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靓丽有妙招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告诫我们,不能永远用牛羊送姑娘,那样长期下去,车上送的就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因此,一位好的作家必须用花轿送出自己的姑娘,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语言“靓”起来。
  那么,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呢?其实,语言靓丽有妙招:
  
  一、妙用修辞添光彩
  
  在行文时,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或用引用,或用设问,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绚丽、缤纷多姿。
  
  1、比喻
  比喻不仅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可感,而且能使文中的叙述和说理显得形象生动。如2000年高考作文《清香飞上语文》就运用了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文章因此博得了阅卷教师的齐声喝彩:
  语文是那巍巍昆仑,是那草叶上久久不肯滴落的露珠,是古城旧都中国色天香的牡丹;语文是那无声的冷月,是那静谧的荷塘,是秦皇岛外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是那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是那沉舟侧衅的万点白帆,是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
  在这几句话中,作者一连用了九个比喻来告诉读者,语文是丰富多彩的,它与自然和生活密切相关。“巍巍昆仑”、“不肯滴落的露珠”、“国色天香的牡丹”、“无声的冷月”、“静谧的荷塘”、“滔天白浪里的打渔船”、“青天里的一行白鹭”、“沉舟侧衅的万点白帆”、“山重水复后的柳暗花明”,这几个形象感强烈的短语勾勒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仿佛阵阵沁人心脾的清香飞上语文,唤起读者对美的体验。
  
  2、排比
  排比形式整齐,语言凝练,气势充沛,文中适当运用排比句,能使内容集中,气势增强,叙事透辟,论证有力,节奏鲜明,抒情味浓。如2000年高考作文,有同学这样写:
  孔子带门徒,游列国,阅读的是人世天道;李时珍入深山,尝百草,阅读的是草木著华;郦道元勘白川,历千江,阅读的是水文地志;李白谢灵运纵情山水,阅读的是自然性灵;三毛一只背囊走海滩,越戈壁,读出了一个女子的全部才情;余秋雨踩遍中华大地的人文穴位,读出了五千年犹自呼痛的文明……
  文中运用六个论据材料组成排比,论据言简意赅,回首春秋,瞻望文化,排比起伏,“卷起千堆雪”的气势扑面而来,有效地增加了语言的美感和表现力。
  
  3、引用
  在行文时,恰到好处地引用一些诗词熟语、名言警句、人物典故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解释,能起到鲜明的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一般性的表述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比如一篇题为《校园与社会》的作文:
  ……知识与学问本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所以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到社会这个大校园里去学习。没登过泰山的人怎会有“一览众山小”的感慨?没见过滚滚东流水的人,怎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放?没去过北国的人,怎会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感受?正是月圆之夜想念家人,才发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正是由于满怀报国之心,才会发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愤慨;正是由于忧心忡忡才会有“物是人非事事休,日晚倦梳头”的忧伤。
  在这段习作中,我们注意到如果光说“感慨”、“豪放”、“感受”、“祝福”、“愤慨”、“忧伤”,只能给人一种抽象的感觉,而没有具体可感的深切认识。而如果在这些词语前各引用一句古诗词,就会立刻使得这些心理感受变得丰富起来,从而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设问
  如果所谈论的话题比较抽象,就可用设问的方式使它具体些、形象些,写出它的意境、情感、语势来。
  例如:创新是什么?是古猿第一次从森林走向草地的勇敢,是只身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的胆识,是鱼儿第一次跳出水面的惊喜,是鸟儿第一次穿越云天的快慰,是不求苟同于人的执著,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不二法门,人生因创新而精彩,世界因创新而壮美。
  “创新”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用设问回答的形式,将其化为“古猿走向草地”、“驾驶独木舟横绝江河”、“鱼儿跳出水面”等等具体意境,以“勇敢”、“胆识”、“惊喜”、“快慰”等心理品质或感受加以阐释,语题含义、内蕴就鲜活了。
  当然,重点掌握上述四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并不排斥其他修辞手法在文中的运用,不仅如此,还需学会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以适应文章的表达需要。
  
  二、巧摆“句式的八卦”
  
  所谓“句式的八卦“,说白了就是各种句式交错使用,如同诸葛亮的八卦阵,以丰富语言节奏,活跃文章形式。
  如2002年高考满分作文《你问我要选择什么》写道:“你问我要选择什么?我选择成为去阿富汗的一声问候,你知道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的苦难经历吗?它有复杂的民族关系和重要的战略地位,这该是多么值得自豪的资源啊,然而恰恰是由于这些,这成为大国的众矢之的:恐怖分子在这里出没,塔里班反动政府在这里奴役人民,美英的轰炸机在这里肆意飞行……阿富汗在流血,在流泪。我看见阿富汗的一个小女孩写了一首诗:‘小鸟都不愿飞回,因为喀布尔在流血。’这是多么凄凉的景象啊。你说,我该不该成为一声真挚的问候,去抚平难民心中的创伤呢?”
  本文长句舒展自如,短句痛快淋漓、铿锵有力,长短句交错,于幽默中见严肃,表现出一种信笔挥洒的自信,带有点“杂文味”,获得了特殊的美感效果。
  
