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成长

来源 :源流·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让学生尽情地去想、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辨”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以生为本,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和成长”。
  [关键词]以生为本 想 画 说 辨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 , 是联系主客体的桥梁,是认识发展的直接源泉。根据心理特点,放手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的協调之中,进行自主探求知识的 ,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 学习。
   一、想
  学生正处在充满幻想的年龄,想是他们的爱好,也是他们的长处。想能打开思维的闸门,也能激起智慧的火花。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善“想”和敢“想”的特点,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让他们在“想”中发挥自己的天性,体念真正的自我,增强自信心。我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采用CAI创设情景,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的片断,让学生从这一历史事件尽情地去想。有的学生想到了圆明园的富丽堂皇,有的想到了国破的耻辱,有的想到了圆明园为什么会被烧,有的想到了圆明园该不该修复,甚至有的学生想到了中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提出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为什么不制造出火炮、火枪来对付英、法联军呢?这样以来,使学生的思维打开了,课堂活了起来,课堂变得生龙活虎了。可以说在这堂课中,学生学到了历史、政治、语文等知识,学生的知识得到了扩展和延伸,同时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也激辩了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想中探究了知识,也张扬了人类的天性,当然也丰富了生活本身。
   二、画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画”。让学生通过亲眼去看、去体验、去想象,用笔展现他们稚嫩和成长,这样既可以锻炼、扩展他们的思维,也可以训练他们的动手能力,用他们的笔发现生活的美,同时也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舞台,让他们的手和大脑都活跃起来,为心灵开启一扇智慧之窗。如上一年级的《画风》时,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一个“画”字,让学生用画的方式来表达风中的事物,让学生在一幅美丽的风景画上想办法“画”出“风”来。这样就激起了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和兴趣,培养了学生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三、说
  让学生尽可能地去“说”。让学生把自己知道的和想的说出来,这样通过他们的说,既理顺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体念学习的乐趣、班级的温馨、浓浓的爱意。说可以小组说、上台说、指名说、 说、补充说、总结说、修改说、更正说、综合说、体念说等等。在说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快速组织语言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说中注意到对他人的倾听,在倾听中向他人学习,在倾听中自己也在无形中成长和发展。
  四、辨
  有句俗话说得好“尽信书不如无书”,就是要学会辨别。每个人知识、立场、思维的不一样,对事物处理的方法和结果也肯定是不一样的。特别是在这个信息开放、纷繁复杂、多元化的当今社会,让学生批判与辨别的接受知识、吸收知识是非常必要的。要让学生坚持真理,遵循事物的客观规律,敢于怀疑前人,不唯书,不唯上,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他们有了一定的知识,有了一些自己的思维,也有了自己的初步见解,让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让学生辨别性地接受知识,辨别性地接受观点,同时发挥自己的观点,增强在人生生活中的辨别和适应能力市必不可少的。如学《詹天佑》一课时,学生针对詹天佑“人字形铁路的设计”,有的学生自己还设计了“中部凿井法、”有的学生还设计了“相对凿井法”。又如,学《蛇与庄稼》时,学生大胆地说:“庄稼得不到好收成的原因不仅仅是被洪水淹了的原因,还因为海水是咸的,破坏了土壤,使那里的泥土不适应庄稼生长了。但过了几年,由于天上下的雨水稀释了以前被盐水破坏的土壤,所以后来庄稼又丰收了,不光是因为有了蛇的原因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认识了作者的观点,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了学生在思考问题,在思辨问题,有了自己的思维,说明他们在多角度思考问题,其实也在接近事物的本质。
  我认为在教学中的想,画、说、辨只是教学中的形式而已,我认为关键是以学生为本,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通过想,画、说、辨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激起他们内心的学习和体念,作为学习的主动者,不是学习的被动者和接受者。让他们在想,画、说、辨活动中,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在学习、探究、辨别中体念到学习的快乐、兴趣、成就,在学习、探究、辨别中成长,让学习成为学生自身成长的一种需要。
  当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心需要的时候,就是学生奋发成长的时候,也是让教育回归本位的时候,当然也是教育满怀希望的时候了。
其他文献
[摘要]学习需要兴趣。就某种意义上讲,学英语就更需要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保持它,使之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正是趣味教学考虑的出发点。  [关键词]英语教学 趣味教学 师生关系  “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学本族语如此,学习英语更是如此。但是如果教学得法,便可事半功倍。要取得这样的好效果,趣味教学可以说是一种好方法。  中学生这个年龄的特点是爱说爱动,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民办高校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如何结合起来已成为各高校研究的重要课题。作为民办高校,应理清思路、准确定位,坚持办学指导思想,设计人才培养目标,探索适合独民办高校发展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学中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应用型 思想政治理论课 培养目标  民办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出现
期刊
[摘要]写作技能的高低是衡量语言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志,是学生在英语学科中创造力的直接体现。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英语教学经验,阐述了在日常英语写作教学中应该多注意的几个方面,提出英语写作教学几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英语 写作教学写作技能  现行的《英语课程标准》明确地把对“写”的要求列入了英语语言技能的目标中,很明确对培养中学生在英语写作能力方面提出了更高一级的要求。因此,作为基础英语教育
期刊
[摘要]首先,讨论了信息社会建设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转变,指出高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的培养要求和教学模式;然后,详细讨论了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模式创新的几方面作用;最后,指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需要注意的几个原则。  [关键词]高等院校 信息技术 教学模式 创新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在信息社会建设和信息技术发展上取得了长足进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的创新、储存、传播、应用机制等均发生了
期刊
[关键词]英语学习 学案导学 误区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教学策略。其显著优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由观众大胆地走向舞台,积极地进行展示;注重学法指导,强化能力培养,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其实质是老师搭台,学生唱戏。  所以,学案导学,就要注重解决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老师让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现就
期刊
[摘要]教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特别是初一年级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科目少、知识内容浅,并多以教师教为主,学生所需要的学习方法简单。进入中学后,学生认知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因此,重视对初一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文本仅对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及形式略谈浅见。  [关键词]初中低年级 数学学习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笔者自从事数学教学工作以来,教师学习领会教学大
期刊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已有知识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艺术化地呈现,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引领学生进入严谨深入的思维航向,将知识与方法传授给学生,同时要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自查自问自省自改的能力。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自主学习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适应社会高速发展对各类人才的大量需求,教育这个产业所面临的竞争将日趋激烈。学校教育的主要实施途径就是课堂教学,
期刊
[摘要]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笔下写的一个样,心里想的一个样;一面是过于敏感的自尊,一面是过于深沉的自卑。放眼孩子的发展,这种人格双重化的现象令人担忧。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进行人格教育很有必要。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 人格教育 作文观  一、问题及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发明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作
期刊
[摘要]从新课堂是新课改的最终归宿、塑造能创造新课堂的新教师、用有效教学理念去引领新课堂三个方面,谈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 “新教师” 有效教学  从课程改革启动的那一天到现在,我和许多老师一样,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那就是课程改革的目标,无论作什么样的定位,最终还是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才能表达出来。无论专家们怎么说,我认为这种“感觉”是正确的。它说明,我们身处第一线的教育工
期刊
[摘要]整体教学是一种教学思想,不应单纯地被看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师只要认真研究英语学习过程的规律和结构,坚持整体教学思想、整体设计教学和保持教学内容完整的原则,取得不同层次学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整体提高。  [關键词]中学英语 整体教学 教学方法   整体教学现在已成为许多学科所研究的共同课题。但对于整体教学的理解和解释却各有不同。笔者以为,随着新教学大纲的实施和新编英语教材的使用,英语教师和教研人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