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教学中文本个性的把控策略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le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以单元的形式为框架,其最大的优势在于:能集中力量突破某一个重点;以思想内容为单元的则利于突破主题思想的教育,以知识项目为单元的则利于强化知识落实。以单元共性发现文本个性可以从主题思想、谋篇布局、表达方法、语言运用四个视点进行比较和梳理,并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
  【关键词】单元共性 文本个性 把控策略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基本上都以单元的形式为框架。一个单元中安排若干篇课文,确定一个核心目标和若干子目标,然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施来完成目标。单元化编写给教学带来的最大优势在于:能集中力量突破某一个重点,如以思想内容为单元的利于突破主题思想的教育,以知识项目为单元的则利于强化知识落实。单元化的教材,在具体教学实施中当然要体现单元性。那么,单元性该怎么体现呢?一言以蔽之,就是明确和突出共性,发现和强化个性。既不忽略共性,也不无视个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大多以内容主题为单元,教学时首先就要明确和突出内容的共性,然后在比较中发现和强化各篇独特的个性差异,这样才能体现单元性,也不会教得支离破碎。
  一、单元共性的体现及落实要略
  一个单元中的若干篇课文,肯定有一两个共性。如何找准单元共性呢?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这一单元文章的共性主要体现在内容或文体上。一是它的主题内容:人与动物的感情。这个共性比较容易发现,在单元提示中已经写明:“本组课文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展示了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读来令人难以忘怀。”二是它的文体特征:这一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类文章,有较为生动的情节。对这两个共性,教学时必须明确和突出,可以这样落实。
  第一个共性是价值观方面的。文以载道,语文教学同样要载道。教学时,除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情之外,还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生活,说说或写写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从课文走向生活,由书本认识走向生活体验,既是拓展又是升华。
  第二个共性是智能方面的实践。可引导学生大胆地把故事讲述给别人听,先要求讲清,即讲清楚基本情节;再要求讲顺,能较顺畅地讲下来;最后要求讲生动,力求绘声绘色。
  二、比较和梳理单元中的文本个性
  文本个性是每一个文本的魅力所在。一般说来,文本的共性比较容易发现,而文本个性的发现则要困难得多。可以从这样几个视点来寻找文本的个性,仍然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为例。
  1.从主题思想上。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表现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之间感情的,但表现的角度、形式或者程度却各不相同。《老人与海鸥》写的是动物的人性,即情感的付出与得到的回报。《跑进家来的松鼠》写的是动物的天性难以改变。前一篇中的海鸥具有了人性,后一篇中的松鼠却还是松鼠,两篇课文互相辉映,相得益彰。《最后一头战象》写的是动物的士性。题目中的一个“战”字,就是主题所在。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嘎羧像一个曾经浴血奋战的老兵,耿耿于怀的就是战场、战友、战斗。《金色的脚印》写的是双重感情,一是狐狸之间的动物亲情;二是狐狸与人之间的情感。同样是写动物与人的感情,四篇课文有着鲜明的个性差异。正是这些个性差异扛起了一个共同的主题。
  2.从谋篇布局上。认识和理解文章的主题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从学科的角度讲,了解文章的谋篇布局、表达方法和语言特色也是阅读教学不可缺少的使命。《老人与海鸥》是对称性结构,主要由两大块构成,正如题目所示:一块写老人,一块写海鸥。提纲挈领,结构明白。《跑进家来的松鼠》是线性结构,文章按照松鼠在“我家”的表现一路写下来,几桩事情就像一根藤上的几个葫芦。《最后一头战象》的结构是跳跃式的,它先交代了嘎羧的历史,然后二十六年一跃而过,接着集中写它临终前的几个情景:披戴象鞍、告别乡民、重访战场、挖坑自埋,文章的后半部分与《跑进家来的松鼠》相同,也是并列式的。《金色的脚印》的构思相对要复杂得多,它是双线并进式的,一条是老狐狸与小狐狸之间的线,一条是正太郎与狐狸之间的线。文章围绕一个“救”字,写了“在救—想救—不救—被救”的复杂过程。在救,指老狐狸想方设法在营救;想救,指正太郎想帮助老狐狸救小狐狸;不救,指正太郎觉得让老狐狸自己救出小狐狸更亲;被救,指当正太郎遇难时老狐狸救了他。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材的编写者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在文章谋篇布局上,这单元四篇课文的编排顺序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呈梯度式递进。
  3.从表达方法上。认识、理解和学习运用表达手法也是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之一。因而,在教学中也应当尽量发现其个性。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虽然都是故事,都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体的,但细细比较,还是可以看出差异。《老人与海鸥》的表达手法大体为:先叙述再描写,老人关心海鸥这部分因为时间长事情多,作者采用了叙述,而海鸥送别老人这部分则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描写。《跑进家来的松鼠》采用叙述加议论的表达手法,先一一叙述奇怪的事情,最后议论点题:“唉,它是从森林里来的,住在我们家里,还保留着老习惯。它天性这样,跟它说住在我们的房子里不会冷,是没有用的。”结尾处的这一段议论,既是小结又是升华,十分需要。《最后一头战象》采用先叙述后描写。叙述嘎羧的历史,描写嘎羧临终前的四个具体情景。《金色的脚印》则是叙述与描写交替推进,重要的地方用描写,次要的地方用叙述。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手法,不是随意的,而应由具体的内容和主题来决定。假如《跑进家来的松鼠》一文没有最后的议论,文章的主题就会让人觉得非常模糊,假如《最后一头战象》全部都像开头部分概括叙述,那就不会有如此强烈的震撼力。
