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tom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基层教师,我深切的感受到数学阅读发展水平低的学生,在课堂上对数学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而现在许多题目叙述长、条件多,不知如何取舍。还有些条件就更难理解了。因此,阅读作为一种学习的技能,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指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
  1.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教师要让学生明确阅读的范围、重点、目的、要求以及阅读时要思考的问题。阅读提示题的设计,除了具有启发性、指导性、探索性,有思考价值外,还要注意难度上的层次性,让每一名学生都有适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提示题。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后,还可以自己根据阅读内容,确定阅读的目的和要求。
  2.分层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间读、精读等。粗读是指对于学生已比较熟悉已经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的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的重点、难点处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反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因能力和水平的限制实在不懂的问题,应做出记号,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精读概念,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的字、词、句,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表述或替代,能举出符合定义的实例,会判断某一实例是否符合概念,能对类似的、容易混淆的概念加以比较,找出联系和区别,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精读公式、算理,能理解并用数学语言描述,说明计算的方法和理由。精读解决问题的例题,能看懂解题的过程,掌握分析的方法,建构模型,并探索不同类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3.分类阅读。阅读中要根据数学语言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类型,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感知、想象、分析、比较,判断、推理等。各类数学知识在阅读中的侧重点和思维方式都有所不同,教师应指导学生逐步去感悟,形成技能。概念知识阅读的重点是概念的形成和同化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只在意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和记忆,忽略教材中对概念形成和同化过程的相关表述。例如学生还没有理解“单位‘1’”、“平均分”的意义,就去阅读“分数”的概念,只会造成简单的接受和机械的记忆。因此,阅读中重点要让学生充分感知“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理解“单位‘1’”、“平均分”,有了这些相关知识基础,再来抽象、概括和阅读理解“分数”的定义,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计算阅读的重点是明了算理、掌握法则。例如:学生在阅读“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时,重点要弄清“为什么×3=?”并且能举出几个同样的例子,看是否有同样的规律。以此归纳、概括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感受到了数学思想和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解决问题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严密性和综合性要求更高,阅读重点应放在分析、综合等思路的理解上,教师一方面要重视对题意本身的理解,强化数量关系,另一方面也要引导学生对同类、不同类但有联系的题目进行比较和类比,找出规律,提高解题能力。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阅读习惯
  1.独立思考的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阅读为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的机会。阅读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边读边思考老师布置的阅读思考题,边读边思考每个字、词、符号和图表的内在意义,边读边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找规律、抓本质,而不能只去死记硬背公式、定义、法则或只是机械模仿计算的方法、分析的过程,只有积极、主动地思考,才能弄懂、学会知识,掌握思维方式,提高学习能力。
  2.手脑并用的习惯。
  (1)划:划出概念、术语、公式、法则等,以便查阅和记忆;划出语句中的重点字词以便在适当的时候提醒自己;划出阅读中不理解的地方,以便质疑。画出直观的线段图、平面图形等示意图,变抽象为直观形象,帮助自己分析题意和数量关系。
  (2)算:数学知识是以计算为基础的,因此,阅读中,边看、边想、边算,在算中比较找规律、在算中尝试探索、在算中验证推理的结论等。
  (3)操作:阅读中,依据教材提供的信息,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可以使学生借助动作思维获得鲜明的感知。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学生边读边运用割补、平移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或正方形,这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积累了感性材料。
  3.勤问的习惯。
  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阅读中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刚开始,有些学生不会提问题,提出来的问题往往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幼稚的,但这是思维的火花,教师应善待,这样,学生才敢思、敢问,才会逐渐产生更多有价值的问题。
  4.自省的习惯。
  阅读后,要养成总结、自省的习惯。问自己阅读了哪些知识?哪些是自己独立理解的?哪些是在教师或同学的帮助下弄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如何处理?找出成绩和不足,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阅读中,肯定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如果再缺乏兴趣,就更容易退缩、逃避。因此,教师首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加强阅读目的性的教育和鼓励学生克难奋进。以古今中外名人阅读的故事、钻研的精神感染学生,激励学生;以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鞭策学生。
  2.阅读前通过设置悬念、生活中的矛盾等创设问题情境,阅读后创设交流合作的情境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3.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通过有层次的阅读问题让学生都能读有所感、读有所得,特别是对自信心差的学生给予多一些的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利用数学故事、趣味数学、小组阅读交流等活动形式培养兴趣、拓展知识面。
  小学阶段是人生的开端,学会了阅读,可以更多地继承人类的宝贵知识财富,为一生的事业打下知识基础。同时,在阅读中增长起来的学习能力,不仅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深度,还将为一生中不断自学进取提供有力的保证。
其他文献
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以幼儿的身体健康为本,教师可以通过革新晨间体育运动的组织形式、适当开展特色体育活动、充分利用游戏等途径激发幼儿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幼儿园应加强健康
【摘 要】新课改下的数学课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就得必须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课的兴趣着手。  【关键字】兴趣 新颖 趣事 师生关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人说:“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甚至还有人说:“兴趣就是催化剂”。当然大家都知道,一个人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限的热情和动力。因此,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动力,就要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尤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数学思维水平和数学学习能力。人教版教材在低年级安排了大量的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帮助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理清数量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和载体。  实际问题解答的成功与否,首先依赖于学生对实际问题内容的明确程度。新教材解决实际问题大多采用场景图的形式呈现问题情境,给学生创造一个模拟的“生活空间”,容易使学生体会到要解决的问题出自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
【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不断完善,以及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需要改变初中数学总复习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说学生和老师因为承受的升学压力都很大,而导致最终的考试的效果却较差,这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实现学生顺利升学择校都是很不利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每位中学教师要从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做好初中数学的总复习工作,争取实现毕业与升学的双丰收。  【关键词】初中数学
贫困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困扰着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是各国需要共同面对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各国的政府和学术界所一直共同关注的重要领域。中
摘要:新一轮的课改带来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为现代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带了巨大的影响。新课标提倡的是自主学习,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教师通过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如果从内心对学习发出强烈的求知欲望,那么他们的学习也一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率。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改革我们要达到让学生积极动脑、主动学习、爱上数学的目的。而研究型学习正符合这一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强调
[摘要]:小学数学不会自发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需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本文围绕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展开,旨在进一步拓宽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 生活化策略 研究  数学作为小学生感知世界的重要方式,不会孤立于生活之外产生作用,也不能从教材和课堂教学中与现实生活自发产生直接的联系。要从教学目标定位中,寻找切实可行的方法。如何真
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往往容易被老师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些细节会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有些细节会改变学生对数学
【摘要】非智力因素,广义而言是指除智力因素之外的所有因素。狭义的非智力因素则是指个体内所具有的动机、兴趣、态度、情绪、意志等心理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先天条件,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决定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后天因素。我们常常能看到,一个个聪明活泼的孩子,因为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习惯差,学习缺乏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很差,这就是因为没有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而导致的严重后果。本人从事教学实践多年
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近四十年的历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和深化,开发区已经成为驱动各地区经济甚至全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动力。当前,开发区的社会治理问题及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