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在语言之途

来源 :教师·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che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们要“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既要正确理解语言文字蕴含的思想感情,更要准确地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形式,及其内在规律,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教,是为了不教”,因此我们要徜徉在语言之途,关注“言语形式”,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言语形式”;表达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学习语言文字,如不着眼于形式方面,只在内容上去寻求结果,是劳力多而收获少。”
  当前,崔峦老师提出:“实现阅读教学‘美丽转身’由‘教课文’变成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表达形式,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努力尝试。
  一、指向精巧的妙词佳句—“为有源头活水来”
  吕叔湘说:“从语言出发,再回到语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理解和表达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在字、词、句、段、篇中,句子是重要的纽带,只有让学生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妙词佳句,并以此引导其关注“言语形式”,学习课文语言的精髓,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做的事。
  如人教版语文第十册《金钱的魔力》一文中有这么一句:“他微笑着接了过去,那种笑容是遍布满脸的,里面还有折纹、还有皱纹、还有螺旋纹………恰像你所看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这是描写托德那丑陋之极的笑,还有那种尴尬、献媚的笑,作者用精巧的语言为我们展示了这一张“见钱眼开”的经典“脸面”,这样的语言描写可以说精彩绝伦,我在教学中这样引导: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品味交流,感受了托德笑容里充满了唯利是图、“窘迫”的气息,作者的语言表现精妙,寥寥几句就把托德那丑陋的“奴才相”展现在我们面前。接下来我们再来了解,古今中外作家描写过的“笑”,他们又是怎样描写的呢?大家看下面的句子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笑的是她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
  (林徽因《笑》)
  生1:《长恨歌》里写出杨贵妃比花还美的风姿,通过对比,也写出了她无与伦比的美,给了我们无限想象的空间。
  生2:林徽因描写的“笑”,语言很美,运用了恰当的比喻,这真是笑靥如花呀!
  生3:两个句子都写出了美女的“笑”,语言优美,与马克·吐温的“笑”相比,更显出了托德的丑陋,也更映衬出了马克·吐温描写的一针见血,入木三分。
  师小结:是呀,这两句中的“笑”,也更加映衬了马克·吐温语言的夸张、辛辣、幽默与讽刺,可以说马克·吐温对托德笑的描写处处展现了语言的魅力,让我们回头再读读课文,一定会有更深的感受。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课文语言的精确妥帖,在这里,教师要紧紧抓住文中“妙笔生花”语句,通过比较、揣摩、品味,引导学生感受马克·吐温语言的无限魅力,从而受到熏陶和感染。语文教学唯有如此,才算找到了自己的“根”。
  二、指向典型的构段方式—“便觉春光四面来”
  数学等其他学科关注的是“说什么”,而语文学科关注的是“怎么说”。的确,“言语形式”是更本质、更关键、更主要的东西。学习文章中的“言语形式”是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课文中典型的构段方式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明亮的学习之窗。
  例如,《桂林山水》这一课中,描写山、水的段落就非常有特色。如在描写桂林山水绮丽风光时,作者并没有一开始就直接写山水,而是采用比较引入的表现手法,从侧面烘托山水的独特之处。你看,用波澜壮阔的大海来称托漓江水的平静,再与水平如镜的西湖比较,漓江水却有清、绿的特色。
  在描写桂林山林的特点时,作者不但用了侧面烘托,还巧用比喻手法,生动逼真再现桂林山林的千姿与百态,展现山的静态美。
  作者把漓江水静、清、绿和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一个“真”字表达了对美景的赞叹,整齐、有度的句式强化了表达感情的力度。
  当我们理解这样的构段形式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加以仿写,这不失为一种学习习作的好方法。
