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雅音乐在高职院校中的普及化教育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czs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在许多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高雅音乐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了强烈的高雅音乐热潮。但在以注重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性人才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高雅音乐选修课是否具有必要性,是众多教师和学生讨论的话题。本文认为,在高职院校开设高雅音乐选修课,尽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针对非音乐专业的学生进行音乐教学也存在许多需要教师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高雅音乐 高职院校 普及化教育 西方古典音乐选修课
  
  目前,在许多中小学及大中专院校都开展了高雅音乐进校园的主题教育活动,自2005年开始,教育部、文化部、财政部三部委联合开展了以“走近大师,感受经典,陶冶情操,提高修养”为主题的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在国家财政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国家级艺术团赴高校演出、高校乐团在当地巡回演出,同时组织全国高校艺术教育专家讲学,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受到大学生的热烈欢迎。高雅音乐究竟有何魅力呢?首先我们得了解何为高雅音乐。
  一、高雅音乐的界定与特点
  从艺术的形态来看,被多数人理解的艺术形态是普遍的,通俗的,被称为通俗艺术,而与之相对应被少数人理解的艺术形式由于演奏与产生的方法并不被人们所普遍认同,拥有的受众群体狭小,又往往最早产生于某些具有较高知识素养者中间的艺术形式,则被认为是一种曲高和寡的高雅艺术。在音乐的分类上,早在战国时期的《楚辞》中就有一篇《宋玉答楚王问》,其中把音乐分为“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这里的“下里巴人”我们可以理解为通俗音乐,而“阳春白雪”则可以理解为“高雅音乐”。
  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是两种并存的艺术形态,两者都体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只是由于创作者和欣赏群体的不同,才有了满足不同需要的形式。两种艺术形态互相借鉴与渗透,并非相互对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取长补短,而在不同历史阶段甚至可以进行有条件的转换。如很多艺术歌曲的创作灵感和题材皆来源于最初的地方流行的民歌,歌剧《图兰朵》的主题音乐来源于中国江苏一带流行的民谣,使之与管弦乐、美声唱法相结合;而现代很多流行歌曲例如陶喆的《苏三说》音乐主题与灵感来源于京剧《玉堂春》中的苏三起解,并将其与现代流行的说唱形式相结合。连《诗经》这部现今所认为的高雅之作,当时也不过是漫烂在山乡僻野的民歌而已,所以,高雅艺术与通俗艺术并不是相对立的,通俗不等于低俗,高雅也绝不等于高尚。凡歌颂美好,崇尚爱情(广义),对人的人格塑造具有教化引领作用,有利于人们求真尚美,提高人生境界与修养的音乐都可以称之为高雅音乐。高雅音乐的特点:一是经典,经过岁月流逝,仍经久不衰,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二是精品,即凡高雅音乐无论从艺术性、思想性、技巧性上都是精雕细刻的不朽之作。高雅音乐是以中外经典戏剧音乐、器乐独奏、室内乐、交响乐、芭蕾舞音乐及民族经典传统曲目等艺术形式为首要表现形态的,代表着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本文接下来所提到的高雅音乐主要指西方古典音乐。
  二、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高雅音乐普及化的意义
  从高职院校办学宗旨及办学模式来看,高职院校顾名思义就是以高等职业教育为宗旨的学校,其培养目标就是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级专门人才,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这与普通高等院校以科研为导向,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及内涵有本质区别。在办学模式上,高等职业教育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同很多企业公司有着合作关系,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会经常到厂房、工地上锻炼、实习,实际在校在课堂上接受熏陶的时间有限。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决定了对高职类学生将更多地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学生花在综合素质和内涵的提升方面的时间会比本科院校少得多。那么,在高职院校中开展高雅音乐普及化教育是否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以何种方法进行普及化,就这些问题,我根据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西方古典音乐欣赏》公共选修课进行了探索。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的院系部设置涵盖:机电工程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等共计33个专业,其中31个是非音乐专业,而《西方古典音乐欣赏》正是面向这些非音乐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选修课。
