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脱贫记

来源 :新作文·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9080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精准扶贫”,才能打赢贫困攻坚战。正所谓贫有百样,困有千种,致贫致困原因各不相同,开对“药方”,才能拔掉“穷根”。本期,我们通过三个案例,来期许窥一斑而见全豹。
   职业教育脱贫
  初秋的广东暑热未消,粤菜大厨严金明坐在广州珠江畔“小蛮腰”(广州塔)旁的家中闲坐品茗,思绪却早已飞到1500公里之外大凉山的苍山翠谷中。他的几百名彝族学员们正在用学会的粤菜烹饪技能,开着农家乐,赚着厨艺钱,烧着全家饭,幸福的笑意洋溢在每个人脸上……
  “食在广东,厨出凤城(顺德别称)”,有“世界美食之都”美誉的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对口帮扶凉山的“一人学厨,全家脱贫”行动正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东西协作脱贫攻坚的生动写照。
  作为广东省佛山市对口帮扶凉山州重点项目之一,“一人学厨、全家脱贫”免费厨师培训班,2020年8月下旬在三河村异地搬迁后的新址开班,35名搬进新居的贫困户跟着大厨学习切菜颠勺,在20天时间里学会烹饪40道菜肴。
  “经过培训,大部分人都能达到五级(初级工)水平,熟练掌握七八道菜,有些有基础的可以达到四级,基本具备就业的水平。”严金明说,除了教授厨艺,他还会专门安排一天的创业课程,教授学员们如何开店,怎么管厨房,怎么进料等等,以帮助学员们学会厨艺后去创业。
  “最有价值的是,大家的思维方式改变了,从只会干农活打零工得过且过到拥有一技之长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很多学员都变得开朗了,大家深切明白了这个道理——幸福生活都是用自己的双手奋斗出来的。”
  续说: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被认为是精准扶贫、稳定脱贫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也是改变贫困人口命运最有效的选择之一。
  
   电商扶贫
  电商扶贫带领贫困户探索致富路
  在“互联网+”深入发展的背景下,电子商务成为中国扶贫攻坚战中的有力武器。沣东新城的电商扶贫,一步一个脚印,正在走向良性的动力循环。
  2018年起,西安市沣东新城先后与沣东农博园、京东云合作,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吸纳贫困户参与电商扶贫项目运营。贫困户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工作时间,通过定期结算项目收益分成,从而获得稳定的收益。
  2019年2月,沣东新城实现了全区脱贫群众电商扶贫全覆盖。全区157户贫困户中,29户与沣东农业公司签订电商协议,128户与京东云签订电商协议,全部纳入了电商扶贫范围。
  沣东新城依托农博园示范带动作用以及电商平台线上线下的资源优势,以农村貧困群体为重点,吸纳贫困户参与到电商平台与苗木花卉产业的各个环节,让贫困户最大限度参与到生产经营销售过程中,分享电商销售收益,共帮扶贫困户29户。
  为了深入推进扶贫工作,沣东新城接下来将着力推动产业扶贫基地推介活动,促进沣东更多的特色农产品依托互联网这条信息高速公路“出村进城”,同时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实施电子商务产业扶贫,进一步把“互联网+”新经济形态引入农村,激发脱贫户内生动力,不断提升电商扶贫的影响力。
  续说:电商扶贫,长期稳定,切合时代发展要求,前景广阔。
   产业扶贫
  甘肃夏河:产业扶贫带动“新经济”
  太阳沟村地处甘南州与临夏州的交汇处,历史悠久的“土门关”位于此,素称“青藏第一关”。
  卓玛才让是太阳沟景区负责人。五年前,卓玛才让所在的太阳沟景区还是一个山高路远的穷山沟,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后,家里剩下的只是体弱多病的老人和无人看护的孩子;五年后,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依靠发展乡村旅游,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乡村旅游不仅让贫困户脱贫摘帽,还给村民带来了稳定的收入和大幅改善的乡村环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在不断提升。”卓玛才让说。
  “以前我们太阳沟村只是个山沟沟,靠畜牧,牧草场不够;靠种植,农耕地不够。那些年,群众的日子非常苦。”太阳沟村村民小组组长铁才让东智看着村子年年变化,也在不断总结乡村发展的经验。他说,当年村里决定把乡村旅游作为发展突破口时,村民都没有信心,也不理解、不支持。“村干部带头先把旅游点搞起来,村民看到收益,就赶着干起来了。”铁才让东智说,太阳沟村从2015年开始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村内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2017年,该村加快了旅游发展,成立了旅游公司。2020年,这里又开始建设甘南州文化旅游标杆村。截至目前,各项工程建设总投入已达3150万元。
  一波又一波的政策红利,让这个曾经的小山沟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续说:学习利用本地已有资源,用好资源,脱贫甚至小康、富裕的生活会越来越近。