  例如,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桥》一文中,文章结尾: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这两句独立成段,语言高度凝练,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倍感沉痛。课堂中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点让学生仔细揣摩,并让他们说说第一次读到这两句时是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感受表达方式所产生的不同表达效果。
  三、指向周密的布局谋篇—“兴酣落笔摇五岳”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文章的骨骼。只有对材料进行合理布局,才能达到内容美和形式美的统一,那么我们就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课文的布局謀篇,注意文章那种独特的表达特色。
  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教师就抓住文章中的布局谋篇特点作为教学主线,在初步感知课文后引发思考: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走人文本,通过想象、品味等方式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也在抓动词品评和观看录像中领略了英法联军残酷的暴行。最后再次回归课文的布局谋篇上,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理解去发现其中的秘妙。
  师(悲痛地):同学们,一百多年过去了,曾经的万园之园、曾经的“倾国倾城”,曾经园林艺术典范的圆明园已化为乌有,化为灰烬,化为一种凝固的历史。你们在刚才的写话中,无一不在表达着愤慨,无一不在抒发着痛恨,我想,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感受一定和你们一样。那么,作者为什么还要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而不是直接表达悲痛的感情呢?   生1:作者花了那么多笔墨写昔日的辉煌,才能真切地让人们感受到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生2:有了对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赞叹,才有对圆明园毁灭的无限惋惜,才能激起人们对英法联军丑恶行径的痛恨。
  生3:爱之深才恨之切,作者这是运用了欲抑先扬的方法,其目的也是要我们不忘耻辱,发奋图强……
  师(小结):好一个欲抑先扬,作者浓墨重彩描写圆明园的美,简明扼要描写圆明园毁灭的过程,这样的写法更激起了人们对侵略者丑恶行为的恨,也更激起我们的思考。这种写法正是我们这篇课文布局谋篇中独特的美。阅读中我们要关注这样的写法,并学会在写作中适当运用。
  “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关键是我们要凭借这个例子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
  四、指向典范的描写手法—“未成曲调先有情”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选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它给予学生的是全方位的语言熏陶,而其中的描写手法更是精彩纷呈。
  1.“细腻描写”增色添彩
  夏日的荷花经常看见,而著名作家叶圣陶笔下的《荷花》(人教版课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尤其令人喜欢。
  这篇课文不长,仅有三百多字,但是用到的修辞方法都使文章增色添彩、栩栩如生。文中语句优美、富有韵律,例如,“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了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段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体现了花的动态美。另外,作者展开想象,把自己比作池塘中的一朵荷花,想象中的情节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
  这样细腻的描写手法是学生学习的典范,教师要加以引导,让他们理解作者的表达特色,并使其熟练运用。相信这样经典的语句将驱使着他们去表达、去倾诉、去描摹。
  2.“千古一比”彰显经典
  在所有言语中,诗是语言的钻石;在所有情感表达中,诗是情感的轴。因此,教师可以认真引领,促使学生真切感受,使诗的语言艺术的珍贵雨露浸润到学生心灵深处,促使他们对人生世相和语言文字日趋敏感,情思和语言日趋丰妙。
  我在教学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中,为了让学生体会“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一千古名句,我是这样引导的:
  师:无论是阳光照耀下还是烟雨蒙蒙中,西湖总是美得恰如好处。
  苏轼泛舟西湖,见此美景,顿生灵感,挥笔写下这样的诗句。(让学生朗读诗句。出示:“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古往今来,杭州西湖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他们也留下了不少赞美之辞。
  出示:
  唐朝的白居易说:湖上春来似图画,乱峰围绕水平铺。
  宋代的苏轼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清朝的周起渭说: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用心读这三句,对比一下,哪句好,为什么?