  这些非音乐专业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对西方古典音乐的认识及对高雅音乐的欣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学生对高雅音乐的兴趣提升了。很多学生从一开始的“听不明白”、“昏昏欲睡”变成“期待每个星期选修课的到来”和“我喜欢古典音乐,因为这类音乐能够润点我的灵魂”。
  2.学生对高雅音乐有了更深的认识。很多学生在课程开设之前对西方古典音乐几乎没有任何的接触和认识。但是在该课程结束的时候,很多学生表示对西方古典音乐产生了兴趣,很享受欣赏古典音乐的过程,并表示今后还将会通过其他途径学习古典音乐。
  这门课程的开设,证明了高雅音乐是受到高职院校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的,在高职院校开展高雅音乐教育是完全可行并具有积极意义的。学生经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不但丰富了课余生活,拓展了音乐视野,提升了自身的艺术修养,而且在学习高技能的同时,在精神上产生愉悦之感,通过艺术欣赏,精神上的压力和紧张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释放和缓解,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
  三、在高职院校中普及高雅音乐的难点和建议
  虽然,《西方古典音乐》使一部分学生认识和了解了高雅音乐,从而喜爱上高雅音乐,但这离在高职院校中普及高雅音乐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影响范围有待扩大。因为课时和选修名额有限,可以选报该课程的学生只有不到50名,对于全校八千多名在校生来说,可谓是“僧多粥少”,很多喜爱或者想要学习高雅音乐的学生没能参与该课程的学习。因此,想要在高职院校中普及得到高雅音乐,让更多的学生高雅音乐的熏陶,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必须让更多的学生有接触和了解高雅音乐的机会,例如:加大投入,开展多样化的高雅音乐进校园活动,还可以在全校范围内组织定期的高雅音乐系列课题讲座。
  2.教学形式要多样化。由于大部分非专业学生对古典音乐缺乏一定的感性认识,在初接触古典音乐的时候,在作品内容理解方面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对刚接触高雅音乐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导入和引导方面必须做得更充分一点,先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高雅音乐的兴趣和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声乐艺术心理学》指出“注意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注意的指向,就是指在一刹那,把我们的心理活动选择地指向于一定对象。由于注意力的集中,人们就可能对某一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审查和探究,从而保证人们能更鲜明、更完善、更深刻地认识这一事物”。既然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此重要,那么教师该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呢?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1)结合作曲家生平,让学生先了解作曲家的性格特征,再结合音乐小故事导入即将欣赏的音乐。因为无论是古典音乐作曲家或音乐,现代学生在感性认识方面都有一定的时空距离,只有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先达到一定的感性认识,引起兴趣并加以想象,那么学生在聆听作品的时候就会格外认真,这样做比单纯讲解音乐收到的效果更为显著。
  (2)结合流行因素讲解古典音乐。在一次课间休息的时候,我给学生放映了“钢琴玩家”马克西姆演奏的《野蜂飞舞》的视频录像,在视频录像中,马克西姆新潮前卫的造型,俊朗的外表,高超的钢琴技术,动感的MTV演绎方式给学生造成了非常强烈的视听印象。学生甚至全体要求再次观看该视频录像。可以看出,与纯音乐会的古典音乐相比,加入流行因素的古典音乐更能引起非音乐专业学生的共鸣与兴趣。
  四、结语
  总之,在高职院校中普及高雅音乐教育是为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添砖加瓦,是完全符合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的。最近,越来越多的高雅艺术进校园专题系列讲座等活动在本校相继展开,作为一名音乐教学工作者,我为高雅艺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感到高兴,并衷心祝愿高雅音乐在高职院校普及化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邹长海.声乐艺术心理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8.
  [2]雷华.求真尚美,明德教化——对高等院校普及化高雅音乐的思考[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9,28,(3).
  [3]周三华.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文艺生活,2009,(12).
