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后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小学数学: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chao10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基础有强弱,能力有高低,每个班不可避免总有那么几个学困生,而解决问题又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难的知识板块,每当学困生遇到解决问题时,总会有各种障碍难以逾越,他们甚至得靠“凑”、“蒙”来过关。要提高学困生解题的能力,关键是要指导他们解题的策略。所谓“策略”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一旦策略形成,会使学困生终身受益。一、现状分析去年笔者听过区里两位教师分别执教的“归一问题”和“归总问题”,笔者认为这两节课的教学方法大相径庭:1.重视信息解读能力。
其他文献
一、编程课程——计算思维(一)计算思维的内涵计算思维(Computational Thinking)于2006年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J.M.Wing)教授提出,即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角的度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长度和面积的测量之后的另一“图形的测量”的内容。以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大小关系为基础,让学生直观的认识量角器,并理解掌握用量角器量角和画角的方法。“角的度量”历来就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反复示范、手把手指导,学生多次练习,仍有不少学生不会放量角器.
小学数学中“位置与方向”的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范畴,承载着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任务。文献总结与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尽可能地采用直观化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可视化”就是把信息、知识和数据的外部表征和学习者内部心理表征转化为可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