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的魅力:普兰丁格对分析哲学的利用和改造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x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阿尔文·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1932~)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宗教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广泛,学术影响深远,特别在知识论的研究上有很深的造诣,被称为当今英美宗教哲学界的"三巨头之一"[1].综观普兰丁格的学术生涯及其研究成果,不难发现其学术探究的方法别具一格.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2002年7月24日至26日,来自全国各地研究环境伦理的专家、学者聚集在长沙岳麓山下,举行了"全国环境伦理研讨会".会议由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中心、湖南师范大学环境教育中心和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联合举办.与会学者就如下主题进行了热烈而又富有成果的讨论.
期刊
"民众心理学"是当代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争论的热点和焦点.正如威尔逊(R.A.Wilson)所说:最近20年来,心灵哲学和认知科学所思考的三个传统问题(心-物关系、心灵结构、第一人称观点)"均会聚于一个问题之中,即分别被称之为常识心理学、命题态度或民众心理学的本质、地位和前途问题."[1]那么,什么是"民众心理学"?其含义、内容、特征是什么?其地位和前途如何?研究民众心理学有何意义和价值?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由国际系统科学协会和中国系统科学研究会主办,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中国软科学研究会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协办的“第46届国际系统科学年会”于2002年8月2-5日在上海举行。这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大型国际系统科学会议。大会的主题是:新世纪,新思维。会议的目的是通过国际对话,概括和总结系统科学理论研究的新成果,提出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创造出系统思维的新方式。
王阳明《传习录·答顾东桥书》中的“拔本塞源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极具特色的文论。它代表了阳明伦理学的高峰。每一个读过此文的人也许都会被其中强烈的至善论倾向及其内容的广泛性所吸引。在我看来,正是由于其内容的空泛(empt),使得蕴涵其中的至善倾向变得愈加突出。事实上,王阳明所关注的,并不是已成定论的学说或原则本身,而是在具体论辨中所透露出的意志指向。这种微言大义的表达方式是圣贤之道的一贯传统。
对于《论语》中“仁”和“道”的理解,有两种主要的观点,一些学者认为,“仁”和“道”有密切的关系,抽象的“道”体现在具体的“仁”之中;另有学者认为,“道”与“仁”有根本上的区别,比如在《论语》中,“道”为命运这种外在于人的因素所决定,而“我欲仁,斯仁至矣!”君子忧道。但“仁者不忧”;君子“志于道”,但可“依于仁”。
证据常被认为是根本的,其他命题可从我们的证据推出,但证据命题本身不能从任何东西推出。我认为这个概念是错误的,因为被信念用做最终根据的非推理性命题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被遗忘或被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