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食粤

来源 :畅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在广州,厨出顺德”,顺德,是继成都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世界美食之都”名片的城市。世界上这么多著名美食地区,顺德是凭什么能够揽此殊荣呢?
  顺德,是继成都之后中国第二个获得“世界美食之都”名片的城市,而截至目前,全球也仅有六个城市获此称号。世界上这么多著名美食地区,顺德是凭什么能够揽此殊荣呢?
  无他,江河湖海一直就是浪漫派厨师们的缪斯,也是一众美味食材的诞生地。作为广府菜系的重要地区,顺德更是取材于西江,成才于西江,把这水天之间的钟灵毓秀含在口中,化做道道珍馐美味。
  人人都是食神
  其实广东珠三角有三条江都很有名。这三条江(西江、北江、东江)在佛山相逢,汇集之地取名“三水”,过了三水以后,西江的其中一条干流继续流淌,滋养了一个有名的鱼米之乡,顺德。顺德自古就是个物华天宝的富庶之地,这里是粤菜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清代时就有人说顺德“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接着就是“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的说法,这里的名厨确实多,在至少大半个世纪里,岭南、港澳地区的餐厅和豪门都以能请到顺德人做主厨为傲。
  到了现在,除了在国际国内屡屡获奖的烹饪大师们,顺德每年都有全民参与的私房菜大赛。从骑哈雷的壮汉到豪宅里的阔太太,从祖屋里的老奶奶到穿着入时的小青年,都能进得厨房,做出一席美味,实是让外乡人叹服。
  这一次我们来到杏坛镇与西江支流相邻的右滩村,车子一直驶到江边的渔港,斜阳里见江水旁一排桌椅,袅袅有烟火。原来是有人在用砖砌柴炉焖炒走地猪,厨子一手执铲,一手拿瓢,搅动着硕大铁锅里切成均一方块的猪肉,那满满一锅,得有一只猪。站在近旁看,烟气又是熏得人睁不开眼又是香得撩人胃口。
  水乡私房菜
  距离右滩村直接东行10公里左右就是典型的一派岭南水乡,西江来到这里从江转为河转为溪,颜色也染上了苍翠。碧水绕村,两旁古榕、蕉林、龙眼树临水依依,宗祠、民居古风俨然。逢简水乡这里十分安静,走到这里,只觉得心情清凉。
  树木掩映中藏着逢简耘苑,老板名叫阿意,是个很清秀的顺德女孩。耘苑所在的这个院落早先是个荒废的幼儿园,现在的石阶砖墙苍绿芥黄都是阿意弄的。在逢简水乡,这里是很有名气的一间私房菜馆。
  耘苑的门前也有条细长河道,中间隔着一条窄路,找个时间充裕的午后,选个让阳光斜斜晒过来的位子,食客便可以躲在屋檐枝丫的疏影里,喝一杯沁凉轻盈的开胃酒,一尝私菜美味。
  有名的顺德拆鱼羹一般拆的是四大家鱼(鳙、鲩、鲮、鲤),尤其是鳙鱼,有鱼味而肉质粗、刺又多,于是顺德人将其稍煎后拆肉剔骨,加上瓜菜作料烩成羹,吃起来就清爽舒畅了。除了要将鱼肉去骨拆肉切成如发细丝之外,丝瓜、青瓜、腐皮、木耳、陈皮、姜等十来款辅料也要切成不同尺寸的细丝。不过耘苑这里拆的是太阳鱼,更鲜美也更少刺;浇在羹上的也非传统的榄仁而是数片鸡蛋花瓣。“顺风顺水”是将和顺鱼做一鱼两吃。和顺鱼的头总是扭着,因为“拗颈”(扭着脖子)在粤方言里有顶嘴的意思,粤人反其道而称之为“和顺”。这种鱼是西江常见的鱼类之一,耘苑的厨师将其头尾蒸熟,起肉打胶再做成鱼球,鱼肉味道浓郁而爽口有弹性。
  说到鱼,还有一种极受欢迎的小食,也是由鱼制成一一鲮鱼头配蒜蓉豆豉蒸,是下酒好菜;而鲮鱼本身多刺,顺德人扬长避短,刮出鱼脊的鱼青剁细做鱼腐,剩下的鱼肉,剁烂打成鱼胶,做鲮鱼球或鱼饼。