  三、酿造“个性的味道”
  
  1、写记叙文,句子生活活泼,个性鲜明,文章灵活
  请看2003年高考河北考生《心扉感悟》中的一段文字:
  今天是新生报到的第一天,我快乐得像只老鼠,高兴得快要死掉了。
  “Look!那是我班有名的‘凤辣子’,刀舌剑唇,一针见血,小眼一瞥,犹如小李飞刀!”好友强说。“你怎么这样呢?她人很好。”另一位同学反驳道。我看看他,仍相信强,因为我们是铁哥儿们嘛。
  下午,老师居然让我与她一桌。My god!有没有搞错?我眼珠差点儿掉在地上,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了。
  这段文字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中学生率真开朗的性格特点,极富个性色彩,读来不能不令人叹服。
  
  2、写议论文语言也要推陈出新,富有个性
  例如:“知识就是力量”,这话我们是熟悉的。除此以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姿色也是一种力量”,或者说“姿色就是力量”。在有些人眼里,知识显得不再那么重要了,她们靠姿色吃饭,亦或吃姿色的饭,她们相信“姿色就是一种力量”,就是财富,就是幸福,不少人纷纷加入“姿色分子”的行列。当一个社会到了重姿色轻知识,或者说扬姿色、抑知识的时候,就值得警惕,值得反省了。
  这段精彩的议论灰谐机智,充满睿智,它在让人领悟到某种道理的同时,更领悟到悠然心会的谐趣。
  
  3、仿写出个性
  如: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当代的《教室铭》及《给“以权谋私干部”画像》更是让人拍手称快。
  《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虽非跳舞场,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
  《给“以权谋私干部”画像》:“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惟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乱耳,惟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
  这两篇是借刘文之体,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面,让人在大赞痛快之余,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幽默和机智,折服于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力。
  有人说“诗人就是写过几句聪明话的人”,只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具有一定要写好一段话的意识,并按照各种“改造”语言的妙招去努力写好每一段话,就一定会创造出聪明的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语言,那么,文章的成功也就离我们不远了。我们想成为“诗人”也就不难了。
  (作者单位:415200 湖南省临澧四中)
其他文献
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第一线从事生产服务的管理和技术实用人才。职高语文教学应紧扣为培养第一线生产的实用人才服务,所以职高语文教学应象在普高一样注重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教育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的实用能力,让学生较好地掌握语文这一直接服务于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的最基本的工具,使学生能够成长为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的实用人才。笔者认为较好地实现上述目标,职高语文教学必须牢牢抓住“实、新、趣、用”
期刊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在各科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让每一个学生养成想问题、问问题、挖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有权力和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问题。这一点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它有利于学生克服迷信和盲从,树立起科学的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一、善于运用启发法和发现
期刊
【摘要】数学被人们誉之为“科学美的皇后”,又被人们称之为“训练思维的体操”。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相对创新思维精神和相对创新思维能力上。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要较好地完成其教学任务,实现其教学目标,数学教师在其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六性”。  【关键词】相对创新精神 相对创新能力 “六性”    数学是一门科学性极强、极富科学美内涵的基础学科。数学又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数学被人们誉
期刊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又来自学校的教育培养。语文是民族之根。学语文不仅对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的思维能力和人才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打好基础。而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对语言素质的熏陶和培养能提高思维素质,从而也就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养成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它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它的出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现代散文家吴伯箫曾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为什么?那就是“感人的歌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美的载体,都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现实,现代教学要求的不只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更多地要求学生以直接经验的方式掌握知识,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使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灵活,形成积极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
期刊
苏轼的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北宋第一个专攻填词的作家柳永,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拓宽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形成了词作蓬勃向上的风枚,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的词风豪放与婉约二者兼备,于刚健之中隐含女阿娜,其长调豪迈奔放,开宋词豪放一脉,其小令婉转清丽,别有境界。苏轼对词体的全面创新,提高了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促进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发扬光大。    一、
期刊
每当老师布置学生作文,总有些同学会说:“老师,作文怎么写呀?念几篇范文给我们听听。”老师一批改学生作文,便会发现:一些同学抄书本上的文章,一些同学抄别的同学的作文。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着一种定势心理——依赖心理:依赖老师,依赖现成的文章,而不乐于、不善于动脑筋。他们只会看老师的指挥棒,囿于别人的现成思维中,而缺乏自己的思维方式,缺乏自己的作文目的、作文能力。  自古到今,大凡璀璨夺目的作
期刊
立体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也是高考年年必考的重要内容。由此,立体几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点,供分析与探究。    一、注重学生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作图、识图是学习几何的基本功,作为培养空间思维的立体几何,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取决于我们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图形绘制的正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