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教材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shu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向21世纪中小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核心是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外语素质教育,但到底什么样的课才算贯彻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却成了外语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难题。本文试从“活化 ”教材,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角度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尝试。
  所谓活化教材,就是将教材内容按其交际原貌活化于课堂,形成不同侧面、不同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在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外语思维、交际、语言基本能力等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为造就创新式人才奠定基础。
  
  1、图示
  教材的内容特点有别,活化的方式也不尽相同,JEFC Book Ⅲ Unit 7 Lesson 26阅读课文是一篇叙事体的文章,有故事情节,其中有许多对话。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后,开展口语活动——复述。以往复述,学生很难抓住课文的要点,或者把复述做成了背诵,显得思维被死板地囿于材料的记忆中。针对这种情况,这堂课的复述我是这样处理的:看图讲故事。首先我和学生讨论确定好课文的五个重要部分;接着叫学生在黑板上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进行复述。结果,学生抓住了课文的主要情节,而且能灵活运用所学语句,自由谈话的空间明显地被扩大了。
  
  2、 短剧表演
  在处理一些情景生动的对话课或阅读课时,我常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式。JEFC Book Ⅲ Unit 7 Lesson 26 The Pan,课文本身就是极好的剧本。在学生熟悉剧本以后,我将全班按照剧本的结构——四幕分成四大组,分幕分角色表演借锅、还锅、再借锅、要回锅的过程。教室被布置成了一个农场,有田地、房屋、动物,还有田里劳作的农民,the farmer家里几个客人,当然少不了the pan。我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活动,同时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表演。由于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熟悉,表演起来信心十足。这个活动将对话内容转化为短剧表演,学生潜移默化地把英语学习演变为一种较为自然的交流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英语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读写剧本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想象力。现举几例学生对该剧结局的不同设想:
  S1: The farmer was clever,so the woman wanted to help him next time.
  S2: The woman wanted to borrow the farmer’s bike, but the farmer was not helpful.
  S3: The woman thought the farmer was foolish and didn’t lend her pan any longer.
  
  3、文体转变
  进行文体转变也是活化教材的好方法。例如JEFC Book Ⅲ Unit 12 Lesson 45。我在巩固这一课的内容时是这样安排的:要求学生使用本课的四会单词、重要短语、句型将对话改写为一则小故事。下面是一篇学生的例文:Jim would go to England for a holiday next week. He couldn’t take Polly with him. He asked Ling Feng to take care of her while he was away. What would Jim like Ling Feng to do? He wrote it all down on the list. He told Ling Feng to cover Polly’s cage every night to help her to sleep and make sure she had a clean cabbage leaf twice a week.
  
  4、浓缩对话
  JEFC Book Ⅲ Unit 12 Lesson 45 Part 1的对话学习中,在学生熟悉、理解对话后,为了把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以达到学“活”语言的目的,我是这么浓缩对话的:
  A: Excuse me, could you do something for me , please?
  B: Certainly ! What would you like me to do?
  A: I’ll go to Changsha tomorrow. Could you take care of my sister?
  B: With pleasure.
  A: Are you sure you don’t mind?
  B: Yes. Glad to help.
  对话首先由我(A)和学生(B)完成,然后与学生C进行类似对话,最后要求学生两两一组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操练。绝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地使用所学进行,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5、活化课本插图
  教师发扬创新精神,让教材中静态的插图“动”起来、“活”过来,产生的效果如同CAI 一样,具有大容量、多信息、多趣味和高效率的特点。在实际操作中,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挥其创造性思维制作并组合插图部件,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JEFC Book Ⅲ Unit 8 Lesson 29。首先,我在黑板上用简笔画描出一个农场的大致轮廓,如下图:
  


  然后借助事先准备好的贴有胶纸的各种动物的图片进行大量的听说和拼图练习,有效地重组了课文内容。
  
  6、集中教学
  将一单元的生词集中教或将一单元的课文集中教,尤其是情节性强或逻辑性强的课文或对话,既可以统筹时间,使教材更灵活地条理化,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单词集中教学采用编故事的办法;课文集中教学要求教师很好的借助电化教学手段且巧妙使用。现举单词集中教学一例。JEFC Book Ⅲ Unit 11 A great inventor Lesson 41 生词教学中,我用生词编故事的方法来加深印象,活用生词。一个学生是这么说的:Edison was a great inventor. He invented a lot of inventions. All of the invention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 For example , the light is very important. Now we have new inventions: motor car, tractor, computer, fridge.
  
