,仅从这个角度考虑,改形树不拉枝的理论和实践都是值得商榷的。既然这些枝的最终目标是要形成“细长、松散、下垂”的结果枝组,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年生、二年生或三年生时对它采取拿枝软化和拉枝的手法,使其斜生或下垂,这不是更好吗?
根据我们的体会和实践,我们认为春季背上冒出的长条,在生长到50厘米以上时必须对其在5月底6月初拿枝软化,使其及时停长。这个枝到了7月份以后,出现二次生长的,在8月下旬和9月初还得再拿枝软化1次。经过这样的处理,下年这个枝就会形成优良的、均匀一致的中短枝和叶丛枝,很少有光秃带,当年这些有5片以上功能叶的中短枝就会形成花芽,第3年就会结苹果,结果后下垂,变成细长的、松散的、下垂的结果枝组。如果拖到第4年才让其成花结果,就会长的过粗而增加下垂的难度,就需在9月份拉枝下垂。如果拖到5年以后才结苹果,就会成树上树,就必须对其疏去。这就预示着对这个枝管理失败了。对前二三年生枝没有这样搞的,必然会形成1-2节光秃带。对出现光秃带的。可在春季萌芽前或在5月底6月初在光秃带前部环割,5月底6月初环割能促进前部的短枝成花,后部的光秃带芽可顺利萌发。春季这样处理的,成花效果并不可靠,但能抑制枝条加长生长,而且后部光秃部位发出的枝长势优良,优于前者。
2 全疏型
这类果园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走了疏强留弱、老枝结果的路子。这些果农被老枝上的几朵花所迷惑,舍不得疏去,而对长出来的这些后备枝(接班人),却下得了手。这也是我们过去常犯的错误,是导致果树衰弱和果小质差及“后继无人”、病害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增加树势利用新枝不断更新,用新枝代替老枝结果,让强壮的处于优势部位的枝结果,才是小冠开心形树形的活的灵魂。我们现在已按小冠开心形改了形,穿上新鞋了,却在走过去的老路,这是不明智的,应该加以改正。
3 全留型
这些果农。片面理解了小冠开心形,认为背上枝应全留。我们认为,小冠开心形主张背上留枝的根本原因,一是通过增加叶幕厚度来增加枝量,以弥补留3,4年大枝后的枝量不足,二是防日烧。并不是小冠开心形就必须成背上全冒、枝条向上,长成“怒发冲冠”的样子,这是需要深刻理解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将这些留下,就会出现遮光而形成新的密闭。所以对全留的枝就应先疏去秋梢和细弱的枝,再根据疏密情况,疏去过密的、过粗的枝、剩下的再按照拿枝软化或拉枝的要求去办理。下年或在生长季节,随时对不需要、或空间不大,只能容纳小枝组的在其萌芽后或抹、或摘心、或抑顶促萌、或扭梢、拧枝,不要等到冬剪时再处理。这样不但省工、省时、而且节约养分,树体造伤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