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塞尼亚》VS吉普赛人

来源 :电影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i_jo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演/制片人:阿尔福雷多·B·格莱温纳,
  主演/男女主角:艾尔玛·洛扎诺, 豪尔赫·拉瓦特, Juan Gallardo 伊莎贝拉·科罗娜, 杰奎琳·安德烈,
  导演:阿尔福雷多·b·格莱温纳·alfredo?b.?crevenna
  
  主演:
  irma·lozano
  豪尔赫·拉瓦特·jorge·lavat
  juan·gallardo
  类型: 剧情/冒险
  国家/地区:
  片长:121分钟
  上映日期:1971-1-1墨西哥
  对白语言:西班牙语
  
  墨西哥经典名片一个美丽吉普赛女郎跳着充满野性吉普赛舞蹈火辣辣眼神深情望着你一切都会令你神魂颠倒有一天遇上了一个当兵优美音乐伴奏下一场最浪漫爱情开始了......
  美丽吉普赛女郎与华南士军官一段美丽动人爱情故事?
  
  故事发生十九世纪中期南美小国一个有钱贵族女儿未婚先孕生下一个女婴父亲因害怕败坏名声而把女婴交给了吉普赛族一人女人抚养二十年后婴儿已长大成人变成了一个美丽姑娘叶塞尼娅并爱上了…吉普赛姑娘叶塞尼亚与白人军官奥斯瓦尔多相爱。婚后不久,奥斯瓦尔多在执行任务中被俘,音信断绝。两人再度相见时,奥斯瓦尔多即将与身患绝症的路易莎结婚,而路易莎竟是叶塞尼亚同母异父的妹妹……
  
  《叶塞尼亚》这部1971年拍摄的墨西哥经典影片,在当今大片云集、浓妆盛彩的宣传包装攻势下,自有她固有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不仅是对美好生活和自由爱情的大胆追求,还有对当年乔榛等一代配音富有磁性的美妙声音的痴迷,以及被选入20世纪经典乐曲的主题曲那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叶塞尼亚的出生使门第高贵的外公自觉蒙羞,他暗中将孩子送给吉普赛人玛亨达。叶塞尼亚在部落中长大,她的美丽、刚烈深深地吸引了奥斯瓦尔多上尉。但部落的规矩不允许他们结婚,玛亨利不得以说出她的身世。身患重症的路易萨与叶塞尼亚相遇,发现两人胸前同样的圣母金像饰物。
  
  奥斯瓦尔多和叶塞尼亚结合后,因执行任务被俘,数月音讯皆无,无以为生的叶塞尼亚重回部落,奥斯瓦尔多重获自由后,家中已空无一人,双方都误以为被对方所抛弃。
  
  路易萨爱上了奥斯瓦尔多,为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叶塞尼亚重新走入本来属于她的家。历经磨难的有情人终于重逢。善良的同母异父的妹妹为了姐姐叶塞尼亚远走欧洲治病。
  
  采访电视剧制作人:《叶塞尼亚》一开始是墨西哥的一部肥皂剧,它非常的受欢迎,是因为许多女人都想成为叶塞尼亚。这是一个非常优美非常浪漫的故事,杰奎琳·安德雷在墨西哥是一个很出名的女演员。
  
  世》:明天我们就要离开墨西哥了,终于在最后一天我们得到消息说,可以采访到杰奎琳·安德雷,真是心诚则灵,一会儿我们就能看到当时一代青年的偶像:叶塞尼亚。
  
  杰奎琳·安德雷的家坐落在城市的富人区,据说这里是五六十年代最豪华的居住区。
  
  《世》:你看上去真是漂亮极了。
  
  杰奎琳·安德雷:谢谢。
  
  《世》:你知道我看过你的电影后就一直在猜想,你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位怎样的女士。
  
  女主人的富足和优雅不足为奇,她依旧美丽的风韵让人心生安慰,还是我们记忆中的叶塞尼亚。
  
  《世》:在拍摄《叶塞尼亚》之前你从事什么工作?
  