其他文献
摘 要: 冰心在小说《相片》中走出她早期“问题小说”单一性的“爱的哲学”主题,表现出了她对先前所持的宗教救世哲学的反思和对基督教中神性与人性冲突的思考。  关键词: 小说《相片》 基督教义 神性 自然人性 冲突    冰心自小就在教会学校里生活学习,长时间在基督教义的浸渍,直接影响了冰心对社会人生的看法,也深刻影响了她的文学观和文学创作的艺术表现方式。正如她自己所坦言
摘 要: 课堂评价是关系到语文教师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课堂教学品质的关键一步,可是,历来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标准莫衷一是。本文试图从现有的纷繁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跳出来,以语文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让学生有所得为基点立论,并就如何达成这一目標,提出独特的观点。  关键词: 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评课标准    语文课是学校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语文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水平,而学生的语文水
摘 要: 器乐走进音乐课堂,是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创新,可以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力,培养音乐才华,促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与发展,提高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音乐课堂 器乐教学 表现能力    何谓“器乐教学”?在音乐课堂上教学生用乐器来演奏音乐,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就是器乐教学。美国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莫塞尔说:“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
摘 要: 选修教材的教学目的在于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史记》是我国史学与文学的瑰宝,如何在课堂中充分展示其魅力,使学生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领略其风采,是每一个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史记〉选读》 选修 教学安排 教材使用    一、关于选修课程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规定语文学科课程由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组成。其中必修课程主要体现课程的基础性
“躬行大地、翻山越岭、只为遇见疗愈生命的中国智慧。”纪录片《本草中华》第二季以世间草木菁华为材,以中医理论积淀为引,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骨,为中医药文化的前世今生留下影像史志。《本草中华》系列是首部登陆一线卫视“930”黄金档的纪录片,也是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出去”的影像使者,曲高而和不寡,行止处必有邻,彰显了当代纪录片行为价值和文化传播使命。本片将中医药文化拆解为问药、行医、悟道三个层次,将草木生息的
摘 要: 宋词之魅力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它具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还有浓厚的感伤美,深挚的恋情美和本色的柔婉美。它的魅力无法言喻,只能斑其一角。它就像是一朵美不胜收的花,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奇葩,也是我生命中最珍贵的相遇。  关键词: 宋词 魅力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感伤美 恋情美 柔婉美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
摘 要: 本研究以南京八所高校(一本、二本、三本、专科各两所)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相结合,试图探讨高校文学社团的发展现状及其与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培养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对高校文学社团了解甚少,大学生参加社团的功利化倾向严重。同时,由于没有时间,很少有学生参加文学社团,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文学社团的日渐式微。当代大学生应该明确,参加文学社团有助于自身文学素养的培养。 
摘 要: 通常人们把人文素养教育看作是关于人的生存目的的教育,即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提高人的整体素质。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概括并包容了科学精神、艺术精神和道德精神。在文化史课程教学中,本文作者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治学的史学精神,培养学生爱好诗词的文学修养,培养学生热爱艺术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探究动手的思辨能力,通过这种历史的濡染与净化,提高学生自身修养与素质,让他们真正学会做
摘 要: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历来文论较少详述。王勃既是才子,亦不失为哲人,《滕王阁序》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他的情思心志,而此篇作为王勃的绝笔之唱,意蕴深刻,值得深究。  关键词: 王勃 《滕王阁序》    关于《滕王阁序》的主题意蕴,苏教版教参中未曾过多涉及,而历来各种评论中关涉此点时,也常常仅以一句“作者在文章中借饯宴,为人们展现了一幅生动鲜明、流光溢彩的秋景图,同时抒发了作者虽怀才不遇,
摘 要: 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虽然采用纪实手法拍摄,力求客观公正地呈现“天水围灭门惨案”的真相,但是由于影片文本本身所表现的故事情节的复杂性和主题的深刻性,而使得对它的多层次解读变得可能与合理。文章将分别从社会学和个体的人的角度对影片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力求挖掘出隐含在文本表面之下的寓意。  关键词: 许鞍华 社会 隐喻 香港 欲望 天水围    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