  霞姐鱼饼店因产量颇丰,老板娘黄佩霞被街坊称为“鱼饼皇后”。我一进门就见刀光一片,手起刀落之间拆肉起骨,好不利落。问说:“你们一天要杀多少条鱼啊?”她头也不抬:“多少条?哪里数得清!得有300多斤呐。”杀好后要将鱼肉打得起胶,霞姐说,生粉、盐、水的分量要根据季节、天气的变化来调整,拌鱼肉时则要沿着同一方向搅动,挞鱼肉时力度也要均匀,适可而止,才能保证炸出来的鱼饼鲜嫩爽口有弹性。
  均安烧猪
  在《舌尖上的中国2》中所提到的蒸猪的故乡均安,烧猪是比蒸猪更稀松平常的佳肴。每逢红白两事,总可在村宴和酒楼宴席上寻其踪迹。而在老一辈的顺德人眼中,蒸猪主要服务于白事,烧猪则更适合搭配其他食材,宴席间扣肉、焖鱼常以烧猪肉打底,口感也更丰富。
  面前这只身披红纸、俯卧托盘、姑且表达其表情为“眉开眼笑”的烧猪让人想起了《西游记》电影中的“猪刚鬣”。至于它是否身怀绝技、藏身于俊美公子的高超法术之下,就全然是我等候品尝间隙的臆想。回到正题,均安镇位于顺德西南部,以猪类料理闻名。
  以烧、蒸猪见长的主厨李耀苏在此开立了名为大板桥农庄的餐馆,是粤菜地区当仁不让的烧猪朝圣地。这不就是香港黑社会大佬陈惠敏?!当见到李师傅时心里不禁打了个寒颤。而做了30多年烧猪的李师傅的严苛只针对炉灶,对客人和同行是绝对的“以德服人”。“用五香粉、糖、盐、鸡粉和秘制佐料腌制两小时后上锅烧或蒸40分钟。蒸煮时要隔一段时间过冷水浇在猪皮上,这样一口咬下去才会脆爽。”李师傅说道,“猪要找广西、湖南一带60~70斤的中猪宰杀后立即处理烹饪。”
  一盘刚从整猪切下来的烧猪还冒着热气,夹一块咬下去,皮脆肉嫩,胶质和瘦肉的比例刚好,既不油腻也不柴干,配着清香口的高粱酒绝对是“好酒好肉”的生活写照。而猪耳、猪皮、猪颈肉,是懂行食客的“兵家必争之地”。(《新旅行》、《悦游》、《三联生活周刊》)
其他文献
美国被诬间谍华裔专家重获清白  近期,美国接连发生两起广受关注的所谓“中国间谍案”,但都因“检方找不到证据或弄错核心证据”成了闹剧。9月15日,两起“中国间谍案”的主角、华裔水文专家陈霞芬和天普大学华裔教授郗小星开新闻发布会,共同讲述这段经历。  同一天,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和华裔团体要求调查“中国间谍案”中的华裔科学家是否由于华裔出身而受到不公正对待,希望美国政府采取措施,防止再现类似错误。  陈霞
期刊
1945年,歌剧《白毛女》在延安首次公演,周恩来、邓颖超、罗瑞卿、刘澜涛破例走进后台接见演员,一时间轰动全国。70年斗转星移,直至今日,这部新中国第一部完整意义上的民族歌剧,仍然具有独特的魅力。  2015年11月6日,青年歌唱家雷佳演绎的新版《白毛女》,在延安再度公演,并拉开全国巡演序幕。同时,歌剧《白毛女》舞台艺术片还将以3D形式重登大银幕。  改天换地的历史记忆已然淡去,红色经典的回归却从未
期刊
两千年来,中国人大多时候将家庭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整个国家则被视为一个大家庭。孝顺基本上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内容,由几代人组成的大家庭同住在一个屋檐下。有一句老话涵盖了这一切:养儿防老。  如今,几代人共同生活的情况依然常见。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几乎3/5的人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这比大多数富裕国家的比例都要高。不过,这样的局面正在迅速发生改变。父母和子女分开住的情况越来越多,当配偶去世后,健在的一方往
期刊