  杰奎琳:《叶塞尼亚》之前我大概拍了40部戏。
  
  《世》:那应该有非常丰富的表演经验了。
  
  杰奎琳:是的,有一些经验。我从16岁开始表演,当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我有一个保姆,我大概三四岁,我经常要求她,带我去看电影,?带我去看电影。后来她就带我去看电影,从我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开始我就喜欢表演。
  
  从电视剧转到电影拍摄,杰奎琳也经历了表演上的调整。
  
  杰奎琳:在拍摄《叶塞尼亚》时我有一句台词:“不,我不想这样.”我这样去表演.导演说:“不行!眉毛上翘了”.“不,我不想这样”.那是一个特写镜头,很大的特写镜头.导演告诉我:”我们今天不拍这个了.你回家的时候,找个镜子,把你的手指放到这里,然后说台词,不,我不想这样.这是不同的”.这就是我学到的东西,电影有特别的表演方式。
  在电影《叶塞尼亚》当中,杰奎琳与对手戏的演员都有着非常精彩的碰撞,比如和扮演奶奶的老演员,祖孙间那种亲情感染了很多观众。
  
  我通过观察别人学到东西.观察其他演员,特别是一些伟大的演员.男演员和女演员.他们是我的老师.
  
  叶塞尼亚之所以让人难忘,除了美丽,更吸引人的还是她的性格。当年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的时候,热情如火的吉普塞女郎,让中国的小伙子们心神荡漾。?而《叶塞尼亚》则再现了很多吉普塞独有的民族风情。比如看手相。
  
  杰奎琳:不,我不相信那样的事情.我学那些他们告诉我的事情.吉普赛人知道.但是我不知道.你会看手相吗?能给我看看吗?
  
  《世》:我看出你的秘密了。
  
  杰奎琳:哦,真的吗?那时候我跟吉普赛人住在一起,与他们交谈.他们生活方式,甚至走路的方式都与我们不同.我尽量去学习。
  
  在叶塞尼亚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用到割破自己的手腕,这些情节展现了浓厚的异国风情,让中国观众感到新鲜和好奇。
  
  杰奎琳:是的,交换血液
  
  《世》:这表达什么呢?
  
  杰奎琳:爱!我们通过血液结合在一起.不只是为了爱情,还通过血液.
  
  与传统意义上温柔贤惠的女性形象不同,电影赋予了叶塞尼亚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这确实也让当时中国的年轻人感到奇异和兴奋。那场让人津津乐道的爱情戏,放在今天,就是又一个绝妙的野蛮女友。?
  
  《叶塞尼亚》虽然泼辣,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同样令人感动。
  
  杰奎琳:我认为人们喜欢这部电影是因为它是一部经典的爱情故事
  
  杰奎琳家的客厅里摆满了照片,照片上都是她最爱的人。
  
  杰奎琳:我女儿也是一个演员,还是一名歌手。我有一个很好的丈夫,一个很睿智的人,她也是一个很好的父亲,我们曾经很快乐。
  
  《叶塞尼亚》有一个让观众们放心的美好结局,生活中的杰奎琳也曾经拥有过完美的爱情,如今爱人虽已离去,但有关幸福的记忆永不退色。
  
  杰奎琳的家充满艺术品位,看得出这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女子。如今花园里的鸟是她朝夕相拌的朋友。
  
  空闲的时候我喜欢呆在家里,不太喜欢到外面去。你知道现在墨西哥很危险。所以我会在家找到朋友来进餐,或者他们邀请我去他们家里。
  
  事实上杰奎琳空闲的时间并不是很多,她依然没有停止创造。
  
  杰奎琳:我现在准备一个新的戏剧,自从我开始这个职业,他们每次都让我演好女孩.就像这样,现在,在这个年龄段,我尝试扮演非常可恶的女人.?
  
  《世》:你喜欢演坏女人吗?
  
  杰奎琳:是的.我喜欢.非常过瘾.我非常喜欢这样的表演.
  
  生活中的杰奎琳相当独立,我行我素的性格倒是很像叶塞尼亚
  
  杰奎琳:如果我不喜欢什么事情,我就不会去做的。我从没有经纪人,我也不需要。有人叫我去做一个商业活动或什么,会直接问我。我从来不需要经纪人。
  
  虽然杰奎琳扮演过很多角色,但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她永远是那个活泼健康大胆美丽的吉普塞女郎叶塞尼亚
  
