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思想的最美邂逅

来源 :天津教育·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wq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曲为直”邂逅信息技术,巧妙渗透化归思想方法
  任何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都是一个未知向已知转化的过程,一切新问题总是转化归结为旧问题来解决。我们常用到的化曲为直、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等都是这一思想方法的运用。《圆的周长》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了周长的一般概念,以及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并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初步研究曲线图形基本方法的开始,也是后面学习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的基础。因此,圆周长定义和测量方法的教学主要是通过学生理解“化曲为直”的思想来突破。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态微课小视频,直观形象地演示曲线段慢慢转化為直线段,让学生充分感知这个由曲到直的变化过程,通过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逐步领会化归思想中的“化曲为直”。
  “类比猜想”邂逅信息技术,巧妙渗透类比思想方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我们应该讨论一般化和特殊化和类比这些过程本身,它们是获得发现的伟大源泉。”
  比如,在《圆的周长》的教学中,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例4中的车轮图,利用课件演示三个车轮分别向前滚动一周的过程,让学生猜一猜哪个车轮行走的路长,并启发思考比较三个车轮的直径和周长,有什么发现?接着让学生猜想,对于任意圆形物体来说,它的周长和它的什么有关系?这一环节的教学通过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类比三个车轮直径和周长的关系直观展示了整个动态过程,学生不仅能更真切地理解圆周长的定义,更直观地联想到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为后面的进一步探究圆周率打基础。因此,利用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便于学生观察和联想,利用类比思想方法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极限趋近”邂逅信息技术,巧妙渗透极限思想方法
  极限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灵活地借助极限思想,可以将某些数学问题化难为易,避免一些复杂运算,探索出解题方向或转化途径。古今中外,数学家们在研究圆的周长过程中就使用了极限思想方法,其中刘徽是第一个用无限加倍分割圆的极限方法来得到圆的周长,祖冲之基于对刘徽的继承和发展,得出了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因此在《圆的周长》教学中,学生猜出圆的周长和直径存在关系后,教材旨在让学生体验在极限趋近的思想中探究推理得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倍数肯定在3 ~ 4倍之间。但在分析教材时,笔者发现要让学生推出“正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4倍”“正六边形的周长是圆直径的3倍”这两个结论,思维的转折和关系的转化较多,大多学生不易理解,是一个难点。这时候可以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思维转化的关键处做出动态和声效的提示。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动态演示极限趋近、两面夹击的过程,能更顺利地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再创造的数学探究历程,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逐步领会极限思想。
  “变与不变”邂逅信息技术,巧妙渗透从现象看本质的思想方法
  苏格拉底认为:“虽然特殊的事件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变化或消逝,但它们某些方面却是同一的,从不变化从不消逝。”这名话很好地阐释了“变与不变”的哲学内涵。比如在《圆的周长》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推导出“所有圆的周长都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即“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这一结论,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重难点,这时候如果使用《几何画板》这个数学教学软件,就能轻易突破这个重难点,让学生很直观地观察出改变圆的大小,“圆的周长”和“直径”在“变”,但它们之间的“倍数”始终“不变”这个本质特征,非常自然地就明白了“圆周率是一个固定的数”,利用很少的时间有效地升华了学生对圆周率本质特征的认识。
  总而言之,在《圆的周长》这一课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的恰当使用,师生共同经历观察、操作、推理、分析、交流等数学活动,在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关系的过程中有效地向学生渗透了“化曲为直”“类比猜想”“极限趋近”“变与不变”的数学思想。像这样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学思想的合理邂逅,以其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刺激学生的感观,深化学生的认知程度,并通过揭示数学知识内在规律和现象的过程,有效弥补了教材内容太抽象,学生感性材料不足等缺陷,能够化难为易,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理解知识掌握技能的同时感悟数学思想,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思考问题,领悟数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抓住文章的重要段落来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一篇小学高年级的课文中有很多段落,我们要学会分清主次,抓住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重点段落来体会作者的感情。  例如14課《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中有居里夫人自传中的一段话:“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着,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摘 要]在“分(百分)数乘除法”的模块复习课中,践行金字塔学习理论,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依据左右脑开发理论,引导学生通过变式“转学为教”,启发学生搭建变式“操作支架”,鼓励学生探寻变式“开锁钥匙”,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模块复习;分(百分)数乘除法;变式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26-00
【摘 要】在现在的小学音乐教学中,无论是社团课,还是音乐课的教学,都离不开竖笛,各区都在大力推广小乐器进课堂,在苏少版3-6年级的音乐课本中,每单元也有关于竖笛的练习要求。通过竖笛课的学习,对学生的音乐表现力、音乐感知力、协调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怎樣营造轻松、有效的竖笛课尤为重要,需要教师不仅重视竖笛的教学方法,也要采取多样的方式带动学生真正投入竖笛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音乐教学;竖笛
【摘要】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在小学低年级怎样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教师进行“口语交际”的培养时应做到:1.精心创设交际情境,激发学生口头表达的欲望;2.精心设计导语,激发交际兴趣;3.创造学生展示口语交际的机会,搞好教学活动;4.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指导学生说话。从这四方面进行指导,在各种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具有日常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实践课的教学是以数学学科为依据,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围绕问题,合理、巧妙地设置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突出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在才能。下面我就对我所教的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年、月、日》的学习,设计了一节综合运用知识的实践活动课。日常生活中每天都离不开年月日的应用,由于它的普通,
[摘要]“认识角”是学生学习新知的起始课,在教学中教师应借助问题结构图进行问题设计,帮助学生建构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角的定义,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概念;问题结构;认识角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70-01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虽常有所接触,但鲜有人感悟到它的数学特性,也不能用数学的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路线图。法治中国建设涵盖各个领域,具体到学校,就是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校。本文研究以天津市民办高校为例,对高校法治化建设现状进行实证分析,从管理观念、制度建设、程序规范和强化监督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民办高校依法治校问卷调查基本情況  研究以天津
【摘要】时代在进步,科学在发展,人类社会的脚步已经迈入了21世纪的门槛,互联网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信息技术作为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已经和每个学科高度融合在一起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手段,可以从听说读写多方面加强学生的语文学习。信息技术还可以帮助教师节省大量的时间,準备上课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信息
常听学生们说文本阅读的困难,小学到高中,很多时候似乎总在门外转圈,但终究“不得其门而入”。照理说,背了那么多技巧方法,应试答题总该问题不大。然而即便天天在练,准确率也还徘徊在百分之五六十。后来才发现原来是连最基本的“读懂文章”都觉困难,纵使文章内里乾坤翻转气象万千,偏不能会其意领其妙,往往浮光掠影,所见九牛一毛。其可悲也欤!  舍本逐末——阅读教学的误区  多快好省,讲求技巧轻内容  高强度压力下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组织召开全国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会上强调办好中小学思政理论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做好中小学思政课教育工作,2019年9月18日教育部与中宣部、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研究制定《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强调把握新时代中小学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全面提升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