  4.从语言运用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从课文中学习语言的什么呢?大致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词汇,每篇课文一般都会出现一些新的词汇,通过认识、理解、吸收、消化和运用,以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二是修辞手法,修辞是语言饰品,能陡然增添魅力,经典作品往往特别讲究;三是句子形式,用长句还是短句,用整句还是散句,用陈述句还是疑问句等,都是有艺术性的;再是语言的气与势,优秀的作品,其语言通常内含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感觉到的气势……这四个方面都是需要关注的。就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而言,在语言方面也各有特色:《老人与海鸥》,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讲述的口吻来写,语言亲切自然;《跑进家来的松鼠》,作者采用儿童的视角,用拟人化的手法,语言风趣活泼;《最后一头战象》情节感人,场面宏大,因而语汇丰富,用笔凝重,有一种浩然正气;《金色的脚印》是一篇儿童文学作品,语言清新晓畅。
其他文献
《花的勇气》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作者用艺术家特有的敏锐情思捕捉到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娇小的花儿在冷风冷雨中傲然挺立。作者的心头怦然一震,瞬间闪现出思想的火花——生命的意味就是勇气!  2011年版课标开宗明义地提出“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基于“语用”视角,如何让学生关注文本中的语言呢?他们“语用”的学习起点在哪儿呢?  我仔细阅读了学生预习课文时留下的批注,发现有
对于醉心于儿童阅读的教师们而言,阅读策略早已是熟识的话题。研究表明,阅读策略的运用对阅读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有效并且经常使用阅读策略能促使阅读者享受阅读的乐趣,习得阅读的方法,提升阅读的素养。当前国际阅读界比较认同的阅读策略有:预测、联系、提问、联结、视觉化(图像化)、推论、找出重点、比较、监控理解、综合(统整)等等。当阅读策略进入教学现场,究竟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该以怎样的方式落实呢?
摘 要:铜山区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培育站是由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的,依托“名、特、优”教师组建的第三期区级培育站。旨在打造教师学习共同体,推动乡村骨干教师成长,引领乡村教师全面发展,经过一年的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助推了乡村初中体育骨干教师成长。  关键词:乡村初中;体育教师;专业成长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0)01
语文课堂离不开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可以说,评价一堂好课,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课堂中的对话层层递进,由表及里地展开,学生语言和情感不断得以提升,这是优秀的语文对话课堂最直观的体现。而要达成这样的对话课堂,精心设置话题必不可少。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引发谈话的由头。那么,语文课堂可以设置怎样的“话题”呢?笔者以北京名师王文丽教学《心田上的百合花》一课中的几则片段为例来加以分析,与大家一同
一、微内容的选择  《爱迪生救妈妈》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组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的写字要求是会写“团、炎、油、检、查、夸、奖、斥、责”九个字。这九个字中有独体字,也有左右、上下、全包围结构的字,其中“检”与“查”、“夸”与“奖”这两组字有一个部件是相同的,分别为“木”和“大”,由于在汉字中的位置不同,写法上也就同中有异,这是本课写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端正地书写“检、查、夸、奖”四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小学生应“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对低年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课标也作出了相应的要求,即能认真听别人讲话;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这其中,如何运用恰当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是关键点。  一、创设氛
【教学目标】  1.从名家描写动物叫声的语段入手,选取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微素材,学习其写法并进行微练笔。  2.从微小的语段出发,减轻压力,降低难度,使学生对作文有信心。  3.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留意微素材,进行微练笔的方法。  4.引领学生领略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敏感度,为学习运用语言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重点】学习描写动物叫声的写法。  【教学难点】学生学会选取微素材,进行微练笔
摘 要:新课程的落地,一线的体育教师是具体的执行者,是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本文试图通过对第六届全国中小学优秀体育教学观摩展示活动课例进行剖析,反思当前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更好地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关键词:体育课;展示;观摩;剖析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6-0017-02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
【教学目标】  1. 通过回忆,交流,确定自己亲身经历的难忘的“第一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 通过修改文章,学习运用描写人物心理、神态、动作、语言等方法,把自己难忘的“第一次”的经历、感受写具体。  3. 学习写好难忘的“第一次”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 “求真”:激活记忆,确定内容  1. 齐读课题,师板书:难忘的“第一次”。  2. 师:从出生到现在,你肯定有过许多的“第一次
近几年随着PISA、PIRLS阅读测试的引进,“学习策略”和“阅读策略”越来越多地被提及。那么,阅读教学中该采用怎样的策略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呢?笔者以为,阅读就如同旅游,而教师就如同导游,要努力将文章的秘妙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逐渐拥有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直至最终学会制定旅游攻略,尽享自助游的乐趣。  阅读教学中风景醉人之处何在?《课标》提出第三学段要“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