  杰奎琳:当我第一次被邀请去中国时,是二十五年前,不,是二十三年前。中国的观众看见我,都来跟我打招呼。不过当时在电影里我是以黑头发的形象出现,然而当时到中国时我却和现在一样,是金发。我一般都是金发形象,从来不用深色头发。但是人们还是认出了我。我去参观了中国举世闻名的长城,所有人看见我都万分惊奇?,都不断在说:看?看?叶塞尼亚?叶塞尼亚。我记得当时很冷,因为是十二月,我的天啊,我当时简直快要被冻死了。不过那真是一段美好的经历。中国的朋友们,欢迎你们来我家,就像我们墨西哥人的一句谚语所说的那样:宾至如归。请把这里当作你们自己的家。令我非常高兴的是,在拍摄完《叶塞尼亚》之后那么多年,你们还能够记得我,我为此感到很骄傲。
  
  什么是经典?那些在电影史上被专家和研究者认可的电影当然是经典,但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经典,它只与我们的记忆有关,与我们私密的青春体验相连,是回忆和怀旧的情感造就了它,那就是我们心中的经典。每个人心中有不同的经典,每一代人心中有共同的经典,这些年代久远的电影也许不再鲜艳,不再时髦,但是在记忆深处,让我们感到抚慰和温暖。
  
