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MM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学英语教学大纲中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其中听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基础。而中国学生在学习外语过程中,由于缺乏语言环境,往往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听说。听,成了他们学习过程中的第一道拦路虎。《新概念英语》作者曾强调:“不写没有读过的语言,不读没有说过的语言,不说没有听过的语言。”很明显,通过听的渠道获得语言信息及语言感受在外语学习中又是基础的基础。目前,各种英语试卷和中学生英语竞赛中都增设了听力考项,并且分值越来越大,这就给我们中学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此,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个人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造成听力反应及理解困难的因素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基础知识不熟造成理解困难。如单词、词组、动词的过去式等。
  2、自身的语音素质不高造成理解障碍。如长期读不准单词发音,特别是发音相近的词。
  3、一些同意词不熟练,造成理解错误。如:where-wear, no-know, by-buy等等。
  4、语速的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的问题。语速较慢,听力材料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学生的听力一般不会出现问题,但语速趋于正常,即使所听语言材料低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当的学生也会感到吃力。为什么?这是因为有以下几种情况存在:
  (1)连续。(2)失去爆破。(3)重读。
  以上现象同时出现在语速较快的听力材料中,使学生感到与自己的语音或想象中的发音很不相同,因此,误认为是遇到了生词或觉得速度太快。
  5、母语干扰影响听力的反应速度。许多学生在听到一段语言信息后,习惯用中文逐字逐句翻译出来,而不能直接将语言信息转化成一个情景或一幅画,因而影响了反应速度、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如果我们注意情景,常做一些看图听和看图说的训练,对于克服听英语时母语的干扰,形成用英语思维是大有益处的。如在七年级的Unit 3中,要求学生掌握如何询问职业,在进行听力训练时,我要求学生带一张自家的全家福照片,向其他同学介绍家人,进行听说训练。
  6、听数字和人名等常使中国学生感到头痛。要想听懂并迅速反应,首先要熟练掌握数字的基本表达法。如序数词与基数词的读法、年月日、时间、电话号码、价格及简单的计算等,并通过视听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例如:
  (1)看到:A、13 B、33 C、30
  听到:thirteen
  (2)看到:A、1509 B、1559 C、1590
  听到:one thousand five hundred and nine.
  (3)看到:A、12:10B、11:50 C、10:12
  听到:I left the office at ten to twelve.
  (4)听记人名(拼读、拼写):如果学生对有些英文姓名发音不准,自然就无法判断正确选项,如Jane, Jone, John等。
  7、英、美英语的语音差异,也让学生混淆,难以区分。
  针对上述影响听力的诸多因素,可根据学生情况,分专项进行集中训练,也可将这种训练渗透在日常教学中,如能将听、说、情景结合起来,效果会更好。
  
  二、考试时的应对方法
  
  1、抓紧时间分析选项。我们目前所做听力练习大都采取听录音选项的形式。选项成为理解的关键,它可以帮助学生预测将要听到的材料的内容,也可提示所听的重点。因此,必须学会在短暂的时间内浏览选项,分析和对比选项的不同之处。例如:
  (1)A、On Sunday B、On Monday C、On Saturday
  (2)A、MaryB、Tim C、Tom
  (3)A、interesting B、difficult C、easy
  2、作记号。在选项内容较长、数字较复杂、人物较多的情况下,在几秒钟内准确理解并记住选项差异不容易。可边听边在相关处作些记号,以便时间充裕时从容答题。例如:
  看到:A、Jack B、Peter C、John
  听到:—John is taller than Jack, isn’t he?
   —I think so. But Jack is taller than Peter.