  7、板书设计
  巧妙合理、新颖独特、科学美观的板书,不但便于学生理解、记忆,给学生美的享受,而且能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结构的能力和概括能力。教师根据不同课文内容随机变化自己的板书,能有效地启发学生思考,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给予了感性认识。
  总之,让教材“活”起来,其效果如同运用多媒体,能在同一个单位时间内成倍加入课堂的信息量,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念和决心,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1世纪更需要创新式人才,我们教师应高瞻远瞩,充分发扬创新精神,将英语教得“活”,让学生学得“活”,用得“活”。
  (作者单位:410300 湖南省浏阳市第三中学)
其他文献
人的创新能力来源于创造思维。创造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又来自学校的教育培养。语文是民族之根。学语文不仅对学习和研究其他学科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的思维能力和人才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打好基础。而语言是同思维直接联系的,对语言素质的熏陶和培养能提高思维素质,从而也就促进了智能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语文教学是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教给学生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养成
期刊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它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有效地培养人才,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和水平。新课标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它的出现推动了语文教学的创新。    一、教学方法中渗透新课标理念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因此教法必须改进。    1、激发学生的学习的
期刊
【摘要】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内容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谈语文教学中的自然美、意境美和语言美,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语文教学 美育教育    现代散文家吴伯箫曾说:“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久的。”为什么?那就是“感人的歌声”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同样,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美的载体,都能给读者以美的享受。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
期刊
随着现代社会的变化趋势和不断要求知识创新的现实,现代教学要求的不只是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应用能力,而且还有对知识的探索和发现能力,更多地要求学生以直接经验的方式掌握知识,更强调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亲自经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这种学习方式可使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更灵活,形成积极的个性。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亲自体验中学习数学。    一、
期刊
苏轼的词不仅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北宋第一个专攻填词的作家柳永,而且在内容上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拓宽了词境,他以诗为词,形成了词作蓬勃向上的风枚,促进了词体的变革。他的词风豪放与婉约二者兼备,于刚健之中隐含女阿娜,其长调豪迈奔放,开宋词豪放一脉,其小令婉转清丽,别有境界。苏轼对词体的全面创新,提高了宋词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地位,使宋词能与唐诗并列而无愧色,促进了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发扬光大。    一、
期刊
每当老师布置学生作文,总有些同学会说:“老师,作文怎么写呀?念几篇范文给我们听听。”老师一批改学生作文,便会发现:一些同学抄书本上的文章,一些同学抄别的同学的作文。由此可见,这些学生写作文时存在着一种定势心理——依赖心理:依赖老师,依赖现成的文章,而不乐于、不善于动脑筋。他们只会看老师的指挥棒,囿于别人的现成思维中,而缺乏自己的思维方式,缺乏自己的作文目的、作文能力。  自古到今,大凡璀璨夺目的作
期刊
立体几何是研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必须具备的重要知识,也是高考年年必考的重要内容。由此,立体几何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积累了以下几点,供分析与探究。    一、注重学生作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作图、识图是学习几何的基本功,作为培养空间思维的立体几何,其知识的掌握程度常常取决于我们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掌握程度,图形绘制的正误
期刊
作家孙犁在《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中告诫我们,不能永远用牛羊送姑娘,那样长期下去,车上送的就不是姑娘,而是粪草了。因此,一位好的作家必须用花轿送出自己的姑娘,这也就是说,作文要让语言“靓”起来。  那么,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如何才能让语言“靓”起来呢?其实,语言靓丽有妙招:    一、妙用修辞添光彩    在行文时,或用比喻,或用排比,或用引用,或用设问,或者综合兼用,壮大语言气势,使语言色彩
期刊
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大多进行的是求同思维训练,而在求异方面示例不多,训练也不够,这就势必导致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不强,需要转换角度看问题时往往想不起来或者是做不到。我们要想让学生“灵活地”解答问题,就必须使他们有“灵活地”想问题的意识,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多观察、勤思考,培养他们多角度思考问题、灵活解答问题的习惯,以提高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中学英语教学发展趋势,以冀教版Learning English《初中起始版》课堂教学为实例,初步探讨了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拓展、激发、开发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合作互动巧设疑问改进教法积极评价    随着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任务型教学的继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中学英语教师普遍关注的问题。所谓创新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增长开拓新领域的思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