  关于吉卜赛人
  
  一路上,导游都在提醒我们注意,尤其是在繁华的市区和热闹的旅游景点,在这些地方一定要注意自己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在这里从事坑蒙拐骗、小偷小摸营生的大多为吉卜赛人还有部分东欧等地的。
  吉卜赛这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没有任何信仰。他们个性奔放,四处游走,喜欢占卜、预测、灵异、魔法、巫术、杂耍、用咖啡豆、扑克牌等等一些小玩意儿算命,喜欢玩些小把戏。大多以此为生,有些则做了小偷、妓女等下九流的差使。
  最早是从电影《叶塞尼亚》、《巴黎圣母院》等影片中对吉普赛人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电影毕竟是艺术,那里边的人物毕竟是艺术化了的形象,和现实社会中真正的吉卜赛人差距还是蛮大的,但也部分的反映了吉普赛人的一些特征。当然我想,每一个民族都有其本民族所具备的有别于其他民族优秀的品质和美德,相反也有其固有的民族劣根性,换言之一群人里总有好人亦有坏人。对这个民族我并不了解,可谓知之甚少,在此谈论这个民族我是没有多少资格的。只是就此次在欧洲一些国家里所见到的吉卜赛人谈点个人看法而已。
  据说在欧洲,吉卜赛人往往都是成群结伙的,在一些繁华地段、人流比较大的景点,他们最容易行窃得手,当地警察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偶有游客报警,警察不是先抓小偷,而是先把报警的人带到警局讯问,等讯问完毕小偷早已溜之大吉。当然警察也有他们的难处,古今中外,抓贼要抓脏,贼没脏硬如钢,这一点中外小偷都一样。警察如果没有抓到现行,怎么能去随便抓人呢?想来也是这个理。所以知到个中事理的往往遇上这种情况时也就不报了,因为报警既解决不了问题还要无端地浪费你的宝贵时间。
  此次欧洲之行,在意大利的罗马、梵蒂冈、佛罗伦萨、卢森堡、威尼斯以及巴黎等国家和地区的广场见到吉卜赛人最多,他们不是缠着你买花,便是手举托盘行乞,他们行乞还别出心裁,在佛罗伦萨的一个教堂广场上,我们看到有一位年约50的吉卜赛女人穿着怪异,不知用什么东西把脸全抹成了白色,大黑眼圈,红头发,简直一副实足的鬼样,显得十分的恐怖,手里提着个袋子拿着一束鲜花,走到游人跟前就发出一声怪叫,然后示意让你买花,你若不买她就会在你跟前纠缠半天。我们同行的老兰觉得其造型怪异奇特,便想与其合影,示意后那“鬼人”点头同意,照完相后那“鬼”女人就不住地要钱,无奈同行的老贾就给了几个欧元的硬币,那女人接到硬币后突然向这两位中国老男人做了个鬼脸学了两声猫叫便离开了。又去找寻新的“猎物”去了。
  在这里广场四周的石凳上,随处可见三五成群的吉卜赛人聚在一起,有时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也不知他们在说些什么,在做些什么;在广场周边的小巷口也会不时地看到她们在来回穿梭,出出进进。她们一般看上去衣着花哨但却档次较低,肤色暗淡而少光鲜,喜化妆,但化妆痕迹又很明显,当然使用的化妆品也不会是什么好化妆品,她们喜欢在身上脖子上挂些玻璃项链、珠子耳环、铜手镯等装饰物。她们目光游移,略带些神不守舍,她们一般手里都喜欢拎一只印有花花绿绿图案的大的塑料手提袋,也不知里面装了些什么,总是提着这样的大袋子走来走去,招摇过市。
  说了这么多吉卜赛的坏话,不过我倒没遭遇过。谢天谢地,如此的遭遇我还是不要碰上的好。相反地我倒觉得她们身上也有许多社会下层人所固有的一些特质,其中也有不乏善良、乐观、随遇而安,安于现状、坚韧、单纯等等品性。我和榆林文联主席老徐在梵蒂冈城门下遇到的一群吉卜赛少女,就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觉得她们同样天真烂漫,同样如花似玉,同样开朗活泼,热情洋溢,在她们的脸上你甚至看不到苦涩,当然她们还太年轻。她们也许只是这个大世界中不知危险为何物的一群试飞的雏鸟,还没有经历太多风雨的侵袭和摧残,亦不会有太多的生存经验。
  有人说男人看女人,尤其是老男人看年轻女人,又尤其是年轻女人中沦落风尘者,老男人总会心生怜悯或怜香惜玉,可能是吧。看到她们也像她们的前辈和同伴一样地在做站街女、广场女、女妓、女贼等等低贱的营生,心中不免有些酸楚,多么希望她们也能像欧洲其他人一样拥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靠自己的双手和劳动创造换得一个明丽而富足的明天。然而这个愿望的实现是何等的艰难、遥远,因为她们缺少良好的教育,缺乏立足于社会的资本,缺乏知识及人格尊严等等,缺乏社会对她们的关爱、体恤、宽容、接纳,如果所缺乏的而永远无法得到,那我的那种愿望永远也只能是个愿望而已。
  不过同情归同情,说心里话,在欧洲许多地方尤其是古代灿烂文化遗址周围看到许许多多的吉卜赛人在做着一些不甚光彩的营生时,觉得与那些灿烂辉煌的人类文化与艺术杰作极不相称,尤其与现代西方文明南辕北辙,她们犹如锦衣华服上寄生的虱子一样,令人心生一丝憎恶。但转念又一想,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从一个更广的艺术学或社会学角度来看,无疑也是一种艺术素材和社会现象,亦无可厚非。
  关于吉卜赛人这一段,写到这里时我本该收笔了。然而蓦然想到一位翻译家朋友曾送给我一本她翻译的书,名曰《吉卜赛部落》,放在书柜中很久了,一直未及赏读,不妨借此机会看看。