  生:“西湖”和“西子”都有一个“西”字;“西湖”景美,“西子”人美。第三句好,对仗工整。生:西湖晴天的时候和西施化了浓妆一样美丽;西湖雨天的时候和西施化的淡妆一样美。第三句好,想象丰富。生:“西湖”美在“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妙在“山色空蒙雨亦奇”,而“西子”美在“淡妆浓抹总相宜”。是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所以第三句好。师小结:“西子”比“西湖”实在是千古一比啊!苏轼的这个比包含着诗人对西湖的一片深情啊!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言語形式”,徜徉在语言之途。“魔鬼藏在细节里。”我们语文教学的奥秘也藏在“言语形式”里。教师要发现“言语形式”,关注“言语形式”,深入“言语形式”,从而把握它的奥秘,熟悉它的门径,引导学生学习它的艺术,这就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别的课程难以替代的“独当之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崧舟.诗意语文——王崧舟语文教育七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其他文献
在“先学后教”课堂教学实践中,“导学思考”设计质量,将直接影响课堂学习效率。我在执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围绕“导学思考”的设计,过程一波三折,回顾反思,感触颇多。  一、精彩过后的思考  2014年12月,我刚接触“先学后教”教学模式,设计出了这份“导学思考”,自我感觉良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导学思考1  1.数教材第87页的方格:  (1)填右表(见书第87页表格)。  (2)不用
摘 要:写好观察日记,就是要求学生深入细致地观察发生于日常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再把观察到的按日记的形式写出来。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學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述生活展示美,感悟生活理解美。文章从教学策略的角度,通过“从故事、诗句、小实验、生活现象和写观察日记‘五入手’”,阐述了观察日记教学指导的科学途径,从一个侧面贯彻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精神:“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
摘 要:用讲故事的方式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能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故事和游戏一样,是学生童年不可或缺的,教师要建立自己的故事资源库,建立小故事收藏夹,让小故事走进课堂,点亮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故事;行为习惯;道德品质;语文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12-27 文章编号:1674-120X(20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医学改革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影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医学院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脚步进行完善和提升,使得医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占据主体地位。文章分析了当前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中出现的变革,以此为模式深入探究和理解。  关键词:医学院;教学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6-06 
摘 要:结合长沙红色旅游景区语言景观英译情况,文章探讨了翻译中的“中式英语”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以及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对策,以期能为提高外宣文本的翻译质量,讲好中国红色文化的故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汉英翻译;中式英语;词汇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9-22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30-0126-03  一、引言  自2004年党中
摘 要:“激疑思辨,分层精练”课堂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倡导“激趣、生疑、思辨、精练”的课堂教学理念,以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为途径,实施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通过有针对性地分层精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文章提供了几种新型的小学英语练习形式,并进行了练习分层的可行性探索,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关键词:英语练习;创新形式;分层精练  中图分类号:G62
摘 要: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生活群体,他们生活在农村,家庭贫困,从小与父母分隔两地,缺乏父母的陪伴和监护,从而造成一种普遍性的思想、精神、性格等缺陷。同时,在留守儿童中,厌学、自卑等负面情绪普遍存在,导致他们的学习成绩下降,生活缺乏自信。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在数学课堂中,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促进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消除留守儿童的厌学情绪和自卑感,帮助留守儿童打开心扉。  关
摘 要:为了使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可以采用项目式的学习方式,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围绕“项目活动”开展一系列探究,通过小组讨论获取相应的知识,并解决实际问题。创客教育背景下的项目式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教师适时、适度地引导,能以此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摘 要: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不少孩子被忙碌的父母送往托管中心,其因缺乏父母的关爱而导致性格偏执、行为偏常。为了帮助学生在班集体里面和谐生活、健康成长,教师需要深入调查表象背后的原因,并因材施教,做好学生和家长的情感纽带,用博爱的胸怀换来学生的信任,用智慧的心境激发学生的责任心,用团队的力量来鼓舞学生前进的勇气。最终,学生能调整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每一个生命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动,这就是教育者的
摘 要:文言文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在日益强调“核心素养”的今天,如何在语文课堂落实“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我们更为关注的问题。文章试图从梯度问题的设置和鼓励学生质疑批判入手探究文本的深层意蕴,进而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问题设置;质疑批判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8-03-20  课题项目:本文系广州市花都区教育科