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就业与学业的关系促进高职教育健康发展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tao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毕业生能否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前提下,顺利就业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保证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从分析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学业的关系入手,结合教育实践,提出了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时间差”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高职院校 学业 就业 时间差
  [作者简介]王彦辉(1965- ),男,河北赵县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系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和教育理论研究;祁翠琴(1964- ),女,河北正定人,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系,副教授,主要从事高职汽车教学与管理工作;张树海(1967- ),男,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河北 石家庄 050091)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79-01
  
  近几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得到了蓬勃发展。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毕业生的就业率不高仍然是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性大问题。目前,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时间差”已成为影响高职院校就业率的不可忽视的因素,因此,“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进高职教育模式的大胆改革与创新,处理好学生就业与学业的关系,提高就业率,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一、高职学生就业与学业的关系
  
  就业是指学生在完成高校的培养后,为施展个人的才华而得到一份工作,是学生及其家长所希望实现的共同目标,也是指导高职院校办学的基本思想。学业是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所进行的以学为主的一切活动,是人才的培养阶段,也是高职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及教育模式的具体体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靠竞争,竞争靠实力,实力靠学业”。就业与学业关系密切,学业以就业为导向,就业以学业为前提和基础。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学生来说,要想在就业的大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下功夫磨砺好自己的“利器”,学好自己的学业。对于学校来讲,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之路”。只有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来进行课程设置和实施相应的教育模式,培养出专业对口、企业急需的具有一定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的高技能人才,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学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按照这样的教育思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应该不再存在问题,但是从企业的人才引进时间看,企业的选人旺季大都在9~10月份,此时距学生完成在校的学业还有2~3个月的时间,这就使学生的就业和学业之间出现了矛盾。
  
  二、就业与学业矛盾产生的根源
  
  为了确保高校毕业生最后一年的学习质量,维护正常的教学秩序,教育部规定,每年11月20日之前用人单位不得到高校招聘毕业生。但是由于社会竞争压力,用人单位和大学毕业生出现了提前招聘的现象,以致学生无暇顾及学业,同时学校教育也无法正常进行。但是学校为毕业生最后一年安排的几乎都是专业课程,尤其是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需要学习的新东西还很多。学生为了就业四处奔波,不能保证系统地学习完本专业知识。学生受教育的时间缩水,导致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大打折扣。
  究其根源,形成大学生就业与学业矛盾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成倍增长,而企业岗位需求却变化不大。据统计,2000~2006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3万,2006年,大学生毕业人数已是5年前的将近4倍;而根据企业20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来看,人数只是有小幅增长,远远落后大学生人数的增长。第二,学生积极提前进入就业状态。由于毕业生人数的急剧增加,学生就业压力剧增,都想提前找好工作。尤其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更是如此,为避开本科生的集中竞争时期,而愿意提前就业。第三,企业用人高峰期提前。由于企业要为来年的项目发展及年终末位淘汰后的人员补充做准备,选人旺季大都在9~10月份。但对高职院校来说,毕业生要通过“双证书”(毕业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中的职业技能鉴定的理论和实践考试,完成毕业论文,往往要到12月底,因此在企业用人和毕业生学业之间出现了一个“时间差”。
  
  三、保障学生学业与就业相协调的必要性及措施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就业事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计,合理协调学生学业与就业的关系,解决好其时间差问题,对高职院校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必要性具体表现在:首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高职院校解决好学生就业与学业的时间差问题,既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缓解就业压力,使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受益,社会得以协调发展。其次,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高职院校“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的就是为了“使人人受教育、无业者有业、有业者精于业”。其本质是服务于社会,为学生解决就业问题,为企业输送必需的高质量的高技能人才。最后,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针对目前就业与学业存在的冲突,站在学生和企业需求的角度来改革和创新学校专业的培养计划和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针对目前存在的就业与学业“时间差”问题,结合我们多年的教育实践,提出以下具体协调措施:第一,主动适应市场变化,调整教学计划。将专业课适当提前,把选修课和非专业课放在第五学期进行,争取在大二期末就结束技能鉴定考试。第二,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大众化、市场化意识。打破常规假期的惯例,利用大二末的暑期或双休日安排部分课程或考试,为毕业生就业争取时间。以满足就业市场需求为前提,允许毕业生提前就业,在网上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还可尝试网上答辩。第三,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学生就业铺路搭桥。多方沟通联系,广开就业渠道。学校可派人到全国各大城市去寻找劳务市场,展示学校的种种优势,建立稳定的就业网点,增加学生就业机会;或通过本校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本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分散在各地,他们直接与市场接触,信息来源最快、最早、最准确,让已就业学生为应届生介绍就业单位,这也是一个合适的、快捷的就业渠道。第四,转变教学方式。高职教育应该在探索中学习,学习中探索,寻找出一种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式来协调好学生就业与学业关系。
  通过以上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与学业“时间差”问题的对策,在保证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前提下,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可满足企事业单位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解决学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陈敏,高洁,范明耀,等.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及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6(07).
  [2]冯子才.大学生就业与学业刍议[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2).
  [3]范晓鹤.浅析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2).
其他文献
河北工程大学坐落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它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农、医、文、法、经、管等多学科交叉渗透,以建筑、水电等高等工程教育为鲜明特色的多科性研究
目的:探索焦虑对护生临床实习成绩的影响,为做好实习护生焦虑的干预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随机抽取两组护生,实验组护生实习前给予专业思想、择业就业教育干预,实习前教学与操作
"以文献为导向的自我学习"(RISE)教学模式是一种适用于医学低年级学生学习前期基础课程教学的PBL教学模式。文章对RISE教学模式在传染病学课程教学中的课程设置及内容、教学方法
他.就是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朱永新.倍受瞩目的CCTV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候选人之一。
概述知识图谱的概念和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明确了知识图谱在医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了医学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利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建构医学科学知识图谱;精
利用生物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设备优势,在拥有208个终端的局城网络、208台数码互动显微镜、视频会议系统的形态综合实验室内,结合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网络课件、数字切片库、病理学
设计性实验是机能学实验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一种模拟科研过程,由学生自行选题、大胆设计及探索研究的实验教学项目。以病理生理学为切入点,在2006级临床本科尝试开出的机能学
大尖岭隧道属广东省西部沿海高速公路(珠海~阳江)珠海金鼎至新会古井段的一座小间距长隧道,开挖后的净距小于一倍隧道开挖宽度。本文简要介绍大尖岭隧道支护设计及施工主要注意
本文阐述了科技活动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提出了科技活动开展的方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阐述了煤矿机电事故的单个居多、重复性、独立性几个特征,从设备操作人员综合素质、机电设备管理体系、煤矿机电设备陈旧程度、机电设备保养及维护几方面对煤矿机电设备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