  《吉卜赛部落》是一部长篇小说,作者扎哈里亚。斯坦库是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曾担任过国家作协主席职务,著作颇丰,广受好评。该书出版后,获得了巨大成功,深受读者喜爱,在国外曾有多种译本。
  扎哈里亚。斯坦库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和吉卜赛人接触较多,对他们的风俗人情,生活习惯了如指掌,而且对这个民族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深切的同情。他站在吉卜赛人的立场上进行创作,描绘了社会现实,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与愿望。
  书中所描写的是二战期间一个吉卜赛部落的悲惨命运。虽然时代背景已相去甚远,但从这部书中让我们或多或少地能看到、触摸到、感知到这个民族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
  说实在的,我看这部书花费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囫囵吞枣,但就是这粗线条的阅读后,我对这个民族已经有了粗浅的认识和较为深入的思考。通过对该书的阅读更加印证了之前我在欧洲多处见识过的吉卜赛人给我的印象。
  第一,这个民族没有信仰,我们常说一个缺乏信仰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是可怕、危险的。关于这一点书中这样写道:“皮肤黝黑的吉卜赛人从祖先开始就没有任何信仰。”他们没有信仰,不相信宗教,也不相信神灵及命运。然而他们却热衷于算命。“命运!据说每个人在尘世都有自己的命运,而且刚一出生就已经注定了。吉卜赛人不信命,什么也不信”。书中有一段对话是这个部落酋长之子和他的瞎子母亲的对话:
  “妈,你说的想必是实话,我从没听你说过一次谎。”
  “你没听过,别人却听过。”
  “谁?”
  “那些让我用蜗牛算命和看手相的男人和女人。”
  “那是另一回事,他们不属于我们部落。”
  “我们给别人算命,自己却不相信。”……
  作者在书中这样写道;“那些吉卜赛女人们,给白人妇女看手相,用蜗牛、咖啡豆、纸牌和谷粒算卦。以前他们就精于此道,现在仍是这样,若干年后还将继续下去。”是的,作者多少年前的预言正在被现在的吉卜赛人印证着、应验着。
  第二,这是一个漂泊的,没有根的民族。
  “吉卜赛人不祈求任何神灵,他们不相信神灵。那么最初是谁创造了拥有万物的世界?没有人创造,世界自己创造了自己。吉卜赛人跟草、树木一样,都是从土里生出来的。后来,吉卜赛人离开了出生地,来到一个临时栖身处。根被扯断了,不得不走啊,走啊……走啊……”
  “吉卜赛人已经习惯了走长路的生活,他们总是把装着面包、干奶酪、一串串葱头和大蒜的挎包放在手边或大车上,另外还有装水的圆桶和盛酒的瓶子。”
  “人类居住的世界很大,吉卜赛人甚至觉得世界大得无边无际。他们根据自己的愿望或找工作情况选择生活在哪个国家,所有的边界都为他们开放。在和平时期,马、驴和骡子拉着大篷车,狗和熊走在旁边,他们穿越了许多地区和国家,但还没有走完全世界。”
  第三、这是一个无节制生育的民族,生育力很强。
  “他们肤色浅黑,身材苗条,生育能力跟野兔一样强。”
  书中有一段关于接生婆与产妇的对话足见这个民族的生育能力及生育观。
  “快一点,接生婆,我求你了……接生婆……”
  “哎呀,你别喊叫了,到生的时候你再这样,你疼吗?我知道你疼,可疼又疼不死的。我生过14次娃,都没事。”
  “是的,是的,我生过14次娃,能行的话,我还要生。”
  阿里穆特和凯拉的一段对话也能说明问题。阿里穆特说:“凯拉,你给我生上一打孩子吧,我祖父就有12个子女,”
  “我一定给你生12个孩子,不多不少正好一打。”
  “你生的孩子超过这个数字我也不会生气的。”
  第四、这个民族由于没有根,四处游走,居无定所,导致其不稼不穯,如无业游民一般。由此而导致年轻女人放浪,老年女子算命,男子非偷即抢,孩子从小跟上瞎混。
  “在城外所有的街道上,都能听到手鼓发疯般的响声、熊的哼叫声和秀美的吉卜赛女郎在城门口的喊声:“看手相啦!”“用谷粒算命、用咖啡豆算命,能算出过去的事情,能算出以后的事情……”
  “精赤身子的部落少女,在玻璃项链、金属大耳环和铜手镯响声的伴奏下,使出所有的力气喊叫起来:“祈雨舞!……”
  “商人们走出各自的店铺站在门口,他们的目光追随着少女的裸体,尽管这些裸体有的浅黑色,有的是古铜色,但所有的裸体都稚嫩、柔软,像刚长大的杏树。”
  “光着身子的少女们笑了,更加起劲地拍着臀部,更加不知羞耻地挺起消瘦、干瘪的肚子,她们的乳房小的像苹果,硬的像石头。玻璃项链,金属耳环和铜手镯响得更有节奏了。”
  书中有一段这个部落在被迫东迁的途中遭遇到一群外国士兵车队时的场景是这样描述的:
  “不一会,她们就轻蔑地把裙子撩到肚脐之上,庄重地朝士兵走去。这是在勾引他们,邀请她们。士兵们大吃一惊,慌乱朝后退去。孕妇们露出了隆起的大肚皮,姑娘们用手指轻轻敲打她们紧绷绷的、小提琴一样美的臀部。她们当中胆子最大的当属那些满脸褶皱、生腻了孩子、发了福的老妪。有一位老太婆像乌鸦似地怪叫了一声,并拍了一下巴掌。于是所有女人统一踮起脚尖,转过身,背对军人蹲了下去,亮出屁股蛋子,刷刷地撒起尿来。”
  以上的描写,足见吉卜赛女人骨子里的放荡和豪爽,
  在写到小偷时,有一段对话是这样写的:
  “走出村子的希姆。巴萨瞥见了小偷乌伊。他胳膊下夹了一头又白又胖的小猪。酋长挡住他问道:
  “你从哪里弄到的小猪?”
  “村外。”
  “买的吗?”
  “不是,酋长,是我偷的。”
  “乌伊,你什么时候才能改掉偷东西的坏毛病?”
  “永远也改不掉,酋长。”
