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二题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taide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看看花在流泪
  说这句话的时候儿子还不满6岁。
  一天早晨,我领着儿子在郊外的田埂上散步,走着走着他的脚步就慢下来了。显然是那些不知名的小花吸引了他。
  看着那些含露绽放的花朵,看着那些散发着阵阵幽香的花朵,儿子却扭过头来对我说,爸,你看看花在流泪。
  绕过了花朵热烈奔放的一面,儿子的目光却指向了花瓣上一滴滴冰冷的露珠,指向了隐忍在花朵内心的柔弱和忧郁。我的心一下子被揪紧。说不清是无邪的童心使然,还是生活在不经意间给儿子施加了太多不合时宜的影响,总之,儿子的忧郁来得越是漫不经心,我心中越是感到愧疚。
  因为性格迥异,我的婚姻经历了一个太长的磨合期。彼此都认为自己遇上了天底下最糟糕的人,为一些琐事喋喋不休,相互指责,无聊的争吵,漫长的冷战,总之,谁也不愿谦让对方,谁都不肯妥协。然而,我们却忽略了儿子那双噙着泪花的眼睛,忽略了一个孩子对世事的体察和忍受,甚至,我们根本就忽略了儿子的存在。
  你看看花在流泪。
  孤立无助的童音,是儿子在那个早晨扎在我心口上的一根长刺。
  儿子的发现
  上实小的儿子,突然对一群民工产生了兴趣。他常常趁我不注意,偷偷地溜出去,在他们中间钻来钻去,然后回家向我报告他的发现——
  那些人蹲着吃饭,他们的碗大得像花盆;他们中有一个看起来还像个小孩,一个老的,总喜欢把自己不喜欢吃的肉偷偷往小孩的碗里夹;那些人休息的时候,有的随便就地一躺,一点也不嫌脏,有的好一些,喜欢坐着,脱下自己的一只鞋子墊在屁股底下。
  我知道,再观察下去,儿子的报告词立马就会由好奇转为蔑视,因为他很快就会发现民工们还会乱丢烟头、乱扔酒瓶、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骂人。
  出身农民,我深深知道这些人外出谋生的艰辛。他们行色匆匆,分散在搭建城市的脚手架上,用双手把一座座城市扮靓、拔高,却永远不会属于任何一座城市。我甚至很容易就能由他们联想到我一生都在泥土里刨食的父兄,心底里不由涌出一股莫名的酸楚。我爱他们,因为爱,我很平静地包容了他们身上所发生的一切,儿子能吗?
  我想让儿子保持对民工们的好感。
  接下去的日子,只要有空,我就会陪着孩子去接近他们,和他们友好地交谈,就像邻居们聚在一起谈论雨后的一场农事,就像一家人坐下来盘点一年来的收成。
  年纪最小的一个,很自然就成了儿子的朋友。儿子从他那里得到了一个木陀罗,那是小民工趁中午休息时精心削制的。儿子还从他那里了解到,这个城市最高的那栋大楼,就是在他们手上建起来的,过不了多久,他们还将为这座城市再增添一座漂亮的广场。
  他们可真伟大!儿子的赞叹发自内心。
  我庆幸。我对儿子的思想,悄悄地实施了一次占领。
其他文献
昨日回一趟农村老家,刚进村口时被那人的一段清脆的铜片敲击声打住了。它是由五六片生铜串成一排,楼梯一样的形状,把它挂在车把上,只要单车摆动,它就相互敲击,发出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像快板一样富有节奏感。  在乡下,那是阉猪阉鸡佬进村的信号。  小时候,我家里养有很多鸡的。奶奶是养鸡的高手,她养有三只母鸡,而这三只母鸡的生育能力特强,往往一代小鸡绒毛未脱,又悄悄在鸡窝里下了一窝蛋。家里的小公鸡到了早上
期刊
儿子两岁十个月,上周五突然发高烧,39度多。  下班回到家,我看到他沒有像往常一样,淘气地在屋子里跑来跑起、窜上窜下,而是一个人无精打采地把小脸埋在沙发里,还难受得扭动着小身体。  我坐过去,抚摸他的后背,隔着毛衣都能感受到浑身滚烫,我低下头轻声说:“妈妈回来了,宝贝。”他慢慢睁开已经由单变成双的眼皮,抬眼看了我一下,慢慢地从沙发上坐起来,一头扎进我的怀里,抱紧我。  我感觉到他小小的身体里传递出
期刊
