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新型的教育价值观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时空观,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一种平等的、对话的、相互作用的新型关系逐步建立。这种新型关系达到师生间广泛的交流和沟通,使双方在这种交流和沟通中获得人性的自我完善和个性的自我表现,这就需要老师和班主任要掌握一定的管理艺术,让“教”和“学”达到和谐的统一。如何管理好班级,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微笑”与“爱心”这两点很重要。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微笑是老师最好的名片,也是老师最美的语言。”微笑让人愉悦,它有着难于抗拒的亲和力,它在人与人沟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微笑可以在瞬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这样总结微笑的力量:“真诚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钮,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微笑不仅表达了你对别人的善意,它还向别人暗示我值得你信任。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因为微笑始终会感动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一次讲座中,上海嘉定迎园中学祝郁校长从本校一位老师用微笑转变管理班级的实例来阐述微笑的魅力。她说,迎园中学有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很是苦恼,她认为管好班级、管好学生,必须严格、严肃,但是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学生还是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么听话,学生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都较差。通过查找原因,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学生认为她太严肃了,整天板着脸孔,太凶了,学生就是不喜欢她,对她所教的学科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变得不专心,学习自觉性和纪律性自然就变差了。后来她接受了校长的建议,改变态度,改变方法,首先用微笑去感动学生,增强老师亲和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招果然凑效,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班风、学风也明显好转。这就说明了“微笑”的魅力所在。
用微笑送去宽容、鼓励和欣赏,那么学生就会从你微笑的目光里读到了自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把微笑送给学生可以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让孩子们找到自我,找到自信。可见,“微笑”在教育教学中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正能量的教育艺术。
二、把爱心留给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关心呵护,需要用爱去滋润,“爱”是一场春雨,“润物无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事实证明:凡是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秘诀首要是心中装着学生,真正热爱学生。
尊重是爱生的根本。尊重学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学生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把人格看的非常重要。学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班主任必须懂得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我们不能只爱那些优秀生。其实,一个好的班主任,其爱心不仅要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甚至还要更偏爱后进生,要热爱关心那些性格孤僻任性,学习或品德有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在课堂内多注意他们,经常用热情、期盼的眼神提醒他们、鼓励他们,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与勇气,让他们在课堂内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而不是这个班级的包袱,只要唤起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就能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热情,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就会真心地喜欢和尊敬老师,热爱班级和同学,学习就会有劲头,各自的缺点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便学生犯了错,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如果你一味的训斥责骂,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当然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害学生的心。班主任只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用心呵护每个学生,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更为融洽,再不愿意上进的学生也会重燃希望、重树信心。
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一名班主任最起码的要求。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事业,那么就要懂得奉献,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希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以爱动其心”“以情动其人”,从爱心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基础。那怎么样来爱学生呢?其实非常简单,从学习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爱护他们。如学生病了,一声问候,一杯热水;几天没来了,到他家去走走;天冷了,提醒学生,要加件衣服;情绪不好了,找他谈谈心;作业未完成,问问原因,不责备等等,都是一份无微不至的关怀。看似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情,都会给学生带来温暖与关怀。当然了,爱也是要讲原则的,要严而有爱。所謂“严而有爱”,就是不能是溺爱,我们要在爱的基础上来进行管教。有时适当的惩罚也是“爱”。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处罚中,就有罚学生画画,罚学生写作的成功例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教育故事,也给了我们启迪。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学生的特别的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爱,作为还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老师的呵护了,就像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老师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公平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就会得到每一位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在充满全面、公正、无私的爱的氛围中,就会从容不迫、信心十足,心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增长才干,全面发展。这说明,热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进行德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完美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要真心真情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总有一天,你将会收获满天星光。