  可作记号,如:Jo>Ja>P或3>1>2
  3、抓住关键词听短文。一般来说,我们可将测试重点归结为以wh-疑问句所表示的意义上。听单句或对话时,总要对wh-疑问词的一个重点进行测试。在听短文时,我们若串连这些重点词表示的意思,便可得到短文的基本情节或线索,若再加上短文最后一句带有结论性的话,便可使所获信息基本完整。因此,可以训练学生通过阅读对比选项,预测短文内容及重点后,着意听出关键词语及结论性语言,而不必追求逐字逐句地听懂和翻译。
  Mr Smith works in a shop. He likes his work. Mrs Smith doesn’t work. She stays at home and cooks for him. Every day Mr Smith can have supper at home .
  One day, Mr Smith comes home very late because he is busy in the shop. But he finds there isn’t anything to eat. So he says to his wife,“I want to eat in a restaurant.”“Wait a moment.”says Mrs Smith.“Why? Do you think supper can be ready in a moment?”asks Mr Smith.“No, of course not.”She says,“I want to go to the restaurant with you in a moment.”
  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最佳答案:
  ①Where does Mr Smith work?
  A、At home
  B、In an office
  C、In a shop
  ②What does Mrs Smith do?
  A、She works in the shop, too.
  B、She cooks for Mr Smith at home.
  C、She looks after a dog at home.
  ③What does Mr Smith want to do when he gets home.
  A、Have supper
  B、See his wife
  C、Watch TV
  ④Why does Mrs Smith say “ wait a moment”?
  A、Because she wants to make supper for Mr Smith.
  B、Because she wants to go with Mr Smith for supper.
  C、Because she is very hungry.
  提高听力技能的根本途径在于多听并会听。多听,需要教师帮助提供好的听力材料及保证足够量的训练;会听,需要教师提供教会学生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调动起学生的热情,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精听与泛听相结合,训练与娱乐相结合,细水长流,持之以恒,相信心血不会白费。
  (作者单位:421513 湖南省常宁市水口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中心学校)
其他文献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它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它的出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现代散文家吴伯箫曾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为什么?那就是“感人的歌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美的载体,都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现实,现代教学要求的不只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更多地要求学生以直接经验的方式掌握知识,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使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灵活,形成积极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
期刊
苏轼的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北宋第一个专攻填词的作家柳永,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拓宽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形成了词作蓬勃向上的风枚,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的词风豪放与婉约二者兼备,于刚健之中隐含女阿娜,其长调豪迈奔放,开宋词豪放一脉,其小令婉转清丽,别有境界。苏轼对词体的全面创新,提高了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促进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发扬光大。    一、
期刊
每当老师布置学生作文,总有些同学会说:“老师,作文怎么写呀?念几篇范文给我们听听。”老师一批改学生作文,便会发现:一些同学抄书本上的文章,一些同学抄别的同学的作文。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着一种定势心理——依赖心理:依赖老师,依赖现成的文章,而不乐于、不善于动脑筋。他们只会看老师的指挥棒,囿于别人的现成思维中,而缺乏自己的思维方式,缺乏自己的作文目的、作文能力。  自古到今,大凡璀璨夺目的作
期刊
立体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也是高考年年必考的重要内容。由此,立体几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点,供分析与探究。    一、注重学生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作图、识图是学习几何的基本功,作为培养空间思维的立体几何,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取决于我们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图形绘制的正误
期刊
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告诫我们,不能永远用牛羊送姑娘,那样长期下去,车上送的就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因此,一位好的作家必须用花轿送出自己的姑娘,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语言“靓”起来。  那么,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呢?其实,语言靓丽有妙招:    一、妙用修辞添光彩    在行文时,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或用引用,或用设问,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
期刊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大多进行的是求同思维训练,而在求异方面示例不多,训练也不够,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时往往想不起来或者是做不到。我们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解答问题,就必须使他们有“灵活地”想问题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答问题的习惯,以提高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以冀教版Learning English《初中起始版》课堂教学为实例,初步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拓展、激发、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合作互动巧设疑问改进教法积极评价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任务型教学的继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
期刊
面向21世纪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外语素质教育,但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却成了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难题。本文试从“活化 ”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角度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外语思维、交际、语言基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