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的草席”

来源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d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西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与其全国性的早期教育课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密不可分。作为一套开放的课程体系,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包括四大教育原则、五大发展线索及其具体发展目标。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儿童的生活经验,强调课程实施的多元灵活性,这些特点值得借鉴。
  【关键词】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7)09-0043-04
  经济学家智囊团的《良好开端》报告曾经从社会背景、可获得性、付得起、幼儿园教育质量等四项指标入手,对世界上45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前教育进行了比较研究。新西兰在四项指标上的排名均名列前茅,其中在幼儿园教育质量上排名第六(详见下表)。〔1〕新西兰高质量的幼儿教育与其1996年以来实施的全国性早期教育课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毛利语为Te Whariki,音译为“特·沃里奇”)密不可分。
  一、《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概述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将“课程”定义为“一个专为支持学习和发展设计的早期教育环境中所有直接或间接经验、活动和事件的总和”,新西兰的幼教工作者需要把和儿童在一起的每一分钟,幼教工作中的一草一木,幼教工作中的所有人(儿童、教职工和家长)都被视为课程的一部分。〔2〕儿童的学习蕴含在每一分钟以及与身边一草一木和他人的交互作用中,课程发展的线索也蕴含其中。
  作为一套开放的课程体系,《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包括四大原则、五大领域及其具体发展目标等内容。Te Whariki在毛利语中意为“编织而成的草席”,草席是新西兰土著毛利人传统生活中的重要物品,每一张草席都有自己独特的纹样,都有开放式的边缘,大小、长短和用途也都各不相同。因此,把《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比喻成“编织而成的草席”,意味着它是为所有儿童、家庭和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使用的,属于每一个人。幼儿教育工作者、儿童、家长以及其他相关的人把《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提出的四大教育原则(激发力量和授权、整体发展、联合家庭和社区、互动互惠)、五大发展线索(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和探究) 及其相应的预期学习成果编织在一起(见下图),〔3〕从而“编织”出根植于社会文化背景,适合自己幼儿园或者早期教育机构的课程。
  二、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架构——儿童中心
  在《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中,与身心健康、归属感、贡献、沟通和探究五大发展线索相对应的有五大类行动,分别是参与、坚韧、表达想法、承担责任以及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在新西兰早期教育机构中,教学基于五大发展线索和相对应的五大类行动,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教育的起始点是“学习者”以及“学习者”从他的生活经历中带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在理念上还强调帮助解决学前儿童在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学前儿童应享有的权利、儿童的归属感、儿童与外界的沟通互动以及主動探索的学习机会。〔4〕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强调,早期教育机构应该是一个温暖安全、让儿童感觉到幸福的地方。在那里,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被充分关注,天性被充分关注,学习特点和规律也被充分关注,儿童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学习,将思考和行动结合起来,在日常事务、习俗、正式活动或是重大事件中感到舒服和自在。有研究者认为,《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完美诠释了如何将儿童参与的权利渗透到一门课程中,〔5〕因为它尊重儿童的心声,把儿童看作是积极活跃着的学习者,并且儿童有掌控自己学习机会的权利。
  研究者在新西兰幼儿园的观察中发现,教师视儿童为独立的个体和积极活跃着的学习者,关注儿童的能力而不是缺陷或失败。在对新西兰幼儿园教师的非正式访谈中研究者听到,教师鼓励儿童以不同的方式学习,如一个幼儿可以绘画,可以去户外爬树,可以安静的看一本书,也可以和同伴说会悄悄话,总之,幼儿可以在幼儿园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师作为一个支持者要不断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在游戏和活动中的关键经验,教师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让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去达到一定的目标。虽然每个幼儿使用的方式不同,但是他们在达成目标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兴趣应是共通的。