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爱、收获爱,爱让教育更美丽。我深信:微笑和爱心是老师最美的语言,也是老师最好的名片,像是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呵护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一、把微笑送给学生
“微笑是老师最好的名片,也是老师最美的语言。”微笑让人愉悦,它有着难于抗拒的亲和力,它在人与人沟通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微笑可以在瞬间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这样总结微笑的力量:“真诚的微笑,其效用如同神奇的按钮,能立即接通他人友善的感情。”微笑不仅表达了你对别人的善意,它还向别人暗示我值得你信任。每天给学生灿烂的微笑,会让学生的身心感到愉快,学习积极性更加高涨。因为微笑始终会感动学生,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
在一次讲座中,上海嘉定迎园中学祝郁校长从本校一位老师用微笑转变管理班级的实例来阐述微笑的魅力。她说,迎园中学有位班主任对班级管理很是苦恼,她认为管好班级、管好学生,必须严格、严肃,但是却没有取得相应的效果,学生还是不是她想象中的那么听话,学生纪律性和学习自觉性都较差。通过查找原因,终于找到了症结所在:学生认为她太严肃了,整天板着脸孔,太凶了,学生就是不喜欢她,对她所教的学科也慢慢失去了学习兴趣,学生上课变得不专心,学习自觉性和纪律性自然就变差了。后来她接受了校长的建议,改变态度,改变方法,首先用微笑去感动学生,增强老师亲和力,拉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这一招果然凑效,学生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转变,学习自觉性、积极性以及参与班级自主管理的意识明显增强,班风、学风也明显好转。这就说明了“微笑”的魅力所在。
用微笑送去宽容、鼓励和欣赏,那么学生就会从你微笑的目光里读到了自信,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因此,把微笑送给学生可以赢得他们的尊重和爱戴。微笑,是一把闪闪发光的金钥匙,能让孩子们找到自我,找到自信。可见,“微笑”在教育教学中有它独特的魅力,它是一种正能量的教育艺术。
二、把爱心留给学生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的成长,需要关心呵护,需要用爱去滋润,“爱”是一场春雨,“润物无声”。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事实证明:凡是优秀的班主任,其成功的秘诀首要是心中装着学生,真正热爱学生。
尊重是爱生的根本。尊重学生就是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现在的学生因为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所以他们把人格看的非常重要。学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群体,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经历,每个人也都有自己不同的个性特征,所以班主任必须懂得尊重学生,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而我们不能只爱那些优秀生。其实,一个好的班主任,其爱心不仅要公正的面向全体学生,甚至还要更偏爱后进生,要热爱关心那些性格孤僻任性,学习或品德有不足的学生。我们要在课堂内多注意他们,经常用热情、期盼的眼神提醒他们、鼓励他们,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给他们参与课堂的机会与勇气,让他们在课堂内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以此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班级的一份子而不是这个班级的包袱,只要唤起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就能激发他们追求进步的热情,体会到进步的喜悦,就会真心地喜欢和尊敬老师,热爱班级和同学,学习就会有劲头,各自的缺点就会得到有效的遏制。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便学生犯了错,在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该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如果你一味的训斥责骂,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当然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害学生的心。班主任只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人格,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用心呵护每个学生,那么师生关系就会变得更为融洽,再不愿意上进的学生也会重燃希望、重树信心。
而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对一名班主任最起码的要求。教师既然选择了教育这一事业,那么就要懂得奉献,心中有爱,心中有学生,我们的教育才会充满希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爱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的人。”“以爱动其心”“以情动其人”,从爱心出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这是最基本的教育基础。那怎么样来爱学生呢?其实非常简单,从学习生活细节中去关心爱护他们。如学生病了,一声问候,一杯热水;几天没来了,到他家去走走;天冷了,提醒学生,要加件衣服;情绪不好了,找他谈谈心;作业未完成,问问原因,不责备等等,都是一份无微不至的关怀。看似一件件平凡而细小的事情,都会给学生带来温暖与关怀。当然了,爱也是要讲原则的,要严而有爱。所謂“严而有爱”,就是不能是溺爱,我们要在爱的基础上来进行管教。有时适当的惩罚也是“爱”。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处罚中,就有罚学生画画,罚学生写作的成功例子;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四颗糖”的教育故事,也给了我们启迪。与其说是惩罚,不如说这是一种对学生的特别的爱。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一个人都渴望能得到别人的爱,作为还未成年的学生,更需要来自于家庭、学校和老师的呵护了,就像幼苗的成长需要阳光和雨露。老师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公平地奉献给每一位学生,就会得到每一位学生的尊敬和爱戴。学生在充满全面、公正、无私的爱的氛围中,就会从容不迫、信心十足,心力和智力得到全面发挥,从而增长才干,全面发展。这说明,热爱学生是每一位老师进行德育的最重要的基础。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完美的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只要真心真情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总有一天,你将会收获满天星光。
爱的教育让孩子感受爱、收获爱,爱让教育更美丽。我深信:微笑和爱心是老师最美的语言,也是老师最好的名片,像是阳光雨露,滋润着学生的心灵,呵护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