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醉翁亭记》之美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jiantao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具有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魅力,主要表现在“物”与“我”的统一之美,“苦”与“乐”的结合之美,“静”与“动”的对比之美,完整地再现了欧阳修那高洁的情操和高超的写作艺术。
  【关键词】“物”与“我” “苦”与“乐” “静”与“动” 美
  
  《醉翁亭记》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欧阳修的一篇优美动人的抒情散文,更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秀名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摇曳生姿,在我国古代散文中,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珍品。作品中,作者放情林木,醉意山水。写景状物中,隐藏着抑郁悲苦之情。作品美学韵味丰富,我尝试着对作品作了一次寻美之旅。与各位同行共勉。
  一、“物”与“我”的统一之美
  对于一个人来说,说的内涵是他的本身,他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一切属于他的精神的东西,称之为“我”;外延则是除了他本身以外的一切,能与之发生关系的东西,称之为“物”。而《醉翁亭记》对“物”的描写到处折射出“我”的思想与感情,作品虽然只有几处提到“我”,但却无处不在表现“我”。
  作者写山清水秀、四时美景是抒发“得之心”的乐;写你唱我和、熙来攘往是表现“滁人游”之乐;写酿泉为酒,野肴铺地,觥筹交错,是表现“宴酣之乐”;写鸣声上下,飞荡林间,是显示“禽鸟之乐”。这些“物”的描写无不为着表现太守自我陶醉的“游而乐”。欢乐万物,乐在其中。全文因景生乐,因乐而抒情,无不是为了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乐”,“醉中之乐”。所以“乐”就像一根红线贯全文始终,颗颗珍珠缀于其中,形成一条闪光的项链。
  一般这类作品中写景物、人物活动比较容易,因为它是具体的东西,实实在在的东西。但写人的思想活动就比较难,因为它比较抽象,写得具体很难。所以,此类作品中一般写具体的东西多,写抽象的少。写人物的心情,大多是在游览后感到如何愉快、高兴等。但《醉翁亭记》就摆脱了这窠臼,把自己的主观情感——“醉中之乐”溶解在琅琊山,优美的山峰和草木,水声潺潺而泻于两峰之间的酿泉、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那野草、那佳木、那山石、那游人、那众宾、那夕阳、那飞鸟等实实在在的“物”与作者本身构成了统一之美。
  二、“苦”与“乐”的结合之美
  宋仁宗庆历年(1046),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被贬到滁州当太守,第二年他写了这篇《醉翁亭记》,以抒发情寄山水的乐趣和遭排斥的抑郁之情。作品中,作者看到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水声潺潺,泻于两峰之间的酿泉,翼然临于泉上的醉翁亭,感到乐;看到络绎不绝的滁人游,感到乐;看到众宾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感到乐;看到夕阳在山,树林阴翳,听到鸣声上下,也感到乐。“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从这里不难发现,作者的乐有区别于“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和“众宾之乐”的“醉中之乐”,而是“苦中作乐”。这种乐是暂时的即逝的思想弥留,是被贬、遭排斥后的抑郁之情的反衬,更加深了他的苦。正是这种“苦”与“乐”的有机结合,才能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复杂的思想感情,乐中有苦,醉中有醒。这种特殊的情感,特殊的寄寓,是平常人所不能体味的。
  三、“动”与“静”的对比之美
  散文写景绘境最忌呆板单调,一种景物,一种笔致,一式情思,又有何意趣。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时时注意事物的动静交化。静态的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和动态的潺潺流淌的酿泉水的对比,显得山色苍翠悦目、泉声淙淙动听,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富有流动感的真切画面。“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树林之静对比出百鸟鸣啁之动,相得益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逼真感受,由此而产生一种对大自然情趣获得时的审美愉悦。“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静态的息于山头的残阳和动态的纷纷暮归的行人的对比,创设了一种游人回归的氛围和环境。“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有动有静,唱和憩的对比,表现了滁人游而乐的优美境界。“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众宾喧闹之动和太守颓然之静的对举,生趣盎然,使描写对象生动可感,含蓄地表现了众宾乐和太守乐的不同内涵,为表现作品意蕴作了暗示。正得益于动和静的对比,使作品的意境绘声绘色,山光、水色、人情、醉态并于一幅各具情致的山水画。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正是作者运用了对比、统一的方法,使文章更加摇曳生姿,把写景、状物、抒情融为一体,抒发了复杂而丰富的思想感情,使作者坚持政治操守,与民同乐的豁达、乐观的精神,进步的思想无不得以闪耀,同时给我们读者带来了多种审美的愉悦和艺术的享受,因此使作品成为我国古代散文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参考文献
  [1] 《语文教学之友》2009年3月.
