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是班级教育的一环,非常重要。从实践反馈可见,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建设高中班主任筹建班级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希望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及推动班级文化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内部,班级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思想、价值及行为准则,不仅是班级内在素质的体现,也是班级外在形象的展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创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优秀的班级特色文化,在促进学生个性凸显、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平稳推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创建特色文化的必要性
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变班级文化建设为育人的阵地。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班级文化为学生素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奋进,是沟通班集体的纽带。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时,需要对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如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创建符合高中生实际需求的特色班级文化。特色文化为班级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促使各项工作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二、高中班主任筹建班级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1.创新班级制度建设,夯实学生自觉行为
在班级特色文化构建中,制度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班级特色的外在展示。对于班级制度的建设,要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结合班级特色进行。结合校规校纪及学生守则,利用民主讨论形式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制订。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制度与原则,相互遵守。各学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制订的制度确保具有操作性,可付诸实践,经过量化变成指标,最终变成学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2.重视班级活动育人,加强学生自律教育
班级工作的核心即班级活动,其展现了班级的特色及精神风貌,使学生组织能力得到历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班主任通过讨论型主题班会将民主教育管理付诸实践,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在互动参与中集中了思想,形成了正确观念,对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学生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例如,假设班主任需要外出开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班会主题可以是“班主任不在时”。由学生设置情境,模拟班主任不在学校时自己的表现。最终由集体做出评议,评选出优胜者,让学生接受熏陶,更好地开展自律教育。
再如,一些学生随意花钱,教师对此开展有关“零花钱该如何支配”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自身担负的责任及工作的艰辛,使学生在这方面深受教育。
此外,班主任开展的主题班会有“寸草心”“废纸·环境·我”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开展主题班会是一种育人形式,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方面,还要借助多彩的活动来推动主题班会的开展。以班级特色文化构建为核心,重在开展各类型的互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利用多种形式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如班级黑板报及班级论坛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节日互动,实现班级特色塑造。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自律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班级文化的熏陶。
3.活跃班级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内在精神需求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宽容学生,尊重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如理解及尊重他人,学会谦让。学生遭遇人生困境时,引导学生解决冲突,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有效协调人际关系。要根据具体事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感悟道理。或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对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教育,如知与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将班级中形成的好的理念内化于个人的行为之中,实现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方向转变,营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高中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还要突出特色与韵味。以班级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尊重学生个性及主体能动性,要求班主任规范自身行为,按照行為规范约束自己。班主任在开展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先让学生融入角色,于学习及实践中改进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林文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和现实途径[J].中小学德育,2012(9):66-67.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特色文化
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内部,班级成员所具有的共同思想、价值及行为准则,不仅是班级内在素质的体现,也是班级外在形象的展示,班主任在班级文化创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优秀的班级特色文化,在促进学生个性凸显、全面发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平稳推进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
一、创建特色文化的必要性
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变班级文化建设为育人的阵地。良好的班级育人环境,无形中影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班级文化为学生素质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促使学生奋进,是沟通班集体的纽带。班级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产生直接影响。班级文化建设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品德,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在构建班级文化时,需要对高中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如认知水平、性格特点、心理特点、兴趣爱好等,创建符合高中生实际需求的特色班级文化。特色文化为班级提供了共同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范,促使各项工作能达到所预期的目标。
二、高中班主任筹建班级特色文化的有效途径
1.创新班级制度建设,夯实学生自觉行为
在班级特色文化构建中,制度文化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班级特色的外在展示。对于班级制度的建设,要突出学生主人翁地位,结合班级特色进行。结合校规校纪及学生守则,利用民主讨论形式对班级规章制度进行制订。教师和学生共同提出制度与原则,相互遵守。各学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制订的制度确保具有操作性,可付诸实践,经过量化变成指标,最终变成学生自觉遵循的规范和标准。
2.重视班级活动育人,加强学生自律教育
班级工作的核心即班级活动,其展现了班级的特色及精神风貌,使学生组织能力得到历练,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内在潜质,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平台。班主任通过讨论型主题班会将民主教育管理付诸实践,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讨论,在互动参与中集中了思想,形成了正确观念,对学生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此外,学生总结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重视主题班会的开展。例如,假设班主任需要外出开会,花费较长的时间,班会主题可以是“班主任不在时”。由学生设置情境,模拟班主任不在学校时自己的表现。最终由集体做出评议,评选出优胜者,让学生接受熏陶,更好地开展自律教育。
再如,一些学生随意花钱,教师对此开展有关“零花钱该如何支配”的主题班会,邀请学生家长参与其中。家长谈谈自己的感受,谈自身担负的责任及工作的艰辛,使学生在这方面深受教育。
此外,班主任开展的主题班会有“寸草心”“废纸·环境·我”等,学生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开展主题班会是一种育人形式,班主任在构建班级特色文化方面,还要借助多彩的活动来推动主题班会的开展。以班级特色文化构建为核心,重在开展各类型的互动,使学生能力得到锻炼。利用多种形式促进班级特色文化建设,如班级黑板报及班级论坛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节日互动,实现班级特色塑造。以开展活动的形式强化学生自律能力及创新能力,使学生在无形中感受班级文化的熏陶。
3.活跃班级文化氛围,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内在精神需求离不开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宽容学生,尊重爱护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修养,如理解及尊重他人,学会谦让。学生遭遇人生困境时,引导学生解决冲突,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有效协调人际关系。要根据具体事情进行具体的分析及讨论,让学生在切身感受中感悟道理。或给学生开展心理辅导课,对学生从多个层面进行教育,如知与情的教育。引导学生将班级中形成的好的理念内化于个人的行为之中,实现学生从“要我学习”向“我要学习”方向转变,营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此外,高中班主任在建设班级文化时还要突出特色与韵味。以班级培养目标为导向,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尊重学生个性及主体能动性,要求班主任规范自身行为,按照行為规范约束自己。班主任在开展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先让学生融入角色,于学习及实践中改进自身行为。
参考文献:
林文坚.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实践策略和现实途径[J].中小学德育,2012(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