  三、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内容——生活经验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核心是幼儿的经验,经验的获得源于幼儿主动性的发挥。在新西兰早期教育工作者看来,学校教育的最大浪费是儿童不能将其在校外获得的经验完整地、自由地运用于校内,同时也不能将其在校内学到的东西有效应用于日常生活。因此,新西兰早期教育强调要将学校教育和儿童生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幼儿园,教师通过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拓展幼儿的生活范围;教师充分利用实际生活,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尝试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帮助幼儿形成终身受益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在新西兰,幼儿园每周都会安排烘焙活动,教师会让幼儿亲身参与其中,如拿量杯取面粉;将面粉和鸡蛋、黄油混合;将混合好的面粉放进模具,然后再放入烤箱烘焙。这类烘焙活动是儿童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蕴含很多学习机会,包括量的感知和守恒、对不同材料的特性感知、手眼协调能力等,通过烘焙这一生活活动,幼儿获得了鲜活的经验,在活动中,幼儿表现得非常自然、轻松并有兴趣。在新西兰,幼儿园的区角也都非常生活化,例如,娃娃家的厨房是以新西兰普通人家里的厨房为参照设计的,厨具都是真实的,有烤箱、微波炉,餐桌上铺有桌布并摆放鲜花。幼儿园有衣柜,衣柜里放着社区提供的各种幼儿衣服。通常情况下,孩子们来到幼儿园的第一件事就是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衣柜里的衣服,就像回到温暖的家里一样。
  以生活经验为课程基本内容,使得新西兰幼儿的生活能力都特别强。他们知道怎样做蛋糕、怎样用微波炉热饭、怎样使用烤箱烤食物,知道各种瓜果蔬菜的时令;他们能将园外获得的经验完整自由迁移到幼儿园内来,又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幼儿园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四、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实施——多元灵活
  《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与其他强调学习结果可测量的课程纲要是不同的。2004年,OECD将其选为5个早期儿童课程的积极案例之一。《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框架》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主要在于,它没有描述具体的“内容”与“方法”,而是将课程实施的空间留给了教师,因此每个早期教育机构里的教师都有空间去编织自己班级的课程。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着眼于流动性的目标而不是以学科为基础的目标,它鼓励儿童探索、展示力量、承担责任,允许儿童自由活动和拓展,教师可根据每个孩子的现状灵活地为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的实施方式是多元灵活的。
  在新西兰,每个幼儿园的课程组织形式都不相同,乡村幼儿园的幼儿大多生活在农场里,会有很多关于农场的经验,因此教师会更多基于此建构和实施幼儿园课程;教会办的幼儿园在小组活动时,教师会为孩子读《圣经》,并借助宗教音乐、宗教故事、教堂等开展课程与教学活动;普通城市幼儿园会根据当地社区特色以及幼儿的特点开展课程与教学活动。新西兰早期教育工作者认为,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是健康快乐,因此幼儿园的文化课学习只占很小的比例,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儿童健康的身体、积极乐观的性格、正确的行为规范、对探索和求知的渴望以及发现自己的天赋和兴趣。这种没有明确学科教学目标要求的幼儿园课程实施自然是多元灵活的,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为儿童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多元、适宜的支持。
  早期教育是應该尽早安排儿童学习知识和技能,提早为儿童的将来做打算,还是应该注重儿童的生活经验,给儿童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新西兰早期教育课程给我们提供了一份优秀的答卷。正如杜威所说的那样:“充分解释在儿童颇为简单的要求里究竟包括着什么,整个物理科学一点也不多,当儿童在作画或乱涂一通时,要使我们衡量儿童心里所激起的冲动的价值,拉斐尔和柯罗的艺术一点也不多。”〔6〕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的确需要做到尊重儿童、欣赏儿童,为儿童创造学习机会,更好地促进儿童在生活、实践中学习。
  参考文献:
  〔1〕刘焱,史瑾,潘月娟.世界学前教育排名比较研究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3,(2):1-8.
  〔2〕玛格丽特·卡尔,温迪·李.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M〕.周菁,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1-4.
  〔3〕新西兰教育部.早期教育课程〔EB/OL〕.〔2017-04-16〕.http://www.Educate.ece.govt.nz.
  〔4〕杨眉.新西兰学前教育《编席子:学前课程》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5〕王祥.新西兰“特·沃里奇”课程述要〔J〕.基础教育参考,2012,(19):21-24.