经常领俩儿子出去逛, 被好奇的饭店老板娘或者售货员阿姨询问: 这俩半大小子都是你的?我笑盈盈回答:是的!然后听到“你真厉害”“你这么年轻……”之类的话。我笑而不语时当然能明白其中包含的各種意思。  不能否认我也渴望女儿。常言道:有儿有女活神仙。有谁不愿意活神仙呢!为此一度抱憾过。而如今,我却十分感谢老天给我的安排,因为在俩小子成长的过程里,我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并随之继续成长。  前一段,我上夜班,
期刊
故乡坐落在一片凹地里,与汉马河支流毗邻。村北是岭,村东是岭,村南村西是山。岭上山下是柿林,村庄就掩映在柿林中。  柿叶儿红了的时候,我登上柿子岭。柿子岭上一派壮观,一派旖旎。火红、火红的树冠像堆堆火焰,组成了一片片彩云落霞,把山村也映得通红。一枝枝、一树树成熟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密密匝匝压在枝头,随风轻轻摇曳,飘散着恬淡的香味儿。  在柿子岭,各种各样的柿子应有尽有,像水柿、火柿、黄柿、馒头柿
期刊
院子里,那棵高大的树,我不知道它是什么树,请允许我叫它梧桐。  它肥大的叶子遮天蔽日,锯齿状的边缘,在脚边投下斑斓的影。  落叶是孤单的,所以急着投靠大地,那幢旧楼是孤单的,所以黯然成灰色林立街边,落日是孤单的,所以无休止地追逐月亮。  当日头抽丝般逃离天空,你推搡着大地,那个给不了你惬意枝头的大地,依然敞开胸襟,静候你柔软为泥。  最終还是卑微成了脚下的泥土,光鲜之后黯然之后,孤单之后,不断向你
期刊
一  俗话说,父母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我的母亲在老家,我的心也在老家。母亲的牵挂也在老家的守望里。  在城里的家里,母亲总把自己当“外人”,嘴里老是叨叨絮絮,年纪大了,在你们城里不方便,你们有自己的事,要照顾我,会耽搁你们。  在老家的家里,母亲把我们当成了“客人”,礼遇有加,唯恐招待不周。也许,对老家而言,我们真成了来去匆匆的过客。  二  中元节前夕的周末,我同往常一样,照例抽时间回十五公里外
期刊
曾大雄给景区带来四只猫,纯黑,精灵活泼,对新环境遏制不住兴奋,上翻下跳,彻夜游荡。  刚开始,四只猫形影不离,革命友谊万年长的样子。不到十天,友谊的花朵变色了:一只猫被驱赶出活动区域(森林湖畔木屋区),独自流浪。因为,那只猫生病了,据说吃了死老鼠,发作时,嘴咬着尾巴原地打转,像挣扎的陀螺。  病猫开始不服气,同一个村出来讨生活,怎么可能如此薄情?一次次去木屋区缓和关系,但一次比一次被揍得惨。另三只
期刊
每当想家的时候,脑海里就浮现起家里的老父亲捋着麦芒行走的场景。  麦子是我们所有的力量源泉的供给者,白白的馒头、香味诱人的面包都是我们的最爱。然而,离开故土后,我们这些吃着白面馒头和面包的人,却和麦子变得陌生起来,偶尔在六月到来时听到麦子黄了的消息,侧耳听见城市外面遥远的几声布谷鸟叫,这才忽然想起麦子已经成熟。我们的家,原本在城市与车水马龙之外,在麦子和城市的隔离之外,在麦浪的深处,这时候,乡亲们
期刊
一  振庸哥,昨夜下雪了。  一大早,孩子们就到雪地打闹,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在雪地上欢快地涂鸦,有的忙着自拍,他们是那么快乐,那么惬意。那一刻,似乎所有的学习压力都释放了,所有的竞争烦恼都消散了。  你在家的时候,那些雪花纷飞的日子,那所有的日子,都是那样甜,那样美。我们在雪中漫步,在雪中打闹,在雪中高唱,在雪中低吟,在雪中畅想未来……你走后,我只能独自回味有雪的日子,回味围炉读书的日子
期刊
“头茬韭,花香藕,新娶的媳妇,黄瓜纽。”这是流传于苏北水乡的民谣《世上四大鲜》。  韭菜作为“四鲜中的头鲜”,令居家百吃不厌。谈到泰州港口(现姜堰区华港镇)韭菜, 泰州、姜堰、扬中乃至在整个江苏久负盛名。  韭菜原名“救菜”。西汉末年王莽篡位,为斩草除根,还想杀掉16岁的刘秀。刘秀逃出京城后起兵讨伐王莽,不料兵败,逃生途中饥渴难耐,求救于一个农户。主人夏老汉见刘秀非同一般,就把他扶进舍中,因为缺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