  “乌伊,明天进城后,我就把你送去受审。”
  小偷乌伊笑了,露出牙齿。
  “吃完小猪,你哪怕赶我走都行,酋长。”
  这种小偷的境界已经不低了。偷窃后被人发现尤其被酋长呵斥,还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我是流氓我怕谁的嘴脸,丝毫没有廉耻感,这已是个十足的惯偷了。
  以上摘录的是我从这部作品里看到的这个民族不好的一面,当然从这部小说中同样也可以看到吉卜赛人人性中的另一面。
  “人们都有家。有些人的家很大,是名副其实的宫殿。有些人的家却很小,是容易毁坏的茅舍。吉卜赛人不适应家,他们也不需要家。
  长长的大篷车,马、驴、骡子和帐篷,有这些就够了,再不需要什么了。他们绕过海洋,走过许多国家,干活、唱歌、跳舞,不跟任何人作对,也不想跟任何人作对。”
  久违了的经典老歌使吉卜赛人亢奋而难过。凯拉唱到: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带着帐篷在世界各地奔波。
  不知因为什么,我们赶着大车在世界各国颠簸。
  我们不相信命运,却有人预先决定,
  让我们在没有尽头的路上奔波。
  我们不相信厄运,却有人预先决定,
  让我们马不停蹄,不得歇脚。
  我们相信生活,生活却很窘迫。
  我们相信爱情,却遭受爱情折磨。……”
  “曾经发生了那么多事情,吉卜赛人已习惯于保持乐观的情绪,习惯于狂欢和高声叫喊。”
  “上了大篷车后,一些人想起自己还会唱歌,便开始调试他的弦和小提琴的弓,也有人在擦拭长笛和风笛。”
  “部落里的歌手们引吭高歌,大人小孩都翩翩起舞。”
  这是一个乐观开朗的民族,是一个感性的民族。为了谋生,他们也学会了周边不少地区和国家的方言。她们头脑灵活,热情活泼。
  其实她们也同样具备了很多优点,正如译者在前言中所说的那样:“吉卜赛人善良宽厚、乐观豁达,随遇而安,与世无争”他们热爱和平,热爱艺术,与人类其他民族一样,他们从内心也追求真善美,这些特性在扎哈里亚。斯坦库的这本书中都得到了充分的揭示。
  本来,吉卜赛人离我们很遥远,但正由于此次欧洲之行见识了太多的吉卜赛人,便一下觉得距离拉近了,便有了想更多了解和多写点这个民族的想法。尤其是为了充实本节的内容,更是不惜笔墨,大段摘引。但目的只有一点,那就是想让读者以及自己更多、更全面地认识和了解吉卜赛这个特殊的民族和独具魅力的吉卜赛女郎。
  这一切,似乎都源于《叶塞尼亚》及《巴黎圣母院》等那几部经典影片。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阐述了沙棘的生物学特性,介绍了俄罗斯大果沙棘品种,沙棘栽培要点,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沙棘系列食品加工工艺。 This article mainly expounds the biological
本刊讯(特约通讯员葛德光)日前,国家工信部公布了《全国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目录》,安徽省砀山县宇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利用果皮、果渣提取果胶联产
林业的发展始终是生态建设的重点,也是是保持社会经济能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目前我们还要在如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林业的现代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深刻总结了30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下一
在一个大森林里,所有的动物都被召集在一起,它们要选出一个全能健将。为这,它们要举办一场动物运动会。兔子、乌龟、猫、狗和蛇等都是运动员。运动会在一阵优美的歌声中开始
儿童脑电图(EEG)的表现不同于成年人EEG,且各个年龄组别的EEG表现亦各不相同。因此,对儿童的异常EEG的正确评估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150例儿童癫痫的24h动态EEG作一研究,以
以2,3-吡啶二羧酸作为起始原料,通过环合、氢化及内酰胺还原反应合成标题化合物,作为合成莫西沙星侧链(S,S)-2,8-二氮杂双环[4.3.0]壬烷的新型中间体。对各个中间体制备过程
大学的时候学哲学,后来拍电影,处女作拍的是另一个民族的故事,现在则是一颗放在希区柯克咖啡桌底下的炸弹;从《诺玛的十七岁》到《芳香之旅》,从《红河》到《远雷》,章家瑞说
离华谊巨制《风声》上映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到底谁是“老鬼”?影片与原作小说的差异又在何处?这部号称国内第一部谍战商业大片的电影,无疑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太多关注和眼
教学过程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育者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愿望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成功运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