其实这已经不是故宫内的文物第一次被游客涂鸦了。若由此上溯,名胜古迹遭涂鸦刻字的新闻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甚至还能找到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涂鸦事件  吴承恩著《西游记》里有这样一段描写:大圣行时,忽见有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他道:“此间乃尽头路了。这番回去,如来作证,灵霄宫定是我坐也。”又思量说:“且住!等我留下些记号,方好与如来说话。”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叫:“变!”变作一管浓墨双毫笔,
期刊
近日,有爆料称,一直宣传自己“100%日本品质”的“名创优品”商店,实则是披着洋货外衣售卖中国国产商品,就连日本人都不知道他们还有这样一个“国际品牌”。此事件再次激起了中国人对“山寨”问题的焦虑,给国货披上一件“洋外套”的背后实则是国产制造业的不自信。  近年来,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的声音不绝于耳,但在国际市场上,中国知名品牌的知晓度却低得令人不解。就连许多在中国国内家喻户晓的品牌,在
期刊
近日,南通如东县环卫处南区60余名环卫工人每人领到一个“白盒子”,根据要求,他们上班时必须佩戴。“据说这是GPS,用来监管我们工作的。”此举引发广泛关注。有环卫工人称这一做法让他感觉不自在,也有市民表示这是对环卫工人的不尊重。  听说过车载GPS,倒是难得一闻人载GPS,车上安装OPS是为定位车辆适时位置,记录车辆行驶轨迹,把GPS佩戴到环卫工人身上,作用如出一辙,唯一不同的是前者管理车辆,后者监
期刊
2015年暑假临近时,一些大学生在网上晒起自己“小众”的选修课以及“奇葩”的期末考核,引发热议  近日,天津大学开设“恋爱课”引发热议,学生成功找到对象可酌情修得满分。网友纷纷晒出自己的另类课程,没有最另类,只有更另类。  天津大学增开“恋爱课”  2015新学年首周,天津大学学生拿到的选课手册中赫然列着一门《恋爱学理论与实践》课程。该课程2学分,将于寒假后的下学期开课,分理论和实践,“学以致用,
期刊
“与其说火的是一枚小发夹,不如说是大众寻求心理慰藉自我调适的一种社会化体现。萌经济其实体现了人们内心渴望摆脱种种束缚的心理。”  前几天,老杨在浙江义乌的日用品厂,已经卖出了30多万个小草发夹。  最近,周杰伦的90后妻子昆凌晒出照片,两人顶着小草发夹,绿色的豆芽宛若天线。有网友感叹,“终于有能买得起的杰伦同款了”。  自2015年8月以来,一款以豆芽为主要造型的植物发夹,在中国的大街小巷开始流行
期刊
到底有多少人在健身房的落地大镜子前拍过自己?有多少人恨不得把那种一举铁就要大声娇喘的壮汉一拳打晕?又有多少人一边吐槽私教虐狗一边忍辱负重地做完5组核心力量训练再吞下一碗蛋白粉?还有多少人在浴室里悄悄对比过陌生人的线条和肌肉量后决定要洗心革面?  刷知乎,每天都能看到几篇和健身有关的帖子;刷朋友圈,每天都有人打卡展示运动成果……用一句营销的行话来说,培养大家去健身房的市场教育总算是成熟了。从早年TV
期刊
以这样的思路来吸引手艺人,其实已经严重偏离了互联网共g-经济“整合闲置生产资源”的初衷,不去引导分享,而是帮每个大爷大妈在平台上开“小饭馆”  50多岁的金阿姨每天早上七点钟一过就要出门买菜,九点半之前必须把所有的食材都处理好,紧接着就要在午饭时间到来之前,在自家不到3平米的厨房做出将近20份午餐。等送餐员一拨一拨的把午餐都取走后,收拾好满目狼藉的厨房,金阿姨才能吃到每天的第一餐饭,此时已经是下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