  [2] 《语文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已成为社会各界特别是教育界共识的今天,语文阅读课教学中如何实施创新教育,为社会培养创造型人才,是许多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问题。  最新的阅读学理论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并非一味求异,而是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的统一,是发散思维和复合思维的融合。发散思维是复合思维的尖兵和先导,复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起点和归宿。二者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用我们自己的热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参加过李阳疯狂英语培训或新东方英语培训的人都会感觉到,为什么身处那样的课堂,全身的血液会沸腾起来,心中充满着一种要应和的,想立即投人行动中的冲动。原因就是,授课者自己热血沸腾激昂澎湃。因为有了这么一层教的氛围,学者才能从感情上去响应。我们的课堂也应努力朝此靠拢。有些教师碍于情面,或自身性格的原因,在课堂上平淡叙述
[摘要]新课改要求中学体育教师迅速走进新课程、理解新课程、贯彻实施新课程。做为新时期的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发扬传统教学的优势,尽快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需要我们认真解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新理念;体育教学    新课改自提出到目前已有近十年时间,新课程理念大家耳熟能详,但是否人人在教学中真正贯彻执行恐怕要打一个问号,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新课改的理解以及在教学中的
在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些打油诗:“学习苦,学习累,学习还要交学费……”。“人生本就happy,何必苦苦study……”等等。由此可见,学习是一件辛苦的事,所以有的学生厌学。那如何能让学生爱学、乐学就是要老师好好考虑的问题了。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英语课堂是一扇窗,推开窗,学生发现的是一个奇妙的世界,语言是一个家,在这个家中最重要的是人。”著名的教育学家叶澜教授也认为:“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
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但因为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和在体育课上教学手段单调等原因,使很大一部分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甚至产生厌倦反感。而实际上,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因此,如何上好体育课?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摆在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话题。  一、教学主题和内容要突出“五化”  1、教学主题要多角化。体育课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小学生好玩、好动,求新、求异的心理较
【摘 要】中学化学实验室是进行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学习场所。如何加强中学化学实验室的管理,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中学化学实验的管理工作问题做了一些分析,并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管理 化学 实验室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条件,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分析
[摘要]目前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部分硬件设施落后、学生生源差、基础差、教学班额大,师资力量薄弱,加上教学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单一,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致使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逐渐下降,教学课堂效果较差。本文就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室;教师;学生;教学方法    现阶段农村中学普遍存在以下这些问题:硬件设施落后;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有待提
我县2007年的中考英语试题更加全面地体现了义务教育新课程目标,全方位考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现结合试题与阅卷情况,对今年的中考英语试题分析如下:    一、试题的评价:     试题着重考查了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力求体现《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不出偏、难、怪的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充分发挥考
新课程实验中作业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一座桥梁,从而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在实施新课程标准的大背景下,为了让语文课外作业更加合理,老师们可是费尽心机。那么究竟该如何让传统作业的夯实基础与“开放”作业的新颖、实用巧妙结合,确立起以学生为本,新颖多样、面向全体、重视学以致用的语文作业观,樹立起新的语文作业设计理念呢?    (一)尊重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在探讨的课题,也可以说是当前国内外教育界瞩目的热门课题。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地位转变到主动的求知地位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为此,我选择了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作为研究课题,本文只是在平时语文教学时的几点体会。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