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高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86827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代刘开曾说:“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可见,“广识”从提问开始。问,对获取知识很重要,对语文课堂尤为重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追求高效,而高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中,还课堂于学生,教师则处于主导地位,而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绝大程度上取决于提问艺术;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设疑——释疑——解疑”过程的顺利开展也取决于教师的提问艺术。通过提问,让学生理解文本,获得知识;通过提问,使老师得到课堂信息反馈,提高教学质量;通过提问,增强师生交流,构建和谐、共进课堂。因此,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一、于学生,巧问激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开拓学生思维,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提问,就应触及这一“敏感”点,使学生产生疑虑之情、困惑之感,产生较强的求知欲。要做到“巧问”,教师需在两方面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投其所好
  高中阶段的学生大多处于16—18岁之间,对电影、电视、娱乐、社会时事新闻极其关注,并有自己独特的认识和判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将文本与时事相结合提问,必能激发他们浓厚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古诗词的教学。在古代,古诗词大多能谱曲传唱;在今日,也备受词曲者的青睐,被改编传唱,成为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而这些歌曲,学生又十分偏爱。若能抓住这之间的联系提问,必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一剪梅》的教学过程中,听其改编歌曲《月满西楼》营造氛围,提问:谁妙笔生花,写下如此优美的歌词?由曲吸引注意力,由问激发求知欲。
  2.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投其所能
  只有在了解学生已有水平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巧问”,才能做到问题设置的“难易适中”。问题太难,会使学生束手无策,久而久之,就会挫败其积极性和自信心;问题太易,会使学生养成对文本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适中的问题,应该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思考而获得。做到适中,需要教师通过课堂、作业、试卷的反馈及课后交流等途径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知彼”,做到因材施问。
  二、于文本,巧问揭精髓
  课堂45分钟时间短暂而宝贵,教师要保证课堂提出问题的质量,做到问有所值。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探究性阅读能力。而这些能力培养的前提是立足文本。“巧问”,必须立足文本,巧揭文本精髓。这也就要求教师对文本有一个深刻的解读,明确文本内容、文本主题、文本艺术技巧等。在问题设置上,以教学目的为依据,以学生需培养的能力为准绳,紧扣教学重难点。同时,问题应满足三个要求:条件、目标、障碍,真正做到问有所指,问有所值。
  三、于教师,巧问展风采
  1.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学习在于获取新知识,获取新知识,必然存在难度。这样的难度往往不是一个问就能解决的,需要我们分步完成。求知之路是“夷以近”还是“险以远”,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对问题的设置。“夷以近”,需要教师认真专研教材,了解学生,把握问与问间的联系,做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巧问”,不仅能助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也能展现教师的教学风采。例如,《祝福》教学过程中对文本主题的解读就可以分四步完成:(1)祥林嫂有何性格特征?(2)她若生活在现代,能否改变命运?为什么?(3)她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4)谁才是真正“杀害”她的凶手?一环扣一环,一步接一步,引领学生领会文本,掌握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2.抓住契机,设置矛盾
  一节课45分钟时间,而人的注意力很难做到连续45分钟的高度集中。由于某些原因,学生也很难45分钟都对课堂保持极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契机点”提问。在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时,及时提问,集中注意力;在学生思维“短路”时,及时提问,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在学生倦怠时,及时提问,重振精神;在学生注意力、求知欲极强时,及时提问,解决教学重难点。
  解决教学重难点不仅要抓住“契机”,更要学会运用问题设置技巧。其中,矛盾冲突设置法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个矛盾冲突点,是老师有意而为之的。教师若能把握好矛盾点,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教学过程中提问:(1)为什么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2)既然没有什么新闻,作者又为什么有写下这篇新闻报道?矛盾起疑虑、引深思,巧揭文本主题。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课堂上的“巧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快速转换为能力,是发展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的“良药”。这剂“良药”的配制,需要教师付出99%的汗水,从学生、教材、自我三方面入手,潜心修炼。在“投石问路”的征途中,力争成为一名善问的“知者”。
  ★作者单位:四川泸州市合江县中学校。
其他文献
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走进课堂,是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的一种新举措,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何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时效性,让我们的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快乐地成长呢?通过教学的不断实践,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师生合作,要恰到好处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多,难点多,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厌学。所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非常
语文阅读是高中课程中的重要部分,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发现学习法能够给予学生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使学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效增强学习效果,教师应加强对这一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以实现教学目标。  一、发现学习概述  发现学习法最早于1960年在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教育过程》一书中被提出,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探究情境,激
目的:探讨血清LN、PLD、Ⅳ.C、HA、CG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上的价值,为放免检测在选择这些标志物组成系列方面提供依据,给临床医生正确应用这些指标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和比色法测定了80例
建立的硫酸甲酯-氯化硝基四氮唑蓝显色法测定乳酸脱氢酶,敏感度和精确度明显优于传统的2,4-二硝基苯肼法,操作简单,试剂易得,成本低。CV为1.6%-2.65,线性限为920U/L,与生化自动分析仪法结果高度一致,γ=0.984,y=0.902x0.2。既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越来越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的落脚点在哪里?笔者认为要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必须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然后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和整合,唯有如此才能让教材的工具性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选择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这一视角,就教材特点和整合策略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一、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的特点  总体而言,当下使用的苏教版高
以双波长法直接测定稀释血清中总胆红素。正常参考值为12.6±4.05μmol·L-1,标准的线自0~348.84μmol·L-1范围内线性良好,批内CV为1.33%~1.64%,平均回收率为103.5%,与改良J-G法
一、对语文新课程的认识  语文新课程最突出的特点,便是以崭新的面貌阐释了该学科的教学。实施以来,使教师接受了新的教育理念,学生接触到了也接受了新的学习方式。一句话,新课程以全新的模式向传统的教学提出了有力的挑战。  二、探究语文新课程实施中的转变  (一)课程设置理念的转变  1.由封闭走向开放  传统的语文教学,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着重教,忽视学;重分析,轻体会,脱离学生的既有
我很高兴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的关键时刻来到中国。将来,这一时刻会被人们看作全球经济体系演进的分水岭。我们目前谈判的核心问题涉及一个明显的事实:即在日益相互
我国经济特区,面临着海外直接投资、产业升级传递及技术转移、市场多元化等三大浪潮的冲击和挑战.特区企业走经营国际化的道路,已经提到企业决策者的议事日程上来.A.特区企业
王维《竹里馆》大家再熟悉不过了,诗中,幽深的竹子阻绝了尘嚣,深深的森林隔离了人迹,琴声悠悠,长啸声声。谁知幽人意?唯有天上月。明亮洁净的月色,就是摩诘的禅心吧?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圆融无碍。一个“幽”,道尽幽寂。  柳宗元的《江雪》也是经典名篇,“千山鸟飞绝”,空旷,孤寂;“万径人踪灭”,寥廓,死寂。二句互文见义,一个极为宽广的背景呈现出来。然后由大到小,由孤舟到钓翁。钓什么?钓的是孤寂。冰天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