  〔6〕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赵祥麟,任钟印,吴志宏,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24.
其他文献
【摘 要】四年级认识平行四边形,是在学生初步認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也就是说,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性上认识平行四边形的本质特征。本文首先对课前的测试进行仔细的分析,提出了整体化学习情境的教学设想,对学习素材进行一定的整合,对学习方式进行改进,并详细记录了该课的教学过程。同时针对教学环节阐述了教学设想与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整合;实践  人教版教材在四上年级编排了“平行四边形、
结课,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终结阶段,即课堂小结或课堂总结。完善、精要的课堂结课,不仅帮学生加深知识印象,使知识系统化,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会活跃课堂气氛,沟通师生情感,有助于师生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 学生主动总结,实现全面评价  学生是主体,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与引导者,总结不再由教师包办,应成为师生共同评价的过程,课堂结课可由学生自主建构。如笔者在教学一年级“比多少”时引导总结:  师:在这节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1~92页“三角形的面积”。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会正确计算三角形的面积。  2.通过猜测、操作、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进一步理解转化思想方法在探索三角形面积计算中的作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3.借助教学材料和生成资源,初步培养主动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唤醒经验,提出问题  1.回忆旧知(略)。  2.提
皮亚杰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也有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方式,还有不怕失败、善于思考、勇于坚持的态度,更有因成功而带来的快乐感和满足感。动手操作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不是所有的动手操作都是有效的,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只是为了操作而操作,最终却效果寥寥。然而,在吴正宪老师的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却总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
【摘 要】能力测评情况可以为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就人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内容的测评而言,可以先与其他年级进行比较,形成三年级解决问题能力分解表,再尝试编制题目对这些能力进行测试,对测试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得失。这样的过程能促动教师深入理解教学内容,落实相关教学目标。  【关键词】解决问题;能力;测评  人教版教材中“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是教材变化较大的部分,以各类典型应用题的消失为
【摘 要】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新教材的“梯形的认识”一课展开教学实践,由浅入深,前有蕴伏把脉认知规律,中有突破厚实探究活动,后有发展渗透思想为主要策略。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以丰富学材、层次反馈、多元运动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  【关键词】图形与几何 信息技术 空间观念  图形与几何是小学数学领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 版)
一、案例背景  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总方向,就是让数学教学回归教育的本体——儿童,关注儿童的特点,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儿童数学”赋予了数学、数学教学更丰富的内涵,它顺应儿童的天性,满足儿童的情感需求,在理解与接纳中,促进儿童的认知发展;它回归儿童的生活实际,从儿童生活出发,引导儿童自主地学习;它基于儿童的成长特点,让儿童从自我经验出发,经历体验过程,在活动中理解数学的本质。 
第三届全国“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于2018年5月11~12日在成都举行。“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王振宇教授率领的游戏研究团队一年一度召开的工作论坛。这个团队在研究安吉游戏对我国幼教改革的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我国幼儿园游戏所面临的理论困惑和实际困境,对传统游戏理论提出大胆的质疑和解构。本次论坛的中心议题是“幼儿园游戏课程化”。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与400多位
【摘要】新西兰O—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在健康、归属感、贡献、交流和探索五大领域提出具体的课程目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保障婴幼儿的基本权利,发挥教师的专业性,合理组织一日生活,构建适宜的身心环境,倡导形成式的评价方式。借鉴新西兰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课程框架的经验,我国在构建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体系时应当以学习品质与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尊重婴幼儿自主探索的权利,发挥教师与环境的支持作用,以期更好
【摘要】本研究基于儿童一成人互动与儿童一同伴互动的比较视角,从言语倾向水平、言语行动水平和言语变通水平三个方面对4~5岁儿童语用行为进行分析发现,儿童言语倾向类型和言语行动类型的使用偏好受互动对象的影响,儿童与成人互动时较多使用问题和回答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与同伴互动时较多使用陈述和建议等言语形式表达交流倾向。据此,建议幼儿园教师在促进儿童语用行为发展时应当注重发挥成人的引导作用,重视同伴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