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提倡建立天府学

来源 :廉政瞭望·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 什么大熊猫主要在四川生存?为什么世界上第一张纸币诞生在四川?为什么三星堆和金沙遗址藏着许多“谜团”?……
  近日,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副主任、省社科院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李后强等撰写的专著《天府学》出版,倡导以多学科视野,对四川的地理地貌、环境气候、历史人文等进行综合研究。廉政瞭望记者就此专访了李后强教授。
  “世界缩影”四川,有怎样的特殊性?
  廉政瞭望:天府學的研究范围是怎样的?为什么要建立天府学?
  李后强:我们把研究以成都平原为核心的四川盆地及其周边元素、组成、结构、功能和现象的学科叫天府学,包括物质与精神层面,涵盖四川、重庆,辐射云贵甘陕青藏地区,涉及地质、地貌、水利、生态、经济、文化、社会、政治、历史、民族等领域,是综合性地方学。
  之所以要建立天府学,是因为四川的情况非常特殊,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系统性,能够自成体系。这种特殊性,表现在地质、地貌、水利、生态、历史文化等各方面。比如,四川盆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地理单元,几乎包含了中国甚至世界所有地质地貌和气候生态特征。没有海洋但有“海子”,没有沙漠但有“荒漠”,没有珠峰但有“雪峰”,可以称为“世界缩影”。再比如,为什么有“天下未乱蜀先乱”的说法,为什么红军长征的转折点在四川?这些都体现出了独特性。
  事实上,国际国内早有区域性、地方性学科,如埃及学、巴黎学、国内的中原学、上海学等。同时,与天府学相关的研究已有很多年,东晋时的《华阳国志》,就是研究从远古到东晋时期巴蜀史事的专著。前些年,一些学者也提出要建立蜀学、四川盆地学等。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当前,新天府发展面临着一些前所未有的形势、特点和契机。天府学研究的深入,更有助于我们不断深化对省情的认识,不断思考治蜀方略。
  廉政瞭望:您曾总结出四川独有的十大原理,对研究四川很有帮助。我们理解,这些原理都是将对自然、地理、社会、人文的研究打通。
  李后强:可以这么认为。天府学是综合性、系统性的交叉学科。除了打通以上这些领域,我们还力求做到古今结合,落脚点就是为实践提供借鉴。
  比如我们提出的珠峰覆盖原理,8844 .43米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最大的淡水塔。其对环珠峰周边尤其是四川盆地有重大影响,人类活动需要淡水,所以中国与印度人口最多,四川人口易于增长。这既包括地质学、地理学,又包括人口学。
  再如海拔适中原理,四川处于世界地理第二阶梯,有横断山脉,有多种尺度的海拔高度和垂直分布的气候,适合多种生物生存,使得生物呈现立体分布,是古生物“避难所”,因此有大熊猫等生存。
  封闭开放原理,从前四川是“四塞之国”,四周都是高山高原,但又有三峡出口,是封闭与开放的统一,所以四川人既有盆地意识,又敢于创新。
  再比如移民组合原理,涵盖了历史学、民族学等,历史上几次大移民,特别是清代湖广填四川,使得四川成为中国最典型的移民省,有民族和文化交融的优势,具有包容性和互补性。
  此外,还有千河滋润原理、经纬趋优原理、南北交汇原理、向西凿空原理、内海遗存原理、地质造势原理等,都有综合性、系统性,相关的研究还在继续。
  廉政瞭望:如何利用这些原理指导实践?能否举个例子。
  李后强:比如,由于四川盆地封闭性很强,空气散发不快,大气流通不畅,加上天府之国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河流众多,同时远离海洋,物流线较长。这启示我们,尤其不能发展污染型的工业,而应大力发展高精尖领域,运输成本较低的产业。
  廉政瞭望:您在书中多次提到运用大数据研究天府学,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李后强:用大数据研究天府学,就是将天府学的研究对象数字化、数据化、变量化,再通过测量这些变量深入分析。比如研究发现,近十年来四川省、成都市各类政府公文、社会新闻与社交用语中,天府一词的运用频率大幅上升。社交用语方面,天府一词也呈现词频逐渐递增的趋势。我们可以用成都市城市灯光指数,研究城市夜经济的发展情况;用气温、降雨、地质结构等数据来研究天府地质灾害,推演这一地区未来的演化趋势;还可运用大数据对历史文献中“天府”的标准、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但大数据只是一种辅助和工具,不应该代替研究者的理性思考。
  治蜀兴川举措不能“一刀切”
  廉政瞭望:蜀山蜀水养成了四川人性格中的哪些优点?如果请您推荐一名四川“代言人”,您会推荐谁?
