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梁家河》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y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梁家河》是一部由陕西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的一部纪实文学,书中详细记述了青年时期的习近平从15岁到22岁在梁家河生活的点点滴滴。改书自2018年5月2日上市以来,短短13天的时间里,销售了120万册,况且发行数量仍在急速增加,足见其社会认可度之大和反响度之高。
  书中以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再现了当年习近平在梁家河的知青岁月,真实的向我们展现了青年习近平能勤劳、善思考、敢吃苦的精神。梁家河是总书记思想成熟和精神升华的发源地,记录了总书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决心和工作作风,正如习近平后来自述:“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个有大学问的地方。”由此可见,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总书记通过生活、劳动所获之大,也足见这七年的岁月对总书记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书中详细介绍了年轻时期的习近平在梁家河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主动与群众用心沟通,并且能以身作则,敢于承认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从点滴做起,时刻不忘为了群众,和群众敢于打成一片,并得到了群众认可和支持。更为可贵的是他被推举为村支书,带领大家打淤地坝,挑粪种地并能大胆探索寻找出路。书中有一个关于习近平带领当地群众修建沼气池的事迹让人印象深刻,书中记述了习近平发现当地村民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况下仍然烧柴做饭,大量砍伐树木,他了解到了沼气的好处以后,远赴四川考察沼气项目,克服种种困难、攻克各个难关,最终建成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并能发扬光大。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通过这个事迹,我们不得不佩服总书记那种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不畏艰难的品质。在梁家河的七年时间里,习近平从一个懵懂少年,不谙世事、迷茫彷徨,成为一个勇于担当、有胆识和气魄的优秀共产党员。《梁家河》全书10余万字,40多幅精彩图片,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描绘的栩栩如生。
  第一部分“树高千尺忘不了根”,讲述了习近平生活在梁家河、离开梁家河以及回到梁家河这三段时间里对梁家河的热爱,正如书中阐述,在习近平的心里,梁家河是挥之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是他为民做事的信念以及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交织起来的绵绵深情。总书记在一次座谈会上阐述,他到农村插队时,给自己定下座右铭,从修身读书开始,始终求知若渴,即使是上山放羊都不忘读书积累知识,很多知识基础都是那时打下来的。
  总书记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足见在梁家河生活奋斗的七年对他的影响之大。在贫瘠的黄土地上,他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梁家河的水土养育了习近平,就像总书记不假思索的回答“我确实把自己当作是一个延安人,因为这是我人生的一个启承点”
  第二部分“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从1968年12月22日毛主席發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开始,1700万有志青年奔赴祖国各地,开启了一段刻骨铭心的人生历程。这其中就包括年仅15岁的习近平。书中本部分主要讲述了习近平如何紧密依靠、团结群众,和群众同甘共苦的打坝修田、建沼气池等生动场面,也阐述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习近平如何刻苦学习、不忘修身的励志故事,在逆境中仍然不忘初心,在磨砺中脱胎换骨,求知若渴、砥砺前行。七年的时间里只吃过邻居救济的一次白米饭,跳蚤满身咬,每天要推200车土,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习近平得到的评价是“从不撒奸儿”“没有一点书生架子”“好后生”。七年的时间里,习近平学会了掏地、挑粪、耕种、锄地、收割、担粮,学会了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更重要的是学到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闯过了跳蚤关、饮食观、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养成了读书学习的好习惯,在自制的煤油灯下,习近平读了大量的海内外名著,如《十万个为什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国演义》《母亲》等,读书已经成为总书记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说:“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文学经典,能找到的我都看了,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作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践行者,我们更应该摒弃杂念,潜心读书。
  第三部分“一声声喊我小名”,讲述了当年与习近平交往中的小伙伴,40年弹指一挥间,“铁锁”“黑子”“随娃”等已然响彻耳边,让人激动不已。书中记述了习近平用最质朴的语言告诉石春阳“一碗水端平”让王宪平心里要装着老百姓,当了干部也不忘本,留住身上的泥土味。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书中都活灵活现的展现出来,让人回味无穷、受益匪浅。
  第四部分“我们走在阳光路上”讲述了40多年来,梁家河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今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梁家河全体党员干部带领所有群众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始终牢记总书记的嘱托,砥砺前行。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梁家河有着整洁的农家小院、新修的石窑、整齐的瓦房……梁家河,从一个陕北普通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一个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致富村,家家户户过上了好光景,山青水绿天蓝。
  读罢此书,依旧回味无穷。梁家河这个有着大学问的地方,深深包含着为民造福的初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埋头苦干的作风、攻坚克难的意志,成为我们的向往之地。
其他文献
摘 要:他,永恒且高贵的旅行者,登上了人生艺术宝座,善于用他独特的、充满魔力的文字创造了一个魅力王国,他的喜剧,有纯净美好世界,有可爱纯粹青年,有阳光智慧使者,有仁慈正义之光,这些营养元素荟萃与永恒主题引导我们在他的世界里与他一起去登高、去丈量、去感知世界之美。  关键词:莎士比亚戏剧;自然力量;纯粹青年;人性关辉;道德之美  英国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在1590—1612约20余年内,据称共完成三十
摘 要:正新课改条件下,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为主。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了解时代,明确背景,感知作者,鉴赏文本,融己于文。  关键词:唐代诗歌;语境;探究;教学模式;精彩;风光;作者;孟浩然  高中语文教学已不再是以识记为重点,而是鉴赏。鉴文字,悟其理,感其情,赏其美。因而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亦随之转变为以下步骤
摘 要:机器人教育活动是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智能机器人教育活动为契机,开展一系列机器人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科学品质、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初步探索机器人教育活动对小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社会情绪能力、在挫折中成长的能量等的培养。  关键词:机器人;机器人教育;小学;创新社会情绪;综合能力  1前言  机器人教育活动具有高度综合前瞻性、渗透性、创新实践性,是以创新教育
作为队干部自我管理与教育的平台,大队例会的定期召开对队干部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例会总给人留下沉闷、枯燥、乏味的印象,不是辅导员一言堂、就是一揽子的任务布置、要不就是齐刷刷地作会议记录。原本应思维碰撞、灵感迸发、充满激情与生命力的教育良机却演变成队干部有苦说不出、不得不完成的例行任务。如何把开会的主动权交给队委,把谋事议事的自主权还给队委?在“自己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事情自己管、自己的伙伴
期刊
摘 要:《生死场》是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描写了女人们的悲惨命运。作品从关注女性的身体出发,写了旧时代女性过的受压迫的生活,以及觉醒的意识。小说中用了很多动物的比喻手法,以及带有女权主义的启蒙。  关键词:动物化;反讽;身体写作  《生死场》是中国作家萧红创作的中篇小说。在《生死场》故事中,描述了一些女人在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小说中有几个人物:二里半、王婆、老赵三、月英、金枝等
摘 要:残疾人因身体原因决定与正常人相比生存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较弱,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一直是我国政府及民众关注的重点,我国政府在对残疾人的社会关注上投入了巨大的经历,积极组织各类慈善公益活动,切实的改善了残疾人的社会生活现状,让残疾人感受到了政府和国家的关怀关爱。但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从此出发研究探讨社会慈善活动与残疾人生存的密切联系,以及我国目前在慈善援助残疾人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