其他文献
自疫情爆发以来的一个多月,每每看到新闻中的确诊与死亡人数,我的心都如同被袭击、被践踏。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这些死去的同胞了。这并非为了别的,我很想借此算是耸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这时,黑格尔揪住我的耳朵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是呀,我们忘记了历史中的哪些教训呢?  只说17年前吧,“非典”蔓延
期刊
亲爱的人类:  当你们看到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已经饮下了孟婆汤,将要彻底地忘记前世。  趁我还留有一些残存的记忆时,写下这段文字,希望大家可以看到。  我是一只蝙蝠。在你们眼中,我长相丑陋,性格古怪。  从我记事起,妈妈就告诉我,我们要努力进化成人类不喜欢的样子,所以我有一张“死神脸”,深居简出,夜里出门。  因为,我们的身上携带着一百多种病毒。这些病毒对我们影响极低,而对于你们来说,就足以致命。 
期刊
【技法谈】  小说,是反映生活的万花筒。它运用冲突和人物刻画等,塑造了许多经典的文学形象,带给我们启迪。中学生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不但要清楚作家写了什么,还要清楚作家是如何写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自己写作素养的提升。  我们先来看一下新课标整本书阅读任务群对小说阅读的要求:  通读全书,整体把握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从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反复阅读、品味,深入探究,欣赏语言
期刊
流行病理应成为大众常识。它出现的时机往往在人们的意料之外,造成应对难题。2020年春,重灾区武汉的这场全国战“疫”理应成为我们认识流行病的一个窗口。基本的流行病学原理,相信大家都已有所了解。这里,我们来认识这些流行病学周边的常识,既可应对流行病,又可作为写作素材,同时还是增长见识,提升思维能力的一个频道。  1.“隔离”一词的四种引证解释。  1. 隔断  唐代杜牧《阿房宫赋》:“覆压三百馀里,隔
期刊
2020年伊始,我们都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春天”,史无前例的“寒假”。那段时日仿佛触手可摸,点滴事件汇聚起的关键词,仍不时闪现在我们眼前……  真相与谣言。真话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诲,也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我们早已忘记了17年前的教训,已习惯在灰色地带中生存之时,现实给了我们迎头一棒:真相缺席会对社会造成惨烈甚至难以弥合的伤害。值得铭记的唯有一点:真相
期刊
退休教师“温馨提示”暖人肺腑  绍兴市四越城区社区(村)90岁的退休教师,天蒙蒙亮就起床用毛笔在红纸上书写标语,创作“少出门、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强防护、不恐慌、信科学、不传谣”的文字跃然纸上。  续说:90岁老人正是在“返老还童”,这里的“童”,指的是返归童真、简单、质朴。  “模拟型”女孩创造买菜利器  济南市某小区里的“模型控”女孩突发奇想,将几千元的遥控车加装了4G模块和话筒,在家
期刊
深刻是高考作文要求的发展等级之一。然而,大多数考生的作文依旧思想浅陋、论证粗糙、人云亦云、泛泛而谈,很难做到有思想、有内容。要使文章超越平庸,就必须在深刻上下功夫,就必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问题根源,对问题进行多元分析。以下四位名师从不同角度阐释作文如何走向深刻,大有可借鑒之处。
期刊
“深刻”,在《考纲》作文发展等级中具体表现为三个要求:一、透过现象看本质;二、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三、观点具有启发性。落到写作过程中,我认为,“深刻”就是要精准地找到问题所在,并且能深入地挖掘背后原因,或者找出相关对策。好比“水滴石穿”的现象,滴水之所以能够穿石,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目标专一,二是持续不断。作文的“深刻”亦如是。如果论题定位不精准,那一切的分析和探究都是隔靴搔痒,不着重点;如
期刊
答:  1.寻梦。  有人问作家张丽钧:文学创作是什么?张丽钧回答说:文学创作就是——在残缺的世界之外再造一个完美的世界,并让自己幸福地住进去。  确实,诸如文字、电影、电视剧、画作,甚至摄影,都是与梦有关的工作。拿文字来说,不管你想要表现得如何写实,最后呈现给读者的,一定是一个相对虚幻的梦。比如,“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当你身处其中,你未必能感受到那份诗意,反而
期刊
◆事件◆  近日,一个有关5名中学生当着几千名师生的面将自己的手机丢进水桶里销毁的视频引发热议。事后,校方回应称,学生销毁手机系自愿,家长也支持。  ◆时评◆  其实,这类事件并不是第一次发生,从事后不少网友和家长表示“支持”的社会观感来看,类似事件仍将继续出现。也正因此,有必要强调指出,这种做法本身反教育而非教育。  对于视频中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一些校长、教师和家长都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