  李后强:蜀山培育了川人“沉稳内敛,临灾不惧”的气质,蜀水赋予了川人“坚毅执着,初心不改”的禀性,蜀风平添了川人“开明开放,敢闯敢试”的勇气。能体现上述特征的四川人很多,但最具代表性的,我想是邓小平。他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初心,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坚定信仰、坚韧性格、宽广胸襟,具有超越时代的力量。
  廉政瞭望:我们注意到,您总结了历史上治蜀经验,包括重视交通及水利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寻求向外开放、敢于改革创新、讲政治等,同时提出,盆地意识、袍哥文化、码头文化等,是需要克服的。其中盆地意识是部分四川人特有的。
  李后强:由于四川盆地物产丰富,而使四川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自成一体、相对独立,含有“盆地即天下”的意境。盆地意识养成了用人安土重迁、故土难离的传统,也形成了故步自封的思想。盆地意识的主要表现是自足、自满、自大、落后及区域狭隘。其特点主要体现为视野狭窄的小气、小富即安的惰气、思想僵化的暮气。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必须要在世界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加快开放、参与竞争,谋求更大的发展。在省委的强力推动下,四川一直致力于克服“盆地意识”,倡导树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的改革精神。一方面调整思路,变劣势为优势;另一方面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比如,四川有科教大省的深厚底蕴,通过打破盆地意识,不拘一格吸纳人才,可使四川成为人才高地。目前四川多个城市出台了广纳人才的政策。同时,还应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念,加强调研、加强组织建设、建立完善先行先试机制及容错纠错机制等。   廉政瞭望:根据研究,对领导干部任用及施策上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李后强:天府之国的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和丰富性,并且二元特征突出,最先进和最落后的东西都有,因此治蜀興川举措不能“一刀切”,应该精准施策,突出各地特色,有的地方可以快,有的地方可以慢,有的可以跨越发展,有的可以稳步前进,尤其是要突出成都主干作用。在治理上,要宽严有度,把原则性与创新性结合。干部队伍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要相对稳定,至少干完一届,因为熟悉地方情况还需较多时间。
  未来也要“敢为天下先”
  廉政瞭望:通过综合研究,未来天府地区应遵循怎样的发展策略?
  李后强:首先是融入“一带一路”。四川的蜀布、丝绸、茶叶等多年前就畅销西方,今天更应实现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间贸易畅通,以政策鼓励川企发展海外市场。
  其次是推动交通建设。以成都、重庆为核心,水陆空齐头并进,联通亚欧,畅达全球。
  再次是打造天府文化名片。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融合外来文化,发展新兴文化产业,在国际上宣传川菜等“川字头文化”、大熊猫文化等,吸引更多粉丝,提升文化美誉度。
  辐射西部经济发展。要推动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驱动战略,培育以工业为重点的实体经济和以金融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实施“互联网+”计划,积极发展共享经济、互联网经济等。积极引入国内外资源,引领西部开发开放。
  培引结合打造现代人才“洼地”。刚才提到人才引进,人才要引,但不过度依赖,还应靠培育。要健全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放眼长远。
  推动国家创新改革。天府地区历来有“敢为天下先”的传统,要形成国家创新改革先导区,激发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的创新活力,推动成果转化落地。
  廉政瞭望:最后,我们想了解您个人对天府学的研究,经历了怎样的阶段,下一步的发力点在哪里?
  李后强:可分三个阶段。开始是心有自豪。作为四川人,每次乘机出差,我总觉得“四塞为固”的四川盆地是“太阳神鸟”的“安乐窝”。
  其次是肩有责任。我曾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多年,真切地感受到每届省委领导对吃透省情的高度重视和真切急迫。现在我工作在省社科院,研究促进四川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是应尽职责。
  第三是脑有思路。基于近40年的观察和思索,我于去年2月提出《深化省情认识建立“天府学”》对策建议,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省委宣传部肯定,研究不断深入。
  当然,我们目前对天府学的研究还很粗陋,下一步将细分为天府经济学、天府政治学、天府文化学、天府生态学等子系统继续研究,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吸引更多人加入到天府学的研究中来。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耐火材料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以Fe-20Mn-10Al-C(20% Mn、10%Al)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棒在1600℃时界面反应为研究对象,分别反应30和60 min后对MgO耐火材料的微观结构以及钢中非金属夹杂物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 表明,反应后MgO耐火材料转变为3层结构,分别为致密的MgO·Al2O3尖晶石界面层,尖晶石颗粒、钙铝酸盐和MgO颗粒组成的过渡层以及MgO颗粒组成的原始层,且随着反应时间的增加,尖晶石界面层厚度增加;在高锰高铝低密度钢液与MgO耐火材料的
为明晰当前烧结制粒工艺的发展进展及未来发展的趋势,对钢铁企业烧结制粒工艺与设备进行了充分的总结与分析.烧结制粒性能直接影响着料层透气性以及准颗粒结构分布,是钢铁企业烧结工序中重要的环节,长期以来铁矿石烧结工序的热态性能受到较多关注,但制粒性能欠缺重视.近年来,随着理论和工艺的发展,烧结制粒受到钢铁企业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针对制粒也采取了诸多工艺与设备的优化措施.首先阐述了烧结制粒优化的意义,进而总结了近些年来国内外钢铁企业在原料预处理、滚筒设备、生石灰消化以及混合料水分监测4个方面针对制粒做出的优化进展,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中对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规定缺失.为指导设计人员合理选择其指标,提高主线合分流路段交通安全,以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界定了主线同侧相邻入口与出口间距.通过分析前后合分流区交通量、服务水平、车流密度、构造长度等的影响,考虑变速车道长度和出口标志前置距离的要求,建立了满足合、分流区交通服务水平的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匝道入口与出口最小间距的计算模型,并提出了无辅助车道情况下高速公路主线同侧相邻单车道入
针对高磷鲕状赤铁矿石矿物结构复杂导致的脱磷困难现状,为实现深度脱磷的目的 ,探索矿物还原过程中磷的形态及微观脱磷过程.以铁品位为44.78%、磷的质量分数为0.92%的高磷鲕状赤铁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面扫描电镜及矿相结构图可知,矿物之间嵌布紧密、逐层形成鲕状结构,石英、鲕绿泥石与赤铁矿等互相包裹,磷元素集中分布在鲕粒内部的氟磷灰石中.通过对焙烧产物做扫描电镜(SEM)及能谱分析(EDS),对高磷鲕状赤铁矿脱磷机理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YM1脱磷剂质量分数为16%,还原过程中鲕状结构被破坏,金属铁逐渐从
长条状的硫化物夹杂往往会导致热轧/锻造含硫钢的力学性能呈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为了明确硫化物变性处理铁素体珠光体型非调质钢的疲劳性能各向异性,采用轴向力控制高频疲劳试验机(应力比R=-1)研究了工业生产的45MnVS非调质钢锻态及调质态的高周疲劳断裂行为.结果 表明,试验料纵向样中的MnS夹杂分布较为均匀,多呈短棒状或纺锤形,平均长宽比为3.4±1.7.与未变性处理的含硫非调质钢相比,试验料塑性和韧性的各向异性得到显著降低.锻态与调质态横向样的疲劳性能略低于纵向样,调质态样的疲劳极限比(0.52~0.54)
我国《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的平均纵坡与连续坡长进行了规定,但平均纵坡≥3%的规定在应用时掌握难度较大,针对该问题开展了补充研究.根据对已建高速公路连续长大纵坡路段平均纵坡控制指标采用情况的调查分析,2008年前为了克服高差和降低工程造价,采用最大纵坡+短缓坡段连续拉坡现象较为普遍,最大纵坡为5%时,任意连续3 km平均纵坡较容易超过4.25%,任意连续5 km以上平均纵坡在3.5%左右的情况较多,任意连续10 km平均纵坡超过4.0%的较少,缺少平均纵坡控制指标的规定,造成纵坡设计
为了提升烧结工序的智能制造水平,系统总结了近几十年来烧结系统模型的研究进展.针对当前烧结终点预报、烧结矿成分和质量预报以及烧结配料优化模型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基于大数据、集成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的烧结系统参数预报与优化研究,并着重介绍了模型在预报精度及泛化能力提升方面取得的成效.基于上述烧结系统参数预报模型,提出了现场应用烧结过程参数预报与优化系统系统的硬件结构设计和软件结构设计方法.最后从钢铁行业需求出发,剖析了先进信息化技术与工业自动化装备深度融合是提升烧结系统智能制造水平的重要途径,并探讨了大数据及人
氮作为钢中典型的常存元素,其含量对钢产品性能有重要影响.炼钢生产过程中,由于钢液裸露容易导致增氮,或者钢液成分不同、操作不当等使含氮合金中氮的收得率不稳定等,这些因素都会使钢液中的氮含量产生明显波动,导致成品钢材性能不稳定.因此,氮的精准控制已成为控氮钢种或含氮钢种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分析了钢中氮的来源,阐释了钢液氮溶解热力学和动力学,综述了炼钢生产流程中钢液氮变化、控氮研究现状及技术措施等,提出炼钢流程中钢液氮精准控制发展方向.
高速公路下坡路段设置缓坡的目的 是降低货车行驶的速度,减少制动毂使用,提高连续下坡路段的安全性,现有规范对连续下坡路段缓坡设计指标的规定不够详细,且缺乏不同缓坡最小长度的规定.根据当前货运主导车型的实际情况,选取东风DFL4251A15六轴铰接列车主导车型,对货车在下坡路段的受力状态进行分析,将发动机制动条件下保持货车匀速的下坡坡度作为缓坡临界纵坡,并提出了连续下坡路段货车采取不同制动档位时,不同运行速度对应的缓坡坡度值.根据受力分析结果和制动毂温度降温模型,分别提出了基于货车速度降低特性和制动毂降温特性
某薄取向硅钢复卷线采用了恒张力收卷方案,卸卷后无芯筒料卷约有5%的概率发生心形坍塌,经济损失严重.为了研究心形卷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降低坍塌几率,基于弹性力学叠加原理,建立了料卷收卷卸卷的连续内应力分布模型;进一步基于压力埋管理论分析了无芯筒薄料卷心形坍塌过程,确定了坍塌区层数;测量了12组带厚为0.23、0.283 mm的心形卷的屈曲半圆心角与屈曲区层数,测量值与理论预测值基本吻合,验证了所提理论的准确性.分析了钢带厚度和粗糙度、橡胶层等效径向刚度对内应力的影响.研究表明,随钢带厚度和粗糙度、橡胶层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